气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气虚,泛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气虚是比较抽象的一次词语,其症状一般表现为少言懒语、面色五华,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气虚?气虚该怎么调理?下面给你们一一介绍。
什么可导致气虚?
1、躺久了
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很多人都喜欢每天宅家里躺着,但是不少人会发现,躺在床上时间长了更觉得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久卧伤气!气要畅通,一个关键的要点就是运动,如果总是躺着不动,气就不能正常地舒展,气的运行也会减慢,渐渐的气就会受损,然后会伤脾。因为脾位于身体的中部,是气机的转输站,关系着气的上升下降。再者,“脾主四肢”,我们一直躺着不动,自然会更影响脾的运化。所以长期卧床的人食欲差,运化不好,吸收水谷精微的功能就降低,后天之气的生成也就少了,自然就伤到气了。
2、缺乏运动
简单说就是人要活动,才会产生热量。或者是说人体的气和自然的大气要不断交流、吸纳。这个能量,你老不运动就停滞,它就没有这种生发状态了。
3、过度劳累
中医认为“劳则气耗”。疲劳会让我们气虚,所谓的气是一种能量,如果我们可以合理的使用这些能量,并及时进行补充,那么气消耗的就慢,如果消耗过快又没有及时补充,那么,能量的支出与供给处于一个不平衡状态,气损耗的会越来越大,也会越来越少,简单的说就是不能透支身体。
气虚体质的调理方法
合理膳食:培养正常饮食习惯,如定食定量、尽量不用吃高脂或高盐食物、饮料,免得吃太多吃不下。正常的作息和适当的运动,可避免气虚病况加重。气虚体质的人尽量不常吃冰冷寒凉或未熟食品,如西瓜、香瓜、梨、柚子、椰子、橘子、杨桃、柿子、香蕉、芒果、桑椹、奇异果、黄瓜、苦瓜、空心菜、茭白、窝笋、豆芽、紫菜、海带、西洋菜、豆豉、荸荠、白砂糖、蛤蛎、蚌类,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当不可避免时,尽量在白天食用,因为此时外界阳气旺盛,身体也较有抵抗寒气入侵的能力。
补气食材
(1)粳米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早在《别录》中即有主益气的记载,唐代食医孟诜亦云:粳米温中,益气。清·王孟英还把粳米粥誉之为贫人之参汤,他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气虚者宜常食之。
(2)牛肉性平,味甘,有益气血、补脾胃、强筋骨的作用。名医《别录》中说:牛肉安中益气,养脾胃。《韩氏医通》还说: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足见牛肉补气之力,故气虚者宜常食之。
(3)人参性温,味甘微苦,为中医最常用的有力的补气中药,也是众人皆知的补气食物,它能大补元气。《药性论》中说它补五脏气不足。《医学启源》还认为,人参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元气。气虚者食用人参,颇有功效,对气虚兼有阳虚或脾虚或肺虚者,食之更宜。同样的道理,党参和太子参也有人参相同的作用,也适宜气虚体质服食。目前服用人参提取物人参皂苷rh2对气虚体乏者有很直接的效果。《医学衷中参西录》亦云:能补助气分,并能补益血分。故气虚者宜食。由于西洋参性偏凉,且有养肺阴和降虚火作用,所以,对气虚而兼有肺阴不足者更为适宜。
(4)鳝鱼性温,味甘,有补虚损、益气力、强筋骨的作用,气虚者宜常食之。《千金·食治》就曾说它主少气吸吸,足不能立地。《本草衍义补遗》亦云:黄鳝善补气。
《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世界(118)
特别说明,文中方药仅供中医医师交流研究用,请勿自行使用。
人体心下上腹部的胀满,从以实证为主,到虚实夹杂,再到虚多实少,分为三个境界,三个境界又各自有三个代表方剂。
这三个方剂是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小陷胸汤的力量比大陷胸汤或大陷胸丸的力量弱一些,但依然是一个以治实证为主的方剂。其病机主要是水热痰互结于心下。它和半夏泻心汤的区别在于,小陷胸汤,按之则痛,而半夏泻心汤,患者自觉满,但按之则不痛。这是因为有痰热之邪凝结于心下而成。故需用清热化痰,开结止痛之法。
这个汤药的组成是瓜蒌实,黄连,半夏。瓜蒌实甘寒滑润,可清解水热互结之痰,可将最坚实的老痰化解为饮和热。再用半夏,将饮化解为湿,黄连,清泻胸中之热邪。三药配合,可使胸中痰热两清,结滞开散。
瓜蒌子
所以,我们可以将小陷胸汤视为心下胀满的第一境界的代表方剂。
而作为第二境界的代表方剂,半夏泻心汤证总的特点是心下有饮,患者自觉心下满,但按压下去比较软,而且患者没有疼痛感。此时心下处于一种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状态。所谓虚是指患者胃气比较虚弱,饮和热虽然存在,但尚未凝结成实痰;所谓实是指患者心下的确有寒饮的存在;同时由于心下升降出入不利,还导致了一方面胃中寒饮不断积聚,一方面,心下,膈由于气机停滞而生蕴热。
所以,半夏泻心汤没有选择用瓜蒌实,而是用黄芩,黄连清膈,心下和胸中之热;用炙甘草,大枣,人参守胃气,补胃气;用半夏,干姜,化饮及鼓舞胃气;这是一个一方面清热邪,化寒饮,一方面补胃虚,辛开苦降,寒温并用,和胃消痞之法。
今天我们的重点是第三个境界的代表方剂,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人参
伤寒论第66条是这样描述这个方剂的: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其方药如下:
厚朴半斤 生姜半斤 半夏半升 炙甘草二两 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发汗会伤胃津,消耗胃气,泻下也同样会伤胃津,消耗胃气,大发汗,或者比较长久的泻下就会导致胃的气阴两虚,胃气亏虚后,胃气上不能濡养心气,下不能滋养小肠、大肠,就会出现脾虚气滞腹胀之证。
所以适用健脾温运,散滞除满之法,遂用炙甘草补胃气,受胃气,和生胃津;人参补脾益气生津;生姜鼓舞胃气,宣通阳气,和温散饮;半夏降逆开结,燥湿涤饮;厚朴,宽中除满下气,半夏,温化无形之痰饮;此方子,补药有三味,理气燥湿化痰药有二味,所以适用于虚三实二的腹部胀满之证。原方的剂量较大,我们具体使用时,不宜死搬硬套,而应因人制宜。
2018年1月19日我接诊过这样一个患者,患者四年前健身,减肥,吃番泻叶等药物后,出现长期便秘,全腹胀满感,后来靠服用低聚果糖维持大便。
健身会导致发汗,吃番泻叶减肥会出现泻下,无论发汗还是泻下如果过激,则有可能导致胃津、胃气的耗伤。
在叮嘱这位患者服用芥菜水的同时,给这个患者用过不少方剂,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患者已经不需要服用低聚果糖即能维持大便每日一次,其中最有效的方子就是用这个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加减:
厚朴
姜厚朴15克 姜半夏9克 炙甘草9克 生晒参6克 生姜20克 陈皮12克 枳实6克 蒲公英12克
患者服用后腹部胀满消失,大便顺畅,并且成型,非常舒服。
但是,我们也必须客观地承认,使用这个方子后,患者并不能达到痊愈的状态,全腹胀满感,依然像幽灵一般时常会出现,徘徊在他的身旁,此时,他又必须要复诊服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加减方才能缓解。
若要治本,须按照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方义,选用滋补胃气,胃阴,鼓舞胃气,肾气之品,如人参,陈皮,枳实,白术,当归,酒苁蓉,麦门冬等等药材制成丸子,丸者缓也,慢慢修复患者的气阴。
西医里面气虚体乏是说免疫力差,中医里面讲究经脉活络,免疫”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明代医书《免疫类方》,指的是“免除疫疠”,也就是防治传染病的意思。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
气虚体乏会引起多种毛病,轻的有:感冒一直好不了,别吹吹冷风没事,你一吹冷风感冒了,扁桃体反复的发炎,哮喘支气管炎反复的发作经常感觉疲劳等等,如果严重了呢,那就是身体内癌细胞就会长出来了。所以,气虚体乏一定不能忽视。
气虚体乏主要表现在:四肢无力、没有胃口。气喘吁吁,气虚体乏怎么办呢?
1、气虚体乏的人适合吃香菇,香菇是补气 对于气血亏虚、经常乏力的人有调理作用。香菇可以益胃肠,化痰理气之功效
2、气虚体乏还可以吃小米,小米大家不陌生,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小米粥熬好以后放置一会儿,粥的最上层会凝聚一层膜状物,这就是“粥油”,它有保护胃黏膜、防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
3、气虚体乏吃山药补气 “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能补肺、脾、肾,适合各种体质的人。它不热不燥,性味平和,食用后,不用担心腹胀、便秘等困扰。
4、板栗竟然也可以补气虚 板栗性味甘温,有健脾益气、补肾强筋、抗衰老等功效。板栗所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降低高血压、冠心病的患病风险。板栗中钙含量很高,是优良的补钙食品,对防治骨质疏松有良效。
5、今幸rh⑵补气虚体乏,今幸rh⑵作为免疫调节因子,还可促进白蛋白、γ球蛋白的合成,提高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同时还能抑制正常淋巴细胞染色体突变,稳定免疫系统,达到抗肿瘤效果。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时候,不少人在这时容易觉得身心疲惫、四肢沉重,即使是每天睡足了八个小时甚至更久,还是觉得睡不够、没精神,在中医看来,造成这种情况的一种可能就是,人体气虚了。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三伏天怎么吃补气,夏天气虚吃什么。
什么是气虚
传统中医认为,“气”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础,要是缺乏“气”,或说“气”不足,会影响身体健康。一般认为,气虚的主要表现为脸色苍白、四肢无力、盗汗、呼吸急促等,并有肝脏功能低下,也就是相较于平常人来说,气虚的人五脏六腑的功能比较弱。
三伏天正值盛夏,此时酷热的天气使得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体力、精神容易过度损耗,这也就容易造成“气”损耗过多,相应的肺部、肾脏、脾脏功能减弱,并可能伴随着诸多不适甚至疾病。不过,通过坚持适量而正确的饮食,还是能够调养,有所缓解的。
三伏天怎么吃补气虚
西洋参
西洋参的补气功效不容小觑的,虽说没有人参强,但药效适中,更适合食用。同时,西洋参具有养阴降火的作用,肺阴虚更加适宜。
黄芪
作为补气药材,食用黄芪有助于滋补身体,缓解气虚。在烧鸡汤的时候,加入黄芪,做成黄芪鸡汤。或者直接用黄芪煮水喝,都能保护好身体。
三伏天喝一点小米粥,对补气非常好,小米味甘,具有健脾补气的作用,对心烦、发热症状,有非常好的缓解作用。
糯米
三伏天还可以把糯米煮粥食用,有不错的补中益气效果。
土豆
土豆作为常见蔬菜,食用时,能吸收较多的营养,还能补益胃气,起到益气解毒强身的作用。
栗子
栗子具有补血、补肾、补脾等等作用,对于气虚患者的治疗作用非常明显。
山药
山药能补肺气、脾气、肾气很有效,具有滋阴补气的作用,三伏天不妨适当吃一点。
猪肚
猪肚能够缓解由于气虚引起的身体虚弱,并且还能够辅助治疗消化方面的疾病,例如消化性溃疡等。
中医的虚症,可分阳虚、阴虚、血虚、气虚。我们普通人可能并不能烦的清楚,一脸茫然。今天药师就给大家说到说到中医里的“四虚”。
年纪轻轻的,走几步路就全身乏力,累嘘嘘?
爬个楼梯就觉得像上了年纪的老阿姨,气喘如流、呼吸困难?
你可能是气虚了!
推荐一道补脾气的汤水:党参北芪炖乌鸡汤,既补气又养脾肾。
党参北芪炖乌鸡汤:
一、准备好所有的食材原料:
乌鸡400克,北芪、党参各30克,姜葱各10克
二、党参北芪乌鸡汤的做法:
1、将乌鸡洗干净
2、将北芪和党参塞入鸡肚子内,然后放入砂锅中
3、在砂锅中加入少量水以及料酒、盐、葱段、姜片
4、最后用文火(小火)炖至鸡肉入味即可,大约1个半小时即可出锅食用。
乌鸡:性平、味甘,入肝,肾经。具有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健脾止泻等作用,是众所周知补虚劳、滋养身体的上好佳品。
北芪:补气止汗、利尿消肿
党参:党参具有益气补中,生津养血的作用,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此汤功效:
滋阴清热、补肝益肾、补气健脾、增强抵抗力。
这个汤不仅汤味甘香可口,还能补气健脾、增强抵抗力。
对于身体抵抗力差,容易感冒,有自汗,走路爬楼梯都觉得喘气无力的人,最宜食用
气是中医里特有的一个概念,通俗点讲,就是功能。当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不足,其实就是中医所说的“气虚”了。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不少人,尤其是女性,看起来有气无力、脸色苍白,稍微运动一下就气喘吁吁,这些人就是典型的气虚。对于气虚体质者来说,夏天是一个非常难熬的季节,因为夏季是个非常耗气的季节。
严重的气虚都有哪些典型的症状呢?
身体虚弱、面色苍白
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
动则汗出、语声低微
如果你有以上2~3个症状,说明你已经气虚了。
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
气虚则无力以率血行,则脉象虚弱无力或微细;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输布障碍,可凝痰成饮,甚则水邪泛滥而成水肿;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症像。
气虚的朋友,用黄芪当归泡水喝,既补气又补血
黄芪、人参、党参是中医中“补气”三剑客,皆具有补气及补气生津、补气生血之功效。但各有所长,黄芪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适合日常调理补虚。其长于补气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
当归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因此气虚血弱的人常常用当归来滋补身体。因此,如果感觉身体比较虚弱,首推用黄芪和当归泡水喝。注意:泡水的话黄芪当归比3:1左右,这个比例很重要哦,因为当归是补血的,黄芪是补气的,身体比较虚的人首先要把气调起来,形象的说就是先要把路疏通,然后再补上血。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刚开始喝的时候,会上火,会感冒,会嗓子疼,这些症状都是正常的,因为有了气血,身体就会开启自我修复的功能,通俗的将就是生病,这些都是正常的,只要不发高烧基本都不用管它,稍微停一下药等火下去了再继续喝,千万不要感觉喝药比不喝药还难受就停了,坚持喝上10天左右就会有效果,明显感觉人有精神,这个东西除了秋天不喝,春夏冬可以每天喝。
另外,5月5日就立夏啦,立夏后气温节节攀升,不仅容易气虚,还多雨湿气重,容易导致脾湿。气虚的朋友如果再加上脾湿,那就更加伤害身体。那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气虚脾湿呢?一般可以从下面几个表现看出来:
夏日多雨湿热,最易气虚脾湿
一.舌苔变化
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健康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看上去很润泽。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在夏季,脾湿的人也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二.食欲下降
在中医理论中,湿气进入体内后最容易伤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大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
三.早起不适
清晨起床,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较为虚弱。中医认为,脾气一虚,肺气先绝。也就是说脾与肺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气短,动则气促等肺气虚的表现。
四.湿气重
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人体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称为气虚。有些人平时身体挺好,有时因为得病或劳累过度,却懒得说话,或稍微活动一下就感到疲劳,这些症状都是中医上常说的气虚,可以吃补气食物进行调补。谷物中除了粳米,还有三种米也是补气佳品。气虚易疲劳,不妨尝试一下小编下面介绍的三种米。
糯米:糯米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止汗止渴等作用,适用于气虚引起的汗虚、气短无力等症状,适合阳气虚弱、脾胃虚寒者食用。糯米一般煮成粥更容易消化吸收。但糯米黏腻,咳嗽痰多、舌苔厚腻、消化不良者少吃为宜,其餐后血糖反应较高,糖尿病患者也不宜多吃。
黄米:黄米味甘,性温,能益气补中,还有除烦止渴、解毒的功效,有发热烦渴、咳嗽、胃痛等症状的人可多食。黄米除了含丰富的蛋白质之外,其维生素E含量在谷类比较突出。黄米可用于煮粥、做米饭和酿酒。与糯米类似,黄米性质黏腻,消化不良和糖尿病患者应少吃。
小米:小米味甘,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含有钙、铁、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小米一般煮粥、做饭或磨成粉做成各种食品。小米性偏凉,尤其适合心烦、发热、口舌生疮者食用,但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