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选择! EGFR晚期肺癌一线双标靶可延缓肿瘤恶化
以往晚期肺癌从确诊至病逝,可能只有几个月;随着治疗药物的精进,让癌友重燃希望!一名60多岁的吴姓妇人,去年6月突然咳嗽不止,且会头晕头痛,以为只是感冒,至住家附近诊所就医,但症状持续恶化,进一步到大医院就医,确诊为晚期肺腺癌,且已脑转移。透过基因检测,发现她是罹患EGFR 基因突变的肺腺癌;而在接受双标靶药物治疗一年多,肺部脑部肿瘤明显变小,目前已可和家人一起出游。
基因突变肺癌脑转移患者新福音
这位妇人有呼吸急速易喘症状,且单侧手脚无力类似中风,家人立即将其送至急诊,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她罹患晚期肺腺癌且已脑转移。台大医院新竹分院内科部主任柯政昌医师指出,以往这类患者只能接受化疗、电疗,现在透过基因检测,若是EGFR 基因突变的肺腺癌,可使用口服标靶药物,甚至是双标靶药物;双标靶药物与单用口服标靶药物相较,可以延缓6至8个月无疾病恶化期,还能降低脑转移风险,如果已经脑转移,则能控制脑部肿瘤生长。
双标靶药物包括口服标靶药物、针剂型的血管新生抑制剂标靶药物,柯政昌医师解释,后者可直接攻击肿瘤血管接受器,血管无法持续供应养分给肿瘤,就能饿死肿瘤。临床发现,如果只使用口服标靶药物,因为抗药性缘故,大概10个月后肿瘤就不受控制,无疾病恶化期平均约9.7个月,但合并针剂型血管新生抑制剂标靶药物,则无疾病恶化期平均可达16个月。
双标靶治疗让无恶化存活期有机会长达一年半
如果属于EGFR基因突变中exon 19缺失的晚期肺癌患者,双标靶药物的治疗效果更好,柯政昌医师进一步指出,相较于单标靶药物,双标靶治疗可再延缓8个月不恶化,使病人的无疾病恶化期达到18个月。此外,双标靶药物还能有效减缓脑转移风险,研究显示,使用双标靶治疗,超过9成病人成功控制脑内肿瘤生长,只有不到2成病人发生脑转移。
这位吴姓妇人接受双标靶药物治疗一年多,肺部脑部肿瘤明显变小,持续回诊,病情稳定,走路不再气喘嘘嘘,已可以跟家人一起出游。除了治疗效果明显之外,与单标靶药物相较,使用双标靶治疗,癌友在生活品质上并无太大差异,常较发生的高血压副作用,可以被妥善控制。不过,目前健保仅给付口服标靶药物,针剂标靶药物则需自费。
医师吁:40岁以上民众应定期肺部检查
柯政昌医师表示,多年来,肺癌稳居国人10大癌症之首,每年夺走1万3000多人性命,主要原因在于超过一半癌友确诊时都已到了晚期,转移至脑部、骨头、肝脏等器官。空污问题越来越严重,建议40岁以上民众,应该定期接受胸部低剂量电脑断层扫描,提早发现,提早治疗。
北医智能重症照护系统 24小时掌握病况
为提升重症照护团队照护品质及工作效率,北医加护病房全面导入“智能重症照护系统Ted ICU”,能够24小时监测病患状况,同时自动记录,不用再用手抄写病历,处置病患时间也更快,可说是加护病房的隐形人力。
今年3月 启用Ted ICU
过去医师需仰赖护理师抄写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数值纪录,并查阅电脑各项系统资料,才能得知病患的检验、检查等各项资讯。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院长陈瑞杰表示,今年3月启用Ted ICU,透过自动上传与抛转、自动整合、自动计算,以及自动医疗记录整合等4项自动化特色,让医疗团队更有效率、专注照护重症病患。
重症监测零时差 缩短处置时间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第一加护病房主任赵君杰说明,病患进入加护病房后,Ted ICU可即时将生理监视器、呼吸器、血糖机等设备资料自动抛转至数据库,所有资讯立即整合显示于仪表板,并以不同颜色标注病患紧急程度;医护团队能更快掌握病患状况,达到重症监测零时差,从病患发生病情变化至医师开立医嘱,每位病患平均处置时间从8.6分钟降至5.9分钟。
即时计算指标数据 有效节省记录时间
除了资讯整合功能,赵君杰主任补充,Ted ICU还可即时计算重症病人相关指标数据,例如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Ⅱ)、相继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早期预警评分(EWS)等,节省医师查阅病患指标数据与维持计算数值正确性,而病患资讯自动汇入、汇出的功能,也能有效节省医师文书记录时间。
MRI后才知肚藏肿瘤 达芬奇微创手术救一命
腹藏15公分大肿瘤 达芬奇微创手术清干净
28岁的林姓患者,身体一直没有异状,但健康检查进行MRI磁振造影后,才发现右后腹腔有一个非常巨大的肿瘤(最大径15公分),求诊很多医师,大多给予恶性肿瘤的臆断,让患者非常的担忧;后来由北荣血液肿瘤科主任建议到台中找童综合医院研发副院长欧宴泉教授治疗,经检查诊断,认为肿瘤虽大但有很大概率为良性,才重新得到治疗希望。
耗时10小时清除肿瘤
因为肿瘤太大,且深部压迫到后腹下腔静脉导致血管变形,手术困难度很高,欧宴泉教授建议使用达芬奇机械手臂进行微创手术,经由术前麻醉与手术准备约2小时、手术进行6.5小时、术后恢复1.5小时,共10个小时,手术将肿瘤清除干净,切片检查确认肿瘤为良性,手术顺利完成,患者住院6天后返家休养,迄今身体状况皆良好。
仅留下5个小伤口
林姓患者表示,非常幸运能遇到欧宴泉教授,虽然手术过程很困难,但仰赖教授纯熟的技术与经验,所以才能够完全将巨大且埋的很深的肿瘤清除干净,在伤口部分仅于腹部留下5个小洞,真的很感谢欧教授。
泌尿疾病是威胁人体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男性的危害更大。童综合医院于102年使用第三代达芬奇机械手臂,今(106)年更增设第四代达芬奇机械手臂;八月份礼聘泌尿科权威医师欧宴泉教授到院担任研发副院长,欧副院长已进行超过1800例达芬奇手术,到童医院服务不仅传承丰富的医疗经验,也让更多患者受惠。
整合团队成立泌尿肿瘤中心
童综合医院成立泌尿肿瘤中心,在欧副院长带领下,整合泌尿科、肿瘤科等相关医疗团队,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欧宴泉教授表示,目前积极建立新的达芬奇团队,也期许未来能提供全国各地医师训练机会,以传承这项手术,嘉惠更多患者。未来将建立更完善的研究团队,将泌尿相关疾病建立生物数据库,帮助医师在治疗相关疾病时都有迹可循,以获得更多的资讯能够治疗患者。
【健康医疗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罹乔布斯病 萤光显影助微创手术切除肿瘤
切除乔布斯病肿瘤难度高 萤光显影助一把
一名76岁老翁,罹患丙型肝炎,加上有糖尿病和高血压,某次定期回诊接受超音波检查,发现胰尾出现大于2公分肿瘤,合并胰管扩张,确诊罹患胰脏神经分泌瘤第二期,进行腹腔镜萤光显影胰尾合并脾脏切除术后,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住院五天后顺利出院。
胰脏神经分泌瘤 多好发50岁年龄层
胰脏神经分泌瘤属于恶性肿瘤,多好发于50岁左右,主要因胰脏胰岛细胞发生癌化病变造成;童综合医院一般外科医师黄汉斌指出,神经内分泌系统用来控制荷尔蒙分泌,当发生病变时就会产生肿瘤,又分为会分泌荷尔蒙的功能性,和不会分泌荷尔蒙的非功能性,临床上常见于胃肠道,其次为胰脏,最后则是肺部。
传统治疗伤口大 手术困难度高
苹果电脑创办人乔布斯就因罹患胰脏神经内分泌瘤,因此胰脏神经分泌瘤也被称为乔布斯病,但因生长速度慢,多数患者初期并无症状,少部分会有腹泻、皮肤疹、低血糖等症状,但因不会有专一性症状,长得花较长时间确诊;黄汉斌医师表示,传统治疗上,必须切大伤口将胰脏切除,但因胰脏周边血管较扭曲等因素,手术困难度较高。
萤光显影让血管发光 增进手术精准度
目前可透过腹腔镜萤光显影技术进行胰尾并脾脏切除,只需在静脉注射靛青绿,当药物和蛋白质结合,透过红外线仪侦测,能清楚掌握血管走向,避免手术过程伤及血管组织;黄汉斌医师呼吁,造成胰脏神经分泌瘤确切原因并不明,仅知和基因突变或家族遗传有关,民众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应定期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就能及早介入治疗。
【健康医疗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生理年龄分析,健康从此不e样”记者会
多数人只知自己身份证上的年龄,却忽略生理年龄的重要性!近年健康养生成为人人关注的话题,对于健诊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进化成“早期预防”,甚至已希望能将“疾病预防”、“健康促进”、“老化管理”予以整合,换言之,对于想拥有健康的人,健检报告不该只是难懂的数据,而是能够清楚传达更多讯息,甚至提供具体建议协助受检者管理健康。
生理年龄测试系统 准确评估个人健康
目前MEDIAGE年龄检测系统已与韩国230家医院和健检中心合作,是现今拥有最高解释能力(R-Square=82%)的医学生理年龄测试系统,只要输入相关健检资料,就能算出“医学生理年龄”与“代谢症候群生理年龄”并进一步根据受检者状态提出专属的健康改善方针,进行减龄抗衰计划。
迈超高龄社会 自主管理健康势在必行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刺胳针》(The Lancet)指出,2030年韩国将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长寿命的国家。为避免医疗支出拖垮财政,韩国政府积极推动老人病与慢性病的预防,可预期MEDIAGE未来将被更广泛地应用。
根据统计台湾2017年年2月,老年人口首次超过幼年人口,更预估2026年即将迈入超高龄社会,再加上目前台湾罹患三高的人相当多,裴博士为此特别比较韩国、台湾民众的“代谢症候群生理年龄”,结果发现台湾民众比韩国民众年轻0.86岁;在“医学生理年龄”上,发现台湾民众比韩国民众老化0.92岁,MEDIAGE年龄检测系统的引进,将让台湾的民众可以自主管理健康,也将为预防医学尽更大的力量。
推互联网概念 健康平台照护民众健康
除此之外,医疗大数据还能预测未来罹患疾病的风险,进一步提出个人化的评估分析与健康促进处方。为照顾每位注重健康的人,哈佛健康事业运用互联网和健康数位平台,设立“爱联康”平台,不但可以线上发问、记录自己的健康状况,还有动态分享等多元机制,哈佛健康事业王钦堂董事长期盼更多健诊中心加入,共同为促进国人健康而努力。
【健康医疗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闻癌色变! 吃什么可远离恶性肿瘤?
防癌从生活做起
选择正确食物有助远离癌症
阮综合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阮东光表示,其实胃肿瘤有良性及恶性肿瘤,理论上,胃壁上每一层内的细胞都可能出现肿瘤,发生在黏膜层腺体是腺癌,黏膜内的淋巴球即为淋巴癌,肌肉层为平滑肌瘤,胃肠基质瘤。
阮东光主任说,最普遍的胃部良性瘤是胃黏膜长出的瘜肉,其中一种较常见的是增殖性瘜肉,形态和正常黏膜相同,这种瘜肉通常很小,而且几乎不会转变成恶性瘤,另一种较大的是腺瘤性瘜肉,这种瘜肉很有可能会从良性变成恶性,瘜肉小时可以内视镜切除,但若太大就必须要采用外科手术切除。
最常见的胃恶性肿瘤是胃腺癌,也就是俗称的胃癌。胃腺癌会发生在任何年龄人身上,多数发生在中年以后,但最近几年,临床上发现胃癌的发生似乎有年轻化的趋势。到目前为止,胃癌的最佳治疗方式是以外科手术切除胃病变,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若所罹患为胃良性肿瘤,可以用腹腔镜或是传统方式切除;如果肿瘤位置适合,或是就如同瘜肉一样,可以透过腹腔镜直接夹掉。但若瘜肉长的部位有胃神经通过,就必须切胃。如果不切胃,胃排空能力容易变差,而腹腔镜也可以用来切胃,腹腔镜手术的好处是伤口小、恢复快,大约住院七天就可以出院;传统的治疗方式则伤口大、恢复较慢,大约要住院十到十四天。但要注意的是,依据全民健保规定,良性肿瘤患者若是使用传统手术,需要部分负担,如果不幸是恶性肿瘤,则不用部分负担。
目前所知,应用内视镜进行胃部肿瘤手术的五年存活率,并不比外科手术差,却可避免大手术的风险及术后所产生的后遗症。随着技术的成熟,不但为更多早期消化道癌(包含食道癌、胃癌、大肠癌)的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更已取代手术,成为早期消化道癌的标准治疗。(文章摘录自/优活健康网站内新闻)
肝癌早期无症状 肿瘤大小攸关存活率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一般外科主治医师张原肇指出,肝癌的平均好发年龄为60岁,在病人身上发现肿瘤后,多以开刀切除为第一选择。肝癌大小以5公分作为区别,小于5公分称为小型肝癌、大于5公分就称为大型肝癌。近期日本有研究报告指出,大型肝癌经过手术及抗病毒药物治疗之后,存活率可和小型肝癌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