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男拉肚子2周 糖尿病酮酸中毒惹祸
一直拉肚子有可能不是肠胃炎,而是糖尿病所引起!29岁的陈先生,因不明原因超过2星期持续解水便,中间曾多次就诊以为是诺罗病毒、胃食道逆流,均未见改善。直到陈先生出现全身无力,晚上睡觉忽冷忽热等症状,挂急诊抽血检查才发现血糖飙升,酸碱值异常,确诊是糖尿病引起酮酸中毒所致。
血糖控制不良 引发酮酸中毒
陈先生历经2周的水便及身体不适,体内电解质不平衡、缺乏水分,血糖控制恶化,进而酮酸中毒,持续下去恐有生命危险。酮酸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快、全身乏力,严重甚至会神智不清、昏迷。陈先生年纪轻轻、平常不爱吃甜食、也不爱喝饮料,原来本身有糖尿病家族史,再加上体型过胖,是糖尿病的高危险族群。
乌日林新医院急诊医学科医师施兆明指出,长期高血糖会促发患者肠道微血管病变及神经功能损害,导致不正常的肠蠕动或肠道粘分泌失调,造成胃肠功能障碍而腹泻。胃肠功能出现障碍,还会引起细菌过度生长、大量胆盐分解和胰腺分泌脂肪酶减少等脂肪消化吸收障碍,也是造成持续性腹泻的原因。
腹泻逾2周 建议进一步抽血检查
施兆明医师说明,治疗首先补充水分,让高血糖能被稀释,改善血液中高浓度、高渗透压状态,也要接受24小时注射胰岛素,矫正电解质失衡。血糖稳定下来,仍要定期施打胰岛素。
拉肚子的原因有很多种,若是一般感冒型肠胃炎引起,大多只会连续3到5天。如果感染诺罗病毒,会出现上吐下泻甚至发烧。若超过2星期以上持续腹泻,务必提高警觉,尽早到医院抽血检查。若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民众,不管年龄大小,都要定期测量血糖。(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高纤蔬果养生咸汤圆 糖尿病患健康吃汤圆
糖尿病患冬至吃汤圆浅尝则止
每逢冬至,大家立即想到的就是祭祖、吃汤圆,象征着一家圆满团圆、添岁数的大日子。但汤圆由升糖指数偏高的糯米制成,糖尿病友到底该怎么吃才安心?嘉义大林慈济医院营养师在糖尿病病友会中发挥创意,教作高纤蔬果养生咸汤圆,让大家安心健康吃汤圆,美味不打折。
吃汤圆要浅尝则止
105年的国人十大死因中,糖尿病高居第五名!营养治疗科技术主任黄金环表示,血糖高容易造成细胞发炎,较易感染、抵抗力低,若是血糖控制好,就比较不会有这些问题。冬至吃汤圆,汤圆是糯米粉做成的,会让血糖升高较快,且黏性高、不易消化,吞咽不佳时,要留意不要噎到,糖友们吃汤圆要浅尝则止。
自制汤圆应景又营养
包馅汤圆只要四颗就等于一碗饭的热量,且糖、油脂的含量都很高,不包馅的小汤圆10颗就等于四分之一碗饭。黄金环主任教导大家自己搓汤圆,材料包括红火龙果或蕃茄或石榴、糯米粉、冷开水、板豆腐。
红汤圆以红肉火龙果,切块加冷开水搅打成浓稠果汁,过滤后与糯米粉拌匀揉成米团,再揉成圆形的小汤圆。白汤圆则是将豆腐以圆球挖杓旋转,挖出圆形白豆腐丸子。完成的汤圆,再加上米粉为主食,另外以小洋菇、红萝卜、茼蒿等做成汤头,就可以完成一碗既应景又营养的养生汤圆。
多样多色均衡饮食
黄金环主任表示,高纤蔬果养生咸汤圆以水果红取代色素,火龙果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助排便,“甜菜红素”具抗氧化、抗发炎、抗癌效果,少量高升糖指数食物,组合多量纤维,延缓血糖上升,糯米圆食物较不好消化,以部分其他淀粉和蛋白质豆腐取代,多样多色食物、适质适量、均衡饮食。
认识食物分类有助正确饮食
除了示范养生汤圆,在活动中也邀请黄靖琇营养师及洪睿妤卫教师带大家透过食物九宫格游戏,让病友抽牌回答牌面上食物的所属类别,更加认识不同食物的分类,有助正确饮食。
李明苍医师建议,患者在经医师评估后,可选择少经肝、肾代谢的新一代DPP4抑制剂,轻松简单控制血糖。
根据今年发布的105年十大死因统计,糖尿病位居第五,死亡人数较去年增加了4.5%。由于糖尿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往往轻忽疾病,造成血糖偏高或血糖不稳定,长期以往便会引发器官病变、中风、心肌梗塞等并发症,严重甚至死亡,因此使得死亡人数长年高居不下。而一旦确诊糖尿病,除了调整生活习惯,更应尽速就诊治疗,并遵照医嘱、规律服药。
认识糖尿病用药五指标 助患者稳定持久控糖
亚东医院新陈代谢科主治医师李明苍建议,糖尿病患者可透过五大用药指标,主动与医师讨论,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五大用药指标包括稳定持久控糖、服药频率简便、减轻肝肾负担、避免低血糖,及降低副作用。由于血糖控制非一朝一夕可得,因此让患者了解积极服药的重要性,并减轻服药所带来的不便及副作用不适,才能真正达到稳定持久控糖的目标,与糖尿病长期和平共处。
李明苍指出,国内糖尿病患者多选择口服药物控制血糖,临床上观察发现,有高达八成患者需依赖第二线用药才能有效控糖,因此药物副作用对患者生活造成的影响,也应纳入医师开药时的考量。部分传统控糖药物直接刺激胰脏分泌胰岛素,可能导致患者因突发性低血糖昏迷,再加上药物对胰脏的长期刺激,也会造成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死亡,使胰脏提早衰竭;然而,患者若因惧怕副作用自行停药,反而可能造成血糖失控,引发致命并发症。
低血糖成服药隐忧 与医师讨论调整用药稳控糖
李明苍医师说,糖尿病治疗首重长久稳定控制血糖,近年第二线用药选择增加,患者若对药物副作用或其他药物特性有所疑虑时,可透过用药五指标,检视自身的生活习惯,针对个人生活方式,主动与医师讨论,提出对治疗方式的期待。
李明苍分享,诊间曾收治一名担任公车司机的患者李先生,过去透过传统控糖药物治疗糖尿病,但由于行车时有低血糖的情形产生,对工作甚至生命安全都造成严重威胁,与医师讨论后经调整用药,不仅血糖维持平稳,也不再发生低血糖的状况。
此外,也有不少患者担心长期服用药物会对肝、肾造成负担,李明苍建议,患者在经医师评估后,可选择少经肝、肾代谢的新一代DPP4抑制剂,药物同时兼具服药便利、副作用少的特色,帮助患者在避免高风险副作用的同时,轻松简单控制血糖。
儿童腹痛不一定是肠胃炎 当心糖尿病惹祸
一名九岁女童,日前因呕吐和腹痛就诊,均被诊断为肠胃炎。直到呕吐和腹痛症状未见改善,家人紧急将她转至为恭医院小儿科,经抽血发现,女童血糖高达822 mg/dl;血液气相分析发现,血中重碳酸盐为5mmol/L、 pH酸碱度为7.030,且血液中和尿液中有酮体反应,确诊为糖尿病酮酸中毒。
儿童糖尿病勿轻忽 严重者恐休克
收治该名女童的为恭医院小儿科主任李浩远表示,糖尿病是国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大多数发生在成人,小孩的糖尿病较罕见,因此容易被疏忽。在儿童期,绝大部分属于第一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初期可能会出现呕心、呕吐、腹痛、腹壁僵直等类似肠胃炎或腹部急症的症状,接下来才可能引发脱水。
李浩远主任指出,糖尿病小孩若脱水程度严重至足以引起循环血液量的减少,则可能出现心动过速和低血压的情况,不仅呼吸会变得困难、深快,且呼气中更带有丙酮味;若没有及时进行治疗,病童可能会因为血液高渗压,开始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状况,严重者还可能危及生命。
酮酸血症死亡率达4成 简易血糖仪器可侦测
李浩远主任提醒,虽然及时得到适当的治疗,其中,糖尿病酮酸血症的病童有高达1%并发脑水肿,糖尿病酮酸血症的儿童死亡率仍然在1%-4%之间;要非常小心。由于糖尿病酮酸中毒初期症状会很像肠胃炎而会腹痛和呕吐;因此,小孩腹痛,必要时记得做血糖检查,建议诊所应设有简易测血糖仪器,才不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情况发生。
糖尿病不用药也能控糖? 低糖饮食是关键
少油少肉也会得糖尿病? 一名56岁的陈姓妇人,身材微胖,有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家族史,平时重视养生,三餐自己煮且饮食清淡。健康检查却发现糖化血色素7.0,空腹血糖126,被诊断为糖尿病。
吃好又吃巧 低糖选材吃得更健康
台南市立医院医师王威杰表示,陈姓妇人平时早餐食用麦片、牛奶搭配水果;午餐低油、少肉、多蔬菜,却得吃两碗饭维持饱足感;晚餐则分量减半,深夜饥饿时,会喝碗红豆汤充饥,但麦片、水果、饭、红豆汤都是单位体积里含糖较多的。在医师建议下,改采豆类、坚果、鱼类等非糖类、非加工的新鲜食材,在未开立血糖药的情况下,成功借由低糖饮食调整血糖。
王威杰医师补充,陈姓妇人罹患糖尿病的关键不在于油而在糖。一般人热量来源,可分为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类,若能将每日糖类的摄取量订定在130克以内,大约占热量来源的20%~25%比重,就是低糖饮食。
低糖饮食控制血糖波动 摆脱糖尿病找上门
王威杰医师提醒,低糖饮食中油脂、蛋白质没有特别限制,可维持饱足感,不会因饥饿而贪食。低糖饮食搭配好的油质,对身体有害的糖化终端产物会减少,血糖就不会上升,且糖化血色素、饭后血糖等指标都会改善,不但可预防糖尿病的产生,更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饮食对策。
居家照护好便利 到宅护理“足”感心
你曾经期申请居家护理师到宅服务吗?为让民众了解居家护理于长期照顾服务体系中的角色与功能,卫生福利部于日前邀请台中市居家护理联盟协会理事长吕郁芳,介绍居家护理师如何融入社区,并利用护理专业,协助无法外出之长期卧床及行动功能障碍者,能在家中获得适当的居家照护,以减少疾病合并症与住院概率。
居家护理以人为本 管理更入心
居家护理系以人为本、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提供被照顾者及照顾者持续性的照护。根据统计,目前居家护理所共计有534家,其设置的型态有医院附设型态、独立型态及卫生所附设型态;其中医院附设型态计194家(36.4%)、独立型为224家(41.9%),而卫生所附设则有116家(21.7%)。
吕郁芳指出,居家护理师所提供服务内容,除大众所熟知的到家进行伤口护理、管路更换(如鼻胃管、导尿管、气管套管等)、注射及代采检体送检外,还包括一般身体检查和评估、居家安全评估与建议、健康问题处理和指导及社会资源咨询和转介,护理师一旦发现个案现存健康问题或潜在危险因素后,并可提供个别化的护理咨询、指导及护理措施。
居家照护小细节 足部护理很重要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吕郁芳理事长以足部健康危害因子举例,如龟裂、趾甲增厚、长趾甲、趾甲嵌入症、老茧皮、鸡眼、趾甲疾病与变形等问题,都可透过居家足部照护而获得改善。
洗肾数据资讯化 病患、护理人员皆轻松!
国内洗肾人口逼近八万人,让台湾沦为“洗肾王国”;如此一来,对于相关护理人员而言负荷也越来越重。“排队洗肾”对于病患与护理人员来说,更是最为耗费心力的地方。为了让洗肾患者接受良好的医疗服务,现在国内已有业者推出洗肾室管理系统,护理人员也可回归专业、专心做好医疗照护的工作。
洗肾资讯大数据化 提升医疗品质
推出洗肾室管理系统的厂商产品规划处处长王政仁表示,目前的洗肾室作业流程,都需要仰赖护理人员以手抄录的形式记录数据;而利用物联网技术,可将洗肾机、体重机、血压机跟其他相关的设备连接起来,之后数据即可自动储存、传送到云端中。
也就是说,医生未来不需要再进行人工抄录,进而可以减少纸张的浪费,并且让手抄错误概率降低;对于病患来说,可自动储存数据的洗肾室管理系统,能让护理人员提供更好的医疗品质。王政仁表示,以目前台湾的制度来说,平均一位护理人员需要照护五至六床的病患,若还须增加手动抄录的工作,太过繁琐且负担重。
抄录工作交给系统 护理人员将可回归专业!
王政仁认为,有了这套系统之后,医生、护士就可以回归专业,专心地完成专业医疗照护的工作。而且此一系统还包含了耗材库存、病历管理,以及病人洗肾排班表等。此外,因为洗肾室管理系统会自动记录下每一位病患的透析数据,经过长时间的收集,未来洗肾中心将可以更准确地预知病人可能的身体变化与病况改变。
据了解,此一系统在中国大陆已经有十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医学中心、教学医院)使用;今年开始将导入台湾部分医院。
标准化病人出招 新手护理闯通关
“每次护理人员都找不到血管,想到打针我就害怕!”、“你是新进护理人员,我不敢让你打针,请资深的来!”在替训练有素的标准化病人伤口换药、抽血、药物剂量、疼痛评估、下肢无力等面向提出问题时,对新手上路的护理人员可堪是ㄧ大考验!
标准化病人走进课程 助医病关系更融洽
嘉义大林慈济医院护理部首度为新进同仁举办的临床技能测验,借由训练有素的标准化病人模拟常见的各种状况,让学生转换为护理师的角色,除了承担责任的调适,且在临床上的知识、技能、情境及人际沟通的状况,能更加随机应变。
大林慈济希望透过此次客观性结构式临床技能测验(OSCE)评量,护理人员在与标准化病人互动中,能更进一步的掌握病人的可能反应,提升护病的品质。
客观性结构式临床技能测验 照护病人更有方
嘉义大林慈济医院护理部护理长刘英美指出,借由此次担任标准化病人,亲自上场与新进护理人员互动,更能体会到护理师在临床上实际遭遇的困境。
慈济志工赵英全也以亲身经历表示,他曾车祸送医,但因医师的误判病状而延误治疗黄金期,导致现在身体的愈合力只达到九成,因此他更希望护理同仁,能在此次的OSCE教案课程中有所得,在临床上不会慌乱,不会做出错误的医疗行为。
参与此次活动的新进护理人员则进一步表示,在护理长的用心陪伴与即时回馈下,往后面对照顾病人时也更加有信心,这是接触真实病人前的过渡学习经验,获益良多。
人文精神与关怀 提升医疗照护品质
护理部督导郭如娟表示,经由OSCE评值护理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及护病沟通技能,让同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且学习以人文精神及关怀的态度去评估及照顾病人,才能让病患受到更高品质的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