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荣总罕见疾病暨血友病中心王建得主任说,FDA通过血友病预防新疗法,大幅提高患者的便利性与顺从性。
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隐性的基因遗传疾病,多数患者为男性,其中约有八成患者为“缺乏第八凝血因子”的A型血友病,第八凝血因子是一种能让血液凝固的蛋白,由于缺乏凝血因子,较一般人更容易出血,需要长期接受预防性治疗;患者在关节处可能经历重复的严重出血,最后造成关节的损坏,也可能衍生出其他病变等问题,对于患者生理、心理上都会产生影响,最常见的便是社交活动或是对于运动方面的恐惧跟担忧。
双特异性单株抗体药物 可减少A型血友病出血发作
台中荣民总医院罕见疾病暨血友病中心主任王建得医师说明,美国食品暨药物管理局(FDA)近期快速通过了针对A型血友病患者的“双特异性单株抗体”预防药物,用于预防或减少带有第八凝血因子抗体的成人及儿童A型血友病患者的出血发作次数。对于治疗血友病的医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医药进步,在患者健康照顾上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王建得主任进一步说明,治疗的过程中,有些A型血友病患者会产生“第八凝血因子抗体”,这个免疫性的抗体反应,会影响目前可用治疗药物的有效性,使治疗变为棘手的情况,虽然目前的药物使用上,已有治疗药物,但效果相较于没有产生抗体的患者依旧有落差,也会造成诸多的不便。
临床试验:在大于12岁的受试者,可减少87%的出血次数
在小于12岁的受试者,87%病患没有经历出血
新型药物是采用专利抗体工程技术研制的“双特异性单株抗体”,主要作用是模拟第八凝血因子的功能,能够桥接血液中的其他凝血因子来恢复血液中的凝血功能,治疗A型血友病。临床试验显示,和没有使用预防性治疗的受试者相比较,接受新药预防性治疗的受试者,可降低了87%的出血次数,从每年平均23.3次出血降低至每年只发生2.9次出血;另一个针对12岁以下的临床试验,在预防性治疗下,87%的受试者没有发生出血事件。同时对患者生活品质的分析,患者使用这个新型药物后,不仅能够改善血友病疼痛肿胀与关节痛等相关症状,同时也改善了运动疼痛及行走困难等身体机能。
预防新疗法皮下注射 提高患者便利性
王建得主任说,随着医药进步,A型血友病新的治疗,让我们有很多的期待,此次通过的预防新疗法,与以往治疗相比,打针次数大幅降低,从一周可能要施打数次的出血治疗,下降到一周打1次的预防注射;另外,以往治疗皆采静脉注射,预防新疗法则改以皮下注射,大幅提高患者的便利性与顺从性。有了更好的预防性治疗,未来这些患者都可以参与以前会担忧或是做不到的社交活动和运动。
开业诊所院长洪才力医师说,丙肝患者应把握关键治疗时机,减少肝脏病变风险!
十年前,一名年仅20岁的小陈,健康检查时发现竟感染丙肝,因此开始了干扰素治疗,但一年过后,肝功能指数却无明显改善,宣告治疗失败,当时并无其它方式治疗,仅能定期回诊追踪。所幸医疗的进步,十年后终于有丙肝全口服新药上市,且健保也开放给付,符合资格的小陈便立即申请用药,24周疗程结束后,肝功能指数成功恢复正常,终于不再为肝脏问题而担心害怕。
丙肝可治疗应把握 时机错失难挽救
开业诊所院长洪才力医师指出,台湾丙肝患者需接受治疗约有55万人,若不及早治疗恐会恶化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危及生命。有别于传统的打针治疗,我国现已引进多款丙肝口服新药,在台湾治疗的成功率甚至可达98%,不仅副作用低,且政府已核准健保给付,呼吁患者积极治疗,对抗体内丙肝病毒,减少肝脏病变危机。
目前健保给付丙肝口服新药的限制须达肝纤维化F3以上,但症状轻微的患者仍应及早治疗。洪才力院长说,临床上曾收治一名患者,过去干扰素治疗失败,追踪时肝脏持续恶化演变至肝硬化,在新药引进时建议应立即治疗,碍于新药昂贵,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以致患者最终放弃治疗;目前虽健保给付,但患者肝硬化程度严重,也不适用新药治疗。为此,洪才力院长特别提醒丙肝患者,应把握治疗黄金期,一旦错失就可能使疾病恶化,而无法接受良好治疗,相当可惜。
先了解再治疗 注意事项勿轻忽
为正确评估适合的丙肝药物,患者在治疗前必须先进行相关检测,如基因型、病毒量、病毒突变检测等,且目前符合健保条件之患者大多为50岁以上,患者通常合并服用其他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药物,疗程前须告知医师完整病史,以避免发生药物交互作用。
洪才力院长提醒,国人丙肝患者中约有6成不知道自己是带原者,建议民众及早筛检,了解自身健康;另外,丙肝患者应定期追踪,进行超音波及抽血等相关检验,若符合治疗条件则务必把握治疗时机。由于丙肝有群聚感染的风险,当您确诊罹患丙肝时,为守护家人健康,患者应通知身旁家人至医疗院所进一步筛检,以确保能及早发现并接受治疗。
张俐莹院长为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将在11月初举办丙肝卫教及筛检周,欢迎踊跃参与!
丙肝治疗进入新里程,目前已有口服新药可治愈!一名60岁的林先生,二十年前健康检查意外发现罹患丙肝,经干扰素治疗3个月后,病毒量竟不减反增,医师立即中断疗程,改以定期追踪病毒量;直到去年,丙肝口服新药问世,经医师评估后建议立即治疗,林先生决定申请自费专案,疗程完成后病毒已清除,肝功能也维持正常,达到完全治愈。
我国丙肝盛行率高 感染途径莫轻忽
开业诊所院长张俐莹医师指出,B、丙型肝炎是引起国人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的主因,致死风险高,其中丙肝在台湾的盛行率约为4%~5%,比起全球的1%~2%高出许多,呼吁民众都需进行筛检,若发现感染肝炎应接受治疗。此外,根据临床调查发现,丙肝患者多为60岁以上,原因可能与早期密医盛行,针具的消毒不全重复使用有关,但也并非年轻族群就不会感染,由于丙肝是由血液及体液传染,因此不可轻忽。
口服新药纳健保 对症下药先筛检
张俐莹院长表示,目前丙肝口服抗病毒药物已核准有条件给付,使患者治疗负担大幅减轻,是国人的一大福音。然而,因为目前健保给付对象为基因型第一型,且并有肝硬化或是严重纤维化患者;所以,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应进行肝功能指数、病毒量、基因型及病毒突变检测,与医师充分讨论、对症下药,找出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诊所卫教及筛检活动 为民众健康把关
过去治疗丙肝以干扰素为主,现已有口服新药上市,不仅治疗成效高且副作用低,及早治疗可有效阻断罹癌风险。张俐莹院长说,了解自身是否为带原者相当重要,建议可就近寻求信任的医疗团队进行筛检及治疗。此外,诊所将在11月06日至11日举办丙肝卫教及筛检周,以传递正确知识,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及追踪,为您的健康把关!
丙肝口服新药快用罄! 仅剩诊所600名额
今年丙肝口服新药正式纳入健保给付,患者至邻近医疗院所即可取药。目前分配至医院的丙肝新药可用额度已全部用罄;健保署呼吁,基层诊所仍有600多个用药名额,有需要治疗的丙肝病患,仍可至有消化系专科医师的诊所,参与肝炎治疗计划的诊所就医。
C肝治疗专款通过 受惠患者增
健保署表示,为有效彻底达到丙肝防治,今年起健保开始给付丙型肝炎全口服新药,由卫福部健保会通过106年丙肝治疗专款,其中医院的丙肝经费为26.55亿元,西医基层总额分配丙肝经费为2.88亿元,原先预计有8000名病患受惠。今年6月底,医院原先保留用于干扰素疗法的部分经费,移拨至丙肝用药名额又新增1,717个名额,总计有9,929个名额。
C肝新药纳健保 明年再编42.5亿预算
健保署指出,今年初开放丙肝新药纳入给付后,原本限制用药对象为“先前使用长效干扰素加雷巴威林治疗失败”且“肝脏纤维化F3(含)以上者”纳入治疗,在今年5月进一步放宽给付条件,不再限制需干扰素治疗失败,因此最高一个月有1,700余名病患取号成功,显示民众积极配合治疗意愿颇高。
健保署进一步表示,为了扩大治疗效果,明年已编列42.5亿元预算,预计有1万7千位丙肝患者受惠。
基层诊所一样可以使用C肝新药治疗
以目前丙肝病患求医的态样分析,发现大多数集中于医院,以致在诊所部分迄今仍有600多个用药名额。健保署特别呼吁,在基层开业的诊所医师不乏具有消化系专科医师证照,只要参与健保B丙肝炎治疗计划,都有处方丙肝新药的资格。民众若要到诊所就医取药,可参考今年曾经处方丙肝新药的诊所名单,尽速就医取药。
丙肝口服新药将获健保给付 肝纤维化要如何判断?
肝癌为国人十大死因之一,而肝癌是渐进而来的,由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如果能将慢性肝炎治疗好,就能避免进展到肝癌。由于慢性肝炎以乙肝与丙肝为大宗,乙肝有疫苗可预防,丙肝也有了口服新药能治愈,且将可获得健保给付,使得有国病之称的肝病,能够一举歼灭。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
高雄长庚医院肝胆肠胃科主治医师蔡明钊表示,肝癌大约有8成是B、丙肝造成,且经过20至30年的演变,肝脏从发炎、纤维化最后形成肝硬化,而最终产生肝癌。由于早期的发炎与纤维化并没有太大的症状,直到形成肝硬化后,会因门脉血管系统压力增加而产生并发症,包括脾脏肿大、食道静脉瘤、腹水,严重时还会有肝昏迷。慢性肝炎一旦进展到肝硬化,产生肝癌的机会就会大大的提升。
根据统计,台湾目前大约60万人有丙肝,健保有登录资料治疗的丙肝病人只有7万人左右,显示丙肝病人接受治疗的只有10%左右,将近9成丙肝病人没有治疗;蔡明钊医师指出,台湾有那么多丙肝病人,主要是因为早期医疗环境不好,针头滥用与输血感染,而这些人多是60至80岁老人,很多人是害怕干扰素治疗副作用,就退缩不治疗;另外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丙肝或无明显症状而不知道要治疗。
口服新药治愈丙肝只要3个月
蔡明钊医师强调,之前有干扰素合并雷巴威林治疗丙肝,要治疗半年或一年,目前已有口服新药可治愈丙肝,只要治疗3个月,就可达9成5治愈率,卫福部并于日前公布要将C肝口服新药纳入健保,第一波给付条件包括曾经参加健保B、C肝治疗计划、且仍带有C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抗体阳性超过6个月、以干扰素合并雷巴威林治疗失败,且肝纤维化大于等于第3期者。
肝纤维化可经由切片、肝脏纤维扫描仪及抽血检查
那么要如何判断肝纤维化呢?蔡明钊医师指出,肝纤维化可经由肝脏切片、肝纤维扫描仪以及生物标记来检查。肝脏切片是一种侵入性的肝穿刺取组织的检查方法(liver biopsy)。检查前需局部麻醉;检查后须压迫止血观察4小时以上并严防内出血的可能性。如果取样位置刚好是无纤维化地带,可能错估病情,影响治疗进度。肝纤维扫描仪利用产生对人体无害的冲击波;当冲击波射入病患的肝脏后,以超音波量度冲击波的速度,而得知其肝纤维化的程度。
使用方便又不具侵入性,然而还是有临床上的限制,包括肥胖、腹水以及肝脏发炎等。另外血液中肝功能指数,透过公式的演算,也是可以用来预测肝脏纤维化程度,像是APRI、FIB-4等。最近由国内生技公司研发非侵入性肝纤维化检测,借由抽血检验血清中与肝纤维化相关的生物指标uPA、MMP9、β2-MG,透过公式的演算,也可以用来预测肝脏纤维化的程度。根据台大医院的研究显示,在丙型肝炎的病患利用非侵入性肝纤维化检测来预测肝脏纤维化,有将近9成的准确度。
使丙肝病毒消失 越早治疗越好
蔡明钊医师进一步指出,过去认为肝纤维化不可逆转,但经过动物实验与临床资料显示,将丙肝病毒清除后长期追踪,肝脏纤维化有好转现象。然而根据高雄长庚的研究显示,丙肝病人治疗前如果已经有严重纤维化,即使经干扰素合并雷巴威林成功治疗,肝纤维化好转的程度会减弱而且还是会有较高的肝癌风险。因此丙肝的病人应该越早治疗越好,病毒清除了,肝纤维化可降低,就不会进入肝硬化及避免肝癌的发生。
水果味抗结核病新药带有水果味,可改善儿童吞服药品的困难与恐惧。
丙肝新药副作用低、疗程短
全口服丙肝新药 治愈率高达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