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生地龙骨汤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生地龙骨汤】最新推荐阅读健康养生知识,近来【生地龙骨汤】的健康养生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生地龙骨汤】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生地龙骨汤】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生地龙骨汤】最新推荐阅读健康养生知识,近来【生地龙骨汤】的健康养生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生地龙骨汤】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生地龙骨汤】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从龙骨牡蛎镇惊安神、软坚的作用 漫谈到中医动态平衡的组方原则

《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世界(116)

特别说明,文中方药仅供中医医师交流研究用,请勿自行使用。

龙骨和牡蛎是我临床上用得最多,最频繁的药物,用之于治疗心律不齐,失眠,焦虑效果尤良,有时也用来治疗胸胁不舒,症瘕坚结,常与柴胡剂和桂枝剂合用。

一般来说,在治疗内伤杂病时,桂枝汤类方主要解决的是气血津液生成不良,气血供给不良的问题;柴胡汤类方主要解决的是胸,膈,心下功能失调,膈的气血津液升降失调的问题;当然两类方也有共同点,就是特别重视健脾益胃。

例如,桂枝汤中,就用了大剂量的生姜,大枣,甘草;而小柴胡汤中,也用了大剂量的生姜,甘草,大枣,同时还用了人参。生姜有很强的鼓舞胃气,并将胃气供应到五脏六腑的作用,而大剂量的炙甘草和大枣,则有补胃气,守护胃气,守护津液的作用,正是这些药物夯实了人体的气血之源。人参守护胃气的力量强于炙甘草,大枣。由此也可用,柴胡证的脾虚之象要比桂枝证更重一些,邪正之交的战线也更加逼近战场的大后方一些。

那么,桂枝剂和柴胡剂常搭龙骨,牡蛎的目的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

龙骨,味甘,性平,为固敛浮越正气之品,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有医家认为此药力量很强,有湿热、实邪者忌服,当然我个人认为这是可以通过配伍来化解的。

龙骨

牡蛎,味咸,性微寒,可重镇安神,潜阴补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摄,它和龙骨一样是一味非常好的收敛药,都能镇惊安神,收敛固摄,与龙骨的区别在于,牡蛎味咸,还有比较好的软坚散结的作用,常和柴胡搭配,以去胁下之痞硬,改善前膈的出入状态;与玄参配伍治疗瘰疬痰核;这个药还有制酸的作用,所以,我经常在治疗胃痛反酸时,将其与海螵蛸同用。

牡蛎

总的来说,牡蛎镇静的力量不及龙骨,但是用途要比龙骨广阔,因为牡蛎还有较好的软坚作用,改善前膈出入状态的作用。

当然使用这两个药时,多服久服,都容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我的个人经验是,需要将其和理气药,例如陈皮,木香,枳实等搭配。

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桂枝剂中,用了生姜,甘草,桂枝等药物来鼓舞胃气,温通经脉,推动血行,在一派辛温中,又加了龙骨,牡蛎,提高了肾的收阴,固摄机能,有散中蕴收的意味,特别适用于治疗患者因为心中热郁不安导致的“烦躁”感,或者肾的固摄功能失调导致的“失精”,“梦交”。

中医治病,不仅仅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不仅仅是用一个事物相反的一面来克制这个事物,它不那么死板,中医配伍方剂有时要讲究一点补中有泻,泻中有补,温中有寒,寒中有温,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例如在桂枝汤中,有发汗解表的桂枝,也有敛阴止汗的白芍;麻黄汤中,升发、宣散能力很强的麻黄,也有肃降作用较强的杏仁,这就是散中有收,升中有降。中医追求的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走极端是中医的理论所反对的,《内经》很早就指出了“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丁甘仁老先生

所以我们看有经验的中医师,例如丁甘仁的医案,治疗形寒饮冷伤肺,脉浮滑,苔白腻的风寒夹湿咳嗽,除了偏温的麻黄,杏仁,半夏,橘红,桔梗,紫菀,杏仁,还用了苦寒的象贝,苦,微寒的前胡。中医追求的是一个中庸的、不过激的局面,就是驱邪也是想着让邪气“开鬼门,洁净府”,上下有出路。当然组方时,依然要有侧重点,针对主要矛盾的药,药量就要略多一些。

而在柴胡剂和其他方子中,龙骨,牡蛎的作用又不仅仅止步于收敛,固摄,而具有更加复杂的药效。例如,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主治的是“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在这儿龙骨,牡蛎不仅仅有镇惊安神的作用,还有软坚的作用,改善前膈的气血津液出入状态的作用,当然虽然本经记载龙骨可治疗“症瘕坚结”,但是龙骨这方面的作用略不及牡蛎,例如在牡蛎汤中,牡蛎就成为了通膈,软坚的主力。





科学养生地贴秋膘 让我手把手教你

今年夏天,内地多个城市纷纷爆表,遭遇几十年不遇的高温天气。天上“下开水”,地上“洗桑拿”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如今各地群众好不容易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立秋过了,可这天怎么还是热,热,热?!

其实,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立秋在气温上并不意味着秋天的真正到来。暑热消退还需一段过渡期,但总的趋势是逐渐凉爽的。

贴秋膘的由来

立秋过后有个民间传统不能忘,那就是“贴秋膘”。过去,我们的老祖宗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进行对比。如果体重减轻,就叫“苦夏”。瘦了当然要“补”,也就是所谓的“贴秋膘”。


过去,进补就要吃美食佳肴,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吃肉,“以肉贴膘”。所以立秋这一天,寻常百姓家里都会吃炖肉、红焖肉、肉馅饺子,还有的家里会炖鸡、炖鸭、烧鱼等。

手把手教你科学地贴秋膘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几乎天天都有肉吃,很多人已经属于超重范畴了,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后备军”。

本身已经是一两副游泳圈加身了,难道还要再“膘上加膘”吗?其实,初秋是生津养阴的好时节,科学地贴秋膘对我们的身体大有裨益。

首先,过多摄入高脂肪食物不利于养生,进补蛋白质可以选择鱼类。鱼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秋季的鲢鱼、鲑鱼等肉质都非常鲜美,既能饱口腹之欲,又有利于身体健康。


其次,主食方面,可以多吃些薯类来替代一部分精米白面,如山药、芋头等。食用薯类好处多多,可以预防肥胖和多种慢性病。

第三,初秋天气会变得干燥,要少吃辛辣、煎炸的食品,同时别忘了多吃些时令蔬菜和水果。如豆芽、菠菜、胡萝卜、芹菜、小白菜、莴笋等蔬菜,营养丰富又不容易让人发胖。

最后,“贴秋膘”的同时一定别忘记动起来,达到摄入和消耗的平衡。

管住你的嘴,小心噱头陷阱


现在很多商家在出售商品时都喜欢搞点噱头,对于餐饮行业来说尤其喜欢和节气搭上关系。

初秋时节,各大小餐馆和食品商家都会借势推出很多新品和口号,来刺激消费。每每这时,有些小美食家们就经不起诱惑,会肆无忌惮地大快朵颐。

殊不知暴饮暴食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比较可怕的后果之一要数急性胰腺炎,这与高脂饮食和大量酒精的摄入有关。

其二,短时间内大量进食高油高脂食物,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等。

其三,常吃肥甘厚味的食物还会导致代谢类疾病,引发“四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进而引发肥胖、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痛风等。其中,痛风主要与多吃动物内脏、海鲜等有关,后者引发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造成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所以有痛风病史的人更不能盲目“贴秋膘”。

其四,秋天还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立秋后温度还很高,湿度也大,胃肠极容易不舒服。如果马上进补大量肉食,就会让胃肠道不堪重负,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泻等症状。

腹泻来了别慌,不同病情不同应对

腹泻症状出现后,首先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对于表现为口干、嘴唇干裂,少尿或尿的颜色深黄等症状的轻、中度脱水者,可以口服一些补液盐,以免出现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出现严重脱水或休克情况要尽快到医院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如果大便次数持续增多,可以考虑服用蒙脱石散、益生菌等药物。

蒙脱石散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会在肠内吸附、清除病毒、细菌及其毒素,随消化道自身蠕动排出体外。

蒙脱石散不仅可以止泻,它同时覆盖受损黏膜,起到恢复肠道菌群、保护肠黏膜的作用,并在30分钟左右吸附肠道病原体/毒素,快速起效,缓解腹泻症状。

另外,患者也可以根据病情考虑其他品类的药品。比如,由肠道益生菌组成的活性微生物制剂也可以用于治疗腹泻病。

对于抗生素的使用,患者要保持谨慎,避免滥用。目前,市场上可见的蒙脱石散类药物品牌包括有思密达®、易加®、方盛®等。

如果出现严重的腹痛,或者有血便时,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

阴虚火旺口腔溃疡频发 试试生地莲子乌梅煲瘦肉

生地莲子乌梅煲瘦肉

主要功效:养阴收敛、清热降火

推荐人群:平素体质属于阴虚者,汗出过多,烦躁、咽干者;阴虚火旺之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材料:生地50g、连心莲子50g、石斛(干)20g、乌梅50g、瘦肉500g(3~4人份)。

制作方法:生地泡软切成小块或丝状;石斛清洗;莲子分两瓣,保留莲子心;乌梅去核(乌梅酸性较强,可根据个人口味增减用量);瘦肉洗净切块飞水后,与所有药材加入汤煲,加水2000~2500ml,武火煲15分钟,改文火煲45分钟,加食盐适量调味即可。

汤品点评:冰冷的乌梅汤是当季受欢迎的清凉饮品,方法简单,只需将从药材铺买来的乌梅洗净后用清水浸泡30分钟,后连水同煮30分钟,加入白糖即可。乌梅汤酸甜可口,又能生津,确实是夏季汗出、口干口渴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乌梅含多种有机酸及维生素、黄酮等营养成分,在心血管、肝胆疾病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它还是高钾食物,可以补充大量出汗丢失的电解质,故有慢性肾脏病及高钾血症者慎用。

用乌梅煮此汤则妙用更多,乌梅可生津、敛肺气、涩肠;生地除了清热凉血还能养阴生津,只是它煲出的汤水黑乎乎的,卖相不太受欢迎哦;石斛有养阴清热、益胃生津的功效;莲子心是莲子中央的青绿色胚芽,消暑除烦、生津止渴,莲子心也可单独用来泡茶带饮,饮用能清心火、除烦。

此四药同用,使能养阴收敛、清热降火,用于平素阴虚体质,夏季见烦热、潮热、盗汗、心烦易躁、咽干口燥、牙龈痛、大便干结等症状者,还可以针对阴虚火旺型的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者饮用。

小贴士:本汤偏寒凉,平素体质虚寒者不宜。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