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米! 一周没解便竟罹大肠直肠癌
卫福部所公布的最新国人十大死因,癌症再度蝉连榜首,而大肠直肠癌发生率仍居第一,癌症死亡率则排第三。医师指出,大肠直肠癌罹患率高居不下,主要受到后天饮食及环境影响,尤其是40岁以下的年轻族群,容易忽略大肠癌症状警讯,例如解血便常以为是痔疮出血,而掉以轻心,导致年轻的大肠癌病患确诊多已是后期,后果并不理想。
大肠镜支架置入术 助缓解肠道阻塞症状
奇美医学中心大肠直肠外科主治医师周家麟日前收治一名39岁黄姓先生案例;该名病患因腹胀且一周没有解便,经检查发现乙状结肠处有一肿瘤,造成肠道完全阻塞,诊断为大肠癌第三期,经过评估,采用大肠镜支架置入术,免去以往肠造口手术引起的肠道破裂导致腹膜炎,患者肠道阻塞的症状立刻获得缓解。目前,患者除辅助性化疗外,并接受血液循环肿瘤细胞监测,病情已恢复稳定,且顺利回职场工作。
新型微创腹腔镜手术 可加速术后功能恢复
周家麟表示,大肠直肠癌以传统剖腹手术伤口较大,约20到30公分,有术后疼痛、复原时间长及感染等问题,伤口恢复约需10到14天,且出血量概率较高,导致使用止痛药情形较为频繁。现在利用微创腹腔镜手术,除了缩小伤口、减少疼痛,且能加快术后功能恢复,并提早回归正常生活作息。
循环肿瘤细胞监测 降低大肠直肠癌复发率
奇美医学中心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谢秉欣指出,临床上有许多病人十分抗拒装人工肛门,担心人工肛门产生侧漏、异味,造成社交上的不便。现在透过大肠支架手术,以内视镜方式将肠壁先撑开、再放支架,术后即可解决排便问题。
奇美医学中心病理中心部长李健逢更引进循环肿瘤细胞监测,提供大肠直肠癌复发率高的危险族群,能更灵敏且提早侦测肿瘤复发的追踪。随着医学进步,大肠直肠癌的治疗更是日新月异,若发现身体异状,千万别掉以轻心,尽速就医才是照护健康的最上策!
低位直肠癌救星 单孔腹腔镜可保肛
40岁后尤其要注意“肠癌”,哪些早期征兆提示“结直肠癌”呢?经常便秘必看!
40-50岁之间,是大肠癌发病的高发年龄,男性多于女性,这个的确是应该引起大家注意的年龄段。
大肠癌可以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二者症状有所不同:
一般来讲,不管是结肠癌还是直肠癌,早期(Ⅰ期)可以不出现症状,因为肿瘤在形成的早期阶段,尚未造成局部严重的浸润,也未累及周围组织,没有转移,所以,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以出现排便规律的改变,大便形状变细、便血、腹痛等症状,有的人可以触到腹部的包块或出现肠梗阻,全身症状可以有贫血、发热和消瘦等。肿瘤发生转移时,可以因转移部位的不同引起受累器官的相应的症状。
1、右半结肠因肠腔相对宽大,肿瘤生长至一定程度才会出现腹胀、腹痛、腹部包块等症状,所以早期较难发现,这也是肿瘤确诊时,分期较晚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临床症状除上述表现以外,还可以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疲劳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均没有特异性。
2、左半结肠癌可以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秘、便血、腹泻、腹痛、腹胀等。如果大便带血为鲜血,提示肿瘤位于左半结肠末端或直肠。左半结肠肠腔较右半结肠肠腔窄,所以,左半结肠癌更容易引起肠梗阻。
3、直肠癌的主要症状为便血、排便习惯、大便形状的改变及肠梗阻等。出血多为鲜红或暗红色,与痔疮出血基本相同,容易误诊。肿块凸起肠腔可致大便外形发生改变,呈环状生长者,早期可表现为大便变细,甚至引起不全性梗阻。
无论结肠癌还是直肠癌,肠镜检查都是最直接的确诊手段,所以,如果怀疑有大肠癌的可能时,一定要首先做肠镜检查。
结肠癌-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
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
结直肠癌的四大症状
1 便血
结肠癌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
轻者仅表现为偶尔有少量出血,须经过实验室测试才知道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现有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或鲜血便,常被误诊为痢疾或痔疮出血而贻误了确诊时机。
由于癌所在的部位的不同,出血量和性状各不相同,长期出血可产生继发性贫血。
2 腹痛
部 分病人以定位不确切的持续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症状,部分病人仅腹部不适或腹胀感。
当大肠癌合并糜烂、梗阻或继发感染,由于相应的肠段蠕动增加和痉挛,可出现 明显腹部绞痛。
有些病人表现为典型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性腹痛,即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持续数分钟,自觉有气体窜过疼,接着有排气,然后疼痛突然消失,当这种症 状出现在老年人时,应首先考虑大肠癌。
3 排便习惯改变
多为排便次数或粪便性状改变。
比如原来大便每天1次,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每天大便3~4次;或是说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以及大便形状发生改变,本来大便是软的成形的,最近突然像水一样,而且里边似乎有有血或是脓。多提醒肠道里面可能出现了问题,应该到医院进行建检查。
有些人还伴有里急后重感,尤其是发生于青年人时。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而常常发生便秘腹泻等肠功能紊乱,且正规治疗两周以上仍无效时,应当引起注意,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征兆。
4 贫血
男性病人,尤其是无其他原因的失血,亦无肠寄生虫病的人,如发现进行性缺铁性贫血,应想到有胃或大肠癌的可能性。
但是,危险预警并不能替代定期体检。我们仍然要通过早诊早治,来预防结直肠癌。另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人结直肠癌好发病变的位置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其中直肠和乙状结肠癌占到总数的75%。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检查项目。
【长期便秘的5大危害】
1、发生痔疮:
便秘时排便用力摒力,直肠颈压力增高,阻断静脉回流,使正常肛垫充血性肥大并反复向远侧移位,其中的纤维间隔逐渐松弛,直至断裂并伴有静脉丛淤血、扩张、融合,甚至夹杂细小的动、静脉瘘,最后形成痔疮。
2、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便秘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龄患者,排便时用力过大,会使血压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很容易诱发脑溢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3、形成腹疝:
便秘时,因排便用力过大,腹内压突然增高,腹内脏器如小肠等经腹壁薄弱处向身体表面突出,可形成腹疝。
4、有损美容:
长期便秘,有害物质再吸收入血,导致皮肤粗糙,无光泽,形成痤疮、色素沉着、颜面色斑等。
5、易得癌症:
便秘最严重的后果,它可能是癌症的种子。研究表明,长期便秘不治疗,极其易诱发直肠癌。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在对千余名妇女进行乳房疾病检查时发现,大便正常的妇女,即每天一次或以上者,乳腺细胞发育异常仅占5%,而重度便秘的妇女,乳腺细胞发育异常的则高达23%。
【对待便秘的3种错误做法】
1、用泻药。
治疗便秘不可用大黄、巴豆、牵牛、芦荟、龙胆草、番泻叶之类的大寒或泻药,这样只会损伤患者津液,燥结愈甚,复下复结。若病人长期服用这些药物,那么肠的正常排便功能便会受到损害,以至于离开了药物,肠道几乎都不能再主动蠕动。
2、用开塞露
很多人便秘,特别是老年患者,一便秘就用开塞露等,开塞露不仅破坏正常排便规律、功能,使病人对它产生依赖性,而且容易造成肛门的划伤。
3、长时间蹲马桶
很多人便秘时着急,就长时间的坐马桶排便,甚至用力过猛。如果长时间蹲马桶,肛门肌肉一直松弛,血管一直扩张,直接后果就是肌肉血管弹性变差。这样不但解决不了便秘,还会得其他肛肠疾病。所以一般蹲马桶的时间不要超过3分钟。
【中医如何治疗便秘?】
中医认为饮食入胃,经脾胃运化,吸收其精华后,所剩糟粕由大肠传输而出,而成大便。脾胃正常则大便畅通,若因燥热内结、气滞不行、气虚无力,血虚肠涩、阴寒凝结都会导致便秘。
按病因病机,中医将便秘分为热秘、冷秘、气秘和虚秘等证型。热秘因为肠胃积热导致肠道失润所致,需清热润肠;冷秘因阴寒凝滞,大便不通,需温阳通便;气秘因气机郁滞,糟粕内停所致,需顺气行滞;虚秘是气血阴津亏虚,大肠传导无力,需益气润肠、养血润燥。
我再教大家一个方法,每天早晚推腹,正确手法是:沿胃肠的走行,从心口垂直捋下,用双手按顺时针方向对腹部用掌推、指推、环行等手法进行按摩。按摩的力度也要把握适当,按摩局部时如果出现酸痛感,这个力度是恰到好处的。
如果还是没有效果,就必须进行中医治疗了。长期便秘还可能导致痔疮癌,大家一定要重视!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日摄入诸如糙米或全麦面包等全谷类食物或能降低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而且摄入越多,结直肠癌风险越低;这项研究是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全谷类食物与癌症风险降低之间的关联。
哪些人要筛查结直肠癌?
40~50岁人群:人在40~50岁时,大肠癌的发病率开始明显上升,而大约75%的大肠癌患者都是这个年龄段的。因此50岁以上的人每年都要进行大便潜血检查。
老年人:凡是老年人,体检时都应将大肠指检列为常规,如果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等症状,也应行大肠指检。
有家族史人群: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有一人患大肠癌,40岁时就应进行肠镜检查、大便潜血检查。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患者的基因突变多发生在20~30岁时,可导致大肠发生成百上千个腺瘤。40岁后携带此基因的人癌变率在90%以上,这类人群应该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定期肠镜检查。
曾患过肠癌:曾经做过大肠癌根治术的人,复发危险比较大,如果大肠癌术前未进行彻底检查,则术后1年内应做结肠镜检查。如果本次或术前肠镜检查显示正常,则下一次肠镜检查可在3年后进行,以后每5年检查一次。
多少岁需要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美国和亚太地区结直肠癌复查共识意见均提出,50岁以上者应进行结直肠癌筛查。而中国结直肠癌发病较西方人群提早10多年,故中国肠癌专家建议40岁以上者应接受第一次肠镜健康检查。
对于血缘亲属中有结直肠肿瘤病人者,其罹患结直肠肿瘤的风险相对于普通人群可高出数倍之多,因而其肠镜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结直肠癌的早期可以治愈吗?
结直肠癌早期能否治好主要取决于确诊时肿瘤发展到哪一阶段、患者的身体状况如何,以及治疗方式的正确选择。如果分期在II期或者之前的,大概有80%左右的患者可以治愈。但如果达到了III期,概率则下降至40%-60%左右。
这种食物越嚼越香,但经常吃直肠癌、胰腺癌、胃癌患病风险会高出常人18%!癌细胞就是这么被“喂”出来的!
再香也不能吃的5种食物, 癌细胞就是这么被“喂”出来的!这种食物越嚼越香,但经常吃直肠癌、胰腺癌、胃癌患病风险会高出常人18%!医生都不敢吃。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近日发布了一个致癌物清单,将致癌食物分成了1类、2A类、2B类、3类和4类五个危害等级,这些食物再香也不要吃啊!
1、加工肉类(肉干、肉罐头等)
登上榜单的就有很多人的最爱——加工肉类!它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防腐剂,而且你知道它是用什么肉做的吗?加工肉不仅没有什么营养,还会导致结直肠癌、胰腺癌、胃癌患病风险高出常人18%!
2、酒精
常常喝酒的人肠胃容易受到刺激,每天大量地摄入酒精更容易患上口腔癌、咽喉癌、胃癌等等严重的疾病。小编知道有些人喝酒是迫于无奈,酒后补充睡眠和吃排毒蔬果“清理”身体就变得尤为重要!
3、腌制食品(咸鱼)
腌制食品登上榜单,也是“情理之中”。盐分超标、储存不当的咸鱼咸菜,在存放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做“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物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呼吁大家少吃这类食物,以减轻肝脏的排毒负担。
4、黄曲霉素(发霉粮食、劣质花生酱)
发霉的食物、劣质霉花生做的酱料里面也会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的毒性有多强呢?它是砒霜的68倍,吃多了会导致肝癌和肾病。发霉食物不要吃,发霉的原料不要用(说给各大生产商)。
5、碳酸饮料
韩国已经出了碳酸饮料“限售令”,就是因为碳酸饮料当中含有的高果糖玉米糖浆,是癌细胞最喜欢的一种食物。碳酸饮料本身没有营养,喝多了对牙齿、骨骼都不好,还不如在家喝点果汁和白开水。
八旬翁罹直肠癌 真光刀治疗保住肛门
80岁吴姓老翁因为上厕所时发现血便情形,家属带至童综合医院求诊,经检查后发现在近肛门约4公分处有1.4公分的瘜肉,切片检查确诊罹患零期原位癌。
饮食精致化 大肠直肠癌攀升
童综合医院放射肿瘤科叶启源主任表示,因为饮食不断精致化影响,大肠直肠癌发生率也逐年增高,但是相对其他癌症,早期病灶容易被发现,特别是透过定期筛检或健康检查都能及早发现;另外,大肠直肠癌大多是由瘜肉衍生而来,因此若检查发现肠道长出瘜肉,无论恶性或良性都建议切除。
放射治疗缩小肿瘤 再开刀切除减后遗症
因为肿瘤位置靠近肛门,手术切除恐无法保留肛门,患者因此拒绝手术,医师建议可先进行放射治疗,促使肿瘤缩小后再进行手术切除,让切除范围变小而留住肛门;放射肿瘤科叶启源主任看诊后,使用标靶真光刀系统进行25次的弧形调控放射治疗(RapidArc),将肿瘤缩小到0.5公分左右,再进行开刀切除肿瘤细胞,成功让患者完整保有肛门与其功能。
叶启源主任指出,以往罹患直肠癌的患者在手术后大多会有性神经与自律神经受损问题,但现在透过医疗团队先在术前合并使用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方式让肿瘤缩小,再由大肠直肠科开刀,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术后不仅能保有排尿、排便与性功能,也大幅增加保留肛门及其功能的机会,愈后成效佳且复发率降低,让患者术后的生活品质提升。
标靶真光刀治疗效果佳 定期检查不可少
医院引进使用的标靶真光刀设备,可以让患者在最高剂量治疗下,只花费5至20分钟内就完成治疗,治疗速度比传统放射治疗系统快2.4至4倍,让患者躺在治疗床上的时间大幅缩短,以减少病人及其肿瘤在治疗过程中的移动机会。并因真光刀的治疗误差非常小,因此可避免伤害肿瘤周围健康的细胞组织,完整保留组织功能。
叶启源主任呼吁,若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粪便形状小细长又硬、粪便带血或黏液、腹部疼痛等等情形时,就应尽速就医;另外,因为大肠癌多发生在50岁以后,50-74岁民众应每2年1次进行粪便潜血检查,而有家族史民众更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中国附医团队微创多科整合 九成五保肛率
现代人闻癌色变,其中大肠直肠癌又位居癌症之首,知名艺人、导演罹患肠癌过世或正在与肠癌搏斗的人数更多;且治疗过程中许多病人担心保不住肛门等,更造成身体与心理极大煎熬。中国附医国际医疗中心副院长暨外科部部长陈自谅表示,治疗大肠直肠癌可以多科团队的方式,结合各科专业,为病人拟定个人化的治疗计划,达到更好治疗效果,保留肛门比例可达95%。
保不住肛门 身心受煎熬
5年前,55岁的萧先生在他院确诊出罹患直肠癌,肿瘤离肛门口只有约5公分,医师告知他“肛门要切掉,留不住了”,萧先生沮丧万分,辗转到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诊治,手术之后不仅保住肛门,术后追踪5年也未复发,维持健康生活。
保留肛门比例 高于美国平均水准
保留肛门比例是治疗大肠直肠癌的重要指标,中国附医直肠外科主任柯道维表示,根据科内统计,有高达95%的大肠直肠癌病人接受微创手术;病人保留肛门比例更高达95%,美国平均水准为64%(National cancer data base美国癌症数据库)。
预后未复发 维持生活好品质
除了萧先生的例子,2年半前,64岁林先生因排便不顺而求诊,确诊罹患低位直肠癌,肿瘤距离肛门口6cm,但大小有13.6cm,先经过5周新辅助性电化疗之后,再接受达芬奇机械手臂低位直肠切除术,术后追踪至今病情稳定,没有发现局部复发或转移。
细腻分工 多科整合微创手术
柯道维主任表示,中国附医直肠癌卓越团队在“术后快速恢复路径”与“经自然孔洞微创伤口手术”均获得SNQ国家品质标章;更整合包含放射影像科、核子医学等科,利用核磁共振和正子摄影提供准确清晰的影像检查判读。定期举办病例讨论会,由肿瘤内科、大肠直肠外科、一般外科、放射肿瘤科、病理科共同讨论订出专属病人的治疗流程,以提高癌症治疗预后、执行微创手术比例和保留肛门比例,大大降低局部复发和转移比例;并配合中西医整合治疗,降低病人化疗的不适感,提供疗期中更好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