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最痛,错过黄金时间抢救,分分钟恨错难返,随时要割掉!台湾彰化县就有一名16岁少年左侧睾丸疼痛,因害羞不敢说,忍痛5天才就医发现是“睾丸扭转”,但睾丸已经坏死只能切除。
据悉,16岁少年小明(化名)早前的一个周日早晨起来,发现单侧睾丸异常疼痛,并肿大到原本的3倍大,因为不好意思说,加上之前曾发生过,1、2天后就会好转,他也不以为意,但拖到第5天,睾丸更加红肿、疼痛,已经影响走路。
小明妈妈才发现并带他到医院就诊,医生经超音波检查发现其左侧睾丸无血流经过,确诊为睾丸扭转,但已错失治疗时机,睾丸当时已发黑、坏死,最后只能切除。医生要为他在另一侧进行睾丸固定术,以避免再次发生扭转情况。
另一岁男婴则出现呕吐、躁动、哭闹等症状,第一天到到医院检查,开药后让男婴返家,但呕吐症状仍然没有减缓,第二天再到医院就诊时,医生发现男婴睾丸肿起,紧急将男婴转诊至彰化基督教儿童医院,才被确诊为睾丸扭转,同样因错过治疗黄金6小时,男婴左侧睾丸也发黑、坏死,只能切除。
文\综合报导
图\互联网
-------------------------------------------------------------------------------------------------------------------------------------------------------------------------------------------------------------------------------------------------------------------
摄护腺癌切睾丸治疗 心血管风险增4成
晚期摄护腺癌病患,为保命不惜切睾丸;国内最新研究发现,摄护腺癌病患接受切除睾丸去势治疗,会增加4成的心肌梗塞及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尤其是65岁以上、罹患高血压,以及曾有心肌梗塞、缺血性脑中风、冠状动脉疾病病史病者。此研究已发表于《临床肿瘤学期刊》。
开刀去势治疗1.5年内 心血管风险高4成
林口长庚医院心脏内科、泌尿科、肿瘤科,以及长庚大学统计中心,共同分析国内1997到2011年间,总共5万8308位摄护腺癌病患治疗状况,结果发现,接受开刀去势治疗者比使用促性腺素释素类似物药物治疗者,在短期追踪1.5年内,高出4成的心血管风险;超过1.5年后的长期追踪,则没有心血管风险差异。
4大族群 开刀治疗心血管风险更高
进一步分析发现,年纪大于65岁、有高血压疾病,曾有心肌梗塞、缺血性脑中风或是冠状动脉疾病病史病,以及Charlson疾病指数大于等于3分族群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心血管风险,会明显大于药物治疗。
摄护腺癌病患 多合并心血管疾病
林口长庚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陈东艺表示,晚期摄护腺癌治疗以荷尔蒙去势疗法为主,开刀去势治疗对病患心理负担较大,研究也证实短期内会增加心血管风险;由于多数的摄护腺癌病患,有高血压及冠状动脉疾病,建议日常生活应多蔬果、少喝酒、戒烟,并适当运动,留意是否出现胸闷、冒冷汗等心血管疾病症兆,及早就医、规律服药。
无缘无故却蛋疼? 恐是非典型睾丸癌搞鬼!
29岁朱先生身材精壮结实,平时都保持固定运动习惯,但日前因发烧加上会阴部剧痛,赫然发现右侧睾丸竟比左睾肿大三倍以上,经各项检查后怀疑为睾丸癌,但因患者害怕影响未来“性”福,所幸在妻子支持下,同意接受右睾切除手术,顺利恢复正常生活。
症状与副睾丸炎相似 男性应多加注意!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男性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鸿杰指出,患者自述过去并无隐睾症及相关家族病史,也无外伤或是睾丸感染等情形,一开始怀疑可能是睾丸扭转或是染上副睾丸炎;但血液流向检查正常稳定,加上抗生素治疗后,症状仍未改善,于是安排超音波检查及抽血,赫然发现异常肿块及肿瘤指数升高,研判应是睾丸癌。
还没有小孩不敢手术? 引流、保存精虫
邱鸿杰表示,睾丸癌的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因此类癌症好发年龄为20至40岁,多数病患会因尚无子嗣而有所迟疑。不过,尚未拥有小孩的病患也毋须担心,术前医师会利用精虫导流术将精液引流出来并且保存,以确保病患未来仍可拥有下一代。
典型症状无痛感 应多注意睾丸有无肿块
睾丸癌典型症状包括睾丸出现无痛肿块,初期较没有明显疼痛感,但肿块会随时间逐渐变大,且因恶性肿瘤形状大多不规则,所以会造成某侧睾丸明显突出,触摸睾丸时也会感觉特别坚硬,加上因为下坠感明显,当久站或疲倦时才可能出现轻微疼痛感。
然而上述个案发病初期就有发烧、疼痛等症状,属于非典型的睾丸癌患者,且这类患者容易因症状类似副睾丸炎而遗漏掉,民众也常忽略,导致症状加剧。
睾丸癌治愈率高 患者无须太过担心
睾丸癌的发生原因仍不清楚,据统计,睾丸癌粗估发生率为每十万人口1.4人,属于并不常见癌症;其中,曾罹患隐睾症的睾丸癌发生率,高出正常人3至14倍,所幸第一期睾丸癌的5年存活率超过90%,即便到了第四期,5年存活率仍超过5成,所以罹患睾丸癌不须灰心,只要配合医嘱治疗,治愈概率相当高。
不过,邱鸿杰也强调,单侧曾罹患睾丸癌的病患,另一侧再度复发的概率仍较一般人来得高,因此建议治愈后,每三个月到半年须回诊追踪。
单侧睾丸疼痛肿大 竟是睾丸扭转惹祸
抢救睾丸扭转 把握黄金治疗6小时
彰化一名16岁青少年,某次醒来后感到单侧睾丸疼痛且肿大,因过去也曾发生类似情况,不以为意,但五天过去,症状却仍未改善,甚至影响到走路,就医检查确诊为睾丸扭转,但因错失治疗时机,睾丸发黑、坏死,仅能切除患侧坏死睾丸,并为另一侧进行睾丸固定术,避免再次发生同样情况。
出现睾丸扭转 疼痛合并恶心呕吐
睾丸扭转多发生于新生儿和青春期少年,尤其青春期又以13至14岁为最高峰,症状包括突发性睾丸疼痛,外观会呈现睾丸往上缩,且随着时间阴囊会持续肿大疼痛,合并有恶心呕吐现象;彰化基督教儿童医院儿童外科医师钱大维指出,睾丸扭转主要因阻滞精索内血液及淋巴循环,造成精索水肿及出血,最后就会使睾丸缺血坏死。
青少年提睾肌收缩较强 罹睾丸扭转概率高
包括先天结构异常、睾丸急速成长、青少年提睾肌收缩较强等,都可能埋下致病因子;钱大维医师表示,治疗上,若发生六小时内手术,患者有90%机会可挽救睾丸,但若发生12至24小时,只剩20至50%,若超过24小时,则小于10%,因此一旦确诊睾丸扭转,会依照病情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把握黄金治疗期 治愈概率达90%
若睾丸未完全坏死,则可采睾丸反扭转及固定术方式,固定预防复发,但若已坏死的睾丸,需透过睾丸切除手术治疗,另外,若要预防对侧睾丸避免扭转,则可采对侧睾丸固定方式;钱大维医师呼吁,虽切除单侧睾丸仍有正常生育功能,但缺少一颗睾丸仍相当遗憾,若有相关症状出现时,应尽快就医治疗,避免错过黄金治疗期,留下遗憾。
【健康医疗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睾丸疼痛难耐 “扭蛋危机”恐影响生育能力
收治病例的丰原医院泌尿科医师林仕颖表示,“睾丸扭转”就是“精索扭转”,简单来说,就是睾丸由精索拉住固定,当精索太长、激烈运动或温差太大,导致提睾肌收缩,就可能造成精索旋转,精索旋转180度甚至360度720度,外观上呈现睾丸往上缩,患者会有突发性的睾丸疼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治疗睾丸扭转 把握黄金六小时
医师解释,精索扭转如同卷麻花打结,血液无法输送,时间太久会造成睾丸坏死,因此必须把握黄金六小时之内就医治疗。患者在晚间8点突发性疼痛,10点挂急诊就医,很快诊断出是睾丸扭转,医师先试着“徒手复位”调整睾丸的位置,“徒手复位”不是每个病例都能成功,但是有没有成功都必须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定力不足 睾丸脱序
但因为陈先生先天固定不足,使得睾丸“脱序”扭转,经手术调整韧带把睾丸固定。虽右边“扭蛋”,但相同状况在左边也可能会发生,所以两侧同时进行睾丸固定术,患者术后两天出院,解除了“扭蛋危机”。
青少年 最易发生睾丸扭转
林仕颖表示,睾丸扭转最常发生在12-18岁的青少年,因为发育期,睾丸的体积与重量增加,容易使得精索受力改变发生扭转,统计上25岁以下发生率大约仅有4000分之1,透过睾丸固定术几乎都能成功,但是缺血情况必须手术之后才能评估,最怕患者忍痛忌讳就医,时间一拖延,错失黄金治疗期,一旦睾丸坏死太严重,就必须切除,影响日后的生育能力,而坏死的睾丸也可能会破坏另一侧健康的睾丸。
25岁男蛋蛋变硬 竟是睾丸癌上身
隐睾罕见病征 睾丸双蛋不分离
吃鸡睾丸助“性”? 过量恐引“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