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春天打虎。”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意思是说在冬天通过调补能使精气储存于体内,到了来年春天就不容易得病。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中医师肖玉玲介绍,中医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顺应自然的变化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随着天气变得寒冷,人体也要开始蓄积能量,说到冬季进补,膏方具有补虚扶正、补中寓治、治中寓补、作用全面的特点,对多种慢性病及体质虚弱者有较好的调理和治疗作用。
膏方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因能起到滋补作用,也有人称其为“滋补药”,适合一些大病初愈、患有慢性疾病、亚健康等人士服用。但是,膏方虽好,食用起来还是有讲究的。
进补之前先调脾胃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补膏应慎用。因为滋补膏药大多气厚味腻,服后更易导致脾胃气滞。对于胃肠功能差、舌苔厚腻、消化不良、经常腹胀者,在进补膏方前,要先给予“开路药”,以理气化湿、改善脾胃运化功能。调理好脾胃功能,然后再服补膏。
选择膏方要对症
膏方是在中医师辨证论治后所开的方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气虚质的人可选用由人参、黄芪、茯苓、白术等制成的膏方;血虚质的人可选用由阿胶、熟地、当归、白芍等制成的膏方;阴虚质的人可选用由麦冬、沙参、龟板、枸杞等制成的膏方;阳虚质的人可选用由鹿角胶、杜仲、蛤蚧、核桃仁等制成的膏方。
服用膏方治病也须注意体质与药性是否协调,如体质偏于阳虚有寒,应避免服用阴寒伤阳类药物组成的膏剂;如体质偏于阴津不足,助火伤阴类药物组成的膏剂则不宜服用;一切咳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病症均不宜服用辛热刚燥的膏剂;妊娠妇女忌服破气活血类药物组成的膏剂。另外,服用膏剂进补时,宜忌生冷、辛辣、油腻之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膏剂的吸收。感冒后出现恶寒、发热、咳嗽多痰的情况下,此时若服用滋补膏,容易留邪为患。因此,只有待感冒治愈后方可继续服用。
选用膏方不能盲目,应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这样才能更好达到治病防病强身健体的目的。(史爱华)
《黄帝内经》载:“肾脏为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既藏先天之精,亦藏后天之精,具有藏精和主管生长发育与生殖的功能,与自然界冬季相应。冬季自然界阳气内藏,天寒地冻,万物闭藏,最利于人体阳气与肾精的闭藏。同时冬季户外寒冷,人们少动而多食,人体吸收功能强盛、合成代谢旺盛,可以很好地涵养阳气、培补精气,因此冬季养生最宜养肾脏。
早卧晚起 适度运动
冬季养生应遵照《黄帝内经》中“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原则。冬季属闭藏之季,要进行运动锻炼,但不宜运动过度。同时运动不宜出汗太过,以免损伤阳气,伤害肾精,违逆冬“藏”的养生要求。
冬季早睡晚起,起床时间、外出活动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早卧早睡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的潜藏、肾精的积蓄。晚起床、迟外出,以待日光,则能躲避严寒,避免寒邪挫伤阳气、损伤肾脏。
去寒就温 护卫阳气
寒为冬季主时之气,寒邪发病,除引起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急性发作外,常可损伤肾中阳气,引起关节疼痛痹病、四肢发凉厥病,出现小便清长、夜尿较多等情况。
冬季去寒就温、护卫阳气非常重要,除使用室内取暖设施之外,年老体弱者应特别注意背部与双脚的保暖。另外,冬季外出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户外活动时不能衣着过于单薄,更不宜在户外逗留过久,以免寒邪损伤阳气、伤害肾脏。
饮食宜温 多苦少咸
冬季气候寒冷,阳气闭藏,人体阳气与肾精亦处于蓄积的时期,饮食宜温热,应以藏热量为主。所以冬季饮食应多选含有优质蛋白质与有防寒保暖作用的食品,如鸡肉、牛肉、羊肉、狗肉、蛋类,核桃、栗子以及桂圆、红枣等甘温食材,或药食两用中药,这些都是绝好的冬季应季养生食品。
冬季肾脏当令,肾气偏旺,而肾属水、味咸,心属火、味苦,肾强则易于伤心,因此冬季饮食养生还要“多食苦,少食咸”,如坚果炒黄稍焦微微显苦,既补肾,又清火,最宜冬季食用。
冬季进补 秋冬养阴
冬季或是冬至节气前后是进补强身的最佳时机。冬季进补,是因冬季是潜藏的时节,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同时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故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而且还可把营养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来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至于冬至前后进补,又是因为从冬至起人体阳气开始生发,生机旺盛,乘此进补,营养成分容易积蓄而能发挥最佳效能。所以民间有“冬令进补,来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养生谚语。进补的方法有食补与药补两种,食补用食品、药膳,药补用药物、药剂,此外膏方、药酒最宜冬令进补。不论食补还是药补,均应遵循辨证进补和不虚不补的原则。
冬季天寒地冻,气候寒冷,人们活动量少,腠理闭固,阳气潜伏于体内,外泄较少,致使阳气相对过盛。加之许多人不知科学养生的方法,常常取暖无度,恣食肥甘厚味等食物或一味使用牛肉、羊肉、狗肉等补阳食物或鹿茸、肉苁蓉、冬虫夏草等补阳药材,致使阳热偏盛,损伤阴液,还有纵欲损伤阴精等状况,所以人们阴液多有亏虚。因此,冬季人们一方面感觉天寒地冻而畏寒怕冷,另方面许多人又同时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甚至口疮疼痛,或是心烦胸闷等不适。对此宜“秋冬养阴”。如在我国许多地区就有冬季食冻梨、喝梨汤、喝百合汤等养阴的习俗。
咽唾养生 简单易行
咽唾养生是中医传统的肾虚经络养生法,简而易行,长期坚持,可使肾精充沛,气足神旺,容貌不枯,耳目聪明,从而达到老而不衰,延年益寿的养生目的。介绍几种常见的咽唾养生法:
舐腭咽唾法:轻轻闭住口唇,用舌头舐上腭,转圈舐20~40下,口中即有唾液分泌,然后慢慢咽下,每日2~3次。
鼓腮咽唾法:紧闭口唇,用力向外吹气,两腮便会鼓起,舌头在两腮部来回舐动,唾液便会很快分泌,等口中唾液多了便慢慢咽下,每日2~3次。
叩齿咽唾法:闭住口唇,上下牙齿轻轻叩打,叩齿之后,用舌头搅动口齿,一般是围绕牙齿,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先上后下,依次轻轻搅动30次,用力要柔和自然,然后舌抵上腭部以聚津液,待唾液增多时再鼓腮含漱10余次,最后分3口徐徐咽下,并以急念送到脐下丹田处为佳。
气功配合咽唾法:端坐,排除杂念,舌抵上腭,牙关紧闭,调息入静之后,唾液源源而来,待到唾液满口时,低头缓缓咽下,并以意念送到脐下丹田处。
药物养生 视体而定
肾虚体质或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辅以药物调养:
对于肾阳虚证者,多有畏寒肢冷、喜暖怕凉、面色发白或发青、大便稀软、小便清长、夜尿较多以及喜夏恶冬等表现,可服用单味药物如鹿茸、海马、巴戟天、肉苁蓉、锁阳等,中成药像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对于肾阴虚证者,常有形体消瘦、手心发热、喜凉怕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或有潮热盗汗、夜卧不安以及喜冬恶夏等表现,可服用单味药物像枸杞子、山萸肉、女贞子、黑芝麻等,中成药像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对于肾脏阴阳两虚者,表现五心烦热、盗汗,或自汗、四肢发凉,或失眠、多梦等不适,可服用单味药物如制首乌、山药、黑芝麻等,中成药像全鹿丸、二仙汤等。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给朋友
养生日历
每天一个健康小建议
切勿盲目进补
须先辨体质
看完点个赞
分享给你爱的人
进补的分类
从方法分,进补分为精神补益、饮食补益、药物补益、按摩补益和艾灸补益等。
虚证有不同性质和表现,从气血、阴阳方面分,虚证可以有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和阴阳两虚;从脏腑分,又各有不同。针对虚证补益的不同作用,分为补阳(又称壮阳)、补阴(又称滋阴)、阴阳双补,补气(又称益气)、补血(又称养血)汽血双补等;针对脏腑的不同虚证,有益肾、健脾、补肺、养心、养肝等之分。在实际运用中,由于虚证往往不只表现为一种,虚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传变,所以补法也就不完全一样,但总还是离不开对气血、阴阳、脏腑的补益。
据体质来调理
什么是“体质”?简单地说,就是每个人“身体的素质”。在临床上,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不同年龄层的人,像正值发育期的青少年、中壮年、老年人,都各有进补方式。但是,现代人由于饮食与生活方式各有差异,即便是同样“生理年龄”的人,也会呈现不同的健康状况,因此,决定进补前一定要洽询中医师,让医师依据个人体质等因素,开立处方,并调整药材的剂量。
冬天中医养生的5种常见药材
干姜,其味苦、涩,性温,归脾、肝经。它同属温补药材,具有温经止血及温中止痛功效,以及兼具温肺作用,可用来化痰止咳。
玉桂,其味辛甘,性热,归脾、肾、心、肝经,且具温补肾阳、温中逐寒、散寒止痛等作用,可治疗腹痛。
蜀椒,又名川椒,乃花椒的成熟外皮,味辛,性热,归脾、胃、肾经。有温中止痛的功用,能治脾胃虚寒。
胡椒,属辛热,归胃、大肠经,可治胃寒。
丁香,性味辛,属温,归脾、胃、肾经,能温中降逆、散寒止痛及温肾助阳。以上五种药材均属于温补性质中药,于冬天应用,能够温中御寒,但用药前必须先请教注册中医的专业意见。
冬天中医养生的3种贵药材
人参:
人参适用于身体虚弱者、呼吸气短者、走路气急者、盗汗肢冷者、咽于舌燥者、神疲乏力者、失眠多梦者、食欲不佳者以及高血压、冠心病、肝阳、肝肿瘤、慢性肾炎、心肌炎等患者;红参补益脾胃,补气补血补阳均可奏效,但阴虚火旺者和高血压患者不宜服用。适用于畏寒怕冷、手脚不暖、头昏体倦、四肢乏力、关节酸软、气血不和、年老体衰和妇女贫血等;西洋参适宜人体肝火旺、口腔生热疮、阴虚阳亢、便干尿赤等患者,可补阴生津,有降血压、血脂、血糖等功效。
阿胶:
阿胶又叫“驴皮胶”,被称为“补血圣药”,性味甘平,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等功能,适用于血虚引起的脸色姜黄瞧悴、头晕眼花、心烦失眠及妇女月经过多、妊娠出血(先兆流产)等。由于阿胶尚具有滋阴润肺作用,故又能治疗碉虚肺燥之干咳无痰、痰少或痰中略带血丝、咽喉干燥、面部潮红、潮热盗汗、舌红少苔或舌淡苔薄白等症。
鹿茸:
鹿茸历来是名贵滋补品,能增强免疫力,抗疾病抗衰老,老年人每年冬季适当服用可强壮身体、延年益寿;能补肾虚,益精血,强筋骨,用于肾阳不足、畏寒乏力、阳痿滑精、尿频遗尿、女子不孕、产后虚弱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