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切勿因害怕免疫接种风险提高健康风险

2018-02-14 10:41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近日,一组名为"疫苗后遗症的孩子"的照片,再一次将疫苗的不良反应摆在公众面前。身为宝爸宝妈,看到这组照片除了提这群孩子感到伤痛之外,还多了几分对疫苗的恐慌--会不会哪一次,自
  近日,一组名为"疫苗后遗症的孩子"的照片,再一次将疫苗的不良反应摆在公众面前。身为宝爸宝妈,看到这组照片除了提这群孩子感到伤痛之外,还多了几分对疫苗的恐慌--会不会哪一次,自己的孩子也在某次疫苗接种后出现了后遗症。于是在这种恐慌下,有些爸妈甚至认为不接种疫苗,孩子才更安全。"疫苗之殇"真的如此可怕吗?离开疫苗,孩子就真的安全了吗?

  疫苗到底是什么?

  看到这里,喜欢刨根问底的妈妈们可能会问Dr.M:疫苗到底是什么东西?是化学药品吗?疫苗其实是细菌、病毒之类的微生物。确切地说,疫苗是将细菌、病毒、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以及它们代谢的产物,经过特别处理制成的制剂。

  而疫苗产生预防作用的机制,就是利用这些已经对人体不具备杀伤力的病原菌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激素、特殊抗体等保护物质,从而对抗相应的有杀伤力的同类病毒、细菌等。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进行了特别处理,根据这些特别处理方法的不同,疫苗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灭活疫苗:换一个更通俗的说法,灭活疫苗就是"死疫苗",它们不再有繁殖能力,但却保留着免疫原性。不过,由于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机体刺激时间短,因此要获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复接种
 

  减毒活疫苗:这类疫苗接种后将在体内保持生长繁殖能力,让人体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人体对病原的持久免疫力。
 

  类毒素:细胞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为类毒素。其中加适量磷酸铝和氢氧化铝即成吸附精制类毒素。体内吸收慢;能长时间刺激机体,产生更高滴度抗体,增强免疫效果。

  疫苗接种有风险 却为降低健康风险
 

  尽管接种疫苗的风险不可否认,但在正常情况下它的风险是相当低的。而这个"相当低"的参考对象,就是不接种疫苗所带来的健康风险--因为小概率的风险就忽视预防接种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健康收益,很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拒绝预防接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早在1974年的英国,因为白百破疫苗接种后出现了36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反应。此事一经报道,公众对预防接种便丧失了信心,这导致接种率一下从81%跌倒了31%。原本公众抱着不打疫苗更安全的心态,但没想到疫苗接种率下滑却导致了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的发病率由接近之前 1/10万上升至100/10万~200/10万,从而形成了百日咳的疫情。
 

  坚持预防接种,受益的不仅仅是个体。1979年,天花病毒在地球上"灭绝"了,而它的灭绝并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却得益于18世纪末发明的牛痘疫苗,这是人类发明的第一支疫苗。在它的帮助下,经过200多年的预防接种,天花就这样被消灭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最早发明的牛痘疫苗绝非一种安全的疫苗,撇开接种牛痘在手臂上留下的疤痕不说,接种时的剂量若没掌握好,或是将疫苗液体不小心弄到身体的其他部位,都可能引发严重的感染,有些感染是致命的。可是相对于天花的三大恐怖威胁,牛痘疫苗的这些风险还是能够接受的。

  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不安全

  无论是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还是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孩子根据体质的不同多少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对于这些不良反应,爸爸妈妈不要片面地认为它意味着疫苗不安全。Dr.M现在就来说说这些不良反应。进行预防接种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接种部位的红肿热痛以及发热。大约在一百个接种者中会有几人产生这一类不良反应,但基本症状都比较轻微,无需特别治疗。对于发热的孩子,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
 

  第二类,过敏反应。这类过敏反应的发生于免疫机制有关,发生率在万分之几到十万分之几,绝大多数是轻微的过敏性皮疹,有些是比较严重的过敏性紫癜等,但通常也可以痊愈。
 

  第三类,由减活疫苗中活细菌或病毒造成的感染。多数减活疫苗不会造成致病的人体感染,主要有两种疫苗有可能造成致病的人体感染,它们是卡介苗和脊灰减活疫苗。卡介苗引起接种局部感染的几率约为几万分之一,接种后可引起接种侧手臂的腋下淋巴结炎;而有百万分之一的几率,它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全身感染。脊灰减活疫苗可以造成类似小儿麻痹症的肢体永久性残疾,发生率约为在25万分之一,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只发生在第1次使用脊灰减活疫苗时。

  冷链一出问题 疫苗就不安全了?
 

  也有一些对疫苗有一定认知的爸爸妈妈会说,其实疫苗本身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高,并不是造成预防接种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疫苗运输保存的冷链出问题导致疫苗质量问题。这些爸爸妈妈会认为,疫苗储存和运输设备水平不够先进或是人为的疏忽,都难免会造成疫苗脱离冷藏环境而暴露于常温的情况,而这会导致疫苗质量出现问题。
 

  毋庸置疑,每种疫苗在非冷藏环境下都有一定的保质极限,但几乎每种疫苗都在出厂前要做一个热稳定性试验。通常是将疫苗放置在25度和37度环境下,经过不同时间后观察其质量。经过研究发现,即便是目前世界上对温度最敏感的脊灰减活疫苗,也可以在暴露于37℃的环境下保质48小时。换言之,在疫苗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即使有个别环节出现数小时脱离冷藏环境的情况,只要没有达到“37℃48小时”这种程度的温度暴露,疫苗就还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尽管如此,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还是被定为2℃~8℃,这保证疫苗被最大程度地利用。因此对于违规行为,就应该被调查、纠正。
 

  也许还有爸爸妈妈会问,要如何知道疫苗在非冷藏环境下暴露了多久?这一点,可以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基会等开发出一种名为疫苗热标签(简称VVM)的指示装置来检测。VVM可以贴在疫苗瓶上,当它在持续的温度暴露下会发生反应并显色,显色到一定程度疫苗就必须报废。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