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疾病症状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疾病症状】最新推荐阅读健康综合知识,近来【疾病症状】的健康综合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疾病症状】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疾病症状】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疾病症状】最新推荐阅读健康综合知识,近来【疾病症状】的健康综合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疾病症状】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疾病症状】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不定时炸弹!脑动脉瘤95%没有症状

陈启仁主任说明,微创血管栓塞手术是利用微导管进入到脑动脉瘤内,透过可调式的白金线圈进行血管栓塞,达到治疗的目的。

脑动脉瘤因脑部动脉血管壁局部膨出,是造成严重出血性脑中风的原因之一。据统计,每100人中就有3到4人患有脑动脉瘤,女性比男性多,虽然破裂概率很低;不过,一旦发生,有3分之1的病患就会当场死亡。

双和医院影像医学部主任陈启仁表示,当脑动脉瘤壁形状较大,就会产生剧烈头痛,病患能够及早就医检查,但大部分高达9成以上病患几乎没有症状。

脑动脉瘤变大破裂 手术治疗捡回一命

陈启仁主任曾收治一名商人,就是发生头痛的征兆,紧急到医院检查,才发现脑动脉瘤变大,经过微创血管栓塞手术治疗,才捡回一命。陈启仁副院长指出,这名病患因脑动脉瘤变大,才会发生剧烈头痛,采取血管栓塞手术治疗,经过4年追纵,目前情况良好。

微创血管栓塞手术治疗 2类病患最适合

目前治疗脑动脉瘤有2种方式,一种是传统开颅手术,另一种是微创血管栓塞手术。陈启仁主任说明,微创血管栓塞手术是利用微导管进入到脑动脉瘤内,透过可调式的白金线圈进行血管栓塞,达到治疗的目的。

目前研究证实,传统开颅手术及微创血管栓塞手术的成效都不错。不过,根据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及脑中风协会指引,65岁年纪较大的动脉瘤病患,或是动脉瘤发生在基底动脉等复杂的位置,建议进行安全性较高的血管栓塞手术。

高危险族群 定期追踪检查

陈启仁主任提醒,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抽烟、痛风、肥胖等动脉硬化危险因子,或是家族一等亲有2人患有脑动脉瘤,都是高危险族群,建议定期接受影像检查,才能及早发现,即时做治疗。

这些症状上身肠坏菌惹得祸

这些症状上身 肠坏菌惹得祸

你经常感到疲劳、胀气、偏头痛,甚至罹患肥胖、脂肪肝、湿疹吗?原因可能是肠道坏菌太多了!养生达人陈月卿强调,肠道菌群失衡不只容易身体出问题,久而久之,更会引起自体免疫疾病,建议养成健康全食物饮食,才是根本预防之道。

全球4亿人 罹患自体免疫疾病

癌症关怀基金会董事长陈月卿表示,自体免疫疾病已成现代社会流行病,包括焦虑症、忧郁症、过动症、自闭症、第一型糖尿病、帕金森氏症、阿兹海默症、红斑性狼疮、多发性硬化症、渐冻人、多囊胞性卵巢症候群、类风湿性关节炎,全球近4亿人口罹患,国内也有近百万人。

肠道菌群失衡 肠漏症导致

陈月卿董事长强调,健康的身体原本的制衡机制,可使抗体活动不致于过度,其中肠道微生物扮演重要角色,当肠道坏菌太多会赶走好菌,使肠道酸碱值平衡改变,肠道最外层的上皮组织衰弱,包括毒素、微生物、未消化的食物粒子,直接渗入血流造成肠漏症,也就是自体免疫疾病急速增加的原因。

全食物健康饮食 养好菌预防病痛

陈月卿董事长说明,人体有100兆肠道菌,大约可分成3种,包括好菌如益菌、共生菌,占10至20%;中性菌如伺机菌、条件致病菌,占60至70%;坏菌如害菌、致病菌,占20%。肠道菌内好菌与中性菌必须超过85%,才不会发生肠漏,建议养成多吃蔬果、坚果等全食物健康饮食,补充益菌生、养好菌。

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低剂量电脑断层揪病灶

蝉联癌症冠军! 肺癌新检测助早期发现

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当感觉到身体不适而就医,大多已是后期或末期,早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大大影响治疗的效果。近10年来,癌症一直位居国人死亡原因冠军,而不论男女,肺癌都居癌症死亡的第1名。

传统X光有局限 肺癌早期发现成关键

亚东医院胸腔内科主任王秉槐表示,即使近年来发展许多新兴的晚期肺癌治疗方法,但是仍然比不上第一期肺癌(小于2公分的肺癌)治疗效果。第一期肺癌经手术切除后,5年存活率可达8成以上。因此,肺癌在出现症状前能够早期发现,一直是医学界努力的目标。

最普遍的传统胸部X光检查,可能因肿瘤太小、被遮挡或藏在死角而忽略。国外研究报告发现,透过胸部X光摄影检查未能全面早期侦测肺癌,当然也无法减少死亡率。电脑断层可以提供比传统胸部X光检查更详细的影像,但是过去电脑断层检查的辐射量过大,无法运用在肺癌筛检。

新电脑断层还可发现5至8釐米小结节

王秉槐医师说,新的多切式电脑断层大幅降低辐射量,1次低辐射剂量胸部电脑断层相当于4到10张胸部X光检查,再配合电脑辅助检测软件分析,可检出直径5至8 釐米小型结节。55岁以上的肺癌发生高危险群,包含肺癌家族史、抽烟习惯或长期吸二手烟者及长期暴露粉尘环境者,建议每年筛检。

肺癌发生的危险因子包括基因遗传及环境因素,基因遗传因素难改变,所以预防肺癌从健康生活型态下手,远离烟害、避免曝露粉尘环境、改变热油煎炒的烹调习惯、下厨时使用抽油烟机,调整饮食习惯为高纤低脂,再辅以适当的低辐射剂量电脑断层的检查,早期发现,治疗肺癌。(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心肌梗塞来得突然!哪些症状要小心?

心肌梗塞来得突然! 哪些症状要小心?

近日,小北百货创办人黄卜文先生因心肌梗塞猝逝,此噩耗震惊商界。医师指出,随着国人饮食精致化、生活压力增加,心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罹患心血管疾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心肌梗塞高危险群 建立正确生活习惯降低发生率

中华民国血脂及动脉硬化学会理事长暨马偕医院心脏内科叶宏一医师表示,心肌梗塞是因为冠状动脉堵塞、动脉硬化所致。通常心肌梗塞会随着年龄增高,发生比率会不断的增加,50岁以上较可能发生,且男性发生率比女性高。

诱发心肌梗塞的危险因子,多半与不良的生活形态及饮食习惯有关,叶宏一医师指出,特别是患有三高、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早发性动脉硬化、遗传性家族史、肥胖、抽烟者等,都被视为高危险群。因此,避免精神紧张、疲劳,以及要体能锻炼,和定期接受血管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能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避免心肌梗塞的发生。
心肌梗塞有前兆 胸痛、盗汗别轻忽
叶宏一医师指出,秋冬是心肌梗塞好发的季节,因低温容易造成血管收缩、血压偏高。临床上,约有一半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病发前会出现持续性胸痛、盗汗和恶心、呕吐等典型的病征,但一般大众对这些症状并无自觉,甚至会以为是其他病征而忽略,导致发生心肌梗塞时都措手不及,耽误就医时机。
叶宏一补充,一旦心肌梗塞发作,最好把握6小时的黄金救援时机,尽速送医,施行心导管手术,打通阻塞血管,挽回宝贵生命。
预防远胜于治疗 平时应定期检测及防治
即使平常身体硬朗,还是有可能发生心肌梗塞。叶宏一提醒,预防心肌梗塞应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若有相关家族病史,一定要定期回诊追踪。此外,饮食方面应多摄取高纤蔬果,采低脂低盐、清淡的饮食方式,搭配规律运动,避免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最重要的是,平常需多注意自己的身体症状,如有不适千万别硬撑,应尽速就医,才能避免不可逆的悲剧发生。

肾病有征兆端详尿液四大症状

4症状告诉你 肾病可能已经找上门

肾脏是除了皮肤以外,其具有排毒的功能,毒素经过肝脏的代谢后,再把毒素(大部分是有毒的水溶剂化合物转换来的)运送到肾脏,再由肾脏借由尿液排放出来。肾脏还有其它的功能,具有贺尔蒙的功能及代谢的功能,例如维他命D的转换也需要肾脏的帮忙;同时肾脏也是肾素,红血球生成素先激素的主要制造器官等。肾脏也具有调节水分、盐类、及其他电解质甚至调节体内酸碱的平衡。

泡泡不会消失、尿中有臭味恐为蛋白尿

乌日林新医院肾脏内科主任陈燕兰表示,检测蛋白尿时,通常会先采简便且快速尿液试纸,进行初步筛检,只是会受到当次尿液浓度的影响准确度,这时可选择用“定量”来分析是否有蛋白尿,即收集一整天(24小时)的尿液来做检查及分析,此方法最为精准,缺点是必须收集24小时的尿。

如果来到肾脏内科的门诊,可以借由尿液甚或血液的检查来做为医师判断的指标,会安排患者检查早上的首次尿液,即当次尿中的蛋白质总量除以尿中的肌酸肝值(UPCR),此方法相较方便,也较接近实际每天流失的蛋白量数值。如果尿液中出现以下状况,可能有蛋白尿的产生:

1、如厕时发现尿液中有泡泡。

2、尿中的泡泡不会自动消失。

3、尿液中带有臭味。

4、泡泡会持续出现在马桶内。

尿中蛋白量大于150毫克 尽快咨询医师

当出现上述状况时,这时就要怀疑是否有蛋白尿!一般健康的人每天会有少许的尿蛋白从肾脏中排出来,健康的肾脏每天所排出的尿蛋白量是小于150毫克,当尿液中蛋白的排出量大于150毫克/天,意谓著病患有蛋白尿的情形,必须进一步接受检查。

为避免肾脏的功能可能出现问题,导致体内调节的功能失衡,进而产生出不同的问题,甚至造成患者的不适,必须尽快就医治疗。如果发现尿中有泡泡,务必提高警觉来肾脏内科向医师咨询、进行相关检查!(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肠道菌生态失去平衡竟会引发这些疾病…

肠道菌生态失去平衡 竟会引发这些疾病…

千万别忽略肠道健康!肠道益菌群生态若是失去平衡,不只是消化道问题,更会影响全身健康,导致百病丛生。由于肠道菌生态失去平衡,会透过肠脑系统循环,影响大脑,忧郁症、焦虑症等身心疾病风险会上升之外,并会影响免疫力,易于出现过敏疾病,甚至也会使得罹患癌症的风险大增。

肠道菌生态出现变化 许多器官都可能受影响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家庭医学科主任、中国医药大学医学院教授林文元表示,当肠道承受压力,肠道菌生态平衡便会出现变化,此时身体许多器官都可能受影响,除了大脑、身心疾病,肠道细菌生态也与免疫力好坏、癌症风险等有关;举例来说,当肠内菌生态平衡受破坏,免疫细胞T细胞功能也会受冲击,过敏发作频率就可能增加,像克隆氏症、发炎性大肠炎等自体免疫疾病,也与肠道菌生态系统有相关性。

打造肠道友善环境 帮助好菌欣欣向荣

林文元教授解释,每个人出生时,肠道菌生态、种类各不相同,现代人压力很大,包括抽烟、大鱼大肉等因素,也都会增加身体、肠道压力,肠道菌系统自然就容易受破坏;肠道内不只坏菌孳长,细菌生态多样性也会变差,细菌种类会越来越少。想维持肠道生态健康、多样化,就得从“环境打造”着手,调整肠道好菌整体环境,才能真正改善肠道、身体健康,免疫力也才会趋于平衡。

举例来说,像膳食纤维这种营养素,就对维持肠道生态平衡很重要。当肠道益菌遇到膳食纤维,就会产生短链脂肪酸,绒毛吸收这些短链脂肪酸,经过一连串连锁反应,便会形成有益健康的物质。

益生菌生成物 增加好菌定殖率

肠道菌生态系统健康与否,并非取决单一、少数好菌群。林文元教授指出,好菌种类、数量与多元化才是主要影响因子。益生菌生成物最大效能在于量身订做消化道完整益菌丛生态圈,会滋养其他益菌,增加好菌定殖率,同时含有免疫强化的活性胜肽、异黄酮及乳酸,可在短期内快速分解对人体有害物质与成分,强化消化道机能,也让肠道菌生态系统能够更欣欣向荣、更多样化。

图片

搭配健康饮食、规律运动 保健效果不打折

目前坊间有些营养补充品先运用“共生发酵”、“菌种培养”等科技,研发出益生菌生成物,主要是打造出肠道菌所喜欢的环境,也让益生菌种类更多样化。林文元教授叮咛,民众选择相关产品时,尽量选择品质有保障、有研究文献支持其理论的产品,并搭配健康饮食、运动习惯,保健效果才不会打折。

长期腹胀、胃口变差小心骨髓增生性疾病!

长期腹胀、胃口变差 小心骨髓增生性疾病!

七十岁的王先生,日前常常感到疲倦、贫血、胃口不好,注意力与记忆力越来越差,浑身感到不对劲,但究竟哪里怪,王先生就是说不上来。直到不适感越来越严重,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血液中的白血球、血小板数值偏高,脾脏竟然是一般人的五倍大。

“一验之下,他体内白血球数超过两万/uL,血小板数超过四十五万/uL,血红素浓度却低于八g/dl。”高雄长庚医院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王铭崇表示,经由进一步检查,才确诊王先生罹患“骨髓纤维化”。

“骨髓纤维化”是骨髓增生性疾病 必须健康检查才会发现

王铭崇医师指出,“骨髓纤维化”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是指血中干细胞变异,使骨髓制造过多白血球、红血球或血小板,造成真性红血球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过多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以及骨髓纤维化等病症,因为病程进展缓慢,确诊前常有一段无症状期,患者容易误认为是其他疾病,确诊困难。

目前“骨髓纤维化”致病原因仍不明,王铭崇医师说,多是后天骨髓造血细胞产生基因突变导致连锁反应,多数二十岁以上便发病,但临床上都是待四、五十岁症状明确才确诊,“这一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前期几乎不会有症状,必须要经由健康检查才会发现。”且由于骨髓不断制造白血球及血小板,骨髓疯狂制造血球导致“过热”,有三成罹患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骨髓会逐渐纤维化,脾脏或肝脏便代为造血,以致脏器肿大进而压迫胃,造成腹胀。患者常因此感到疲劳、活动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骨头疼痛、发烧,也容易因胃口差而体重减轻。

五成概率恐演变成血癌 需要定期追踪

王铭崇医师指出,骨髓纤维化患者有高达五成概率可能演变成血癌。所幸,王先生经半年口服药物治疗后,血小板数已恢复至正常值,白血球数降到一万/uL,血红素浓度回增至九g/dl,肿大的脾脏则缩小五成,体重也在三个月内增加了四公斤。此外,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需要定期追踪,才能有效控制,除了定期回诊外,患者可以透过“自我检测量表”,以评分的方式填写症状影响生活的程度。

王铭崇医师提醒,若长期有疲劳、吃东西时很快就饱了(易饱足感)、腹部不适、活动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相较于接受诊断之前)、夜间盗汗、搔痒、骨头疼痛(广泛性的,非指单纯关节疼痛或关节炎)、发烧(体温超过摄氏37.8度)以及过去6个月非刻意的体重减轻等,“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得小心可能是骨髓纤维化症状。”

图片

为让更多民众了解骨髓增生性疾病,高雄长庚纪念医院及高雄荣民总医院将于九月九日举办卫教讲座,期盼传递更多骨髓增生性疾病资讯,让民众能够了解骨髓增生性疾病之病症,建立正确观念,及早至血液科做详细检查并且治疗!有兴趣的民众请搜询“髓”心所“遇” 共享美好时光,报名参加,或可电洽陈小姐(02)2314-0390转分机26报名,亦可上网报名:https://goo.gl/forms/ISfsLZcEZfXn8CDc2

男性腰围超标6大疾病警讯

国健署与千禧之爱健康基金会,邀请蔡诗萍及林书炜担任“89量腰日”健康大使。

你上次量腰围是何时?国内最新调查发现,近4成男性腰围超标,逾6成国人半年没量腰围。55岁的黄先生,腰围宽达93公分,年初因急性心肌梗塞差点丢了性命,他现在天天量腰围、测血压,就怕等不到陪女儿走红毯、抱孙子。

4成中年男性腰围超标

根据国民健康署105年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显示,40至64岁男性有4成4腰围超过90公分,3成体重过重、BMI大于27。国健署慢性病防治组长贾淑丽表示,国人十大死因中有6项与肥胖有关,包括癌症、心脏病、中风、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病,其中心臓病、中风是最重要的致死原因。

6大疾病与腰粗有关

贾淑丽组长指出,根据调查发现,6成国人超过半年没量过或从未量过腰围。事实上,腰围过粗代表腹部肥胖、内脏脂肪多,容易导致代谢异常及增加罹患心脏病、脑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若血压、饭前血糖、三酸甘油酯、腰围、高密度胆固醇中,有3项以上异常,就为代谢症候群。

天天十分钟量测健康

国健署署长王英伟呼吁,每天抽出10分钟,在家中量体重、腰围、血压,就能预防肥胖及高血压引起的许多慢性病,养成自我健康检测时间,别让忙碌成为健康的绊脚石。

响应89量腰日 超商送量尺

为呼吁民众天天量腰围,国健署与千禧之爱健康基金会,邀请蔡诗萍及林书炜担任“89量腰日”健康大使,即日开始7-ELEVEN提供“蓝皮带”量腰尺,民众只要写下愿望、拍照上传,就有机会抽中礼卷。

【健康医疗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