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孩子的视觉原则:遮住头 = 看不到
西苏格兰大教育和社会科学学院的副教授 Nicola、东英吉利大学心理学学院副教授 Marti 在一项实验后发现,相比较人的其他部位,“脸”是孩子认为能不能被看到的一个重要标准。Nicola 和 Marti 准备了玩具熊和天线宝宝玩偶。实验中如果从熊的角度去看,天线宝宝会被不同程度的遮挡。
他们邀请小朋友们(61 人,两岁半组 31 人,三岁半组 30 人)在一边观察。遮挡的形式有 4 种:
1. 熊完全看得见天线宝宝,没有任何遮挡;
2. 熊完全看不到天线宝宝,完全隐藏;
3. 熊只能看到天线宝宝的头部;
4. 熊只能看到天宝宝的腿,头被遮挡起来了。
结果显示,孩子们在前三种情况下,可以准确判断出熊是否可以看到天线宝宝(准确度至少为 86%)。相比之下,天线宝宝的腿露出来但头部被隐藏时,孩子们就错误地倾向于(准确度约 49%)它无法被熊看见。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心理学家们认为,儿童感知看得到、看不到这件事上,是双向的:你只有在我能看见你的情况下,你才能看见我。这就是来自小朋友的视觉哲学。宝宝藏头不藏脚,实际上是在试图避免与他人相互看见。对于他们来说,遮头、捂眼睛是非常有效的躲猫猫行为技能。
02 孩子的感知世界是双向的
不仅仅是视觉,孩子的听力、语言系统都是双向的,需要相互参与。简单来说,孩子的感知世界是双向的。南加州大学心理学院邀请了 24 名 3~4 岁的儿童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研究人员 A 把手捂在自己的耳朵上,另一个人会问孩子们:“你能听到 A 说话吗?”同样,A 把手放在自己的嘴上,另外的研究人员问:“你能和 A 说话吗?”
这两个问题,有五成孩子的回答都是“不能”。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孩童版感同身受确是真实存在的。你遮住耳朵,我就听不见你说话;你摀住嘴,我就没法和你说话了。
也就是说,我们在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中,真诚回应是非常重要的。心不在焉的敷衍,在孩子的感知世界中可能就是没有回应。所以宝爸宝妈在和孩子的互动中,请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眼神交流,蹲下来面对面,用心倾听和回应。
让宝宝感受到我看得见你,你也看得见我;我听得见你,你也听得见我;我能和你说话,你也能和我说话。
今天你和孩子捉迷藏了吗?
推荐阅读:
你的孩子不喜欢跟别人玩吗?从游戏能力看幼儿发展4阶段
几岁才会说故事?来看看描述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