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凉茶“上火”(4)

2018-03-22 06:41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对这一备案,当时负责办理备案手续的广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处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按照程序,备案是由王老吉主动提出申请的。卫生监督处工作人员甘萍在四年前负责办理了王老吉的备案。甘萍回忆...

  凉茶“上火”

作为凉茶业的领头羊,王老吉已经不是第一次遭遇类似的麻烦。与往常几次不同的是,这次卫生部开始表态。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这次麻烦发生在新的《食品安全法》即将开始生效的6月1日之前——有人说,如果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2008年销售额已达140亿元人民币位列罐装饮料榜首的王老吉,或许将面临一张巨额罚单;更大范围的问题则是,都将面临下架危机。

有人说,王老吉几次遭遇诸如此类的麻烦,背后都有“商战黑手”在策划推波。但无论这是否真实,公众都有权利知道以下问题?——推而广之,把凉茶饮料喝究竟安全不安全?我们究竟有没有必要因“上火”而去喝凉茶

王老吉的“添加门”

一种原本不被允许的中草药因一份“备案”而进入王老吉;一种“已有上百年安全饮用历史”的食品面临新的《食品安全法》的考验

本刊记者/严冬雪(发自广东)

“怕上火就喝王老吉”。

但这一次,却该轮到王老吉自己“上火”了。

5月14日,作为职业策划人的叶征潮在杭州市江干区法院提起诉讼,指王老吉应在包装上标注不适宜人群,并表示多名医生认为他的胃溃疡与饮用王老吉有关联。

焦点落在王老吉饮料中的一种添加物——“夏枯草”。此事件因而被媒体称为“添加门”。

与媒体和消费者的强烈反应相对比,王老吉方却几乎未作任何回应。叶征潮发往对方的律师函如石沉大海。“事件发生后,王老吉甚至连一个电话都没给我打过。”叶征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诉讼“暂缓”

其实,在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张俊修看来,这次的“添加门”事件并不突兀——

2003年,被传可预防SARS的凉茶业大为振兴,王老吉也借此良机突飞猛进,年销售额以接近一倍的增幅上涨,在2005年前后,更达到130%的增幅。就在王老吉市场飞速扩大时,来自消费者的投诉也开始陆续出现。

2005年4月,职业打假人刘殿林以王老吉凉茶夏枯草为由提起诉讼,法院以原告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夏枯草有毒副作用等理由驳回。

2007年,重庆市民况力彬饮用王老吉凉茶后出现头晕,也以添加夏枯草违反《食品卫生法》为由将王老吉告上法庭,此次起诉,法院以“夏枯草能否作为凉茶配料不属于审查范围”予以驳回。

目前,市场上的王老吉饮料有两种包装,红罐王老吉属加多宝集团,绿盒王老吉属广州王老吉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王老吉商标权归属后者,前者租用王老吉的商标使用权,开创了红罐的新包装后,做大做火了王老吉。两个产品内容物完全一致,唯包装不同。

在这次叶征潮提出诉讼的前几天,5月11日,在卫生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严卫星表示,王老吉饮料中部分成分和原料确实不包括在卫生部已经公布的允许食用中药材名单之列。

权威部门的这一表态让三天后起诉的叶征潮格外有信心赢得官司。但三天后,风向突然逆转。5月14日——也就是叶征潮提起诉讼的这一天,卫生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关于王老吉凉茶有关情况的说明》,认定王老吉添加“夏枯草”是经过备案的。

卫生部前所未有的快速反应让叶征潮有点蒙了。而本以为“要不了几天就能立案”的叶征潮,也开始接受更多的质疑。他接到很多陌生的电话,电话那端自称“网友”的人质问他“收了王老吉的竞争对手多少钱”。叶征潮接电话接得手都有点发麻,而王老吉方面的电话却始终没有接到。

与当初的自信相比,5月25日,起诉后第12天,叶征潮给记者拨出电话,初现疲态。他开始格外在意人们对他的胃病与王老吉之间关系的误读:“有个事情要解释一下,我没有说我的胃病是由它(王老吉)导致的,只是说跟它有一定关系,希望你的报道里能说明这一点。”

也就在这一天,叶征潮第一次获得法院方对其诉讼王老吉的反馈,这个诉讼“暂缓”。

而王老吉方面,仍未见任何动向。

  

  王老吉的沉默与“第三方”的着急

等待王老吉电话的不只是叶征潮。“添加门”拐点前后,多家媒体试图与“王老吉”取得联系,却都被以各种方式拒绝。5月20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几经拨打终于接通王老吉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值班电话,办公室一位林姓女士(自称)答应将采访函转交领导,并给出答复。但此后一整个星期,林女士便再无回复,也不再接听值班电话。

除了王老吉公司值班电话,《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也多次拨打王老吉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副总经理邓倩雯的手机,均无人接听,短信也无回复。

同时,该集团拒绝记者进入办公大楼。截至记者发稿,王老吉方的回应,仅限于在其官方网站上引用卫生部的《说明》而发的公告。

“(王老吉)这么大一家公司,他们也有自己的市场考虑,肯定是不会说话的。”张俊修,这个在“王老吉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站出来力挺王老吉的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5月12日,“添加门”第二天,各方反应已如火如荼,生产王老吉饮料的加多宝集团和广州王老吉药业集团却一直沉默。但这天下午,沉默意外地被“第三方”打破——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外媒体聚集。会上,张俊修强调,王老吉添加的夏枯草已于2005年在卫生部备案;第二,因“夏枯草造成胃溃疡病伤害是不可能出现的”。

因为王老吉生产方的始终沉默,协会的这一做法很快被外界戏谑为“皇帝不急太监急”。但张俊修不这样认为。他说,作为凉茶业的保护人,协会有权主动去保护凉茶,并且都不需要跟企业打招呼。

“11日下午卫生部刚说有问题,12日上午就开始有退货了。”张俊修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从5月12日上午开始,浙江上海大连成都等多地即有部分超市准备将产品下架,当地的经销商则要求退货。

退货即意味着资金链的中断,也会导致流动资金出现问题,而王老吉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则有可能一夜崩塌——张俊修这样认为。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各地再无退货,也正因如此,面对“太监急”指责的张俊修说:“在已经出现退货的情况下,时间是论分秒计算的。每秒都会给它(王老吉)带来巨大的损失,可以说我这个新闻发布会扭转了局面。”

当前舆论中,大多将卫生部三天内对王老吉给出的“说明”作为此次事件拐点。有评论直指,5月14日卫生部发布的《关于王老吉凉茶有关情况的说明》认定夏枯草为合法添加物,不啻于给了王老吉一块免死牌,使其起死回生。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这一文件,“王老吉凉茶是依据《食品卫生法》和《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备案和销售的产品。2005年,广东省卫生厅致函卫生部,通报王老吉传统饮料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同时通报广东省卫生厅已经组织专家对王老吉凉茶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估,提出按照《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将王老吉凉茶备案。

  

  对这一备案,当时负责办理备案手续的广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处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备案是由王老吉主动提出申请的。

卫生监督处工作人员甘萍在四年前负责办理了王老吉的备案。甘萍回忆:2005年前后,时任广东省疾控中心主任的邓峰多次在卫生部的工作会议上提到,对于王老吉饮料中的夏枯草等中草药,开始不断出现消费者投诉现象。

“王老吉不胜其烦,就提出了这个申请,我们就按照程序,随机抽选专家进行鉴定,提交备案材料。”甘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一再强调,省卫生厅是严格按照备案程序来向卫生部里提交的申请。至于夏枯草等中草药的鉴定结果,是由专家组得出,并未受到政府机构的干涉。

广东省卫生厅提供的一份专家名单上清楚显示,当时共有九名专家参与“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产品‘王老吉凉茶’食用安全性专家论证会”,其中五位来自省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等省卫生厅所辖单位;另四位专家,则分别来自两所大学一家中医研究所和一家中医院。

在省卫生厅提供的专家论证结果中,由专家组两位组长签名的“食用安全性专家论证意见”显示,对王老吉的食用安全性论证基于三方面。 健康小常识

而对于这三方面中最为关键和复杂的实验方面,此份文件并未详述,只表示实验由广东省卫生检验机构及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完成,给出了一份产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和一份人体试食实验观察报告。

在这份举足轻重的专家论证结果中,专家组给出四条意见;二加多宝王老吉保持了传统配方采用了先进生产技术,产品经省疾控中心检验符合卫生标准,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及人体试食实验证明食用安全;三王老吉凉茶作为在广东超过30年历史的传统食品,食用安全;四在岭南地区群众的膳食习惯中,夏枯草鸡蛋花凉粉草(仙草)属于传统的食品或原料。

对于至关重要的实验步骤与结果,时任专家组成员之一的广东省疾控中心毒理研究所所长黄俊明向《中国新闻周刊》作了介绍。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