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58岁女性是乙型肝炎带原者,曾服用降血脂药物出现轻微肝功能异常,停药后回复正常。近期再次服用降血脂药物及因风湿性关节炎服用免疫治疗药物3个月,常恶心想吐、疲倦而就医,检查发现肝功能严重异常,诊断为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经抗病毒药物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免疫抑制药物、类固醇 致B肝发作
胃肠肝胆科医师邱展贤指出,台湾成年人乙型肝炎带原率约10至15%。乙型肝炎带原者体内的乙肝病毒与免疫力平衡时,不会出现肝功能异常。但罹患其他疾病或服用药物使得免疫力改变、失去平衡,就会引发急性肝炎,需尽快治疗。
常见会影响免疫力的情况,为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抗肿瘤化学药物治疗或使用类固醇。药物引起肝炎,可能源于药物本身或代谢物毒性、剂量,个人体质、遗传也是其中原因。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常见恶心、呕吐、容易疲倦、胃口不好、上腹胀气、茶色尿等症状,且肝功能检验异常,倘未尽快治疗,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服用药物前 先留意肝功能是否正常
邱展贤医师指出,乙肝急性发作时,先停止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使用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治疗,可考虑在进行免疫治疗的同时,采取预防性服用抗病毒药物,且在停止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后,继续服用6个月。
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时,要先了解自身肝的健康状态,肝功能是否正常,有没有B或丙型肝炎,过去是否有药物过敏史。乙型肝炎带原者要留意肝功能是否正常,评估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会引发肝炎的风险高低,在服药期间定期肝功能检查,有不适立即就医且告知用药史。(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