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想提升孩子创造力 多练习也有帮助 只要习惯成自然 就会成为第二天性

发布于2019-12-20 12:51:02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练习能养成习惯家长有这个绝妙的机会可以将某些神经元向特定神经通路推进,而神经科学显示,神经元一旦启动了特定的神经通路,它下次就更可能再次激发那条通路。透过该神经元其他组成元素的贡献来支持该神经连结,突
练习能养成习惯

家长有这个绝妙的机会可以将某些神经元向特定神经通路推进,而神经科学显示,神经元一旦启动了特定的神经通路,它下次就更可能再次激发那条通路。透过该神经元其他组成元素的贡献来支持该神经连结,突触不仅实质强化了,而且该神经元下次再受到刺激时的反应也会增强。



理论上,习惯之所以形成,只是让我们可以避免在曾经做过理性决策的同样情况下,又要再次费心做决策的那种压力过程。习惯基本上与本能无异,只是习惯是后天获得的行为,而非先天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大脑活动在习惯性活动开始时最高,然后随着习惯性活动的延续会缓和下来,在任务完成后才又增强。

在习惯性活动进行中,大脑不必思考自己正在做什么—这就是习惯的本质。例如:早上六点起床,在上班前运动可以成为习惯性行为。一开始需要些许努力,但很快就不会那么费力,到后来,在那个时间起床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每个习惯都曾是一种目标导向的行为,一旦熟练了,习惯成自然,就成为第二天性。

神经科学并不把习惯定义为重复性的自动化行为,而是定义为一种以特定方式行动的稳定倾向。习惯不必然会使我们变成僵化的机器人,我们想要打造的是一个以弹性架构的稳定大脑结构。这种弹性就是习惯本身,至于新的行动还是可以从中而生。习惯就是你寻常的做事方式。



习惯分为两种型态:第一种称为例行习惯(routine-habits),强调做事的例行方式,不足为奇的是,这种方式会愈加制式,降低弹性。例行习惯虽然是训练同步行为(entraining behavior)有效的老派教养技巧,却不是我们希望孩子真正学会的那类事情。我们不希望孩子像是遵守严格指示的机器人。相反地,我们努力的目标是,教养出能够保有适应力,深思熟虑的人。

身为家长,我们希望培养的是另一种习惯,称为习得习惯(learning-habits)。习得习惯能提高对自己行为的认知控制(cognitive control),也能让孩子更具弹性。习得习惯发生在当我们娴熟行事的一般基本原则时,这样便可无需多加思考。良好的行为很重要,但这只是因为我们希望孩子能对这些原则了若指掌,以利他们进展到下一阶段,也就是具创造性的阶段,或是思考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影响那类更难的课题。

习得习惯让一开始执行某个行为时无需意识掌控,如此便能释放大脑资源,更高阶、更深入投入当前的情境。例如:在弹钢琴时能够同时读谱并在琴键上正确找到这些音符,那你就有多余的脑力来注意以富有情感的方式弹奏曲子,甚至还能即兴创作。一般弹钢琴的人和演奏家之间的区别在于,能否在掌握基本规则之后,更进一步赋予创造力,也就是不只致力于突触可塑性,而是表现出行为可塑性或适应力。

家长可以影响孩子的脑神经回路

我们依照脑神经回路使用的频繁程度来设定它们的优先级。在很多方面,我们透过自己选择从事的事务来决定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物。而就在选择从事特定活动时,也因此选择了会激发哪些神经元。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有权选择孩子所从事的活动,代表的是选择了哪些回路得以在孩子的脑中优先发展。慢慢地,孩子会自行考虑某些神经回路胜于其他回路,因而优先使用这些神经回路,自然就形成了他们的价值观。孩子会有自我的价值习惯,而这种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可以透过两件事来调整:(1)孩子使用高阶资讯处理来思考事物的方式,以及(2)孩子所拥有的经验。



教养是百年树人的事业,而人则是受日常的实践、练习所塑造,练习改变了神经连结的网络,而神经连结网络则成为我们为人的本质。因此,决定孩子练习的项目是教养中最重要的一环,家长也借由帮孩子规划特定经验来达成这项使命。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