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免疫抑制药物 潜藏乙肝发作风险
1位58岁女性是乙型肝炎带原者,曾服用降血脂药物出现轻微肝功能异常,停药后回复正常。近期再次服用降血脂药物及因风湿性关节炎服用免疫治疗药物3个月,常恶心想吐、疲倦而就医,检查发现肝功能严重异常,诊断为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经抗病毒药物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免疫抑制药物、类固醇 致B肝发作
胃肠肝胆科医师邱展贤指出,台湾成年人乙型肝炎带原率约10至15%。乙型肝炎带原者体内的乙肝病毒与免疫力平衡时,不会出现肝功能异常。但罹患其他疾病或服用药物使得免疫力改变、失去平衡,就会引发急性肝炎,需尽快治疗。
常见会影响免疫力的情况,为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抗肿瘤化学药物治疗或使用类固醇。药物引起肝炎,可能源于药物本身或代谢物毒性、剂量,个人体质、遗传也是其中原因。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常见恶心、呕吐、容易疲倦、胃口不好、上腹胀气、茶色尿等症状,且肝功能检验异常,倘未尽快治疗,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服用药物前 先留意肝功能是否正常
邱展贤医师指出,乙肝急性发作时,先停止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使用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治疗,可考虑在进行免疫治疗的同时,采取预防性服用抗病毒药物,且在停止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后,继续服用6个月。
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时,要先了解自身肝的健康状态,肝功能是否正常,有没有B或丙型肝炎,过去是否有药物过敏史。乙型肝炎带原者要留意肝功能是否正常,评估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会引发肝炎的风险高低,在服药期间定期肝功能检查,有不适立即就医且告知用药史。(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几乎每 10 个人中就有 1 个乙肝携带者,你身边恐怕就有亲朋好友中招了,面对乙肝,常常各有不同经历。今天,就从饮食开始,探讨一下最适合乙肝患者的健康生活习惯。
营养的均衡摄入,控制适当的水分和热量,在这个基础上随着肝脏病情做一定的调整,乙肝患者的饮食守则并没有多么特别,但过去日常的不良饮食习惯、大鱼大肉什么的,得改。
1 糖类
人体获得热量最主要的来源还是糖类(米、面、薯类),不要过饱,可以避免肥胖,当然也要避免节食导致消瘦;用更富含纤维素的粗粮代替精米白面则是不错的选择。
2 蛋白质
蛋白质构成身体各种功能的基础,补充鱼肉、禽类、奶和豆等优质蛋白,有助于对抗慢性疾病的消耗,每天一杯奶、一个蛋、禽畜肉配合鱼虾再来上三四两正好。
同时,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消化摄取,要依靠肝脏的合成功能变成身体的一部分,因此过多摄入也会增加肝脏负担。
3 脂肪
控制含油的食物总量,偏清淡,少煎炸。过多的脂肪摄入、肥胖,危害健康,已经是大家的共识。我们常听到诸如橄榄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选择有益于身体,的确 有道理,需要注意的是,不吃或少吃其他油,而吃“优质油”,但再优质也不能多吃,每天不超过大约两汤匙的油量(30 g)。
4 维生素
最新的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300~500g 蔬菜以及200~350g水果,这对于慢性疾病也是有帮助的。没有必要为了“补充”维生素而猛吃各类补剂,饮食来源一般都能满足需要,况且肝脏代谢这么多过量的东西也是很累的。
5 水
水是生命之源没错,当身体缺水时就会有各种不适出现。除了食物里的水分以外,一般每天还需要喝上接近一热水壶的水(大瓶装的饮料瓶,大约 1.5~2L)。
但是对于那些存在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的慢性肝炎患者来说,限制水分的摄入反而是必要的。
6 盐分
高盐分的食物也会导致水钠潴留,也就是会加重水肿。为了控制水分,可以减少烹饪用盐和酱油等调味料,少吃罐头、腊肉、薯片等含盐高的零食。盐分过多、口味过重,对普通人也有危害,同样必须避免。
远离肝病! 做肝炎筛检送你喝星巴克
临床上,常有乙肝大三阳患者主诉:明明治疗后好转了,但是没多久,病情又复发了,乙肝大三阳为什么会复发?该如何避免呢?
乙肝大三阳复发的原因
1、误服或滥用药物
很多乙肝患者在迫切想要转阴的心理驱使下,乱服用各种药物:各种偏方秘方,不对症用药,乱服保肝药,甚至有患者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不加选择随便使用。
最后,导致肝脏在这些零乱、复杂的药物形成的化学反应下,炎症和中毒情况越来越重,肝功损害日见加重。
2、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会破坏人机体相对平衡的免疫状况,促使乙肝病毒复制加剧,肝脏的负担加重。
3、饮酒
饮酒是引起大三阳复发的原因之一,因为酒精氧化后会生成乙醛,而乙醛又对肝脏具有损伤作用,所以,大三阳患者需要禁酒。
4、饮食不节
乙肝大三阳患者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一定要少吃油炸,辛辣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给肝脏带来负担,损害脾胃,诱使乙肝大三阳发作。
5、季节变化
大三阳发作季节各不相同,春夏两季为大三阳发作的高峰期,而秋冬两季发作相对较少。
6、环境变更
患者在病情平稳后不久,就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如出差旅游、生活条件、水土不服等,都容易造成肝功能紊乱。
如何避免大三阳复发?
1、定期检查
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定期检查能够帮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如果出现异常,可以根据专家的建议,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便能够得到科学的治疗。
乙肝大三阳常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肝功能、B超、乙肝病毒DNA检测、乙肝病毒耐药检查等。
2、科学用药
乙肝大三阳治疗过程中一般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发挥药效,因此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忌盲目停药、换药,坚持规范性用药的原则,避免因为盲目用药造成病毒变异。
3、合理饮食搭配
乙肝大三阳会造成肝脏受损,会影响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的合成,营养供给不足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因此,建议患者在饮食中要注意营养搭配,以清淡食物为主,同时,应该避免摄入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中应该避免熬夜、过度疲劳现象出现,患者应该保持充足的休息,同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乙肝治疗需要一个过程,患者应该在治疗中保持良好的依从性,遵循医嘱,合理治疗,才能早日恢复健康。
这棵草的果实像珍珠一样,药用能抗乙肝病毒、预防肝癌,保肝护肝的好手
对于男人来说,肾很重要,但是肝也同样重要,特别是进入中年之后,更要护肝养肝。那么男人护肝的方法有哪些?
别看这草不起眼,却能起到大作用!
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城郊丁家坝,农民菜地边野生的珍珠草,挂着一串串像珍珠一样的果实,惹人喜爱。但是,珍珠草的叶片好像被虫子啃食了哟,犹如漂亮的脸蛋上多了几块伤疤。
珍珠草是国家特级稀有药用植物,珍珠草的果实长在叶子下面,排列整齐像串串珍珠一样,所以叫做珍珠草。 珍珠草不是含羞草哟。
珍珠草又名叶下珠、阴阳草、假油柑、老鸦珠、夜合珍珠、夜合草、疳积草。
珍珠草为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叶下珠花期4-6月,果期7-11月。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珍珠草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对肝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有效的对抗肝细胞损伤,对原发性肝癌有预防作用。
据中医药典载,叶下珠以带根全草入药。
【性味】甘苦,凉。
【归经】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明目,消积。
用于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小儿疳积、火眼目翳、口疮头疮、无名肿毒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者50克-100克。外用:适量,捣敷。
珍珠草旁边还有一株紫花地丁哟。
【附方】
(1)治传染性肝炎:叶下珠鲜草100克、茵陈3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一周。
(2)治小儿疳积,夜盲:叶下珠鲜草50克,鸡肝或者猪肝适量,水炖服。
(3)治疗痢疾、腹泻:叶下珠鲜草100克,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
(4)治疗热淋、石淋:叶下珠鲜草50克、车前草鲜草20克,生地黄(干品)40克,水煎服,2日一剂。
(5)治疗黄疸:叶下珠鲜草50克、虎杖15克、茵陈30克,生地黄(干品)40克,水煎服,2日一剂。
邱汝庆医师表示,目前乙型肝炎已有口服药物可治疗。
一名50岁的张大哥是乙型肝炎带原者,10年前看诊时,医师就建议要定期回诊追踪,7年前发现其超音波有异常 ,虽经诊所护理师多次拨打电话提醒,张大哥却因忙碌,都置之不理,直到今年1月因肚子痛回诊所检查,才发现已有一颗9公分大的肝肿瘤,短短三个月后便撒手人寰。
乙肝服药可控制 定期追踪不可少
肝胆胃肠科诊所邱汝庆医师表示,我国乙型肝炎带原率高达15%-20%,相当于六人内就有一人罹患,普遍率高。根据卫福部105年国人死因统计显示,每年约有5千人死于慢性肝病及肝硬化,7千人死于肝癌,而这些肝癌中有6至8成是乙肝病毒所致;由于肝炎早期病变通常无明显症状可察觉,患者不可轻忽定期追踪和及早治疗的重要性。
邱汝庆医师补充说明,目前乙型肝炎已有口服药物可治疗,其抑制病毒的复制长期有效,且抗药性及副作用低,加上今年健保署放宽给付门槛,不仅取消每位病人一生只能接受2次治疗的规定,且HBeAg阳性患者可治疗至HBeAg转阴后,再加上巩固治疗1年,嘉惠众多患者!此外,为落实分级医疗,邱医师建议B/丙型肝炎带原者,可至邻近肝胆胃肠专科诊所进行追踪及治疗,可有效降低候诊、检查、领药的时间。
听从医嘱正规治疗 有效延缓乙肝病程
慢性乙型肝炎若不及早接受正规治疗,病毒将反复发炎造成肝脏细胞受损,进而演变成肝硬化甚至肝癌,邱汝庆医师形容,就好比皮肤反复遭受割伤,伤口结痂会越来越厚及硬,复原也变得更加艰困。临床上曾碰到一名长期肝功能异常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相当积极规律治疗,服抗病毒药后,7年来肝功能皆维持平稳,在聊天中才了解其弟也有乙肝,却是未接受正规治疗,相信草药可以帮助好转,即使出现黄疸仍不听劝,最终不敌肝病恶化而去世,因此特别呼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要听从医嘱,接受正规治疗,才能改善肝炎病程。
邱汝庆医师提醒,患者为降低肝脏负担应拒绝烟、酒、槟榔,不随便吃来路不明的药品或补肝品,饮食上则尽量避免食用容易含黄曲毒素的食物,如:花生制品、玉米、臭豆腐、豆腐乳、豆瓣酱等;民众平时应多加注意个人卫生,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及共用牙刷、刮胡刀,并须了解自身是否为乙肝带原,才能及早治疗,远离肝癌危机。
乙肝停药危机大! 治疗首重抗药性
一名40多岁在医院工作的乙肝患者蔡先生,因过去乙肝抗原未转阴者健保给付三年限制、每人限制治疗2次关系,竟然在没有医师指示下,当达到健保给付底线时,就私自停药3个多月,进而导致体内肝病毒量飙升至30多万,面临换肝危机!彰化秀传纪念医院教学副院长暨胃肠科主治医师杨基滐医师表示,乙肝患者在尚未稳定控制体内乙肝病毒量时,不建议任意停药,所幸该患者后续在使用已获健保给付的第五种新型口服抗病毒药物后,病情已获稳定控制。
乙型肝炎病毒会侵入感染宿主的细胞核,一旦感染就一辈子脱离不了,杨基滐医师说:“就好比一座工厂,一旦停电就无法继续生产零件,停电越久便会开始受到破坏。”因此只要能够长时间使用药物阻止乙肝病毒复制,抑制病毒对肝细胞的伤害,才能修复受损的肝细胞,改善肝炎病程。
杨基滐医师也提醒,乙肝治疗疗程较长,患者应遵从医嘱持续用药治疗。据统计,若患者任意停药,每年约有五成概率会造成肝炎复发;而持续服用药物三年的患者相较于未服药患者,罹患肝硬化与肝癌的发生率要低2至3倍。
现今乙肝治疗口服药物选择很多元,杨基滐医师建议,治疗乙肝应首选低抗药性且抗病毒效果强的药物,避免患者发生乙肝病毒变异,及体内肝病毒量飙升的情况,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所幸现在已有乙肝口服药物在经过多年追踪后,无抗药性发生,且服用五年,七成以上患者肝硬化程度获得逆转,九成五以上患者肝脏组织纤维化学可获得改善。
杨基滐医师表示,今年乙肝健保给付门槛放宽,可不再受健保年限限制,患者应遵从医嘱、按时服药,才能及早控制病情,重拾鲜肝!
宝贝远离乙肝威胁 妈妈应该这样做
母婴传染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传染途径,根据医师临床观察发现,国内许多妈妈普遍缺乏婴幼儿筛检肝炎抗体认知,宝宝可能面临乙肝威胁!医师建议,孕期应筛检乙肝,新生儿出生24小时,以及1个月、6个月大时,都应接种乙肝疫苗,并于12个月大时筛检乙肝抗体。
第一步:孕期筛检乙肝
台大医院小儿肠胃科主治医师陈慧玲表示,宝宝远离乙肝威胁的第一步,要从妈妈本身做起。第一孕期产检时,应抽血检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e抗原,若两者都为双阳性反应,代表为乙型肝炎母婴传染的高危险群,可进一步接受病毒量检测。
第二步:产妇为抗原双阳性 宝宝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陈慧玲医师进一步说明,产妇为乙肝表面抗原及e抗原双阳性,宝宝出生24小时内,应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等到宝宝12个月大时,需抽血检验乙型肝炎标记,确定是否遭感染或是具保护性抗体。
第三部:完成3剂乙肝疫苗
陈慧玲医师强调,若宝宝在12个月大时,未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也未成为带原者,可追加一剂乙型肝炎疫苗,1个月后再抽血检验;表面抗体仍为阴性,后续可再于1、6个月时,完成第2、3剂,如果仍未产生抗体,应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并定期追踪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变化。
【健康医疗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