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解密中医千古不传之秘——剂量

2018-06-22 19:40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原定于本期继续给大家带来二十多年以前,我学中医的一些艰难历程(以身试毒的经历),但因涉及某中医最高权威和学术机构,属“敏感”内容,“不适合平台收录...

原定于本期继续给大家带来二十多年以前,我学中医的一些艰难历程(以身试毒的经历),但因涉及某中医最高权威和学术机构,属“敏感”内容,“不适合平台收录”,只能以后再说。至于为什么现在的中医饱受诟病,持续下坡,请参阅本博以前的一篇文章《扒一扒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药房,看看都有什么药》,也许能让你脑洞大开!

今天,主要给大家讲讲中药的剂量问题。不是我喜欢挑战权威,而是中国中医的诸多所谓权威根本就不值得挑战,比如,《中国药典》,细辛的用量就是1—3g,而张仲景的细辛经常用到二两,甚至三两,折合今天最少也应该在30g以上,如果《中国药典》和张仲景同为权威,那我该信谁的呢?显然,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是不是?高下立分!一本《中国药典》岂能挑战张仲景的权威?至于这个药典是什么人所写,就不讨论了,我只能肯定,这个药典会不断的修改,但《伤寒杂病论》永远不会!是不是?!

言归正传,时常听说有“祖传秘方”,其实所谓“秘方”是不存在的,顶多也就是把中药的名字改一下,比如甘草叫“国老”,大黄叫“将军”,麝香叫“元寸”和“当门子”等等,类似江湖黑话,不足为奇。但也不一定就完全没有“秘方”,所谓中医的千古不传之秘就在剂量!

中药的剂量,不仅取决于药物的毒性,更在于医生对患者的“人”以及“病”的综合把握。所以中药的剂量是完全不固定的。因为变数太多,而且不可控,也就不能口传心授了,主要依靠施术者的临床经验,这种经验既不能复制,又不能传授,自然就成了“不传之秘”。我一直强调,中医是学不好的,完全靠“悟”!也是这个道理。

至于中药有毒药物的剂量,上篇文章后面有网友留言说,细辛吃60g也没事,对此,我不敢妄加评论。这年头,一苍蝇拍下去,可以拍死几百个专家教授。东汉时候的一两究竟合今天多少克,目前没有定论,但一致意见应该不少于15g,毕竟年代久远,专家太多,说法各异,自然会莫衷一是,也可以理解,但我还是要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理论上讲,细辛通过煎煮后,毒性会减弱甚至消失。简单的可以这么理解,泥鳅是可以吃的,某大师说要你吃生泥鳅,你就要小心了。

明清以后,度量衡改两为钱,中药的剂量出现了成倍的缩小,随之而来的疗效也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吃药不治病或者基本无效的情况也很正常。恩师在世时就曾告诫过我,明清以后无中医,要想领会中医的实质,需要认真阅读金元以前的中医书籍。临了,我把恩师的这句话送给大家

限于时间和篇幅,到此为止,下期继续揭秘中药有毒药物的剂量问题。

敬请关注!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