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取适量鱼油,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风险。
女性罹病率更高 类风湿性关节炎致早死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表示,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患,免疫系统会对患者自身组织发动攻击,导致疼痛、肿胀和僵硬,甚至会有残疾、过早死亡的风险,无论几岁都可能发病,女性罹患RA的概率又比男性高三倍。
尽管目前尚未找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确切病因,不过,医生推测基因、环境、荷尔蒙都是致病的主因。此外,现今也没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但是,特定的运动技巧有助于控制病情,也有一些证据显示,饮食可能有所帮助。
摄取适量鱼油 降低发病风险
研究人员分别针对30名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受试者与47位非患者当作对照组,观察他们的Omega-3摄取量。对照组中有达近4成的人会补充omega-3,而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民众却只有6.7%的人服用。血液检查也显示,那些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患“显著可能”比对照组平均摄取更少的omega-3脂肪酸。关键可能就出在Omega-3中的DHA与EPA,可能有效抑制特定蛋白质,调节免疫反应。
研究主持人,科罗拉多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诺里斯(Jill Norris)教授表示,有摄取Omega-3的人,和没摄取的人,血液中的Omega-3浓度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诺里斯教授进一步强调,基因可能是扮演启动Omega-3效果的关键角色,对于那些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风险的患者,应以健康均衡的饮食,包含鱼类含有丰富的Omega-3脂肪酸,也就是摄取适量鱼油,以降低发病风险。
类风湿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疾病,在发病的时候关节部位十分酸痛,尤其是在天气变化或者受凉之后表现的更加明显,严重时甚至连路都走不了。那么你知不知道为什么会引起类风湿呢?
1.遗传因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家族中本病的发病率比健康人群高2~10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W4)是一个重要的遗传基因,70%的患者HLA-DRW4阳性。
2.病毒因素。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关节炎与RA不同,RA病人对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强烈的反应性。这是比较明显的类风湿的发病原因。
3.生活方面因素。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生活方面的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身体虚弱、风寒湿邪侵袭、过度劳累、不良情绪等都可能造成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所以应当注意锻炼身体,调节身体免疫力。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免疫紊乱因素均可参与其中,综合作用,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被认为是免疫系统疾病。本病发病缓慢,为双侧对称性关节受累,其临床表现和体征特点如下:
1.疼痛 本病早期即有关节局部痛感,尤其是在活动期,并伴有触痛及压痛,此为最早出现、也是患者最敏感的体征。
2.僵硬 受累关节僵硬,尤其在晨起开始活动时最为明显,但活动一段时间后,将会逐渐有所改善。
3.肿胀 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呈弥漫性肿胀,且表面温度略高于正常关节。
4.畸形 后期病例一般均出现掌指关节屈曲及尺偏畸形;如发生在足趾,则呈现爪状趾畸形外观。
5.皮下结节 30%~40%的患者可出现皮下结节,此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可对皮下结节做病理检查而协助诊断。
6.体温升高 急性期的某些患者可出现发热,多为38℃以下的低热。
中医认为类风湿牲关节炎主要由于风寒湿热之邪,侵犯伤骨关节,致使经脉闭阻,不通则通,而邪气留于经络关节,直接影响气血津液运行,导致痰瘀形成。痰瘀既可互结,又可与外邪胶结相合,深入骨骱,经络之中,因而痼疾根深,病性缠绵,影响心肺腑脏,免疫功能紊乱,手脚关节变变形肿大,僵硬,手如鸡爪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称不死癌症。
我老妈膝盖疼了很长时间,几乎不能走路,去了很多医院也没看出个所以然,后来做核磁共振加查血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亲戚给她介绍了普-世-啥贴的,她用了一周疼痛明显减轻。一个多月,老妈就能自己走路,也能做些活了。之后,亲戚还说可以取独活9~12克洗净,黑豆60克浸泡3小时左右,然后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2000毫升,大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40分钟,去渣取汁后加入米酒100毫升,再煮约15分钟就可以喝了。早晚分两次吃完,连喝3一6天。这道粥对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很有效果。平常的时候用独活20克煮鸡蛋几个,一般煮半小时到一小时,中间抛动几下,使蛋壳出现裂纹,煮好后用毛巾包住鸡蛋在患处快速滚动,有助于局部气血运动,加速康复。
俗话说“三分医,七分养”,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病情波动与缓解都与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应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
1、注意生活规律性,保证睡眠时间,让机体得到充足的修养。
2、在急性期炎症控制后,要马上开始积极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与体育的锻炼。这个可根据关节活动的程度,逐渐的增加肢体关节的活动量,功能锻炼应该避免过度的疲劳,以保护关节的功能,防止关节进一步的挛缩、强直和肌肉萎缩。
3、苦瓜、苦菜、马齿览、丝瓜等食物,都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它们可以缓解局部的发热、发痛等。类风湿患者宜吃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如肉类和鱼类,也要吃水果和蔬菜以补充维生素,饮牛奶以补充钙质,保持营养的均衡摄入,避免超重加重关节负担。
4、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急性期是不易活动的,这是因为活动容易损伤关节滑膜,而使关节炎症进一步加重,所以这个时期不应做过多肢体关节的活动。
5、平时预防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病”的范畴,要时时刻刻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再受风寒而使病情加重。
6、患者需要适当调理自己的心情,面对疾病的时候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是对疾病非常的有好处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后应当积极地、乐观地、正确的面对它
【类风湿性关节炎,喝点绿茶】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评估了绿茶中关键物质“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的抗炎效果。研究人员通过临床试验发现,患者经过10天的绿茶化合物治疗之后,类风湿导致的脚踝肿胀减轻。研究人员还表示,类风湿患者经常喝绿茶对缓解病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吃橄榄油护关节】
希腊一项研究对145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188名对比组参试者的食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证实,吃橄榄油对关节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发作风险。研究人员分析指出,这是因为其中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对炎症有抑制作用。
【吃樱桃能减少痛风】
美国《关节炎与风湿病》杂志刊登波士顿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樱桃跟别嘌醇(防治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等病的常用药物)一起食用,可以使痛风危险降低75%。此外,樱桃中的抗氧化成分可以在人体内发挥抗炎镇痛功效,吃樱桃可以起到每天服用镇痛药的效果。
“中药外治法”辅助治疗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学里属“痹病”的范畴。痹病是泛指关节、肌肉疼痛,关节肿胀,活动不利以及出现关节僵直、畸形的一类疾病。
中医认为,痹病的发生往往是在身体虚弱的情况下,感受自然界的风、寒、湿、热等邪气所致。身体感受外邪后,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于是就会出现关节的疼痛肿胀等症状。经络闭阻,气血不畅日久就会出现血液淤滞。如长期湿邪不除,阻滞在关节中中医称作“痰”,换句话说这种痰就是停滞在关节中的湿浊之邪,不是指咳嗽吐出的痰。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类风湿关节炎日久不愈会使人体正气虚弱。痹证的正气虚弱主要有气血不足和肝肾亏虚。
《黄帝内经》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在风、寒、湿当中风邪当数第一,“风为百病之长”,就是说风邪可带着寒邪和湿邪同时侵袭人体,有“风寒”、“风湿”、“风热”等说法。“湿邪”重,逐渐就会形成“水”,表现为关节肿胀或者肢体肿胀。 《内经》中说“热盛则肿”。关节肿胀除在湿邪盛时可以出现关节肿胀,热邪盛时也往往会有关节肿胀。
因“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邪害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因此,“祛邪”是治疗此类疾病的基本治法,同时还要“扶正”,扶正也是要达到更好的“祛邪”的目的。
“中药外治法”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辅助治疗方式,它采用中药泡洗、熏蒸、冷热湿敷等,结合内服中药,能取得非常好的疗效。该治疗法与内服药物结合可以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缓解病情。但“湿热证”和“寒湿证”患者的治疗用药是绝对不同的。
【湿热型】常见于疾病早期和活动期,以关节发红、发热、肿胀、疼痛、或体温升高、舌红苔黄腻为特征,治疗以清热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为原则,可选用苍术、黄柏、忍冬藤、苦参、青风藤、透骨草、土茯苓、茵陈、芒硝、生石膏等。
【寒湿型】常见于疾病的缓解期和中晚期,这时关节发凉、局部冷痛,患者怕冷、舌淡苔白,病情在阴天和下雨天加重。治疗以散寒温经、化湿通络为原则,可选用温经散寒的中药,如细辛、桂枝、麻黄、川芎、泽兰、青风藤、威灵仙、黄芪、蜀椒等。
中药内服,解救骨肉相连的疼痛
主表现为关节麻木肿痛、胀痛,关节变形,屈伸不利,甚至行动不便的风湿关节患者可选择淫羊藿为君药,天麻为臣药,三七和茯苓为佐使之药,起到祛风通络、化瘀除湿,强筋壮骨的作用。
【淫羊藿】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适合用于寒湿痹痛或四肢拘挛麻木。治风湿痹痛偏于寒湿者,以及四肢麻木不仁或筋骨拘挛等,为本方中的君药。现代药理中淫羊藿在增强免疫力、抗炎、补肾具有明显的效果。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医学入门》:"补肾虚,助阳。治偏风手足不遂,四肢皮肤不仁。"
【天麻】味甘,微辛,性平,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祛风通络止痛,疏通脉络;消除关节麻木肿痛的症状,为本方中的臣药。
【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心、肺经,善于活血化瘀止痛,还能补虚而强体,助长方中化瘀止痛,定风止痛,增强患者的身体免疫力,为本方中的佐使之药;现代药理中,三七能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促进造血功能,三七中的人参二醇皂苷具有镇痛的作用。
【茯苓】味甘,性平,能健脾宁神,且渗水利湿能力强;祛除体内湿气,治疗肩酸背痛,助长方中祛湿的功效为本方中的佐使之药。
风湿关节炎患者服用中药调理的时,配合祛风湿药和相应的膏药一起治疗,常用的有骨刺消痛胶囊、香药风湿止痛膏等。
喝甜饮料可能“腐蚀”关节
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研究者调查了17.3万女性的饮食和健康情况。每隔4年,参试者会报告自己摄入的含糖饮料,包括可乐、苏打水等。研究期间,共有883名女性被诊断出风湿性关节炎。研究者发现,每天喝1瓶或1杯以上含糖饮料者,患病风险远高于每月只喝1次或不喝甜饮料的人。
警惕类风湿的7个征兆
如果身体某些部位经常出现疼痛、僵硬等症状,要警惕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先兆。
1.肩膀和肘部疼痛僵硬;
2.膝盖肿胀发炎;
3.眼干涩发炎;
4.颈部和下巴疼痛;
5.心肺循环系统问题;
6.手和腕部肿胀疼痛;
7.足部和踝骨异常。
手掌可显示风湿病症状
手指远端关节受损且关节肿胀部位比较坚硬的,多是骨关节炎;手指近端关节肿胀,晨起僵硬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居多;手指远端关节肿胀伴有甲床破坏的,则有可能是牛皮癣引发的关节炎;风湿病见有杵状指的人有可能是风湿伤肺,导致肺纤维化......
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导致关节逐渐变形
一名66岁的张姓妇人20多年前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关节逐渐变形造成行动受限,不仅肌肉萎缩,关节也逐渐变大,看起来就像关节上有一颗小馒头。不但体重下滑,关节发炎疼痛,甚至因为行动上限制导致合并肌少症,晨起也会因为关节僵硬而什么都无法做,甚至连连上厕所都需要家人抱。医师建议,患者可以利用每日伸展运动减缓肌少症的发生。
类风湿关节炎会侵犯全身大小关节
丰原医院免疫风湿科主任胡宗庆表示,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的自体免疫疾病,属于一种发炎性疾病,主要侵犯全身周边大小关节,让整个身体变得比较虚弱。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发年龄约在35岁到50岁,以女性为主要好发族群。
每天2-3次伸展运动 增加肌肉力量
不只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只要年纪大了以后都容易出现肌少症,胡宗庆主任建议,患者在家利用毛巾、绳子、弹力绳等工具,做简单的伸展运动,每天至少做2-3次,每次维持15-30秒、重复2-4次,每天持续做,将能把紧绷的肌肉达到不错的伸展效果、也能增加肌肉力量,防止肌少症的发生。
胡宗庆主任表示,如果初期有发现对称性的关节出现疼痛、僵硬等情形,且持续关节疼痛6周以上,同时有自体免疫家族史,就要高度怀疑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应尽早到医院寻求免疫风湿科诊治,避免延误病情。(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类风湿性关节炎把握黄金治疗期 以免变形不可逆
关节僵硬、疼痛 误认老化过劳!?
一位七十岁老太太由于长期关节疼痛,误以为是老化所引起的退化性关节炎,不以为意,直到疼痛难耐到连打理自己的日常起居都成问题以后,才到医学中心检查。最后诊断发现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且因延误就医,关节长期发炎造成严重破坏,治疗成效一开始不甚理想,因此连换了两种生物制剂,才将疾病控制下来。
类风湿性关节炎未积极就医 两年关节恐变形
中国医药大学医学系副教授陈俊宏医师表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体免疫细胞攻击身体组织导致发炎的慢性疾病,特征为早晨起床后关节有30分钟到1小时的僵硬、疼痛。然后随着身体开始活动,僵硬疼痛才逐渐减轻;相反的,一般常见的退化性关节炎,关节的疼痛与晨僵,多半在5到10分钟之内就会改善,但是关节会随着身体开始活动而疼痛加剧。
陈俊宏医师强调,类风湿性关节炎所造成的关节破坏是不可逆的,尤其在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由于关节的破坏进展快速,在两年内可能就会造成关节完全破坏和变形,所以预后常较差,因此患者应信赖专科医师,积极配合治疗,千万不要延误就医,或自觉不痛之后就自行中断治疗。
陈俊宏医师表示,使用2010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新的分类标准作诊断,可能早期筛选出高风险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如果临床上患者的慢性病程已经达到六周以上,同时关节肿胀数目也很多,如此再配合实验室抽血检查发炎指标,包括红血球沉降速率(ESR)或C反应蛋白(CRP),以及是否有自体抗体如类风湿性因子(RF)或抗环瓜氨酸蛋白质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CPA)等的产生。所以根据以上诊断的标准可以让患者在疾病早期时,就可以获得诊断,并进而得到治疗。
初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除了消炎止痛药物之外,多会以疾病修饰抗风湿病药物(DMARDs)来调整免疫系统,控制关节破坏进展,而且多数患者在治疗2至6个月就会见效。但陈俊宏医师指出,有些病人的疾病进展会比较严重,所以专科医师除了类风湿因子外,也会检查ACPAs,做为关节炎预后评估的指标。目前从已发表的文献中已经知道,倘若ACPAs的指标较高,常代表关节炎未来的严重程度较高,因此检测浓度与疾病严重度具有一致性。
严重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生物制剂治疗成效佳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进展快速破坏的患者,医师会进一步采用生物制剂做为治疗的另一种选择。陈俊宏医师表示,生物制剂就是一种针对疾病的标靶治疗方式,在目前可以使用的生物制剂选择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或第六介白质(IL-6)抑制剂一般而言阻断发炎的作用快速,半年中就会看出效果来。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如果体内已经产生高浓度的抗体,在关节内堆积形成免疫复合体,并引发后续的发炎反应,就可能可以选择抑制T淋巴球或B淋巴球的生物制剂,以抑制抗体产生,并减少抗体在体内的浓度。
医病合作、顺从用药 才能长期控制病情
尽管现在台湾已有多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用药,但是单靠医师的努力仍然是不够的,患者也需要遵照医嘱、配合医师的治疗,效果才会更好。陈俊宏医师即表示,曾有一名患者在十多年前就已经确诊出类风湿性关节炎,并接受治疗,可是关节却仍持续破坏。原来是患者一面看西医、一面也看中医,两边的医师都以为患者有依据医嘱顺从用药,但这期间患者因为担心西医用药太多,擅自减药、停药,因此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所以即便是后来转用生物制剂治疗,也因为患者病情一改善,便又自行停用药物,结果反而愈治疗愈严重。
最后陈俊宏医师呼吁,理想的治疗中,医师都会让患者参与讨论共同决定治疗的策略,因此患者一定要信赖并确实配合专科医师的治疗,才会有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手指易僵硬 热敷改善不适可选它
“不会死的癌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
疑似RA 医师可为病人申请检验补助
罹类风湿性关节炎 她拖10年变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