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玩精神差好扫兴 医师教你调时差
近年来国人出国兴起,但好不容易飞到了遥远的国度,一到达目的地便出现精神不济、失眠、食欲不振、肠胃不适等时差问题,大大影响旅游兴致。医师提出一些方法,让民众从旅游前开始着手,渐进式改善生理时钟,对抗问题。
跨越多时区 出现时差反应更明显
南投医院家医科主任庄家铭表示,时差就是当跨越不同时区,生理时钟与外面的环境不同步,身体在新的环境下出现昼夜节律的紊乱的状况。每个人对于时差的反应不一,通常飞到与台湾时区相距较大的国家时,出现时差的反应就越明显。
时差除了影响到睡眠、旅游品质,甚至回国后的生活品质也受影响。对于时差的调适因人而异,可在出国前几天慢慢调整作息。若前往台湾东边的国家,可逐日将睡眠时间往前挪1至2小时,若是往西飞,则可多曝晒日光、运动,将睡眠时间往后调整。
饮食多补充肉、蛋 避免睡前吃甜点、喝酒
出发前应充足休息,如果抵达目的地时为白天,应多晒太阳、至户外活动,尽量配合当地作息撑到晚上再入睡,有助调整时差。饮食可补充蛋、肉等富含蛋白质食物,睡前少摄取甜点,避免服用含咖啡因及酒精食物,以免影响睡眠品质。
庄家铭主任提醒,民众别擅自服用安眠药物,以免精神状况更严重。若担心时差影响睡眠品质,应透过专业医师评估是否需安眠药物辅助,或是在出国前至旅游门诊进行咨询与讨论,来降低时差之苦。(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摆脱近视阻碍 实现梦想有方法
你曾经因为近视放弃梦想吗?台湾是近视王国,据统计,国内近视人口比例高达43%,将近1000万人有近视的困扰,其中3分之1更是高度近视。不少年轻人梦想当军官、警官、飞行员或是运动员,却因近视而无法实现;如今,透过激光近视手术,让近视不再成为实现梦想的阻碍。
3大错误用眼习惯 近视人口达千万人
眼科诊所院长林宏洲指出,根据教育部105年统计,国小学童近视比率约45%,到了国中比率增加至73%,高中再增至80%,虽然可以借由点眼药水减缓近视度数加深,但已无法改变近视的事实,主因就是长时间、近距离、持续性不休息用眼等3大错误习惯。
想进入这些职业 视力要求高
林宏洲医师临床观察发现,许多民众因为罹患近视或散光,而无法选择喜爱的工作,例如对于视力要求较高的职业,包括警察、飞行员、军官、运动员及潜水师等;或是空服员因工作需求,必须长时间配戴隐形眼镜,容易引起干眼、缺氧、新生血管、角膜发炎等副作用,导致无法戴隐形眼镜,而无法上班。
新型3D立体飞秒激光 可降低干眼、提升安全性
激光近视手术的发明,为近视患者开启一道曙光。林宏洲院长强调,激光近视手术能够让近视患者摆脱眼镜的束缚,尤其新型3D立体飞秒激光,可根据患者的角膜特性,选择30~150度的角膜瓣边缘角度,使角膜瓣快速愈合且稳定,降低干眼发生概率、减轻角膜瓣移位的风险,一般或旧型的飞秒激光属于2D平面无法达到。
安全制作超薄椭圆形角膜瓣 高度近视、散光也有机会矫正
林宏洲院长进一步说明,进行3D立体飞秒激光前,会用内建专用的光学同调断层扫描(OCT),精准定位角膜的表皮层、包氏层、间质层、德氏层、内皮层等各结构厚度分布,再决定角膜瓣掀起的厚度,加上每发仅奈米焦耳的低能量、每秒超过百万发的速率,可安全制作超薄的角膜瓣,有50至250微米可供选择,使角膜瓣及角膜神经愈合快速且稳定,留下较厚而安全的角膜基层,可矫正较高度的近视,并且能够制作椭圆形角膜瓣,可依患者个别的散光轴度调整椭圆形长轴的角度,以提升散光矫正的品质。
详细专业仪器检查 评估是否适合手术
林宏洲院长提醒,接受近视激光手术的患者,术前务必经过详细专业的仪器检查,包括电脑角膜地形检查、蓝光断层扫描摄影、前导波高阶像差检查、角膜弹性韧度测量等检查,确定适合接受激光近视手术,才能达到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疫苗为预防日本脑炎最有效方法
日本脑炎现踪新北市
现值日本脑炎流行高峰,民众不可不慎!疾病管制署公布国内新增1例日本脑炎确定病例,也是新北市今(2017)年首例,个案为56岁女性,6月11日因发烧、头痛等症状至诊所就医,6月15日因出现语言表达困难及肢体抽动等情形,至医院就医后即收治住院,经通报检验于6月21日确认感染日本脑炎,相关接触者目前无疑似症状。
正在调查可能感染地
疾管署表示,卫生单位调查,个案无相关疫苗接种史,曾于6月3日、4日至云林某宫庙参加进香活动,该宫庙附近有水田及鸽舍;另个案居住地200至300米内也发现约有3、4处鸽舍,可能感染地调查中。卫生单位将至个案活动地周边进行环境调查及悬挂诱蚊灯诱捕病媒蚊等防治措施,同时加强民众卫教宣导,以及适龄幼儿及高风险地区成人疫苗催种工作。
今年目前共5例日本脑炎病例
国内今年截至目前共5例日本脑炎确定病例(高雄市2例,台南市、屏东县及新北市各1例);2012至2016年确定病例数分别为32、16、18、30及23例,各县市均曾出现确定病例,虽多为散发病例,惟各年龄层都有感染风险,民众仍不能掉以轻心。
疫苗为最有效预防方法
接种疫苗为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住家或活动场所邻近猪舍、水稻田等高风险环境或自觉有感染风险的民众,可至卫生福利部部立医院等医疗院所自费接种疫苗;家中适龄婴幼儿如未完成疫苗接种,也应尽速带往邻近卫生所或指定医疗机构完成接种,以避免感染及衍生严重后遗症。
避免黄昏黎明出没高风险环境
每年5至10月为台湾日本脑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为流行高峰,以三斑家蚊为主要病媒蚊,常孳生于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沟渠等处。疾管署呼吁,民众应尽量避免于黄昏与黎明等病媒蚊吸血高峰时段,在猪舍、其他动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点等高风险环境附近活动,如果无法避免,应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并于身体裸露处使用卫福部核可的防蚊药剂,避免被病媒蚊叮咬而感染。
微波热能除汗法 解决多汗狐臭问题
炎炎夏日汗流浃背,腋下的汗渍让人窘态毕露!热爱运动的18岁男大生,每到潮湿闷热的夏天,球场上一阵厮杀后汗水更像关不住的水龙头,体味也较重;28岁的甜美女业务,更因为多汗症的问题,外出补止汗剂的次数还比擦防晒乳来得高,让她十分困扰。
马偕纪念医院皮肤科主任萧百芬表示,多汗症是因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引起汗腺分泌过多、排汗异常的现象,一般好发于手心、足底或腋下,其中腋窝处的顶浆腺因会分泌蛋白质丰富的汗液,与皮肤表层的细菌接触后,便散发出强烈的异味,也就是俗称的狐臭,造成人际关系的影响也愈大。
人体的皮肤在正常情况下可维持基本的排汗功能,大多数民众的原发性多汗症都是因为身体局部位置过度排汗所造成,且一般在青春期开始就已受多汗症困扰,少数继发性多汗症则是因为中枢或周边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所导致。
根据临床观察,腋下多汗症造成的狐臭问题,因为影响病人社交问题较为严重,治疗态度上较为积极,以往病人除了每天使用止汗剂外,严重者会采取传统的侵入性汗腺刮除术,病人平均1-2周恢复期后,便可观察前后的变化,但由于属侵入性手术治疗,仍需留意术后加压止血、代偿性排汗及其各种术后照护问题。
现阶段关于多汗症病人在非侵入性治疗方式下,可以采行肉毒杆菌素施打与微波热能除汗。前者藉肉毒杆菌素阻断交感神经释放乙酼胆碱,达到抑制汗量过多的问题,一次治疗可持续3-6个月,可度过一个较为干爽的酷夏。
目前较常被使用的微波热能除汗法则是将微波波段以60度的热能传导至皮下2-5毫米(mm),达到破坏腋下汗腺与顶浆腺的目的,让汗液减量减少狐臭问题,治疗时病人会先施以局部麻醉,并进行除汗部位定位确认,平均治疗时间约1小时,处理部位会有些微灼热感,术后没有伤口与流血问题,至少1周内不建议进行激烈运动或泡温泉、三温暖等,且为避免可能造成的波段干扰,若有装置心脏节律器或有体内植入电子设备者,则需告知医师经过详细评估后再考虑施行。
《健康我最大:潘博士严选30堂好食课》出色文化
现代人不仅要长寿,更想要健康长寿,年长者如果得了老人失智症,不仅生活丧失品质,更加没有尊严,如果是这样的长寿,那就变得毫无意义,如何能到老不失智,今天潘老师教你4 种食物最好别吃,请务必大家告诉大家。
NG!这四种最好别吃的食物
高盐的食物
太咸的食物,含有高量的钠离子,除了让血管收缩、血压飙升外,过多的钠会使得脑细胞呈缺血、缺氧状态,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并损害思考能力,加速老化。研究发现,低运动量加上高钠饮食对老年人的大脑认知功能有所损害。
此研究发表于《老年神经生物学》期刊,研究人员将参与的老年人分为低钠、中钠、高钠饮食族群,低钠摄取量为每天不超过2,263 毫克;中钠摄取量则为每天2,263~3,090 毫克;高钠摄取量为每天超过3,091 毫克,持续追踪共3 年。
之后研究人员以简易智能状态测验来衡量参与者的认知功能,研究结果显示运动量少加上高钠饮食,对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影响最严重。但少运动的老年人若采低钠饮食,认知能力并没有下降。
而那些经常运动的老年人,却可以抵销钠对大脑认知能力及对心血管系统的负面影响。根据卫福部统计,台湾人每天摄取的钠含量接近4,000 毫克,几乎是WHO 建议量的2 倍。
有鉴于高钠对于心血管疾病及大脑认知功能损伤影响之钜,世界卫生组织WHO 建议成年人每日钠摄取量下修为2,000 毫克以下,而目前卫福部则仍然沿用旧标准!成年人每天钠摄取量最好不要超过2,400 毫克,约等于6 公克的盐(1 公克的盐含有400 毫克的钠),潘老师建议卫福部也应该立即修正才是。
反式脂肪
你知道吗?有研究说,每天摄入1 克反式脂肪者,会减少约0.76 个单字的记忆力,也就是说,吃进最多反式脂肪的参与者只能记住104 张字卡中的65 个单字,且和摄取量最少的人相比,记得的单字总数少了约10%,表现明显较摄入量少的参与者要差得多。
反式脂肪不但会让体内坏的胆固醇LDL 及三酸甘油酯增加,累积在血管壁,提升心血管疾病、乳癌、糖尿病等发生率,甚至还会损害记忆力,WHO 也期望能在2025 年于食品中全面禁用反式脂肪,台湾已先一步于2018 年全面停用。
大型鲔鱼
鲔鱼和鲨鱼等大型鱼类,因为体内的汞含量高,尽可能少食用。《预防杂志》建议下列12 种大型鱼类产品最好不要吃,包含:进口鲶鱼、鱼子酱、大西洋鳕鱼、美洲鳗、进口虾、大西洋比目鱼、大西洋鲑鱼、进口帝王蟹、鲨鱼、深海橘鲈、蓝鳍金枪鱼、智利海鲈。
饱和脂肪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显示,若饮食中饱和脂肪过高的话,会削弱大脑内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并导致情绪障碍、药物成瘾、以及暴饮暴食等症状,并进而影响智能。而饮食中摄入不饱和脂肪,像是苦茶油,就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形。
豆腐虽然好,仍要节制,不可过量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视为是健康食物的豆腐不可以吃过量。因为食用大量豆腐-每周食用豆腐9 次以上者,认知障碍和记忆力减退的风险增加,尤其是68 岁以上的银发族。
研究人员推测原因,由于豆腐含有植物雌激素,摄取高含量的植物雌激素,可能会加速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进而影响大脑功能。虽然此研究还需要更多后续研究加以佐证,但基本上,大量摄取蛋白质类的黄豆制品,本来就是不对的事,潘老师已经大声疾呼,豆浆固然是好东西,但不能当水喝,运动量不大的成年人,一天一杯250 毫升最恰当。
---本文摘自出色文化《健康我最大:潘博士严选30堂好食课》一书
《健康我最大:潘博士严选30堂好食课》
“请问潘博士,这样吃OK或NG?”
困扰千万粉丝多年的饮食大迷思,一本书全都破解了!
这些重要却又容易让人搞错的饮食观念经常困扰著大家,也让潘怀宗博士无时无刻都接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咨询电话,潘怀宗博士为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搭配完整而详细的为读者解答!
‘把身体照顾好,你才是老大!’
预约百岁健康人生, 一定要趁早!
作者简介
潘怀宗 博士
美国艾默蕾大学(Emory Univ.)神经化学及分析化学博士,历任阳明大学医学院专任教授、仪器中心主任、副总务长、主任秘书及第三届国民大会代表,现任台北市议员,以及阳明大学医学院药理教授(兼任)和政治大学、中央大学、台北市立大学、东吴大学及实践大学“基础医学概论”讲座教授。
目前亦应邀担任八大第一台“健康NO.1”主持人,与飞碟电台“飞碟早餐”、中广流行网“兰萱时间”等节目固定来宾。著有《为健康把关的57堂课》、《食在有健康》、《57健康同学会─保健室养生六大招》、《潘怀宗健康随身听》(有声书)、《食在有健康2》、《57健康同学会─破除关键57健康迷思》、《潘怀宗的慢管教养》、《超级爱享瘦》、《健康生活,你做对了吗?》、《潘怀宗健康随身听Ⅱ》(有声书)、《自体免疫细胞疗法》等。
足部长时间闷湿 容易有灰指甲
台湾皮肤科医学会发言人黄毓惠医师指出,根据台湾皮肤科医学会一项调查显示,全台6成以上上班族,一天穿鞋时间超过8小时,如果鞋子、袜子闷湿,脚就很容易长霉菌,甚至出现灰指甲。
台安医院皮肤科主任曾德朋医师说明,灰指甲是霉菌感染造成,当出现灰指甲,指甲容易变厚、变形,甚至恶化成甲沟炎、影响走路。因此发现指甲产生异状,一定要就医、遵从医嘱耐心用药。
曾德朋医师也提醒,平常尽量要让鞋子保持干燥,最简单的方法是曝晒阳光,另外,也要勤换袜子,最好有两双以上的鞋子交替穿,以减少灰指甲、霉菌感染风险。
24小时长效型的干洗手慕斯,全家人都需要的防护罩。
奇美医学中心营养科营养师朱恩琪28日说,切好的水果到底值不值得吃?答案是可以的,但建议3天内需食用完毕。因为从实验得知,切好的水果到第6天后营养会流失。
现代人健康意识抬头,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A、膳食纤维以及人体必需的各种矿物质,是不少人们的座上宾,许多民众习惯前一晚先将水果切好放进冰箱,隔天再拿出来享用,到底营养素会不会打折呢?这是一般民众关心的话题。
营养师朱恩琪拿2006年出版的第54卷12期《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中,一篇名为“新鲜截切水果与整颗水果在储存期间品质改变及营养素保留”研究报告,实验是研究者将新鲜的6种水果,包括芒果、凤梨、奇异果、草莓、西瓜、哈密瓜,符合卫生标准的处理程序截切装盒,再与整颗未切的水果一同储存在摄氏5度C的冰箱中。
研究结果发现,切好的水果直到储存的第6天,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才有显著流失,最多不超过25%,多酚类更是没有明显流失,虽然切好的水果外观并不如现切来得好看,但其实营养素的流失并没有视觉效果来的严重。
奇美医学中心营养科营养师朱恩琪建议,民众将切好的水果装在密封的容器后再放进冰箱里,需在3天内食用完毕,因为水果暴露在高温及空气中易导致细菌的孳生,比起营养素的流失,危害身体的风险更是大,所以记得一次只装当餐自己可食用完的分量才是安全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