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痛不一定是肠胃炎 当心糖尿病惹祸
一名九岁女童,日前因呕吐和腹痛就诊,均被诊断为肠胃炎。直到呕吐和腹痛症状未见改善,家人紧急将她转至为恭医院小儿科,经抽血发现,女童血糖高达822 mg/dl;血液气相分析发现,血中重碳酸盐为5mmol/L、 pH酸碱度为7.030,且血液中和尿液中有酮体反应,确诊为糖尿病酮酸中毒。
儿童糖尿病勿轻忽 严重者恐休克
收治该名女童的为恭医院小儿科主任李浩远表示,糖尿病是国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大多数发生在成人,小孩的糖尿病较罕见,因此容易被疏忽。在儿童期,绝大部分属于第一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初期可能会出现呕心、呕吐、腹痛、腹壁僵直等类似肠胃炎或腹部急症的症状,接下来才可能引发脱水。
李浩远主任指出,糖尿病小孩若脱水程度严重至足以引起循环血液量的减少,则可能出现心动过速和低血压的情况,不仅呼吸会变得困难、深快,且呼气中更带有丙酮味;若没有及时进行治疗,病童可能会因为血液高渗压,开始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状况,严重者还可能危及生命。
酮酸血症死亡率达4成 简易血糖仪器可侦测
李浩远主任提醒,虽然及时得到适当的治疗,其中,糖尿病酮酸血症的病童有高达1%并发脑水肿,糖尿病酮酸血症的儿童死亡率仍然在1%-4%之间;要非常小心。由于糖尿病酮酸中毒初期症状会很像肠胃炎而会腹痛和呕吐;因此,小孩腹痛,必要时记得做血糖检查,建议诊所应设有简易测血糖仪器,才不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情况发生。
流感、肠胃炎蠢蠢欲动 防疫一起来!
流行性感冒高峰期 公费疫苗要接种
根据高雄市卫生局统计,106年截至目前,共计188例流感并发重症确诊个案,其中50岁以上族群占85%,近9成有慢性病史,近8成未施打季节性流感疫苗;为防范流感流行期所带来威胁,该局提醒,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保护。
儿童防疫不轻忽 公众场所提升防疫
另因应肠病毒疫情尚未趋降,高雄市卫生局呼吁,肠病毒流行期间应多选择户外休闲活动,避免出入拥挤室内场所,大人工作返家抱小孩前务必“洗手、洗脸、换衣服”再接触家中幼儿。
防范流感和传染病 做好自我卫生防疫措施
为防范流感、肠病毒及病毒性肠胃炎等传染病,于人口密集及教托育机构场域内传播,高雄市卫生局呼吁,养护、教托育机构一旦发现疑似群聚事件,应立即24小时内通报辖区卫生主管单位并落实相关防疫措施。
天气渐转凉 卫生局携手养护机构共同防疫
时序渐入秋季,天气慢慢转凉,今年肠病毒疫情延后升温,流感、病毒性肠胃炎正值蠢蠢欲动,高雄市政府卫生局特别于日前在美浓区爱心老人养护中心,举办“快乐洗手护健康,施打疫苗防流感”创意宣导活动,强化机构住民、家属及工作人员正确防疫观念。
天热病从口入 防肠胃炎上身这样做
许多民众不耐高温炎热,食欲不振就吃凉面、凉丸或刨冰消暑,前日无预警大规模跳电,到院就诊的肠胃炎患者增加,原来是突然跳电造成冰箱食物变质,导致肠胃炎就诊人次增加。近日有姐弟分食凉面导致上吐下泻,也有民众在路边摊享用晚餐与冷饮结果腹部绞痛狂跑厕所,导致虚脱挂急诊的案例也不少。
高温环境食物容易坏 小孩、长者要当心
南投医院感染科及儿科主任廖嘉宏医师表示,高温环境下食物保存不易,若民众吃下遭病毒或细菌污染的食物,易出现腹部绞痛、腹泻、呕吐症状,若是小孩或年长者的症状恐更严重,可能并发脱水、电解质失衡。
廖嘉宏主任表示如果民众有症状需就医诊治,病毒性或毒素引发肠胃炎在治疗上多以支持性疗法为主,注意水分的补充,症状大多在几天内可获得缓解。洪弘昌院长也强调应从自身卫生习惯和避免生食等习惯做起,才能有效防范肠胃炎。
饭前便后、调理食物都应彻底洗手
蔡玉思营养师表示,购买凉面后应立即使用,或者将其冷藏保存在低温环境下,才不会误食不洁的食物而引发肠胃炎等问题。蔡玉思营养师表示,高温潮湿的环境适合各种微生物生长,为防范不洁食物引起肠胃炎发生,日常饮食要留意食物须煮熟,食物要存放冰箱保鲜避免滋生细菌,且饭前便后、调理或接触食物前后都应使用彻底洗手。(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气温飙升细菌增 7撇步防肠胃炎缠身
连日大雨过后天气终于放晴,近日气温飙高,今日全台各地温度甚至超过35度,台北市体感温度甚至高达41度!医师提醒,民众在面对高温时除了注意防晒,更要注意水分的补充,防止高温引起的热伤害,加上每年6到8月是台湾的夏季,气温动不动就飙破36度以上,民众防范中暑之余也要记得防夏季肠胃炎。
高温环境下 活动要小心引起热伤害
在高温的环境下从事户外活动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引起热伤害,热伤害大致可分成热衰竭、热中暑及热痉挛。绝大多数病患都是因为高温的环境所造成水分及盐分大量流失的热衰竭症状,少部分会合并热痉挛。
7撇步 防范肠胃炎
卫生福利部南投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洪世昌提醒,当民众体温高于40度、脱水、肌肉痉挛、情绪不稳等症状,即可能是热伤害,这时应尽速离开高温的环境,并立即就医。南投医院营养师蔡秀雯表示,为防范气温飙高导致不洁食物引起肠胃炎的发生,营养师提供以下几点小撇步:
1)勤洗手
应维持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调理或接触食物前后都应使用彻底洗手。
2)厨房用具分开摆放
生熟食刀具、砧板应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
3)避免伤口碰触烹调的食物
伤口容易感染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了食物造成食物中毒。
4)选择新鲜食材
在食物的选购上需注意是否在保存期限内?是否有妥善的储藏?肉品是否合有CAS优良肉品认证?海鲜是否新鲜且保存是否适当?食物应煮熟避免生食,食材购买后应尽速放入冰箱中冷冻或冷藏。
5)储存温度
冷藏室上层的温度应保持在摄氏5~8度以下,冷冻库的温度应在摄氏零下18度以下。冰箱的开启不宜过度频繁,会使冰箱无法保持低温。要定期清洁冰箱内部避免冰箱中细菌的繁殖。
6)勿购买过量食材
若买量较多的食材,应按照一次食用的分量将食品分小包装好放置冰箱,使用时一次取出一包,可避免反复退冰所造成的安全风险。
7)餐点烹煮不过量
若未食用完毕,也应避免在室温下贮存过久,应尽速放入冰箱,并尽早食用完毕。(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连续高温细菌也飙升 防肠胃炎上身7妙招
连日大雨过后天气终于放晴,近日气温飙高,今日全台各地温度甚至超过35度,台北市体感温度甚至高达41度!医师提醒,民众在面对高温时除了注意防晒,更要注意水分的补充,防止高温引起的热伤害,加上每年6到8月是台湾的夏季,气温动不动就飙破36度以上,民众防范中暑之余也要记得防夏季肠胃炎。
高温环境下活动要小心引起热伤害
在高温的环境下从事户外活动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引起热伤害,热伤害大致可分成热衰竭、热中暑及热痉挛。绝大多数病患都是因为高温的环境所造成水分及盐分大量流失的热衰竭症状,少部分会合并热痉挛。
7撇步防范肠胃炎
卫生福利部南投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洪世昌提醒,当民众体温高于40度、脱水、肌肉痉挛、情绪不稳等症状,即可能是热伤害,这时应尽速离开高温的环境,并立即就医。南投医院营养师蔡秀雯表示,为防范气温飙高导致不洁食物引起肠胃炎的发生,营养师提供以下几点小撇步:
1)勤洗手
应维持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调理或接触食物前后都应使用彻底洗手。
2)厨房用具分开摆放
生熟食刀具、砧板应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
3)避免伤口碰触烹调的食物
伤口容易感染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了食物造成食物中毒。
4)选择新鲜食材
在食物的选购上需注意是否在保存期限内?是否有妥善的储藏?肉品是否合有CAS优良肉品认证?海鲜是否新鲜且保存是否适当?食物应煮熟避免生食,食材购买后应尽速放入冰箱中冷冻或冷藏。
5)储存温度
冷藏室上层的温度应保持在摄氏5~8度以下,冷冻库的温度应在摄氏零下18度以下。冰箱的开启不宜过度频繁,会使冰箱无法保持低温。要定期清洁冰箱内部避免冰箱中细菌的繁殖。
6)勿购买过量食材
若买量较多的食材,应按照一次食用的分量将食品分小包装好放置冰箱,使用时一次取出一包,可避免反复退冰所造成的安全风险。
7)餐点烹煮不过量
若未食用完毕,也应避免在室温下贮存过久,应尽速放入冰箱,并尽早食用完毕。(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入春天气仍寒冷 病毒性肠胃炎持续发威
刘博堃医师提醒,美食当前一定要懂得克制,一时贪吃造成肠胃负担,得不偿失。
病毒性肠胃炎发威 清淡饮食该吃些什么?
染上病毒性肠胃炎,最主要是受到轮状病毒、诺罗病毒及腺病毒感染,大人与小都会发生病毒性肠胃炎,在饮食上有何禁忌呢?因为会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往往也会食不下咽,到底应该要如何来帮忙尽快复原呢?营养师张斯兰表示,发生病毒性肠胃炎,最主要是先让肠胃休息一天,先不要吃任何食物,但是可以喝些水。
张斯兰营养师指出,当开始可以吃食物时,就先从糖类的食物吃起,例如白稀饭以及白吐司,不要吃含油脂与蛋白质的食物。一般而言,大人与小孩吃的食物与流程差不多,但是要特别注意小孩的电解质部分,要避免小孩出现脱水现象,可以补充运动饮料,不过,要以一比一的方式加水稀释,以免造成肾脏负担。
此外,当发生病毒性肠胃炎时,往往会有上吐下泻的现象,不但人会很不舒服,甚至会营养流失,导致全身无力;所以,张斯兰营养师建议,接下来就可以吃些少油少蛋白质的食物,或是吃一些低纤的蔬果,来增加营养,例如油脂较少的鱼肉,或是也可提供低纤维的胡瓜、冬瓜、木瓜、苹果等瓜果,也会较好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