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血糖高不能吃什么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血糖高不能吃什么】最新推荐阅读健康综合知识,近来【血糖高不能吃什么】的健康综合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血糖高不能吃什么】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血糖高不能吃什么】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血糖高不能吃什么】最新推荐阅读健康综合知识,近来【血糖高不能吃什么】的健康综合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血糖高不能吃什么】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血糖高不能吃什么】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注意!血糖控制得宜仍须注意黄斑部水肿病变

吴佩蓁医师提醒,糖友为避免、减缓黄斑部水肿上身,控制血糖是第一要务。

从事装潢业48岁的林先生,罹患糖尿病已长达十多年,他自诩血糖控制良好,因而未定期作眼底检查,某日清晨醒来,发现眼前一片模糊,立即就医检查确诊为严重黄斑部水肿,所幸经血管内皮增生因子抑制剂治疗后,视力获得改善。

控糖一流 却忽略检查眼睛

收治该病例的坜新医院视网膜科主治医师吴佩蓁说明,该名患者是多年糖友,自认控制血糖得宜便不会出现病变,因而忽略定期检查眼睛的重要性,某天醒来眼前一片雾茫茫无法行动,需家人协助才能就医。医师提醒,每五名糖尿病患,就有一人有视网膜病变,失明概率更比一般人高25倍,因此,即便血糖控制得得宜,仍须于每半年至一年进行眼底检查,以免眼疾上身而不自知。

糖友患者视网膜病变概率高达6

根据台湾成年人罹患糖尿病盛行率统计,截至2016年为止,目前罹患糖尿病的总人口数已超过200万。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缺乏或拮抗胰岛素功能的因子出现导致血糖上升的疾病。不论是第一型或第二型的患者,若血糖控制不良,长期血糖上升,就有可能会引起眼部视网膜微细血管病变,称之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此疾病为目前国人失明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吴佩蓁医师表示,医界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病逾二十年,有6成有视网膜病变,1到2成有黄斑部水肿。整体平均每5名糖友就有1人会有视网膜病变,而糖尿病友眼睛失明概率更比一般人高出25倍;不过糖化血色素每下降1,就能减少37%小血管病变概率,若将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更能延缓、减少视网膜病变概率。

糖友每年应做眼底检查

吴佩蓁医师提醒,糖友为避免、减缓黄斑部水肿上身,控制血糖是第一要务,务必将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并规律、正常饮食,避免血糖剧烈波动,且每周应做一次遮眼检查,了解两眼视差,每半年至一年至眼科做眼底检查,随时掌握视网膜健康情况。

以上卫教讯息由台湾诺华协助刊登

高血糖患者有解安卓锭C助治疗

高血糖患者有解 安卓锭C助治疗

卫福部国健署每年定期公布国人十大死因,被列为危险因子的高血糖正是其中一。近期,国立中兴大学森林学系王升阳教授证实,牛樟芝菌丝体成分中的安卓锭C (Antrodin C),可借由活化Nrf2转录因子,调控抗氧化基因,预防高血糖所造成的细胞衰老和凋亡。

牛樟芝珍稀 兴大开发替代原料

因牛樟树已被政府列为保育类树木,在全面禁止伐采下,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王升阳领导的研究团队,为寻找牛樟芝可能的替代原料,以牛樟芝及相关药用真菌做研究,针对活性成分、作用机制以及安全性进行深入探讨,此研究成果也被刊登在肿瘤学期刊Oncotarget。

安卓锭C助抑制细胞衰老和凋亡

王升阳团队研究证实,安卓锭C对高浓度的葡萄糖造成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活性,可解除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因高糖所诱导的细胞毒性。此外,安卓锭C能有效阻止高糖所诱导的细胞衰老、细胞周期G1-S转换期的生长停滞和周皮细胞的凋亡。

事前预防甚于事后治疗

王升阳进一步分析指出,在高糖条件下,细胞内活性氧浓度升高,安卓锭C也能抑制;因为安卓锭C具抗氧化作用,故能提升细胞抗氧化基因,如HO-1和NQO-1,也可借由Nrf2中的细胞抗氧化防御系统,预防或治疗糖尿病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该研究团队期则此项研究,可以有效减轻高血糖患者危险因子威胁,并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为民众的健康把关。 

聪明保健逆转高血糖打败世纪杀手糖尿病

聪明保健逆转高血糖 打败世纪杀手糖尿病

你或身旁的亲友,有人罹患糖尿病吗?据国民健康署的统计,2015 年全国的糖尿病确诊案例将近138万名。2005~2008年的国民营养健康调查显示,糖尿病的盛行率已达9.2 %,65岁以上老年人的盛行率则约是 20~30 %。此外,保守估计全台仍有30~40万名隐形患者,这些人大多认为自己不吃甜食、没有家族病史就不会得糖尿病,因此罹病而不自知。其实不分性别、年龄、胖瘦、职业,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高血糖族群的一员!

高血糖易引发全身病变

身体的60亿个细胞必须要靠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成的葡萄糖,才可正常运作。但是,如果人体来不及处理排山倒海而来的葡萄糖,就会导致胰脏的β细胞被破坏,进而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而这就是第一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原因。此外,人体来不及处理过量的葡萄糖,也可能造成胰岛素抗性(意指体内细胞无法正常运作使葡萄糖进入细胞)或是胰岛素不足的情况,这就是常见于成年人与老年人的第二型糖尿病,其致病成因大多是不良生活习惯与肥胖。

糖尿病会造成大、小血管的病变,三高族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必须特别注意。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视网膜、肾脏、神经、心脏、下肢的病变,甚至可能造成失明、洗肾和截肢。此外,糖尿病患者的中风概率也比一般人高出2~4 倍;近三成患者会并发肾脏病;七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

预防糖尿病的黄金之钥:秋葵异槲皮素

想要对抗糖尿病,可以先从最简单的方法开始──借由改变饮食习惯来逆转高血糖,其实这比想像中的容易。尤其高龄者因为身体代谢机能较不足,更应该做好日常的老人保健。致力于研发高机能天然饮品的知名厂商与大叶大学、中医大联手展开研究,测试秋葵果、秋葵花、秋葵籽萃取物的降血糖效果。研究团队经由动物试验发现: 1公克的秋葵萃取物与1公克的新鲜秋葵相比,秋葵萃取物所含的异槲皮素是自制秋葵水的 118 倍。此研究显示,持续以秋葵萃取物喂食患有糖尿病的大鼠 ,确实能有效降低大鼠的血糖,亦能明显降低大鼠的三酸甘油酯与总胆固醇的含量。

此外,秋葵不只富含果胶、半乳聚糖、阿拉伯树胶等多种水溶性膳食纤维,亦含有丰富的植化素与黏蛋白,可减缓现代饮食习惯对人体造成的负担。若搭配足够的饮水量,秋葵亦能协助肠道阻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萃取式秋葵水过滤杂质 无生菌数超标的疑虑

根据中医大的生菌数实验,自制秋葵水的容器因为未经消菌处理,所以置放四小时后的生菌数,往往已超标而无法计数,可能会造成腹泻。而且一般的秋葵不耐久放易腐烂,若未萃取,它的活性是很低的,人体无法有效吸收,秋葵水的品质也会因此而良莠不齐。因此,彭程毅医师也表示:秋葵萃取物保留最有效的成分,过滤多余的糖分与杂质,是健康又安全的高效率保健饮品。(文章授权提供/生医观点)

端午太放粽多吃“三高一低”蔬果保肠胃稳血糖

多摄取“三高一低-高纤、高酵素、高营养、低GI”蔬果,安心吃粽保健康。

端午节将至,你打算吃几颗粽子?长庚科技大学保健营养系主任刘珍芳分享,她也会吃粽子应景,尤其特爱咸粽,但绝不会一人独享,最健康的吃法是搭配2道蔬菜,解腻又能补充膳食纤维;餐后再吃奇异果、凤梨等富含酵素的水果,就能远离腹胀的不舒服。

一颗粽子热量600大卡 食材难消化

刘珍芳主任观察发现,市售粽子种类五花八门,一颗热量约200至600大卡,

尤其是咸粽,一颗热量更是几乎都超过500大卡。大部分以糯米为主食材,为黏性较高的支链淀粉,再搭配五花肉、咸蛋黄、花生等高蛋白质、高胆固醇、高油脂的馅料,食物停留在胃部时间增长,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胃胀气等肠胃道症状。

粽子高升糖指数 三高患者小心

粽子吃过量容易肠胃不适外,刘珍芳主任说明,粽子为高升糖指数、低膳食纤维食物,吃下肚2小时内恐有血糖飙高的情形,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切记适量,以免增加身体负担。

吃粽配低GI蔬果最健康 

如何吃粽才健康呢?刘珍芳主任认为,享用粽子时最好额外搭配蔬菜、水果,低GI的蔬果搭配淀粉食物吃能助血糖稳定,例如当季的丝瓜、竹笋、小黄瓜、空心菜等叶菜类,都是不错的选择;低GI水果建议如芭乐、番茄、奇异果,以黄色的奇异果为例,其GI值仅为38,为低GI水果好选择,而鲜甜多汁的口感,也能缓解油腻,不论餐前、餐后吃都很适合。

建议多摄取高纤、高酵素、高营养蔬果

刘珍芳主任强调,蔬果类中富含膳食纤维,帮助肠道好菌多更多,能够刺激肠胃蠕动、软化粪便,进而改善便秘问题;她也建议多吃富含天然酵素的水果,能帮助胃部食物消化,例如木瓜、奇异果、凤梨,水果酵素可以促进分解蛋白质,并提高蛋白质的吸收,并加速胃部排空的时间,减少食用高蛋白食物后的腹胀感,改善消化道不适的症状。

不少家庭端午节餐餐吃粽,单一饮食易造成营养不均衡。建议多吃营养密度高的蔬果,以补充维生素C等各类营养素,缓解夏日疲劳症候群,提高身心能量。以奇异果为例,营养密度是苹果的6至10倍,维生素C含量更是柳橙的1.5至3倍。

掌握三高一低饮食原则 快乐过端午 

刘珍芳主任建议,掌握“三高一低”饮食新原则,多吃“高纤、高酵素、高营养、低GI”蔬果,端午吃粽好安心,身心健康又快乐。

泡汤禁忌有哪些?血压、血糖偏低也危险

泡汤禁忌有哪些? 血压、血糖偏低也危险

台湾有好多温泉,去温泉泡汤很舒服,很多人都会安排这项活动,虽然在泡汤池外,都会有警语,提醒有心血管疾病不要泡汤。但是,如果你还不是心血管病人,仍然要非常小心!医师提醒,血压和血糖太高或太低,都不适合去泡汤,若是要泡汤,也不要在个人池,尽量在大众池!
 
泡汤时血管扩张 血压降低更危险
万芳医院家庭医学科兼任主治医师陈柏臣表示,血压偏低的人去泡汤时,会因为血管扩张,导致血压降低,这时嘴唇会发白以及眼睛瞬间看不到,很容易会昏倒休克;另外,就是高血压病人会吃降血压药,也别以为有吃降血压药就很安全。
 
喝酒+烧酒鸡 也会使血压降低
陈柏臣医师指出,高血压病人往往在喝完酒之后,以及食用姜母鸭或是烧酒鸡,食用这些含有酒精的饮食,都会增加血液循环,并且导致血压降低,如果刚进餐之后就去泡汤,血管会扩张,血压会更低,进而容易导致昏倒。
 
血糖太高会意识不清 低血糖会心悸、冒冷汗、手抖
此外,血糖太低或是太高,去泡汤也很危险,都容易出现昏倒休克;陈柏臣医师解释,血糖太高时,会像喝醉酒般意识不清,并且嘴巴里有异味,去泡汤也易昏倒,至于低血糖则会心悸、冒冷汗、手抖,也易因此而昏倒。
 
没有正常服用血糖药 泡汤易发生危险
陈柏臣医师强调,一般而言血糖不会忽高忽低,往往都是糖尿病人没有正常服用血糖药,如果一餐没吃饭,又吃了降血糖药,血糖会偏低;或是没有吃降血糖药,又吃多食物,就有可能血糖上升,都有可能在泡汤时出现危险状况。
 
泡汤前不要吃东西 泡汤十分钟就要起来休息
所以,陈柏臣医师建议,凡是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尿酸高和肥胖者,泡汤前不要吃东西,而且最好是去大众池泡汤,以及泡汤十分钟就要起来休息;若是去个人池泡汤,十分钟到了,亲友就要去敲门确认,以免发生昏倒而造成溺毙的危险。

进食顺序:菜->肉->饭更容易控制血糖

肉->饭 更容易控制血糖" src="/laishunews/pic/20171223/8d2d1d2f22ade573a0cb741f49630354.jpg" style="width: 100%" class="img-thumbnail">

进食顺序:菜->肉->饭 更容易控制血糖

我有糖尿病,到底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不能吃?医生说我血糖高,不能吃饭,可是每天都觉得好饿好累没体力?爸爸血糖高,计算分量太复杂了,难以执行?饮食控制建议可以简单易懂吗?良好的血糖控制,除了适当的药物介入外,运动与饮食都是不可或缺的。饮食控制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定时定量与均衡饮食。最近的研究证实,只要改变进食顺序: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饭,能更容易的控制好血糖。
 
研究证实:先吃蔬菜有利于血糖控制
吃饭时面对美食,你会怎么吃呢?大部分的人是先吃几口饭,再搭配鸡、鸭、鱼、肉等各式菜色,也许注意均衡饮食的人,就会多吃几口菜来搭配,但更多的人就是吃个几口意思意思,吃完饭菜后,再喝一碗汤作为收尾。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改变用餐顺序,可能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吃蔬菜对于健康有何帮助?
1.抑制血糖快速上升:
蔬菜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可延长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时间,从而延迟糖分在小肠里的吸收,进而延缓了餐后血糖上升,血糖的波动也比较平稳。
2.增加饱足感;
通常大家都习惯一开始吃得比较多,等到进食一段时间后饮食的量就会慢慢减少,蔬菜的热量低,碳水化合物含量也低,先吃蔬菜与豆鱼肉蛋类先有饱足感后,最后吃对血糖影响较大的淀粉与水果,自然就比较容易控制分量。值得注意的是,相关的研究中,吃蔬菜的时间至少超过5分钟,所以如果是狼吞虎咽不到10分钟就把所有饭菜吃完,效果也许就没有那样明显了,目前也有一些研究指出,细嚼慢咽对于控制热量摄取有帮助。
3.调节代谢功能:
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矿物质,负责生理功能的调节,对身体健康很重要。
4.保护心血管:
蔬菜中的植物化学物质是重要的天然抗氧化物,有助于抑制活性氧对细胞的危害、保护心血管健康。
 
先吃八分碗的蔬菜改变高血糖
很多病人不喜欢吃蔬菜,但如果只是改变一下自己的习惯,在吃饭前先吃八分碗以上的蔬菜,就可以轻易改变血糖的状况,是非常值得尝试的事。(文章来源/国泰综合医院营养组营养师 赖秀怡)

欢度春节假期小心这些食物让血糖升高!

发糕、年糕等食物都属于精制淀粉类食物,糖尿病患者不宜摄取过量。

每到春节假期,餐桌上、客厅中,总有许多食物,而这些食物中,有不少会让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失去戒心,一不注意,血糖就会直线飙升。国泰综合医院内分泌新陈代谢科主治医师陈瑜忻提醒,过年时,不少菜肴会勾芡,勾芡是加了太白粉,这类菜肴很容易摄取过量,造成血糖上升,民众要多注意,尽量少吃勾芡菜肴。

勾芡、年糕、萝卜糕、发糕等 要控制摄取量
除了勾芡菜肴,像年糕、萝卜糕、发糕等,吃太多的话,也会造成血糖升高。内湖国泰诊所营养师张斯兰表示,年糕、萝卜糕、发糕等食物都属于精制淀粉类食物,糖尿病患者除了三餐吃饭,若额外摄取这些精制淀粉类食物,对于血糖控制很不利。

另外,火锅中常见的芋头、地瓜、南瓜,或零食栗子等,或者像红豆、绿豆等甜食,也都属于淀粉类食物,高血糖、糖尿病患者若吃这些食物,正餐碳水化合物摄取量也要跟着减少。

以全谷类代替精制淀粉 有助控制血糖
张斯兰营养师建议,吃饭时,多以全谷类食物入菜,取代精制淀粉类食物,糖尿病病友千万不要喝含糖饮料,并尽量多摄取青菜,这样对血糖控制较有帮助。

无论哪种食物 节制摄取才是重点
很多糖尿病病友会想,糖尿病患者就完全不能碰甜食吗?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指出,只要将甜食纳入健康饮食一环,或结合运动,糖尿病病友还是可以吃甜食,重点在于,甜食的量要控制,不宜吃太多,在一些特殊时节,避免将重点一直放在甜食,应该要将饮食重点放在较健康的食物,血糖才能维持稳定。

另有许多人认为,水果是健康好食物,吃越多越好。美国糖尿病协会也提醒,水果虽然含有纤维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但水果也含有糖分、碳水化合物,因此糖尿病病友也要将水果纳入饮食计划,建议与营养师讨论一下水果摄取量、吃水果的种类、频率等资讯,避免摄取过多水果,干扰血糖控制。

这样吃饭最养人!只需4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全都不见

米饭是我们餐桌上的主食,但很多人并没有很重视,而是努力想把菜肴做得更健康。你知道吗?遵循吃米饭的四大原则,才会让米饭也为健康服务。

尽量让米“淡”

让米“淡”是什么意思呢?

一方面,尽量不要在米饭当中加入油脂,以免增加额外的能量,也避免餐后更多地升高血脂。因此,炒饭最好能够少吃,用含有油脂的菜来拌饭,也应当尽量避免。

另一方面,尽量不要在米饭当中加入盐、酱油和味精,避免增加额外的盐分,不利控制血压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另外,加入醋、用紫菜包裹、中间加入蔬菜和生鱼一类做法是符合清淡原则的。

故而,只要不吃过咸的菜肴,紫菜饭卷是相当适合慢性病人食用的主食。

尽量让米“乱”

何为“乱”呢?就是说在烹调米饭米粥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单一的米,而是米、粗粮、豆子、坚果等一起上。

比如说,红豆大米饭,花生燕麦大米粥等,就是非常适合慢性病人的米食。加入这些食品材料,能为我们主食增加不少营养成分,还能起到蛋白质营养互补的作用。

当然,更要紧的是,这样做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反应,控制血脂上升。

其中豆类与米的配合最为理想,它的消化速度慢,还含有一些延缓淀粉变成葡萄糖的成分,对于预防慢性病最为有效。

尽量让米“粗”

所谓粗,就是尽量减少精白米饭,也要少吃糯米食品。它们的血糖反应过高,对控制血糖和血脂均十分不利。

实际上,慢性病人大多数都是脂肪超标的类型,控制体重是饮食调整措施的第一要务。

只有吃足够多的纤维,才能有效地降低米饭的消化速度,同时可以在肠道中吸附胆固醇和脂肪,起到降低餐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

但是,一些营养保健价值特别高的米,如糙米、黑米、胚芽米等,都有着比较“粗”的口感。但每天吃百分之百的糙米饭,因口感不好,难以长期坚持。

因此,在煮饭的时候,不妨用部分糙米、大麦、燕麦等“粗”粮和米饭“合作”,口感就会比较容易接受。最好先把“粗”原料先在水里泡一夜,以便煮的时候与米同时熟。

糖尿病人要求选择血糖上升速度较慢、血糖负荷较低的主食;高血压病人要求选择尽量不带咸味的主食;脂肪肝患者要求膳食纤维丰富的主食,高脂血症患者要求选择有利于降低血脂的主食。

尽量让米“色”

白米饭固然晶莹可爱,但也意味着不含有抗氧化物质,维生素含量很低。如果选择有色的米,并用其他的食品配合米饭,让米饭变得五颜六色,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其营养价值。

比如说,煮饭时加入绿色的豌豆、橙色的胡萝卜、黄色的玉米粒相配合,这样就有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抗氧化成分,而且特别有利于预防眼睛的衰老。

又比如说,选择紫米、黑米、红米与白米搭配食用,也能提供大量的花青素类抗氧化成分,帮助预防心血管疾病。

总之,因为大米是每天都要大量吃的食品,它的营养保健价值如何,与每个人的健康关系极为密切。

如果每天都想到这些吃米饭的健康原则,日积月累,不知不觉就能起到防病抗衰的作用,对慢性病人极为有益。

细嚼慢咽米饭避免肥胖

GI值即血糖值上升率,又称“升糖指数”,它是考核人餐后血糖值的量化指标。食物的GI值越高,餐后血糖就越容易上升,就越容易招致肥胖。

而米饭、面包、面类等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正好属于GI值高的食物,因此也有人认为,想要减肥必须控制这些主食的摄入量。

实际上,在吃米饭的时候,只要有意识地增加咀嚼的次数,细嚼慢咽,就能轻松降低GI值。

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的淀粉多数为直链淀粉,这是一种难以消化的淀粉,如果将米饭放冷,直链淀粉的构造会发生变化,让消化更加平稳地进行,也就不容易升高血糖值了。

同时,多咀嚼米饭也很容易刺激大脑,产生饱腹感,进而提高饱腹度和满足感,避免过多进食导致肥胖。

因此,不少营养专家认为,只要掌握好吃饭的技巧,米饭也是一种让血糖值平稳上升的食物。

因为米饭本身是比较清淡的食物,所以很多人在做菜的时候为了“下饭”,都会选择比较重油重盐的食物。

在此提醒大家,不要走入健康误区。原来吃饭也能有这么多知识,赶紧告诉朋友~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