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重视职场心理健康公司更省成本
各位老板看到了吗?根据澳洲一项研究调查发现,员工认为自己处于对心理不利的工作场所,因忧郁、焦虑等心理因素请假比例,比自认处于心理健康的工作环境者高出近四倍。这项调查中,71%主管表示公司有在推动有关员工心理健康相关政策,但仅有37%员工对此数据表示同意,除了打脸主管外,也显示主管阶层对于员工的职场心理健康方面,需要更多关心。
该项研究是由澳洲知名心理健康组织beyondblue于2014年针对1,126名澳洲上班族进行线上调查。结果发现,企业重视职场心理健康,可以减少一半员工因心理健康而旷职的问题,提高组织生产力及员工与主管间的尊重关系。五分之一以上受试者曾在过去一年内因心理不适而请假,与身处心理健康职场环境相比,自认处于心理不健康工作环境的员工高出两倍风险出现忧郁、焦虑症状。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早提出警告,员工沮丧、失能带给企业的成本损失,比关厂或罢工还严重。
主管与员工间“鸿沟大” 推动心理卫生工作阻碍多
台大医院精神医学部身心医学科主治医师暨台湾忧郁防治协会理事长廖士程指出,从这份澳洲研究的结果中,可看出职场心理卫生工作推动的理论与实务,仍存在“知”与“行”的鸿沟。廖士程解释,这其实和公司组织文化特性、员工协助方案落实程度都有相关,但主管阶层领导力的展现、重新检视公司治理的原则方针与价值、正视员工心理卫生问题、采取积极作为等,都是改善员工职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落实员工职场心理健康 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表示,从此项调查结果可知,企业若想降低成本,就该重视及落实员工的职场心理健康。叶雅馨建议,企业主可以从“加强职场心理健康宣导”及“提供员工心理健康支持”两方面着手;除了支持员工建立舒压习惯外,也应建立相关机制,让员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可以寻求适当的协助,当然也应给予员工安心保证,担保其对话内容保密。此外,也可以透过定期举办职场舒压活动,让主管与员工更加了解彼此,有助于落实职场心理健康。
你的心理健康吗? 6大指标可评估
5撇步,让你充满正面能量。
一、找出你的“心结”
找出究竟是什么让你陷入负面思考的漩涡是第一步。我们能透过“
二、换个角度思考
把生活想做一场游戏吧!如果你正在想“我永远也不可能减肥”,何不换个角度,告诉自己“我能减肥”,
三、人生不是非“黑”即“白”
如果心里常常想着“总是”或“从不”,到头来会把自己困在一个死胡同里,无法认知到生命中正确的观点。专家鼓励人们以大格局的角度来看事物,
四、预想最糟糕的情况
不要总是预测事情的结果,因为那样只会制造更多焦虑。
五、批判思考
俄亥俄州立大学一项研究发现,
营养+运动+心理 健康促进预防疾病
喜欢本文,请按赞并分享给好友!
心理健康月 邀您一起为“感恩”掌镜
“我想感恩我家里最辛苦的老婆大人,总是让我在下班后有个温暖幸福的小窝。”、“感恩辛苦的警察伯伯,保护我们生活安全不忧虑。”、“谢谢您的支持,是我软弱时最佳力量”。每一张感恩话语的明信片就像是传递幸福的限时信,传递大家心里最真诚的感恩祝福,这是高雄市政府举办“感恩限时信”幸福传递活动现场的感人画面。
高雄市政府带头 举办世界心理健康日
高雄市政府自101年就首创全国订定每年9月10日国际自杀防治日迄10月10日世界心理健康日,为该市之心理健康月,在记者会现场同时宣布今年“食米饭拜田头”感恩微电影征选比赛正式起跑!即日起自10月31日止,鼓励民众不限任何拍摄方式,只要符合活动“感恩”主题元素,不论用动画、故事改编、实际纪录拍摄等不拘影片形式或类型呈现,制作工具也不限用平板电脑、手机、相机、摄影机等器材皆可透过镜头将故事呈现出来,就有机会将最高5万奖等值超商礼卷或人气奖的平板电脑带回家!
动员高市府各局处 感恩系列跑活动
今(106)年感恩系列活动即将展开,在心理健康月(9/10至10/10)期间,动员市府各局处(包含有卫生局、教育局、民政局、文化局、社会局、劳工局、警察局、消防局、新闻局、人事处及各区公所、市立图书馆等),从文化、艺术、教育、人文、医疗等多元角度共同推出142场次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欢迎市民踊跃参加,手册请至各区公所、卫生所及高雄捷运部分车站(如美丽岛站、高雄车站等共8站)索取,或上活动官网www.心理健康月.tw网站查询。
感谢帮助过的人 也学怎么帮助人
卫生局长黄志中表示,“过去,我从事许多性骚扰案件的调查,感谢一路上支持、帮忙的伙伴,让这些案件获得公平正义的结果,谨此感谢这许许多多帮助过我的贵人”。此外,劳工局长郑素玲也表示,“由自己出发去感恩别人,也由自己去接受别人对我们的感恩,各行各业每个人都能从心出发 站在别人的立场多想,这个社会就会愈来愈好”。
【健康医疗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谁来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
当了十几年教师的宋老师对记者说:现在当老师真的不容易,精神压力太大了!
以前老师的任务就是备课、上课、改作业、管学生,现在的教师除正常的教学工作外,
还承担着许多繁杂的非教学任务,比如升学的压力、领导的评价、家长工作及关系到自身利益的职称评定等。
他说:哪一个环节没做好都会引起教师心理受挫,影响工作。
工作量大和社会期望值高,给教师造成巨大心理压力
记者在一些学校采访时,许多教师都反映现在教师的心理负担和工作负担都太重了。
随着过多的考试压力和过长的授课时间,教师的工作负荷量逐年增长。
除了批改作业、备课、上课、面对学生思想教育外,还要应付学校一大堆其他杂事。
一位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告诉记者:开学没两天,她就接到班上十几位家长的电话,有问孩子在校情况的,有说孩子胆小需要照顾的,有要求让孩子坐在第一排的,等等。
她说,这几天我就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家长们的电话都是晚上打的,一打就是半个小时,弄得她精神压力很大,不知如何对待刚入学的“宝贝”。
教师职业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不仅很高,而且复杂多样。
一旦教师犯了一点错或家长的要求没能得到满足,就会招来一片指责声。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误解甚至不理解,一些教师难免会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及教育理想产生怀疑。
升学压力大和领导评价不公,导致教师不良心理压力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升学压力是教师一块很大的心病。一位长期带毕业班的王老师说:“高考不仅给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老师的心理压力也决不亚于学生。
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和学生一样都会受到巨大的挫折。家长的埋怨、学校领导的不满意使老师的精神受到极大的伤害。
不仅如此,升学压力还加剧了同事之间的竞争,成为教师心理矛盾的又一个重要来源。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学校领导给老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给老师施加压力的同时,不少学校的领导却存在着对老师的不公平评价和不公平待遇,使一些老师在职业生涯中受到重大挫折,伤害了他们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实验学校的一位老师说:“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老师既不能说学生、更不能罚学生,只要有家长反映情况,学校的领导根本不会听老师的解释,所以现在的老师即使有苦水也不能倒出来,你不能跟家长反映学生的错误,更不能跟领导诉苦,弄不好就会挨一顿批评。”
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对记者说,教师的职称评定受阻也是引起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导火线。
那么,应该怎样解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谁来关心教师们的心理健康呢?教师要适应社会变化,学会善待自己如何调整心态、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在采访一些心理学专家和教育界人士时,他们提出,现在社会的变化很快,教师也必须学会适应这种变化。
客观地认识自我和现实,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放下架子,摆正位置,可能有利于调整教师心理压力。
对学生、家长、领导提出的要求要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勇敢地去接纳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长,从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校是解决教师心理压力的重要环节
一些专业人士还提出,要解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作为学校领导,至少应当做到以下三条:一是在重视学生成长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老师的心理健康。
学校在关心老师物质待遇的同时,还要注重感情投资,努力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氛围与和谐的人际环境,让教师在工作中有一种安全感,舒畅感。
二是要合理运用评价和惩治机制,在考核评优和职务晋升中务必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之成为激励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之一。
在处理教师违反校规校纪问题上,既要按“法”办事,又要以“情”动人,使教师心服口服。
三是要开展各类活动,广开感情宣泄的渠道。经常组织联欢会、舞会、假日旅游、参观等集体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健全教师心理档案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温馨谈心室,民主生活会等方式为教师广开情绪宣泄渠道。
压力未适当抒解 忧郁症随时找上门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普遍在工时长又低薪的环境中就业,长期下来,如果没有适当的抒解,很容易暴发忧郁症。
艺人张钧甯也表示,自己在大陆拍戏时因为没有亲人在旁边,加上压力疲劳轰炸,一度在厕所痛哭。
近年来,职场心理健康议题开始受到各界关注,因为过多的压力造成员工崩溃,带给企业的成本损失,是难以估计的。
医师表示,一旦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或易怒、疏离社会的情形时,就应提高警觉,适度的运动,听音乐来放松身心,转念抒压,才不会有朝一日造成难以挽回的悲剧。
推动心理健康措施 自杀防治见成效
台南市卫生局表示,排名自杀方式第一位的“吊死、勒死及窒息之自杀及自伤”,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可执行。而排名第二的“气体及蒸气自杀或自为中毒”(烧炭),据统计2005~2009年皆维持在100人以上,以地区来观察,又以永康、安南、南、东及北区等,自杀人数占比最高,个案皆以烧炭方式自杀。
台南市自杀防治的重点包括,邀请79家含妇产、内、外及中医等各科别诊所,加入“基层诊所忧郁症共同照护网”;124家加入“药局药商珍爱生命自杀守门人”;197家加入“农药贩卖商珍爱生命自杀守门人”;741家加入“木炭贩卖商珍爱生命自杀守门人”;36个热点“跳水自杀热点公告及加强巡逻”;133家加入“公寓大厦珍爱生命自杀守门人”等。动员台南市的各行各业,一同加入珍爱生命自杀守门人的行列,透过四面八方的力量,强化台南市自杀防治网。
透过大家的努力,自杀防治成效已显现,根据统计,台南市每十万人自杀率每年持续下降,从2010年的17.8到2011年的17.1,2013年底已大幅下降至16.8,。尤其是“木炭贩卖商珍爱生命自杀守门人”计划,邀请741家木炭贩卖商加入,使得烧炭自杀死亡人数,从2006年的127人下降至2012年71人,成效显著。也因此,台南市在“第6届台湾健康城市暨高龄友善城市奖项评选”,荣获“创新成果奖─健康心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