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症状告诉你 肾病可能已经找上门
肾脏是除了皮肤以外,其具有排毒的功能,毒素经过肝脏的代谢后,再把毒素(大部分是有毒的水溶剂化合物转换来的)运送到肾脏,再由肾脏借由尿液排放出来。肾脏还有其它的功能,具有贺尔蒙的功能及代谢的功能,例如维他命D的转换也需要肾脏的帮忙;同时肾脏也是肾素,红血球生成素先激素的主要制造器官等。肾脏也具有调节水分、盐类、及其他电解质甚至调节体内酸碱的平衡。
泡泡不会消失、尿中有臭味恐为蛋白尿
乌日林新医院肾脏内科主任陈燕兰表示,检测蛋白尿时,通常会先采简便且快速尿液试纸,进行初步筛检,只是会受到当次尿液浓度的影响准确度,这时可选择用“定量”来分析是否有蛋白尿,即收集一整天(24小时)的尿液来做检查及分析,此方法最为精准,缺点是必须收集24小时的尿。
如果来到肾脏内科的门诊,可以借由尿液甚或血液的检查来做为医师判断的指标,会安排患者检查早上的首次尿液,即当次尿中的蛋白质总量除以尿中的肌酸肝值(UPCR),此方法相较方便,也较接近实际每天流失的蛋白量数值。如果尿液中出现以下状况,可能有蛋白尿的产生:
1、如厕时发现尿液中有泡泡。
2、尿中的泡泡不会自动消失。
3、尿液中带有臭味。
4、泡泡会持续出现在马桶内。
尿中蛋白量大于150毫克 尽快咨询医师
当出现上述状况时,这时就要怀疑是否有蛋白尿!一般健康的人每天会有少许的尿蛋白从肾脏中排出来,健康的肾脏每天所排出的尿蛋白量是小于150毫克,当尿液中蛋白的排出量大于150毫克/天,意谓著病患有蛋白尿的情形,必须进一步接受检查。
为避免肾脏的功能可能出现问题,导致体内调节的功能失衡,进而产生出不同的问题,甚至造成患者的不适,必须尽快就医治疗。如果发现尿中有泡泡,务必提高警觉来肾脏内科向医师咨询、进行相关检查!(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酷暑来袭! 高血压患者当心冷气房温差冲击
户外高温室内酷凉 温差冲击心血管
全台连日高温冲击,室外温度频频超过摄氏35度,逼近摄氏38度。为了追求舒适,许多人空调温度越降越低,却忽略了进出室内外时温差可能引发的致命危机!根据全球变迁通讯杂志刊登论文指出,高血压导致死亡的风险,将随温差幅度增加而提高,不得不慎。
东元综合医院心脏内科部部长张圣典医师提醒,从高温突然进入低温环境时,体内血管易受刺激而瞬间收缩,导致血压急遽上升,此时部分高血压患者会产生头晕、头痛、耳鸣或心悸等症状;因此,高血压患者面对室内外温差,务必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才能远离心血管并发症的威胁。
长期高血压恐致心衰竭 死亡率更胜癌症
张圣典形容,心脏就如同汽车引擎,可带动全身血液流动以维持生理机能,而每一次的血压超标,都将对心脏带来负荷,长期以往恐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甚至演变为死亡率高于癌症的致命疾病心衰竭。
现今虽卫教观念普及,但仍有许多患者因工作忙碌或自恃年轻,长期疏忽血压控制,反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张圣典提到,诊间曾有一名从事保全工作的年轻患者,因长期作息不正常,虽自知收缩压已高达170~180mmHg,却长期忽视血压健康,年仅37岁就因高血压而导致心衰竭,因心脏无力供给全身所需血量,时不时便感觉到全身疲倦无力、呼吸困难,才就医接受治疗,此时已严重损害健康与生活品质,甚至无法上班而影响收入。
单锭复方提高服药顺从性 搭配生活调整控压更稳定
美国全国联合委员会第八届学会(JNC8)报告中指出,高血压患者如按时服药即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其中引发心脏衰竭的概率更可降至50%以上,目前临床上针对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包括ARB(血管张力素受器阻断剂)、CCB(钙离子通道阻断剂)、ACEI(血管张力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据统计,70%的高血压患者需服用两种以上降血压药物才能控制血压达标,然而药量多、服药方式复杂,却也成了患者常忘记吃药、自行减药、停药的主要原因。
张圣典指出,目前可选择单锭复方药物,解决药物过多的困扰,帮助提升患者服药顺从性。稳定服药之外,建议患者应调整生活习惯,配合规律运动、作息正常、饮食低钠低糖等,全面改善血压健康。若想降低室内外温差冲击,则可在冷气房中备条毯子,或调高空调温度,以避免温差带来的隐形伤害。
以上卫教资讯由台湾诺华提供
疝气误信偏方 拖成洗肾病人
有病就应该要去看医生,千万不要自己乱吃药,以免病况更加严重!日前就有一名陈姓老翁疝气史长达十年,他讳疾忌医,还误以为疝气手术等于切除阴囊,于是听信卖药频道跟电台偏方,不只吃出慢性肾衰竭,最终还落得终身洗肾的下场。
年轻老少皆可能患疝气
台中慈济医院一般外科高国尧医师表示,疝气通称“坠肠”,不论幼儿、年轻人、老年人都可能罹患。年轻人可能是腹腔通道先天性闭锁不全;年长者则属功能退化,腹壁变薄,有时候用力过度也会导致通道裂开,造成腹股沟疝气。
血液循环出问题 恐演变成致命腹膜炎
高国尧医师说,男女罹患疝气比例是十比一,通常症状没有立即危险性,但如果一直不处理,等肠子推不回去,掉在里面愈来愈肿,一旦压力愈高,血液循环出现问题,就有可能造成肠子坏死,演变成有致命危机的腹膜炎。
及早就医 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高国尧医师提醒,疝气治疗不必切除阴囊,偏方也无法奏效,手术是治愈疝气的唯一方法,大部分病人都适用伤口小且恢复较快的腹腔镜手术,建议及早就医,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母亲温暖的光辉照耀五月,为了传递对母亲满满的爱与感谢,很多人会选择送礼来表达感谢之情。国内养生风气正蔚为风潮,许多人关心长辈健康,会选用保健食品让长辈服用,保健食品有保健效益或提供营养补充,但是对于罹患慢性疾病的长辈,送“健康”伴手礼要慎选,以免变成长辈身体的伤害。
卫生福利部桃园疗养院药剂科郑淑文主任指出,有心血管疾病、正在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剂的病人,如果再食用鱼油、银杏或维他命E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含红麹或纳豆成分的保健类食品,也应该避免和史达汀类(statins)降血脂药品并服,以免引发肝脏或肌肉相关病变。
另外,鸡精、人参、灵芝液等保健食品含有较高的盐分和钾,对于需要严格控制水分和钠、钾摄取量的肾脏病患者反而会造成身体负担;蚬精含有高量普林(purine)及蛋白,也不适合痛风患者。
桃园疗养院呼吁民众有特定疾病及固定服用药物的民众,如要补充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最好先询问医疗专业人员,依照个人身体状况及需求来选择,切勿轻信夸大不实或宣称具有疗效的广告,送“健康”给长辈才是最好的选择。
一位年轻男子在20岁左右就知道自己有高尿酸的问题,从不遵从医师指示作饮食控制,不只喜爱美食不忌口,在用药方面也不听从医师建议,偶尔在痛风发作时才吃药,在某天晚上吃完火锅后,因痛风发作,送医发现他的肾功能仅剩1/10,已濒临洗肾边缘,澄清医院中港院区肾脏内科主治医师赖建宾表示,年纪轻轻,肾功能却这么不好的病例很少见,目前美国医界已新发现一些慢性肾脏病的新指标和独立危险因子,呼吁民众多加小心。
赖建宾医师指出,慢性肾脏病是一种低自觉性、高盛行率的疾病,贫血、高尿酸血症、夜间频尿、及有肾病的家族史,这些都是新发现的慢性肾病独立危险因子。
赖建宾医师引用美国北加州最大的私人健康管理机构(Kaiser Permanente of Northern California) 在奥克兰及旧金山所主导的MHTSP (Multiphasic Health Testing Services Program) 计划,该研究族群囊括了从1964年6月1日至1973年8月31日共177570位病人,探讨他们在2000年12月31号之后发生末期肾病或死亡的危险因子。
在高尿酸血症方面,罹患肾病的危险概率增为两倍以上,在贫血上也可看成类似的独立危险因子,危险概率增为一点三倍,另外若自述有夜间频尿的情形,危险概率增为一点四倍、及有肾病的家族史者危险概率增为一点四倍。
对于旧危险因子中,有两类最为关键:其一为蛋白尿,其二为肥胖(三高)。赖建宾医师表示,一般来讲,蛋白尿最关键的重要性是,即使是微量的蛋白尿也会使日后末期肾病的危险比增加两倍以上,许多研究也强调肥胖及末期肾病的强烈关联性,其他已广为熟知的危险因子包括血清肌酐酸上升、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等。
这位年轻的肾病患者,经药物治疗及配合饮食控制后,他的肌酐酸指数已有明显下降,赖建宾医师建议,若有以上危险因子,应定期至肾脏科门诊追踪,听从医嘱严格饮食控制,并按时接受药物治疗,以期减缓慢性肾病恶化。(文章摘录自/优活健康网站内新闻)
米饭是我们餐桌上的主食,但很多人并没有很重视,而是努力想把菜肴做得更健康。你知道吗?遵循吃米饭的四大原则,才会让米饭也为健康服务。
尽量让米“淡”
让米“淡”是什么意思呢?
一方面,尽量不要在米饭当中加入油脂,以免增加额外的能量,也避免餐后更多地升高血脂。因此,炒饭最好能够少吃,用含有油脂的菜来拌饭,也应当尽量避免。
另一方面,尽量不要在米饭当中加入盐、酱油和味精,避免增加额外的盐分,不利控制血压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另外,加入醋、用紫菜包裹、中间加入蔬菜和生鱼一类做法是符合清淡原则的。
故而,只要不吃过咸的菜肴,紫菜饭卷是相当适合慢性病人食用的主食。
尽量让米“乱”
何为“乱”呢?就是说在烹调米饭米粥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单一的米,而是米、粗粮、豆子、坚果等一起上。
比如说,红豆大米饭,花生燕麦大米粥等,就是非常适合慢性病人的米食。加入这些食品材料,能为我们主食增加不少营养成分,还能起到蛋白质营养互补的作用。
当然,更要紧的是,这样做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反应,控制血脂上升。
其中豆类与米的配合最为理想,它的消化速度慢,还含有一些延缓淀粉变成葡萄糖的成分,对于预防慢性病最为有效。
尽量让米“粗”
所谓粗,就是尽量减少精白米饭,也要少吃糯米食品。它们的血糖反应过高,对控制血糖和血脂均十分不利。
实际上,慢性病人大多数都是脂肪超标的类型,控制体重是饮食调整措施的第一要务。
只有吃足够多的纤维,才能有效地降低米饭的消化速度,同时可以在肠道中吸附胆固醇和脂肪,起到降低餐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
但是,一些营养保健价值特别高的米,如糙米、黑米、胚芽米等,都有着比较“粗”的口感。但每天吃百分之百的糙米饭,因口感不好,难以长期坚持。
因此,在煮饭的时候,不妨用部分糙米、大麦、燕麦等“粗”粮和米饭“合作”,口感就会比较容易接受。最好先把“粗”原料先在水里泡一夜,以便煮的时候与米同时熟。
糖尿病人要求选择血糖上升速度较慢、血糖负荷较低的主食;高血压病人要求选择尽量不带咸味的主食;脂肪肝患者要求膳食纤维丰富的主食,高脂血症患者要求选择有利于降低血脂的主食。
尽量让米“色”
白米饭固然晶莹可爱,但也意味着不含有抗氧化物质,维生素含量很低。如果选择有色的米,并用其他的食品配合米饭,让米饭变得五颜六色,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其营养价值。
比如说,煮饭时加入绿色的豌豆、橙色的胡萝卜、黄色的玉米粒相配合,这样就有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抗氧化成分,而且特别有利于预防眼睛的衰老。
又比如说,选择紫米、黑米、红米与白米搭配食用,也能提供大量的花青素类抗氧化成分,帮助预防心血管疾病。
总之,因为大米是每天都要大量吃的食品,它的营养保健价值如何,与每个人的健康关系极为密切。
如果每天都想到这些吃米饭的健康原则,日积月累,不知不觉就能起到防病抗衰的作用,对慢性病人极为有益。
细嚼慢咽米饭避免肥胖
GI值即血糖值上升率,又称“升糖指数”,它是考核人餐后血糖值的量化指标。食物的GI值越高,餐后血糖就越容易上升,就越容易招致肥胖。
而米饭、面包、面类等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正好属于GI值高的食物,因此也有人认为,想要减肥必须控制这些主食的摄入量。
实际上,在吃米饭的时候,只要有意识地增加咀嚼的次数,细嚼慢咽,就能轻松降低GI值。
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的淀粉多数为直链淀粉,这是一种难以消化的淀粉,如果将米饭放冷,直链淀粉的构造会发生变化,让消化更加平稳地进行,也就不容易升高血糖值了。
同时,多咀嚼米饭也很容易刺激大脑,产生饱腹感,进而提高饱腹度和满足感,避免过多进食导致肥胖。
因此,不少营养专家认为,只要掌握好吃饭的技巧,米饭也是一种让血糖值平稳上升的食物。
因为米饭本身是比较清淡的食物,所以很多人在做菜的时候为了“下饭”,都会选择比较重油重盐的食物。
在此提醒大家,不要走入健康误区。原来吃饭也能有这么多知识,赶紧告诉朋友~
感冒后出现可乐颜色尿液 竟然是IgA肾病引起
高血压未回诊乱服成药 47岁面临洗肾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