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岁陈女士热爱摄影,假日经常与友人爬山、拍摄风景,但最近拍照时却总觉得“镜头雾雾的”,一度以为相机故障;直到赴医检查才发现,原来是黄斑部水肿作祟!(图片仅为示意,非当事人)
三高患者注意!慢性病控制不佳,恐酿黄斑部水肿上身、影响视力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医学中心副主任林纯如表示,自己在门诊就碰到不少和上述案例中陈女士一样,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控制不佳,而导致不健康的视网膜血管渗漏;造成中央视网膜静脉阻塞,或糖尿病黄斑部水肿的发生,进一步影响视力的患者。
一般来说,针对这类患者,在临床治疗上会在经由医师申请,且健保审查通过后,开始接受抗新生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剂治疗;以每个月注射1次,共打3到5次的方式,阻止新生血管增生,来达到改善或稳定视力的作用。

中央视网膜静脉阻塞,左为治疗前、右为治疗后。(图片/亚大医院提供)
109年3月1日起,若新生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剂持续疗效不佳 病人可改申请长效型类固醇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却有部分患者因体质特殊,使其治疗效果不佳。而林纯如医师指出,过去针对这类患者依健保规定,若第一次抑制剂治疗不见效,则无法继续申请第二次抑制剂,患者必须自费改用其他药物,常增加患者不少经济负担。

亚大医院眼科医学中心副主任林纯如替患者注射长效型类固醇。(图片/亚大医院提供)
且即便第二次幸运申请抑制剂顺利通过,但由于新生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剂仅能抑制不正常新生血管生成,可是,偏偏有黄斑部水肿困扰的患者,往往同时也会有局部视网膜发炎情形。
再加上,这类体质特殊民众,因体内发炎因子比重较高,故除了用药抑制不正常血管生成外,更需要配合抗发炎药物治疗,否则症状依旧无法缓解。故也导致许多患者在治疗未见成效、万念俱灰之下,决定干脆不再追踪病情,使得症状更加恶化的情况发生。
不过,令人庆幸的是,自今109年3月1日起,若病人对于新生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剂持续疗效不佳,医师将可根据病人的病情,于健保审查第二阶段可改申请长效型类固醇药物,能让患者视力有更大的进步空间。此外,长效型类固醇不仅兼具上述两项疗效,且能维持4到6个月药效,让患者不用经常面对眼内打针的风险,对于如上述陈女士一样的患者来说,更能有效改善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