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强直性脊柱炎用药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强直性脊柱炎用药】健康综合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强直性脊柱炎用药】的健康综合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强直性脊柱炎用药】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强直性脊柱炎用药】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强直性脊柱炎用药】健康综合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强直性脊柱炎用药】的健康综合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强直性脊柱炎用药】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强直性脊柱炎用药】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抗艾滋!72小时内用药可达90%预防效果

把握时机服用抗艾滋用药 达90%预防效果

一名26岁男大生,某次周末经历了不安全性行为后,让他忧心会因此感染人类免疫功能不全病毒,也就是俗称的艾滋病毒HIV感染,且距离上次可能是不安全性行为已经是48小时前,带着焦虑情绪就医检查后,医师研判这名男大生刚好在有风险的暴露72小时内,经由筛检结果后属于阴性,目前已服用抗病毒药物,来预防艾滋病毒的感染。

男大生忧染艾滋 把握投药时机有效预防

经连续服用28天药物后,这名男大生后续一个月、三个月和六个月的HIV追踪检查都是阴性的,确定未感染病毒;奇美医学中心加护医学部暨感染科主治医师杜汉祥指出,其实把握适当时机服用抗病毒用药,除了前两三天会有肌肉酸痛等副作用,只要依照医师嘱咐服用,药物预防效果可高达90%以上。

艾滋无法治愈 可透过抗病毒药物控制

HIV是借由血体液、性接触及母子垂直传染的病毒,感染初期,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发烧的症状,临床上大部分人会进入慢性感染期,直到失去免疫功能后就会出现发病症状;杜汉祥医师表示,HIV目前无法被治愈,但若能在抗病毒药物控制下,感染者仍可和非感染者过着一样的生活。

暴露前预防性投药 有效预防感染艾滋

抗病毒药物能有效预防HIV感染,若在暴露HIV感染风险前开始用药,可称为暴露前预防性投药,又简称PrEP;杜汉祥医师指出,而暴露HIV感染风险后用药,则称为暴露后预防性投药,又称PEP,是指未感染者在暴露HIV风险后开始服用28天的抗病毒药物来预防感染。

24小时急诊室PEP服务 助艾滋患者及早预防

杜汉祥医师进一步说明,因PEP具有时效性,目前奇美医学中心急诊医学部也与感染科合作,在急诊室提供24小时PEP紧急药物开立,尤其周末或夜间无感染科门诊时,经医师初步评估,就能开立几天紧急用药,后续再回诊接受追踪,目前也有很多研究证实PrEP为有效的预防措施,成绩最显著的就是英国伦敦,2016年HIV新个案就减少了约四成。

预防胜于治疗 了解艾滋防治才是关键

根据研究发现,预防HIV感染,72小时内开始用药预防效果最好,超过72小时病毒有可能已入侵身体造成感染,效果变差;杜汉祥医师呼吁,包括医护人员被使用于感染者的针头扎伤、大量血体液暴露,或不安全性行为的暴露等都属感染风险者,甚至门诊个案年龄从高中到5、60岁都有,预防胜于治疗,唯有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以及了解艾滋防治,才能避免遭到感染。

小心用药!乙肝带原者服药前应先检查肝功能

服用免疫抑制药物 潜藏乙肝发作风险

1位58岁女性是乙型肝炎带原者,曾服用降血脂药物出现轻微肝功能异常,停药后回复正常。近期再次服用降血脂药物及因风湿性关节炎服用免疫治疗药物3个月,常恶心想吐、疲倦而就医,检查发现肝功能严重异常,诊断为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经抗病毒药物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免疫抑制药物、类固醇 致B肝发作

胃肠肝胆科医师邱展贤指出,台湾成年人乙型肝炎带原率约10至15%。乙型肝炎带原者体内的乙肝病毒与免疫力平衡时,不会出现肝功能异常。但罹患其他疾病或服用药物使得免疫力改变、失去平衡,就会引发急性肝炎,需尽快治疗。

常见会影响免疫力的情况,为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抗肿瘤化学药物治疗或使用类固醇。药物引起肝炎,可能源于药物本身或代谢物毒性、剂量,个人体质、遗传也是其中原因。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常见恶心、呕吐、容易疲倦、胃口不好、上腹胀气、茶色尿等症状,且肝功能检验异常,倘未尽快治疗,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服用药物前 先留意肝功能是否正常

邱展贤医师指出,乙肝急性发作时,先停止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使用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治疗,可考虑在进行免疫治疗的同时,采取预防性服用抗病毒药物,且在停止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后,继续服用6个月。

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时,要先了解自身肝的健康状态,肝功能是否正常,有没有B或丙型肝炎,过去是否有药物过敏史。乙型肝炎带原者要留意肝功能是否正常,评估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会引发肝炎的风险高低,在服药期间定期肝功能检查,有不适立即就医且告知用药史。(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高龄用药免烦恼多元药事服务ㄧ把罩

高龄用药免烦恼 多元药事服务ㄧ把罩

台湾高龄人口急速升高!据统计,高龄长者中,有1.4个患有慢性疾病,且使用的药物量更是一般年轻人的五倍。因此无论是领药方便性、服药顺从性、自我疾病照护上,会遇到的问题皆比年轻人高上许多。由于老化程度不同,高龄长者所遭遇到的困难往往复杂,且难以用同一套准则彻底解决问题,因此如何提升老人家用药安全,实为刻不容缓。

智慧医疗零距离  高龄长者用药更安全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阳明院区药剂科药师苏柏名表示,考量到高龄长者领药用药安全以及医院人力环境条件,因此特别针对高龄长者药物的调剂领药、服药顺从性以及用药卫教三个部分,进行专门的药事服务。以往民众都是透过电话进行药物咨询,然而电话中可能未能完全掌握民众问题,也无法透过口头精确提供药品资讯;所以,配合当今智慧医疗趋势,透过社群软件、医院药品系统及药品卫教程式并行,不仅能追踪高龄长者的药事服务、避免任何资讯漏失,更可以贴近与民众的距离。

高龄特设区  用药环境更完善

此外,苏柏名药师说明,鉴于高龄长者用药复杂度高,也易出现重复用药及药品间交互作用,因此特别建立高龄调剂区;因高龄长者行动稍缓、视力听力相对迟弱,也另开高龄领药窗口,采取易辨识的走道设计,避免老人家久候久站;另外,也特辟高龄卫教咨询室,提供高龄长者高度隐私空间、免费用药记录卡,药物过敏卡,药物卫教单张以及各式检查注意事项单张,确保高龄长者能正确服用药品。

个人化药事服务  医病关系零时差

配合台北市政府的蓝鹊计划,苏柏名药师表示,阳明院区也积极透过个人化的药事服务,希望能建立起医事端和病人端良好便利沟通桥梁。除了让高龄长者觉得窝心温暖,建立信任感改善药病关系外,最重要的是,期望透过这些方法,看到病人的难处后,无时差的给予第一线的协助,维护病人用药安全,照顾高龄长者健康。


社区药师教正确用药再也不怕吃错药

社区药师教正确用药 再也不怕吃错药

一名林姓老翁,曾因小中风而装支架,目前正服用降血压、抗栓塞、抗巴金森氏症等逾10种药物。为让用药复杂的林姓老翁正确服用药物,以控制病情,医生将该名老翁转介至社区药局,由药师针对患者进行用药评估,排除用药交互作用、治疗禁忌等问题,并教育正确的服药方式及用法用量。目前,在医师与药师的共同照护下,老翁病情获得良好的控制。

医药齐呵护  正确用药有效、安全、省医费

为提升民众用药安全,食品药物管理署特别委托中华民国药师公会全联会与10县市卫生局合作,推动医院转介社区药局合作服务,由医院医师转介有照护需求的民众至社区药局,让民众持续接受药师照护服务,提供民众安全用药的健康环境。

食药署补充,据统计发现,目前社区照护用药配合度咨询方面,达73.4%民众经介入后提高服药顺服性,达到药物治疗的目标;处方判断性服务方面,其中322位照护民众,有349笔重复用药或药物不良反应等疑似药物治疗问题,经药师与医师合作解决,病人的用药更加有效、安全,并节省医疗花费。

医疗院所串联社区药局  民众用药免烦恼

食品药物管理署表示,有鉴于许多罹患慢性病的长者常面临重复用药、药物互相冲突,或拿了忘记吃等问题,因此当前正与相关政府部门持续与各方医药专业团体共同合作,以药事照护串联社区药局与医疗院所,共同编织用药安全网络,使民众用药无后顾之忧。


抗生素非万灵丹遵照医嘱用药才安全

抗生素非万灵丹 遵照医嘱用药才安全

抗生素曾被誉为医院万灵丹,没有解决不了的感染症,更挽救无数人的性命。时至今日,这救命的利器若使用不当,却可能产生具有抗生素抗药性的病原菌,让更多人生病难以痊愈,甚至丧失性命。为此,世界卫生组织特别将11月13日至19日订为“世界抗生素周”,希望唤起全球人类共同正视抗生素抗药性的危机,守护珍贵的抗生素。

自行停用抗生素 当心引发严重抗药性

奇美医学中心院长邱仲庆表示,抗生素对抗的是细菌,所以必须在发生细菌感染时使用。医师除了会针对病患感染的部位、菌种,选择抗生素种类,也会依据病患的体重、肝肾功能以及潜在疾病,开立合适的剂量和频次。

然而,有些病患会因为开始服用抗生素药物后,因为症状大幅度减轻,而以为疾病已经痊愈,或认为抗生素少吃比较不伤身,而自行停药。邱仲庆院长特别提醒,因抗生素含有辅助治疗的结果,所以千万不要擅自停药,这可能会让没有完全被杀灭的细菌,养成抗药性的基因,导致更严重的病况。

剩余药物应回收 避免造成环境生态威胁

邱仲庆院长解释,抗生素的副作用发生与否,影响因素很多,一旦发生应立刻通报全国药物不良反应系统(ADR),才能进一步研究厘清原因,避免再次发生;很多民众会把剩下的药品丢入马桶或者垃圾桶,但剩余的药,都应至医院的回收箱回收,一方面避免造成环境的污染,培养出环境中抗药菌种;另一方面也能避免生态环境破坏。

合理使用抗生素 遵照医嘱就安啦

为响应世界抗生素周,邱仲庆院长特别带领医疗团队宣示“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邀请民众共同参与“合理使用抗生素,遵照医嘱有好处”。以达抗生素有效合理使用的目的,共同提升抗生素使用的医疗品质,并减缓抗药性细菌的产生与扩散,以提供病人高品质的医疗照护,让抗生素使用的管理更能落实常规,远离抗生素的威胁。


糖尿病不用药也能控糖?低糖饮食是关键

糖尿病不用药也能控糖? 低糖饮食是关键

少油少肉也会得糖尿病? 一名56岁的陈姓妇人,身材微胖,有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家族史,平时重视养生,三餐自己煮且饮食清淡。健康检查却发现糖化血色素7.0,空腹血糖126,被诊断为糖尿病。

吃好又吃巧  低糖选材吃得更健康 

台南市立医院医师王威杰表示,陈姓妇人平时早餐食用麦片、牛奶搭配水果;午餐低油、少肉、多蔬菜,却得吃两碗饭维持饱足感;晚餐则分量减半,深夜饥饿时,会喝碗红豆汤充饥,但麦片、水果、饭、红豆汤都是单位体积里含糖较多的。在医师建议下,改采豆类、坚果、鱼类等非糖类、非加工的新鲜食材,在未开立血糖药的情况下,成功借由低糖饮食调整血糖。

王威杰医师补充,陈姓妇人罹患糖尿病的关键不在于油而在糖。一般人热量来源,可分为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类,若能将每日糖类的摄取量订定在130克以内,大约占热量来源的20%~25%比重,就是低糖饮食。

低糖饮食控制血糖波动 摆脱糖尿病找上门

王威杰医师提醒,低糖饮食中油脂、蛋白质没有特别限制,可维持饱足感,不会因饥饿而贪食。低糖饮食搭配好的油质,对身体有害的糖化终端产物会减少,血糖就不会上升,且糖化血色素、饭后血糖等指标都会改善,不但可预防糖尿病的产生,更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饮食对策。

一天吃36颗药!8旬翁重复用药头晕眼花

8旬翁长期头晕 每吞36粒药害的!

80岁的刘姓老翁备受头晕困扰,因为症状一直没有缓解,找了3间诊所就诊,每天三餐都要吃下12颗药物,一天吃下36颗。就诊后家医科医师透过云端药历才发现,原来老翁长期头晕、低血压都是过度服药引起的,减药为每餐5颗后,老翁症状改善,血压也恢复正常。

患者重复服用两种高血压的药才会头晕

丰原医院家医科医师蔡佑杰表示,常有许多7、80岁的长者,因本身长期服用高血压,又因头晕、膝盖不舒服,再次寻求不同科别医师就诊,导致药物不断增加,药越吃越多造成血压下降太多、头晕虚弱、不舒服。
这名80岁的刘姓老翁,因为罹患高血压、及骨关节不舒服,连看了三间诊所,当时到院就诊时血压才110毫米汞柱,究其主要原因是他吃了2种高血压的药,才会造成长期头晕无力。

高龄长者血压应维持在130毫米汞柱

患者经由停止其中一种血压药量,再将其他重复相同的药效药物减少,让原本一日三餐需吃12颗药量,减为一餐5颗,不仅改善患者头晕症状,血压也恢复到130毫米汞柱。 丰原医院家医科医师蔡佑杰表示,7、80岁的长者血压应该控制在130毫米汞柱,血压如果低于120毫米汞柱、出现头晕症状,就应该寻求家医科医师,是否因药物服用过多导致,造成身体出现负担。(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心房颤动用药需小心出血?!手术不用担心血不凝

北市联合医院陈立奇副策略长

台湾约有25万名心房颤动患者,因比常人高出5倍中风风险,需服用抗凝血药物让血液不易凝固达到预防中风成效,“但是,无论是服用传统或新型口服抗凝血药物,患者若遇如车祸、跌倒骨折、大量出血等意外,必须进行紧急手术时,血液不易凝结可能让手术发生无法止血的风险。”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副策略长兼药剂部长陈立奇说道。

所幸,卫福部食药署在今年4月已核准新型口服抗凝血药物的专用“反转剂”,可在15分钟内完全且持续地反转抗凝血药物的抗凝血功能。换句话说,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血药物的心房颤动患者,一旦遇到紧急手术时,便能以反转剂应对紧急突发状况,恢复身体凝血功能。

新型口服抗凝药 手术出血问题未解

陈立奇指出,目前预防心房颤动引发中风的药物,有传统药物及新型口服抗凝血药物可选择。传统抗凝血药物作用较慢,治疗限制多,出血风险高,容易影响患者服药顺从性;而近年推出的新型口服抗凝血药物,剂量固定、不须定期监测,与药物及食物交互作用低,除此之外,出血风险低,颅内出血风险也较传统抗凝血药物少。

无论服用传统或新型抗凝血药物,当患者突遇意外发生时,凝血功能机制能否即时恢复成为救命关键。陈立奇进一步解释,传统抗凝血药物需施打维他命K恢复凝血功能,作用时间至少需要15小时以上;没有反转剂的新型口服抗凝血剂则需借由血液透析或停药来恢复凝血作用。当面临紧急手术的关键时刻,临床只能选择紧急处置“赌一把”,毕竟紧要关头,多一秒等待就多一分风险。

专用反转剂 关键时刻紧急凝血救命

陈立奇表示,以往有患者担心服用抗凝血药物可能造成出血风险而抗拒服药,“这是普遍疑虑,只能尽量指导患者正确的用药观念及认知。”幸好,如今新型口服抗凝血药物的专用“反转剂”已经上市,能在15分钟内快速恢复凝血效果,而且效果持续长达12小时,降低不少患者疑虑。

不过,陈立奇也提醒患者,要好好遵从医嘱,切勿擅自调整药量或停药,不要自己隔空抓药当医师,身体若出现任何不寻常出血状况,切记返回门诊与医师讨论追踪。

陈立奇提醒,除规律用药外,均衡饮食也是维持心脏健康重要关键,“健康饮食,不吃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不贪杯,多吃健康蔬果,更能有助病情控制。”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