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小琪患了鹅口疮
妈妈,我的嘴巴里怎么会长出一圈白色的东西呀?而且好痛好痛哦!
我是一个早产儿,体质比较弱,生下来就输了一些营养液、抗生素液。妈妈的母乳虽然不多,但她本着“母乳是最好的”想法,仍然坚持母乳喂养。不过我的妈妈真是个懒惰的妈妈,虽然别人告诉她要清洁乳头,但妈妈觉得每次给我
喂奶都要清洗乳头太麻烦了,所以干脆就省略了。
就这么过了一周,我觉得嘴巴里面有点痛痛的,难受得总是哭,喝完奶后还经常
吐奶。妈妈疑惑地掰开我的小嘴巴一看,哎呀,里面有一圈白色的东西。妈妈拿棉签试着擦了一下,擦不掉,倒是痛得我又大哭起来。
去医院检查后,那个和蔼的医生阿姨告诉妈妈,我得了鹅口疮,叮嘱妈妈回家按时给我服药。回家后,按医嘱服药后我的症状的确有所好转,可是一停药,就立刻复发了。本来就瘦弱的我,被折腾得小脸又廋了一圈,这可让妈妈心疼坏了。
医生诊断: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疾病,多见于
婴儿,尤其是早产儿。这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是由于
新生儿免疫机能低下,或因感染而长期应用各种抗生素或激素等所造成。刚开始是黏膜充血,口内有刺痛或灼热感,接着黏膜上出现凝乳状小白点,以后逐渐扩大而且互相融合,形成白绒样的膜,此时无特殊不适。随着病情加重,宝宝表现出烦躁不安,进食减少,且因进食时疼痛而拒食。严重的会扩散到咽喉,引起吞咽困难;若扩散到气管可引起霉菌性肠炎和霉菌性肺炎,甚至出现全身性念珠菌感染。
妈妈护理:宝宝嘴里的白膜不能撕,如果强行撕掉,会造成黏膜糜烂、出血,不久会形成白色的膜覆盖。妈妈
喂奶前应该洗手并用温水擦干净自己的乳头,其他人每次接触宝宝以前也要把手洗干净;喂水的奶瓶和玩具也要经过消毒,这样才能彻底杜绝感染源头,而不是只治不防。
小药方:用1~2%的碳酸氢钠(小苏打)轻轻洗宝宝口腔,每2~3小时1次,清除残留
食物,或用每毫升10万单位的制霉菌素混悬液,每2~3小时局部涂抹一次。 可用野蔷薇花、鲜藿香、鲜竹叶等适量煎水漱口,每日3~4次。
妈妈今天惊奇地跟爸爸说才2
个月的我已经长牙了。嘿,妈妈,别好奇了,其实这不是真正的牙齿,它叫做“马牙”。
我现在2
个月大了,是个爱笑的小姑娘。平时只要家里的人对我说说话,我就能乐得呵呵笑,全家人都喜欢我,都说我是个小小开心果。不过最近我的嘴巴里面不舒服,这让我一直烦躁不安,特别是吃奶的时候,很痛,我就忍不住会哭。有一次我还忍不住狠狠地咬了一下我的“奶瓶”,痛得妈妈大叫起来。
细心的妈妈在痛过之后,仔细观察了我的口腔,发现我的上颚齿龈边缘出现两粒黄白色的“米粒状物”,很像牙齿。妈妈奇怪地自言自语到:“这是什么呀?这么小应该不会就长牙齿了吧?”
好奇的妈妈看着我吃不下奶的样子非常心疼,就找来纱布,蘸了水去擦那两粒“米粒”,却怎么也擦不掉。结果过了几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被妈妈擦过的地方居然出现了糜烂,并且我还开始发高烧,这下可吓坏了妈妈,赶紧送我去医院。
医生诊断:这就是马牙。马牙在医学上称为上皮珠,胎儿在6周时已经形成了牙的原始组织——牙板,牙胚是在牙板上形成的,以后牙胚脱离牙板生长为牙齿,断离的牙板被吸收而消失掉。偶尔有部分断离牙板形成一些上皮细胞团,其中央角化成上皮珠,有些上皮珠长期留在颌骨内,有的被排出而出现在牙床黏膜上,即为“马牙”。 出马牙的个别
婴儿会出现爱摇头、烦燥、咬乳头甚至拒食,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暂时不适引起的,一般不需做任何处理,随着宝宝牙齿的生长发育,“马牙”会被吸收或自动脱落的。
妈妈护理:像悠悠妈妈那样用布去擦是很危险的处理方法,宝宝口腔黏膜非常薄嫩,黏膜下血管丰富,针挑和布擦损伤了口腔黏膜,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发生口腔炎或凳骨髓炎,甚至发生败血症。假如“马牙”过大,影响
婴儿吸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2%红汞消毒,用消毒针挑破“马牙”,放出内容物,即可愈合。
常听爸爸妈妈说自己口腔溃疡了,我以为这是大人才有的毛病,没想到,现在的我也出现了口腔溃疡。
妈妈一直说:“点点真是活泼好动啊,只要带他出去玩,保准乐得找不到眼。”是呀,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让妈妈带着我出门去玩啦!可是现在的天气早晚温差好大,搞得每次妈妈带我出门的时候,都把我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生怕我冻着。哎呀,妈妈,我身体好着呢,你看,每次我可是能喝上160ml牛奶的呀,厉害吧?
最近不知道怎么搞的,我总是口水涟涟的,弄得我不太舒服,妈妈却挺高兴的:“点点,你这是要长牙了呢!”可是,我都流了一个多月的口水了,怎么牙床还是没有动静呀?而且,我的嘴巴特别不舒服,脾气都跟着大了起来,奶都不爱喝了,一直降到每次120ml。妈妈奇怪得直嘀咕:“怎么这牙齿还没长出来呀?”
又过了一个星期,我不仅仍然没有长出牙齿,还出现了发烧的现象,这下妈妈慌了,风风火火地就把我送去医院了,医生说我患上了口腔溃疡。妈妈纳闷了,一头雾水地问医生:“我家宝宝还没长牙呢,怎么就会有口腔问题了?”
医生诊断:宝宝患上口疮溃疡,主要原因是心脾积热或虚火上炎,通俗点说也就是让宝宝吃得过多,穿得过厚,过于“优待”。治疗方法很简单,以泻火补水为宜,同时因为口疮局部疼痛较重,饮食宜清淡、冷热适宜的流质或半流质
食物为宜。
妈妈护理:吃完奶后5~10分钟后可以给宝宝喂些水,一是补充水分,二是清洗口腔,给宝宝少穿一件衣服,千万别捂得太严。
小药方:鲜竹叶煮沸片刻代茶饮,灯芯草3根水煎加冰糖适量代茶饮,都是不错的清热饮料。可将冰硼散、西瓜霜喷雾剂等涂在患处,以促进口疮愈合。
发烧、没食欲!妈妈说我感冒了,给我喂药吃。可是妈妈,我真的不是感冒了啊!偏偏我还不会说话,不然我就能直接告诉妈妈不是,这样我就不会受后面的苦了。
春天来了,天气可好了,可是我却不能出门玩,因为我生病了,突然开始发高烧、流口水,身体上的不适让我哭闹不止,也没有了食欲。
妈妈以为我是感冒了,就弄了一些感冒药给我吃。可是,我的粗心的妈妈呀,虽然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但我却知道这绝不是感冒,因为上次我感冒的时候就不是这样的感觉。
又过了2天,我的牙龈、舌头、颊部和嘴唇黏膜的表面开始发红、肿胀,还出现了界限清楚的小红斑。很快,以这些红斑为“基地”,形成了针尖大小密集成团的小水泡,小水泡破了之后又变成溃疡,不过我的体温倒是逐渐开始下降了。
医生诊断:疱疹性口炎是一种急性病毒感染,常发生在冬春季。多发生于6岁前儿童,6
个月到3岁婴幼儿多见,多被误认为感冒。本病很少产生抗体,容易再次患病。治疗主要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高烧时可口服小儿退热片或物理降温,同时服用病毒灵片、抗病毒口服液或板蓝根冲剂。口腔局部溃疡可应用口腔炎喷剂或西瓜霜喷剂等。病情严重者应静脉注射双黄连和抗生素。服用药物时请遵医嘱。
妈妈护理:宝宝患病后因疼痛拒食,可多食易消化和高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品。如莲子羹、清鸡汤、水炖蛋、牛肉汁稀粥等等。 在保证宝宝充分营养与休息的同时尽早去医院治疗,不要乱用药。急性期可用温水给擦胳膊腿的大血管处,有利于降温。平时去人员密集场所要防止传染,房间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保持宝宝口腔清洁,勤喂水,禁用刺激性药物和
食物,饮食以微温或凉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以减少刺激。如果宝宝反复出现此类病症,建议多给宝宝吃含锌丰富的
食物,如牡蛎、果仁类
食物。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微量元素锌,可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
小药方:可用黄芩、板蓝根、大青叶、西河柳、蒲公英、田基黄、紫花地丁、淡竹叶、金银花、连翘等药,取其中数味,合煎汤服。也可用板蓝根冲剂,每次1块,每日2~3次,开水冲化后口服。
1岁的乐乐舌系带过短
能清楚地说话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情,妈妈总是说,乐乐很快就能像妈妈一样说话啦!但是我却发现自己的舌头出了点小问题,我嘴巴里叫做舌系带的“零件”好像比别人的短……爸爸妈妈经常在一起开心地聊天,我也好想加入他们,因为我也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想告诉他们呢!所以我就一直很努力地学习说话,可是每次说话的时候,我都觉得我的舌头不太听使唤,说话总是说不清楚,特别是卷舌音和上腭音。
终于有一天,妈妈担心地问爸爸:“怎么乐说话总是这么含糊的啊?”爸爸却毫不在意地说:“大概是小孩子学说话的正常现象吧,这么小说不清楚是正常的。”可是妈妈还是不放心地问:“那怎么隔壁的雯雯不这样呢?”
最终,不放心的妈妈还是带我去了医院,还是医生叔叔有经验,一下子就看出我是舌系带过短。不过医生叔叔说了,这只是个小问题,只要做个小手术就解决了。哈哈,赶紧给我手术吧,我想快点把话说清楚,这样爸爸妈妈就不会在我说话的时候很迷茫地看着我了。
医生诊断:是在舌头下面的正中线处,有一连接到舌根部的薄膜。在舌头向上卷起时即可明显看到,这就是舌系带。若舌尖部分的接处点过于前面(或过于接近舌尖),或者此薄膜组织有变异、纤维化,则会影响舌头前伸、或上卷,称为舌系带过紧。舌系带过短,宝宝的舌头就无法向前伸到唇外,勉强向前伸时舌尖呈M形,会影响哺乳和发音。下门牙长出后,宝宝吸奶时舌系带与牙摩擦,舌系带上会磨出溃疡。
妈妈护理:尽早带宝宝到医院手术治疗。尽早治疗的好处:
婴儿痛觉不敏感,早期手术不需要麻醉,简单易行,手术后就可以哺乳;学习口语的关键年龄是1~2岁,应在宝宝尚未形成某些发音不清的习惯前就手术。否则即使做了手术,某些发音也较难纠正。
舌系带过紧判断的方法
1.用力伸出舌头时,舌尖不容易超出下牙龈;
2.舌尖变成钝圆形或像“W”型中间凹陷;
3.舌头无法上卷、或不易舔到上嘴唇。
专家建议
给宝宝进行口腔清洁的目的,在于清除口内的奶渣,避免因口中细菌的发酵产生异味,并可借此按摩牙龈来舒缓长牙时的不适,最重要的还是及早让宝宝适应在口内放入异物的感觉,为将来长牙后的刷牙做准备。
正确清洁方式
新生宝宝的口腔不需要特别清洗。因为宝宝还没长牙,唾液起到天然的口腔清洗作用,即使
喂奶后口腔黏膜上残留一些乳汁,也可通过唾液达到冲洗的作用。妈妈也可用消毒棉签沾水,轻轻地将宝宝的口腔清理一下。
可在餐后喂宝宝喝些白开水,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2岁左右可以开始教宝宝漱口,让宝宝将温开水含在嘴中,然后鼓动双颊及唇部,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使漱口水高速反复地冲击口腔各个角落,将口腔内
食物碎屑和部分软垢清除,以免引起病菌繁殖。
为预防奶瓶性龋齿,要避免宝宝含着奶瓶睡觉。如果宝宝一定要含着奶瓶才能入睡,必须先清洁奶瓶奶嘴,并且只能装白开水。避免让孩子常吃糖分高、粘性强的
食物,尤其在睡觉前。
口腔靠近鼻子方向的部位,这里最容易被忽略,但却是最容易藏污纳垢之处,因此更要注意此处的清洁。
错误清洁方式
很多妈妈会用新纱布蘸水给宝宝擦拭口腔黏膜,以为这样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新生儿的口腔黏膜非常细嫩,稍不留意,纱布就会损伤宝宝稚嫩的口腔黏膜,而且是肉眼看不到的损伤。细菌、霉菌随着侵入繁殖,会引起霉菌性口腔炎。
细心的妈妈,经常会观察宝宝的口腔,生怕有异常情况没有及时发现。很多新手妈妈并不知道,口腔中的 “马牙”及“螳螂嘴”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听从别人的经验之谈,用尽各种方法去除异常情况,结果反而会给宝宝增添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