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流鼻血 竟是第三期鼻咽癌惹祸
罹鼻咽癌第三期 印尼渔工治疗后良好
来自印尼的一名渔工Wanto,一年以来陆续出现流鼻血症状,偶尔有耳朵闷塞现象,直到发现自己颈部异常肿大,才就医检查,医师初诊时认为异常应为肿瘤,进行内视镜检查后,确诊为第三期鼻咽癌;经紧急安排2至3个月疗程,包括电疗配合化疗,目前疗程顺利结束,原发肿瘤也清除完整。
鼻咽癌第三期 治疗后5年存活率达7成
收治该名渔工的罗东博爱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谭媛云指出,考量患者颈部淋巴肿块较大,消退慢,因此经评估后,再进行两侧颈部淋巴廓清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目前每个月需进行固定病况追踪和检查即可,虽患者是第三期鼻咽癌患者,但五年存活率仍可达七成。
鼻咽癌初期不易发现 被忽略的隐形杀手
鼻咽癌原发位置在鼻子后部很深的地方,靠近耳咽管两侧处,初期原发性肿瘤较小,不易发现也不会疼痛,直到肿瘤慢慢变大,因溃伤造成流鼻血症状,严重时恐会出现单侧的耳咽管积水;谭媛云医师表示,鼻咽癌又称为容易被忽略的隐形杀手,治疗上,以电疗和化疗治愈率较高,第一至第二期的5年存活率远较其它头颈部肿瘤好,高达80%至90%。
男性罹鼻咽癌 概率比女性高三倍
罹患鼻咽癌,目前发现和EB病毒感染有关,以流行病学来看,东南亚地区比欧美和日本等国盛行率高,台湾就属其中高盛行区;谭媛云医师表提醒,在国内一年约有1000至1500人罹患鼻咽癌,其中男性比女性高出2至3倍,又以40至55岁中壮年为高危险族群,若有发现身体出现任何疑似鼻咽癌症状,就应尽快就医治疗。
结核病很可怕? 其实发病率低治愈率高
肺炎抗药性有救 新抗生素治愈率达9成
全口服丙肝新药 治愈率高达97%
肺癌及早检查,及早治疗治愈率高。
鼻咽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大,世界上80%的鼻咽癌发生在我国。早期病例单纯放射治疗,5年存活率高达90%以上;晚期病例疗效较差,需要采用化疗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手段。因此,及早发现鼻咽癌症状的意义不容小觑。
这些症状频发或是鼻咽癌
1、涕血
鼻涕中带血是早期鼻咽癌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咽分泌物中带有血丝或者小血块,或出现鼻涕带血,或出现从口中回吸出带血的鼻涕。由于早期一般出血量不多而极易被人们所忽视,病情加重时出血量增多,可从前鼻孔中流出。
2、鼻塞
鼻塞为大多数鼻咽癌早期的常见症状,当肿瘤浸润、感染或局部水肿等因素,导致后鼻孔或咽鼓管阻塞时可出现鼻塞症状,早期大多表现为一侧鼻塞,如果鼻炎肿瘤增大后,可能出现双侧鼻塞。
3、颈部淋巴结肿大
脖子如果出现迅速增大且坚硬的肿块,就要警惕了。因为,鼻子的内部结构复杂,而鼻子内的淋巴管能使癌细胞在颈部形成淋巴结肿大,如短期内出现肿块长到鹌鹑蛋大小,最好及时上医院检查。
4、偏头疼
调查发现,初诊鼻咽癌时约有70%的患者有偏头痛的症状。早期鼻咽癌的头痛症状表现是单侧持续性的头痛,部位多在头的两侧靠近耳朵的位置和头顶,这大多数是鼻咽癌的癌细胞侵犯头部骨质、神经和血管所致。
5、耳鸣与听力减退
生长在鼻咽侧壁的肿瘤压迫咽鼓管,使鼓室形成负压,淋巴的产生于吸收不平衡,在乳突气房里面形成积液,患者可有耳鸣(嗡嗡的金属声)和/或耳朵闷塞感,严重的有听力下降的症状。就如同游泳或者洗澡时耳朵进水的感觉,或者乘坐飞机快速下降时的那种耳朵闷塞感。
部分病例甚至会出现耳朵流水,临床上容易误诊为中耳炎,鼓膜穿刺抽液后上述症状暂时改善,但短期内又恢复原故。对于反复出现或者逐渐加重的耳鸣或听力下降,一定要警惕。
早期鼻咽癌可以治愈
鼻咽癌的治疗是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鼻咽癌能治好吗?涉及到很多因素,并不能一概而论。总的来说,影响鼻咽癌能治好吗的主要取决于病情发展情况、治疗方法是否得当以及患者的身体机能。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上鼻咽癌的恶性程度不高,因此早期鼻咽癌的治愈率更是高达90%。但由于鼻咽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很多患者确诊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严重影响患者的治愈率。
可以肯定的是,鼻咽癌确诊时间越早,治疗的越及时,那么治愈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然,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好治疗方法。
当鼻咽癌确诊后,患者一定不能过于惊慌。因为心理作用对于患者的影响是很大的。根据大量临床实验证明,对于早期鼻咽癌患者,如果病灶较小,未发生扩散转移,利用恰当合理的的治疗手段,5年生存率可达60%—90%。
即使到了中后期,只要能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也可以极大的缓解病症,有效延长生命。
肝病一直都是台湾的国民病,值得高兴的是,自2014年以来,丙型肝炎的治疗,已经从干扰素注射合并口服雷巴威灵(Ribavirin),进入使用全口服抗丙肝病毒药物的新时代。奇美医学中心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冯意哲表示,丙肝全口服新药最大好处是,可将丙肝治愈率大幅提升到9成以上,甚至超过9成5且副作用小,疗程更可缩短至12-24周。
选择C肝新药 优先考虑病毒基因型
丙肝全口服新药的使用,目前健保已有条件给付丙肝基因第一型,但其他基因型仍未纳入给付。然而,自2017年1月24日健保开始有条件给付丙肝全口服药,治疗基因型第一型丙肝病毒之后,曾有病人服药后死亡之通报;研究分析发现,这些死亡个案,皆因在已有或曾有“失代偿性肝硬化”的情况下,使用健保有给付的药物,反而造成急性肝功能恶化衰竭而死亡。
及早治疗 有效降低罹患失代偿性肝硬化
对此,冯意哲表示,丙型肝炎约有55%至85%的病人会演变为慢性丙型肝炎,经过20至30年后,约有20%至30%的病人会演变为肝硬化,一旦发生肝硬化,每年约有1~5%的病人会发生肝癌和肝硬化代偿不全造成的腹水、静脉曲张出血及肝性脑病变等的并发症。
当病情进入肝癌和肝硬化代偿不全时,已无法根治,只能依所发生的并发症做症状治疗,且会造成家庭负担和社会庞大医疗支出。因此,他特别呼吁丙肝病友应及早把握治疗机会,才能避免丙肝造成肝硬化与肝癌的风险,享受健康生活与人生。
避免药物交互作用 三高病友须事先告知医师
另一个需安全注意的事项是药物的交互作用,各种丙肝口服药与常用药物之交互作用发生机会有不同差异;因此,冯意哲提醒有使用高血压药物、降血糖及降血脂之药物的三高病人,要将目前使用的药物清单提供给医师或特别提醒医师,协助检查云端药历之用药纪录,或告知医师目前正在使用的保健食品,以避免与将要服用的丙肝新药有不良交互作用。
挥别肝苦人生! 丙肝新药放宽给药标准
别再“肝”等待! 丙肝新药放宽给药标准
肝病是国人的健康杀手,根据卫生福利部统计处105年十大死因统计结果显示,癌症跃居首位,肝癌就排行死亡率第二位,而丙型肝炎更是云嘉南地区常见的疾病。自今年1/24健保署开办丙肝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不但解决丙肝患者最担心的医疗费用问题,且治愈率更高达90%以上。天主教圣马尔定医院肝胆肠胃科罗清池医师呼吁民众莫再踌躇就医!
忽视丙肝 恐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
根据调查,台湾目前有40~60万人感染丙肝,却仅有14%的患者接受过治疗,罗清池医师表示,由于感染丙肝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加上国人对肝炎认知不足,特别是在偏乡地区,许多病患也并未持续追踪回诊而耽误治疗,忽视丙肝有可能引发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加上以往的传统长效型干扰素,合并口服雷巴威林的组合疗法所产生的副作用,往往令病患全身不适,宁愿放弃治疗,消极以对。
健保也扩大 第二阶段放宽标准
目前治疗丙肝新型口服抗病毒药物只需服用3~6个月,治愈率可达90%以上,成效惊人。尤以第1型丙型肝炎患者对全新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反应奇佳,且由于治疗疗程较短,也不须注射给药。罗清池医师指出,目前院内已有200多人接受此治疗法,几乎九成八以上患者经过追踪已无病毒,可说是肝苦人的一道曙光。健保也扩大第二阶段放宽,从5/15起,只要符合F3肝纤维化程度,无肝功能代偿不全,即可纳入健保成为优先给药对象。
勿服用不明草药 以免延误病情
罗清池医师强调,虽然新药现在仅针对重度肝纤维化的患者,但所有的丙肝患者还是应接受详细的专科诊治,并且千万不可随意服用不明草药等疗法,避免延误病情。以目前南区的开放名额约还有100个,预计8月底可能就会申请完毕,呼吁民众别再“肝”等待,积极治疗才有可能挥别肝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