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丙肝能生孩子吗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丙肝能生孩子吗】最新推荐阅读健康知识,近来【丙肝能生孩子吗】的健康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丙肝能生孩子吗】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丙肝能生孩子吗】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丙肝能生孩子吗】最新推荐阅读健康知识,近来【丙肝能生孩子吗】的健康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丙肝能生孩子吗】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丙肝能生孩子吗】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不喝鲜乳比较矮?!仅一成五孩子喝足量

调查:孩童鲜乳喝不够 矮别人3公分

鲜乳是乳品中最方便的食物来源,也是补充钙质的良好饮品,帮助孩童维持骨骼正常发育。若长期钙质摄取不足,恐影响身高发育。然而调查结果显示,不仅近8成5孩童鲜乳每天喝不到不够,其中4成孩童1天喝不到1次鲜乳,更有近1成整周都没喝鲜乳。鲜乳喝较少的孩童,比鲜乳喝较多者矮近3公分。

国小孩童 建议每天喝360毫生鲜乳

台湾营养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吴映蓉表示,孩童每日应摄取800至1000毫克钙质,每天2份鲜乳即可摄取6成左右钙质,再加上其他饮食就可达到每日建议量。孩子钙质摄取不足的比率达99%,10多年来未见改善,家长多半认为是孩童偏食、外食或喜好含糖饮料不喝牛乳造成,但调查指出恐是家长所致。

国小孩童每日建议摄取1.5份乳品,每份奶的分量约为240ml,也就是约1个即饮新鲜屋的量。然而高达6成3家长对鲜乳摄取量有错误观念,半数以上认为每天有喝就好、2成认为偶尔有喝就好,有喝到足量的孩童仅1成5。没有饮用鲜乳习惯的家长,7成孩子也没有每天喝,显示家长行为会显著影响孩子。

家长错误认知 易影响小孩饮用牛乳习惯

吴映蓉首席执行官表示,有些家长认为鲜乳营养可被其他食物取代,不用每天喝,高达半数孩童也有此观念。而认为鲜乳对成长而言不重要的家长,近3成孩童认为如此。凸显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长不仅影响孩子对鲜乳重要性的认知,也影响孩子饮用鲜乳的态度与行为。

除了乳品,应透过均衡6大类饮食补足每日所需营养,再把握孩子成长发育的黄金时间,加上充足良好的睡眠、适度运动与日晒,掌握孩童成长关键。若1.5份不好估算,建议家长也可直接购买2份,约等于2盒即饮鲜乳,建议选择具有国家鲜乳标章与国际认可的高品质安心鲜乳,更有保障。(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孩子无法控制情绪恐罹注意力不足症

孩子暴力相向 恐患注意力不足症

1名17岁的学生常常莫名大发脾气,每次都摔东西、骂脏话、对家人暴力相向,就连叫他去洗澡都可能不从而烦躁不安。家人都与他保持距离,不敢惹怒。然而长期下来终于受不了,劝说他就医。

注意力不足症易引暴躁 使人际关系疏离

经门诊评估发现,这名学生已有3年因为情绪障碍问题与同侪无法相处。同学曾因他的过动嘲笑、孤立他,加上面对学校课业压力,让他讨厌上学。长久未正视问题,导致他日益暴躁。出现慢性烦躁不安,无法控制乱发脾气、疏离人群,往网络游戏成瘾的无底深渊而去。

台湾专注力研究学会理事长臧汝芬表示,注意力不足症孩童若未经正确治疗,有机会合并“破坏性情绪失调疾患”。成长过程中会出现慢性烦躁不安、发作频繁和剧烈脾气暴躁。甚至出现畏缩、逃避、易怒、怪罪他人,导致人际关系严重疏离。这样的病人不少见,愈早发现并介入正确药物与行为治疗才能达到效果。

家长采极端管教方式 恐影响孩子情绪管理

究竟如何知道孩子是焦虑还是闹情绪?如果要解数学题,孩子因不会作答急着找答案,属于“想要找到解决模式的担心”,可视为一时的焦虑。但若孩子开始怪东怪西,认为不会解题都是老师出太难、上课没教,这类“遇到问题没有寻找正确解决方法”就要小心,在面对其他事情也容易有相似问题。

臧汝芬理事长表示,情绪养成除了先天条件限制,更取决于家庭环境的建立。若家长本身过度宠溺与高压政策的2种极端教导模式,将使得孩子在成长学习时期,失去了正确的行为观念与道德判断,未来也将严重影响求职与步入社会后的社交生活,提醒家长们要特别注意。(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青春年少染丙肝苦等十年新药救命

开业诊所院长洪才力医师说,丙肝患者应把握关键治疗时机,减少肝脏病变风险!

十年前,一名年仅20岁的小陈,健康检查时发现竟感染丙肝,因此开始了干扰素治疗,但一年过后,肝功能指数却无明显改善,宣告治疗失败,当时并无其它方式治疗,仅能定期回诊追踪。所幸医疗的进步,十年后终于有丙肝全口服新药上市,且健保也开放给付,符合资格的小陈便立即申请用药,24周疗程结束后,肝功能指数成功恢复正常,终于不再为肝脏问题而担心害怕。

丙肝可治疗应把握 时机错失难挽救

开业诊所院长洪才力医师指出,台湾丙肝患者需接受治疗约有55万人,若不及早治疗恐会恶化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危及生命。有别于传统的打针治疗,我国现已引进多款丙肝口服新药,在台湾治疗的成功率甚至可达98%,不仅副作用低,且政府已核准健保给付,呼吁患者积极治疗,对抗体内丙肝病毒,减少肝脏病变危机。

目前健保给付丙肝口服新药的限制须达肝纤维化F3以上,但症状轻微的患者仍应及早治疗。洪才力院长说,临床上曾收治一名患者,过去干扰素治疗失败,追踪时肝脏持续恶化演变至肝硬化,在新药引进时建议应立即治疗,碍于新药昂贵,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以致患者最终放弃治疗;目前虽健保给付,但患者肝硬化程度严重,也不适用新药治疗。为此,洪才力院长特别提醒丙肝患者,应把握治疗黄金期,一旦错失就可能使疾病恶化,而无法接受良好治疗,相当可惜。

先了解再治疗 注意事项勿轻忽

为正确评估适合的丙肝药物,患者在治疗前必须先进行相关检测,如基因型、病毒量、病毒突变检测等,且目前符合健保条件之患者大多为50岁以上,患者通常合并服用其他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药物,疗程前须告知医师完整病史,以避免发生药物交互作用。

洪才力院长提醒,国人丙肝患者中约有6成不知道自己是带原者,建议民众及早筛检,了解自身健康;另外,丙肝患者应定期追踪,进行超音波及抽血等相关检验,若符合治疗条件则务必把握治疗时机。由于丙肝有群聚感染的风险,当您确诊罹患丙肝时,为守护家人健康,患者应通知身旁家人至医疗院所进一步筛检,以确保能及早发现并接受治疗。

丙肝口服新药快用罄!仅剩诊所600名额

丙肝口服新药快用罄! 仅剩诊所600名额

今年丙肝口服新药正式纳入健保给付,患者至邻近医疗院所即可取药。目前分配至医院的丙肝新药可用额度已全部用罄;健保署呼吁,基层诊所仍有600多个用药名额,有需要治疗的丙肝病患,仍可至有消化系专科医师的诊所,参与肝炎治疗计划的诊所就医。

C肝治疗专款通过  受惠患者增

健保署表示,为有效彻底达到丙肝防治,今年起健保开始给付丙型肝炎全口服新药,由卫福部健保会通过106年丙肝治疗专款,其中医院的丙肝经费为26.55亿元,西医基层总额分配丙肝经费为2.88亿元,原先预计有8000名病患受惠。今年6月底,医院原先保留用于干扰素疗法的部分经费,移拨至丙肝用药名额又新增1,717个名额,总计有9,929个名额。

C肝新药纳健保  明年再编42.5亿预算

健保署指出,今年初开放丙肝新药纳入给付后,原本限制用药对象为“先前使用长效干扰素加雷巴威林治疗失败”且“肝脏纤维化F3(含)以上者”纳入治疗,在今年5月进一步放宽给付条件,不再限制需干扰素治疗失败,因此最高一个月有1,700余名病患取号成功,显示民众积极配合治疗意愿颇高。

健保署进一步表示,为了扩大治疗效果,明年已编列42.5亿元预算,预计有1万7千位丙肝患者受惠。

基层诊所一样可以使用C肝新药治疗

以目前丙肝病患求医的态样分析,发现大多数集中于医院,以致在诊所部分迄今仍有600多个用药名额。健保署特别呼吁,在基层开业的诊所医师不乏具有消化系专科医师证照,只要参与健保B丙肝炎治疗计划,都有处方丙肝新药的资格。民众若要到诊所就医取药,可参考今年曾经处方丙肝新药的诊所名单,尽速就医取药。

 


孩子不听话家长管教三步骤

孩子不听话 爸妈3步骤打破恶性循环

“孩子精力充沛、经常不顾危险跑来跑去,外出吃饭也没办法好好坐着,”,上述这些状况可能是每个家长都碰过的问题,临床心理师表示,当孩子不听话时,应先确定有没有可能是照顾者与孩子间的刺激不足,或者存在大脑发展,可能是基因问题。

小孩内心自责、内就的情绪会累积、恶化

佳里奇美医院复健科临床心理师唐愉君表示,没有小孩不喜欢被爱,所以也没有小孩是故意和你作对,虽然小朋友外表可能看似不在乎,但心里却在乎每次被责备后的情绪。每当自责、内疚、羞愧等等的成分慢慢累积起来,就容易自信下降,形成不好的自我感觉,继而恶化、延伸出更多“不听话”的行为。

打破恶性循环就从教养开始

很多时候,照顾者透过威胁和处罚来让孩子配合,但长远来看并非如此。家长希望让恐惧、处罚和发飙成为孩子顺从的动机吗?其实有更好的方法,在管教小孩前,可先思考以下3个步骤:

1、先了解自己的“需要”

家长想让孩子学到什么,孩子学不到时家长会有什么情绪,那是什么原因让家长想要孩子非学不可,背后是否有不同的压力在。

2、了解孩子的“需要”,不是“想要”

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和想要做出这种行为,会发现孩子正试图表达他的想法。

3、双赢的结果

当孩子闹脾气时,对孩子说教不是适合教导的时机,因为孩子情绪已经盖过理性思考和接纳意见,所以当下可以先同理孩子,让孩子冷静后再了解状况与讨论,尽量让孩子参与一起整理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父母培养同理心能降低亲子冲突

唐愉君临床心理师表示,父母可以同理心了解孩子内心、稳定情绪。目前已有医院、机构等开办亲职团体,让照顾者思考与练习,遇到状况时便能自然而快速的评估并作回应,降低亲子互动的冲突,加强情感连结,培养小孩的同理心、洞察力和道德感,养成良好行为。(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孩子有心杂音是心脏病吗?

倾听孩子“心声” 有心杂音需要治疗吗?

孩子感冒发烧,就医后医师发现有心杂音,许多家长会非常烦恼,是不是代表心脏有些隐性疾病产生呢?出现心杂音需不需要治疗呢?

有心杂音不代表有心脏病 反之亦然

丰原医院小儿心脏科医师林圣哲表示,有心杂音不代表有心脏病。超过30%的儿童会在就医时被医师听到无害的心杂音。心杂音又分为功能性心杂音及病理性心杂音。儿童发烧、感染或焦虑时会产生心杂音,3~7岁的病人最容易被听到。另外,无害的心杂音也会因发烧、兴奋或运动增强。

而病理性心杂音通常是心脏疾病的征兆。这些心脏异常包括心脏腔室的隔间有破洞、瓣膜狭窄、瓣膜关闭不全有裂缝或其他构造上的缺损。有些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听不到杂音或是杂音很不明显,另外像是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变等心脏病也常是没有心杂音。因此,没有杂音并不表示绝对没有心脏病。

心杂音需要治疗吗?

林圣哲医师医师表示,对于婴幼儿的身体检查,除了仔细地听诊,以分辨功能性和病理性杂音外,尤应谨慎注意其他有关的征兆。有时医师会做个简单、无痛、非侵袭性的心脏超音波检查,以决定心杂音可能代表的意义,以及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心杂音会好吗?

林圣哲医师医师表示,无害的心杂音并不具有特别的意义,也不会伤害孩子。家长应避免对孩子采取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

儿童处于担心害怕的情绪下对其自我形象会有负面影响,无形中也会影响人格发展。当孩子有疑虑或害怕时,父母可以向他们解释心杂音并不表示他的心脏有问题。事实上,随着成长的过程,无害的心杂音会愈来愈少,且通常会完全消失。(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谭敦慈的安心厨房食典》:孩子情绪暴躁,咖啡因惹的祸!?养育孩子的饮食原则

让孩子远离癌症,请注意以下三件事!

恶性肿瘤已成为仅次于意外死亡的导致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专家表示,儿童得肿瘤与其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父母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错误一:当着孩子面吸烟

吸烟与癌症的关系早已明确,但不少家庭的孩子仍在被动吸二手烟、三手烟,因为他们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更无从选择。然而,孩子的身体素质比较差,容易受到香烟中致癌物侵袭。有研究显示,被动吸烟的孩子长大后患癌症的危险比未受烟草危害的儿童有所增加。

二手烟、三手烟也称为滞留烟,就是说有的家长虽不当着孩子面吸烟,但香烟产生的有毒气体和有害颗粒会吸附并滞留在地毯、墙壁、家具、衣服等物品中,甚至会留在家长的头发和皮肤上,一旦与孩子亲密接触,有害物质就会被孩子吸入,埋下患癌风险。

因此,防癌要从小抓起,尤其是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自己应该先戒烟,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当着孩子面吸烟,同时注意少带孩子去餐厅等容易接触到香烟的地方。

错误二:把孩子喂成小胖墩

近几年,身边的小胖墩越来越多,尤其以男孩子最为多见,而超重儿易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导致自身抵抗力下降,增加患癌风险。另外,小时候很胖的孩子,长大后患乳腺癌、结肠癌等风险也会增加。

不少小胖墩都是被父母惯出来的。比如,有的孩子偏食,就喜欢吃肉,家长也不加以约束,反而是按照孩子的意思,想吃什么就给什么,总觉得委屈了谁,都不能委屈孩子。

其实,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才会终生受益。如果孩子爱吃肉,一定要引导他们多吃蔬菜,同时父母自己也要少吃肉,每餐中主食、蔬菜、肉类、水果要均衡搭配。

错误三:从事特殊职业、不婚检

部分儿童肿瘤与父母从事的职业有关,尤其是从事油漆、橡胶、塑料加工行业,因经常接触化学物质,会使孩子也有机会接触到这类致癌物,埋下癌变的隐患。

另外,肾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儿童常见肿瘤与遗传有关。因此,从事特殊职业的父母如果想要孩子应远离有害环境,而且一定要进行婚检、孕检,尤其是婚检不同于孕检,夫妻双方的遗传病、基因缺陷等隐性疾病都能在婚检时被发现,避免将其传给孩子,通过检查也能及早发现异常,早采取治疗措施。

身上肿莫名发烧不可小觑: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赵强教授提醒,除了准爸妈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怀孕期间注意避免不良接触外,家长平时要多观察孩子,注意一些疾病的早期征兆:如孩子不明原因发烧持续一周以上、淋巴结肿大;孩子突然生长变慢或是消瘦,精神不好、不哭不闹;给孩子洗澡时发现腹部、四肢有包块等就要注意,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

1岁3岁分别做一次B超:赵强教授强调,儿童癌症发病是有规律可循的,3岁左右是各种母细胞瘤的发病高峰;6岁后,儿童进入相对安全期;12至14岁则是骨肉瘤和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高峰期。针对儿童肿瘤的发病规律,建议新妈妈们可以在孩子出生后1年内以及孩子3岁左右带孩子分别做一次B超。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