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干预让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2018-02-10 02:00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妈妈要在陪伴、保护孩子的同时,给孩子自己观察、体会、自己选择和做决定的空间,让孩子学习自己思考,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妈妈要在陪伴、保护孩子的同时,给孩子自己观察、体会、自己选择和做决定的空间,让孩子学习自己思考,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往往在妈妈的爱和援助的外衣下隐藏着一种微妙的东西,这就是轻视孩子的能力

  13岁的杰杰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寻求心理治疗。近一年来,杰杰多次在未向老师请假的情况下偷偷跑出去上网。这让他的母亲心力交瘁、失望至极,也让他的成绩一落千丈。

  一说到儿子的这些 “恶行”, 杰杰的母亲就忍不住伤心的泪水。她觉得是儿子不听话染上“网瘾”才会这样的,如果儿子的这个毛病治好了,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她甚至强烈要求用“电击疗法”立即治好儿子。

  在与杰杰单独沟通的时候,他说妈妈很爱自己,在物质和时间上都为自己牺牲很多,每件事都为自己安排好。妈妈对他的要求就是要“听话”,而一旦他不听话,不服从妈妈的安排,换来的总是妈妈的责备和伤心、失望。渐渐地,他就不敢不听妈妈的话了,因为不忍心看到妈妈为他担心和难过。现在,只有在网络的世界里他才会有片刻的轻松与惬意,让他感觉能做回自己。他不想让妈妈伤心,但也没办法控制自己。

  临床诊断:妈妈的控制让孩子的“自我”无法长大

      控制投射的是妈妈的焦虑经过深入沟通我了解到,杰杰的父亲长年在外工作。妈妈一个人辛辛苦苦地带孩子,由于丈夫角色的缺失,妈妈一个人承担家庭和养育孩子的责任,使妈妈内心缺乏安全感,充满焦虑。她在无意识中把这种焦虑投射在孩子身上,不知不觉总是用一种消极的眼光看待孩子,看到的总是孩子弱小、没有能力、让她不放心的一面,所以,她会对孩子的一切都非常“照顾”。妈妈以为在自己的掌控和调节下,孩子的生活会好一些,但她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其实是为了释放和缓解自己的焦虑,“照顾”实质是她的一种心理需要。

  妈妈需要和杰杰紧紧地黏在一起,生怕他因独立而离开自己,于是用各种办法限制他走向独立。妈妈的控制给杰杰带来很大的困扰,而孩子对这样的妈妈也会生出排斥心理,但他也知道“妈妈很爱自己,为自己做过很多牺牲”,所以,他不允许自己表达这些困扰和对妈妈的负面情绪,于是,大量的这类信息就会在他的潜意识中埋藏下来。杰杰选择沉迷于网络,其实是在逃避自己内心的矛盾。

  妈妈传递的消极期望让孩子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Tips:心理学有一项著名的实验,其结果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即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而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因为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这种效应常常会发生在父母和孩子身上。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的“自我”本身处在幼稚、不完善的阶段,特别容易受到妈妈的影响和暗示。像杰杰感受到妈妈的需要,无意识中会觉得自己就是妈妈认为的这个样子,无意识地讨好妈妈,就学会了习惯和满足于妈妈的照顾,变得幼稚、脆弱,使妈妈的内心投射得到认同。慢慢地,这种母子之间的互动会形成一种惯性,一直延续到孩子长大以后。

  妈妈的“照顾”让孩子内心充满矛盾

  当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是错误的。在妈妈的干预之下,孩子的发展会出现问题。往往在妈妈的爱和援助的外衣下隐藏着一种微妙的东西,这就是轻视孩子的能力。比如杰杰妈妈认为,杰杰是无知的、脆弱的,要由自己去向孩子灌输好的内容。这样,妈妈就不可能真正站在杰杰的角度去了解他,也不可能实施恰当的教育。也可以说,是妈妈的干预与控照顾让杰杰沉迷于网络的。

  因为妈妈的“照顾”使杰杰的心理没有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而成长,没有建立清晰稳固的自我意识,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自己能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让他产生了很大的内心痛苦和不安感,所以,杰杰面对网络的诱惑时就缺乏对自我控制的能力

  随着杰杰渐渐长大,自我意识更加强烈,他一方面追求自由和自我,另一方面又惯性地服从妈妈,不愿反抗妈妈。这越来越大的分歧让他不知所措,开始害怕和逃避,沉迷于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去寻找自我。

  育儿建议:学会放手,让孩子“成为自己”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每个人都渴望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这个不断自我选择的过程就是成为自己的过程,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生命欲求之一。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这种生命欲求,让孩子“成为自己”,指引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帮助孩子 让孩子自己做

  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努力逃开成人摆布的过程。每个孩子天然就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只是在能力不及之处,需要成人的帮助而已。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帮助孩子,让孩子自己做。”

  给予爱,就是在恰当的时候提供恰当的帮助,以“互爱”的态度,而不是“救世主”的态度,让孩子自己慢慢来成长。

  对于杰杰沉迷网络的行为,妈妈应该知道,杰杰在网络中寻求的只是在现实中无法得到的尊重与认可。首先,网络具有一种非实利主义的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杰杰沉迷于网络世界就摆脱了网络之外的现实世界的束缚和压制。其次,网络游戏的过程是松散的,而非程序化的,因此是“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自我掌握。

  如果妈妈满足了杰杰在网络中所希望获得的自主和自由,杰杰就不会沉溺网络了也就是说,如果妈妈给杰杰以彻底的自由,给他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自己明辨是非,并以此来建立真正的发自内心的道德标准以及约束机制。杰杰自然会慢慢自我控制,回到正常的、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这要比硬性灌输有效得多、也本质得多。

  和孩子在空间和心理上保持适当距离

  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有一定的个人空间,父母要和孩子在空间和心理上保持适当距离,避免和孩子形成过度亲密、过度依恋的纠缠关系而破坏和孩子之间的心理边界,这无论是对父母的生活还是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生命就是一个不断脱离与联系的过程,父母要从内心接受与孩子身体和心理上的分离。

  莹莹是个健康开朗的孩子。如果莹莹需要妈妈的陪伴,妈妈总是会尽力满足她的需要。但在陪伴、保护莹莹的同时,妈妈给了莹莹自己观察、体会、自己选择和做决定的空间。比如,莹莹与青青争夺布娃娃,青青力气比较大,抢走了布娃娃。莹莹哭着跑向妈妈,妈妈只是轻柔地搂住莹莹说:“妈妈知道青青抢走了布娃娃,你也想玩,你很难过。”得到了妈妈的理解,莹莹哭声小了一些。“你想想应该怎么办呢?”莹莹擦干眼泪说:“我可以跟青青分享我的小熊,这样他就会跟我分享布娃娃了。如果他不愿意,我就玩小熊好了。”妈妈在莹莹脸上重重的亲了一下表示赞赏。慢慢地,莹莹就会学习自己思考,自己做选择。

  孩子的世界是需要自己去体验的,尽管孩子的很多想法和做法会令妈妈哭笑不得,孩子的很多选择是“错误”的。但大家都应该向莹莹妈妈学习,为孩子创造体验自我、自己做选择的机会,孩子才能在各种体验中建立自我认同感、体味到自我的价值。

  小编语录:给予爱,就是在恰当的时候提供恰当的帮助,以“互爱”的态度,而不是“救世主”的态度,让孩子自己慢慢来成长。

  专家介绍:高丽,甘肃省河西地区首家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心悦心理工作室创办人及负责人、高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心理咨询师(二级)。擅长学生心理咨询、儿童问题行为治疗和神经症的心理治疗。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