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糖尿病伤口没处理 严重恐致命
57岁的王先生,今年开堆高机要堆放草皮,下车时忘记拉起手刹车,堆高机因此倒退,心急的他马上爬上堆高机试图拉起手刹车,却因重心不稳倒栽葱,因而压到左脚。原以为没事,还到田里工作,没想到左脚差点面临截肢命运。
糖尿病致神经病变 足部痛觉变迟钝
丰原医院高压氧中心主任陈明泽表示,王先生左小腿被压伤,后来小腿疼痛拿药擦,隔几天后竟痛到没办法走路,住院才知道有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导致末稍神经病变与血管病变,尤其足部对于压力及疼痛的感觉会较迟钝。
王先生的左脚受伤,以为没有明显外伤,却不知道已经演变成蜂窝性组织炎,进行清创手术时,发现已经感染到筋膜层,且细菌感染速度变得非常快,造成左小腿有多处出现坏死性筋膜炎的情况。
免疫力不佳 小伤口恐致蜂窝性组织炎
原以为伤口只有10几公分,但进行清创手术后发现,感染面积大概有20几公分。进行清创手术、高压氧治疗、伤口负压养肉机、及抗生素等多重伤口整合性治疗,将感染范围停住不再扩散,接着慢慢进行治疗,重新植皮,免于截肢命运。
陈明泽主任表示,糖尿病患免疫力不佳,常有患者易因小伤口变成蜂窝性组织炎,甚至坏死性筋膜炎,轻者截肢、重者致命。患有糖尿病的民众,勿忽略身上任何小伤口,有伤口应立即就医治疗 以免遗憾终身。(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医师指出,“超级微创内视镜”静脉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静脉曲张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静脉曲张导致患者腿部浮出如蚯蚓般的静脉,除了影响美观外,腿部还会因此感到僵硬难行,发生抽筋情形。治疗方式除了传统的“大隐静脉剥离抽除术”外,现在也出现了“超级微创内视镜”静脉切除术,不仅伤口少、疤痕小,手术效果也得到病人9成5以上的肯定。
高中就静脉曲张 年老天冷脚就僵
67岁的李壬琪老先生,读高中时小腿就出现“浮脚筋”的情形,毕业后进了餐饮业,常常一站就是十几个钟头且穿长裤工作,十多年来静脉曲张已蔓延到鼠蹊部附近,循环不佳的症状日益明显,之前寒流来袭,10度以下的低温竟然让他的脚僵到无法走路,让他决定接受“超级微创内视镜”静脉切除术,去除浮出的静脉。
静脉曲张高危险群 女多于男
花莲慈济医学中心整形暨外科重建主任李俊达指出,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疾病,占成年女性25%、男性15%,年老、孕妇、肥胖、遗传及需要长时间站立都是静脉曲张的高危险群。此外静脉曲张的并发症,如静脉溃疡、表浅性静脉炎(栓塞)等,也不容忽视。
静脉曲张治疗分大小腿 超级微创内视镜切口仅1、2个
李俊达表示,传统去除大腿静脉的方式是使用“大隐静脉剥离抽除”或是“无疤的静脉内激光”,小腿则是透过分段式切除的方式去除爆出的静脉,但此法手术时间长,手术切口多;而“超级微创内视镜”静脉切除术,切口仅1、2个,不仅疤痕小也能快速见效。
保持好循环 远离静脉曲张
李俊达建议民众,平日要避免久站或久坐,另外像是走路、游泳、骑脚踏车等都是可以促进静脉循环的运动,避免便秘、肥胖、抽烟,以及穿着弹性裤袜等,都是预防静脉曲张的好方法。
轻忽小伤口,恐有截肢危机
一位46岁的陈先生因左脚受伤,导致蜂窝性组织炎,虽至当地医院就医、吃药控制仍无效果,后转至医院外科就医,到院时医师发现其左脚脚背肿胀、破皮,同时小拇指的第一节已发黑坏死。
伤口愈合不佳 恐截肢、败血症
陈先生本身有糖尿病,因此安排心脏内科医师检查血管流量情形,及处理血管阻塞之状况,其坏死部分则由骨科医师进行截肢手术,再经过一连串密集且跨科的合作,林先生的左脚伤口恢复良好,也可正常活动。
大千综合医院外科医师林泽村表示,糖尿病患者常有血管阻塞、神经病变等问题,当足部有伤口时,不仅愈合状况不好,若无妥善治疗将会面对截肢甚至败血症的危险。
糖友预防伤口溃烂 医:保护双脚
因此,治疗糖尿病患者足部伤口时,首先需要患者配合医师控制好血糖及其他全身性慢性疾病,再会同心脏内科医师疏通足部阻塞的血管,另外为防止伤口感染问题更加严重,需借由细菌培养找出适合的抗生素,并搭配外科医师清创处理,最后借由密集的高压氧治疗,帮助伤口愈合。
想预防因小伤口而导致伤口溃烂、坏死的情形发生,林泽村医师建议,糖尿病患者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要稳定血糖之外,还要:
1) 妥善保护双脚
2) 平日尽量少穿拖鞋出门,挑选外硬内软且宽度适宜的鞋子
3) 每天将双脚清洗干净,以免造成细菌感染(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健康医疗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手术后止痛选择 急性伤口少疼痛
许多外科病人在接受麻醉前访视时,常会问麻醉科医师“手术后会不会很痛?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止痛药物?就算要自费也没关系。”可见术后的疼痛控制,是许多外科病人最感到焦虑及关心的问题。台大医院新竹分院麻醉部张师纶医师表示,因自控式机器有立刻给药的效果,可以立即缓解术后病人的疼痛。针对不同病人,会依据病人状况开立不同自控型药物配方,有利于病人术后止痛跟恢复。病人手术后进到恢复室,由于意识不清或是喉头反射尚未回复,会避免给予口服药物;在一般病房则常常是静脉注射跟口服药物并行。
视个人体质 麻醉医师来决定
对于长期使用止痛药或小儿这两类族群,“自控型静脉注射止痛”是不错的术后疼痛控制选择。不过静脉药物注射仍然可能发生如吗啡类的恶心呕吐、全身发痒等副作用。缺点还有必须承担打粗针的风险,包括了感染、出血、神经受伤等,但概率都很低。张师纶医师提醒,术后止痛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建议民众于手术前麻醉访视时,和麻醉科医师好好讨论,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方案。
先懂疼痛等级 挑选止痛方式
手术后急性伤口疼痛的止痛方式主要有口服药物、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硬脊膜上注射,或是其他比较侵入性的方法。张师纶医师指出,口服止痛药物种类从药效最轻的普拿疼,中效的非类固醇类抗发炎药,到吗啡类都有。这些止痛药物当然也有一些副作用,只要短时间内由医师评估小心使用,再加上一些抗过敏、止吐药辅助,可以将副作用降到最低。
常常有一些病人担心:“吗啡类药物?用了会不会成瘾?”张师纶医师进一步指出,目前大部分的研究报告都显示,手术期适量的吗啡类药物使用,并不会造成成瘾,所以民众不用过度担心。而且,在有经验的医师处方下,都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止痛效果。
自控性静脉麻醉 机器给药自己按
至于自控型硬脊膜上注射,则是麻醉科医师在腰椎(或胸椎)于局部麻醉下,用粗针埋一条细管子,再利用机器直接在脊椎神经根处给药,好处是因为靠近神经,使用药物总量可以降低,再者药物直接作用在神经根,总量又少,比较不会进入血液循环,所以全身性副作用发生率也降低。
在许多中、大型医院有提供自费的自控型止痛药静脉/硬脊膜上注射。所谓的“自控型静脉注射止痛”,主要买的是时间差,即是提供给病人一台机器,疼痛时只要按按钮,机器即依照处方在病人的静脉导管(点滴)里给止痛剂。不同于过去,病人跟护理师抱怨伤口疼痛,护理师跟值班医师讲,医师开医嘱,再等药局发药,打到病人体内常常都已经超过半小时了。
伤口大量出血,应使用干净的棉布直接在伤口上加压止血,以防感染。 (记者吴亮仪摄)
资料来源:【自由时报】
伤口达人陈建良医师示范正确伤口处理
安美得伤口照护产业文化馆正式开幕(左起安美得集团王耀干董事长、新北市政府叶惠青副市长)
医师表示,照护伤口时慎选敷料,可帮助伤口复原。
伤口湿润均衡 较能顺利愈合
陈建良医师表示,一般人认为,伤口要保持干燥,这种想法是错误迷思,伤口要保持“湿润均衡”,才能帮助愈合,伤口不可太湿,否则会湿湿烂烂,难以愈合,但太干也不行,当水分流失,上皮细胞生长就会趋于缓慢。
水胶敷料 有助维持伤口干湿平衡
传统照护伤口,多使用纱布,陈建良医师指出,与传统纱布相比,透过UV光聚合水胶技术制作出的敷料,不只可防水,更可维持伤口干湿平衡。宏恩医院院长朱纪洪指出,过去曾为70多岁年长者看诊,这位年长者使用水胶敷料照护伤口,伤口复原过程,可清楚看到皮肤从外圈一圈圈长出来,相较传统伤口照护方式会结痂、发痒,新一代伤口照护方式便没有这样的困扰。
伤口敷料观光工厂 推广伤口照护正确观念
近来有生医业者获得新北市经发局补助,在五股工业区设立伤口敷料观光工厂。新北市副市长叶惠青表示,观光工厂功能包括教育、休闲,这次成立的伤口照护产业文化馆为新北市第26家成功转型厂商,可让大众了解医材产品生产过程所需的技术、制程。
伤口敷料观光工厂、生医业者董事长王耀干表示,工厂在无尘室,可阻隔细菌进入。目前观光工厂以预约、团体为主。希望民众、医师、护理人员等更了解伤口照护的正确观念。
伤口结痂 千万别硬扯痂皮
陈建良医师也提醒,伤口结痂时,千万不要硬将痂皮扯下来,以免造成二度受伤。一般伤口在2、3星期就会逐渐愈合,若3、4星期都还没有好,最好接受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