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父母道歉,究竟有多难!
前段时间,网络上有个热搜话题叫“最希望父母道歉的事”,引来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在这一片小天地中,大家都在尽情释放内心的渴望与委屈:
■动不动翻房间说你房间太乱,然后翻你的日记,还会气势汹汹地质问你……
■打击式教育,让我很自卑。
■从小到大一直吵架…….搞得我恐婚。
■当然,其中最令人心酸的莫过于一个事实“父母永远都不会向我道歉”。
■是啊,我们从小被家长教导要知错能改,可当他们犯错了,又何尝向我们道过歉?
这里分享一个亲身经历:
小时候,我特别害怕打碎家里的物件,因为这会招致父母的责骂,甚至是挨打。
清楚地记得,有天我邀请同学到家里玩,在玩耍时,朋友推了我一把,不小心将家里玻璃撞碎了。
我还抱着侥幸的心理,父亲不会责怪我,可他转头一回来,不听我解释,不问我缘由,就拿脱鞋打我。一度混乱的场面,朋友震惊害怕的目光,一直跟随我许久许久。
即使后面父亲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也知道错怪了我,但他只会转头逃避。
后来母亲虽有提及此事,开玩笑让父亲低头,但他总说过去了就过去了,提它干嘛,还想我给她道歉!
但真的过去了么?在我心里,一直都没过得去。
推荐阅读:“我都是为你好!”在无力世代中,很难修的“亲子沟通课”
孩子真的不需要,父母的道歉?
《从容养育》中说:很多父母,仗着“我为你好”,仗着“我是你爸妈,你必须听我的”,对孩子毫无顾忌。
而这种有恃无恐,就是觉得“即使我错了,孩子也会原谅我的”。
但你知道吗?有多少孩子,一直都在等著父母的道歉,无论以何种模式,他们都在期盼与父母的和解。
听闻过这么一段故事:小时候,爸爸约束小勋的学习和生活,连休息也要严格遵循。有一次,小勋在要休息的时间,还在继续玩,然后爸爸就不听孩子解释,上去就是一顿暴打。
回忆这段挨打经历,小勋虽然嘴角带着微笑,但僵硬的表情和湿润的眼睛,已透露出他内心的渴望,希望与父亲和解!
但失望的是,魏爸却用“不想回应”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来逃避、岔开这个话题。
后来即使有魏妈的“恨铁不成钢”,“为你好”来打圆场,但这其中又夹杂小勋多少的委屈与落寞呢?
而爸爸一直不愿意聊这个话题,这样是没办法解开小勋的心结的。但爸爸不是不在乎,内心也很心疼儿子,但在孩子面前提起这段往事,总是难以开口。
这像是大部分家庭的面貌:委屈的孩子,不愿低头的父母,造成了孩子们心口上的一道道结。
其实,“对不起”比“我爱你”更重要!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如果父母懂得尊重孩子,并在孩子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这样会让孩子少些叛逆,多些理解,更会使父母和孩子相互尊重。
而且会道歉的父母,也会培育出一个懂得换位思考又理智孝顺的好孩子。
学会向孩子道歉,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都说,鞋好不好,脚最知道,而为人父母,究竟做得如何,还真是孩子最有发言权。
家长切莫端著长辈的架势,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更为了亲子关系的和谐,请学着向孩子道歉。
这一点,很喜欢朋友静文分享的自己成长史。因为她小时候一直深受“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伤害,受尽了委屈。
所以,当静文自己有小孩时,她不会端著母亲的架子,而是给足孩子尊重,发现错误时,也会向孩子道歉。
当然,这个放下身段不是一蹴而就,静文也存在面子的问题,为此她搞了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与方法。
推荐阅读:《丑爸》解惑:不能处罚是要怎么教小孩,都送给教养专家教好了?
第一步,用拥抱表达道歉。
刚开始,当面无法开口道歉时,她会选择用拥抱代替,来安抚孩子受伤的心灵。
比如当静文看到乱七八糟的客厅,二话不说就冲着孩子一通怒吼,后面才发现儿子只是好心帮她整理桌面。
意识到错误的静文,会赶紧抱住儿子,并亲亲他的脸蛋,以此来传达出一种歉意。
第二步,试着说对不起。
后来儿子大了一点,静文觉得用拥抱显得敷衍,她开始试着在孩子面前说“对不起”、“妈妈错了”。
第一次,静文显得有点扭捏,但当她小声说出那句“妈妈错了”,她就明白,自己已跨过了了心里的障碍。
第三步,书面表达自己的歉意。
随着孩子年龄增大,静文为了母子间更好地沟通,会试着用语音或文字传讯的方式,去表达一些想法或者歉意。
其实,道歉的方式都是其次,只要我们要这个意识,哪怕是一段文字,一张贴图……都能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
请大家不要再让“父母在等我们感恩,我们在等父母的道歉”,最后我们谁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如此遗憾的结局,不断地重复上演。
一直都觉得,会和孩子道歉的父母,才是真正的成长型父母。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成长的不仅是孩子,重要的是父母从行为到内心的一种蜕变,一种成长。
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直面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一些偏颇,以身作则,教会他们“尊重”、“换位思考。
要知道,一个会勇于承认错误并给孩子道歉的父母,远比顽固专横的父母更明智,也更可爱!
执行编辑:Hov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