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作者:周晋逸/台南复健科职能治疗部组长、职能治疗师
孩子总是拖拖拉拉的吗?叫五六次才动一下、总是爱把等一下挂嘴边,要孩子做什么事情总是说好啦、好好好,但忙完手边的家事却发现孩子还是继续玩手机或玩具,真的是每天吼到怀疑人生,为什么孩子都不能够自动自发呢?
接下来我有四大解决重点要提供给妈咪及爸爸们做参考:
第一点,孩子眼中所定义的“等一下”和大人不相同
有时大人们可能会认为“等一下”指的5分钟或10分钟后就开始行动,但是对孩子们而言,“等一下”可能是指我要等到卡通看完、手机游戏要玩到哪一关卡,或是我要把积木都组装完,甚至是等我开心时想到再来做。
等一下听似很具体,但其实对孩子与家长双方而言是相当模糊的概念,所以会倾向建议爸爸妈妈们和孩子约定协调好,除非真的能例如5分钟或10分钟便能够完成,否则应该订定讲出多久时间的默契,例如:5分钟,双方协调好就不要再反复更动了,最常见的莫过于从5分钟变成“再5分钟就好了”。当再5分钟说出口,爸爸妈妈们又轻易妥协,将会耗费许多时间与精力在讨价还价以及早就该完成的事情上。
第二点,爸爸妈妈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孩子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把身教做好是很重要的,自动自发的家长正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有些家长一回到家可能很累了,所以公事包丢一旁、衣服随手扔以及买回来的东西也就都堆桌子上当然是很NG。
此外,有时爸爸妈妈们容易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感到疲累因而萌生敷衍的心态,常把晚点再说或等一下挂在嘴边,其实孩子会察觉到家长们表现出不太在乎的样子,感觉就是想赶快带过做自己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学习同样的方式来回应妈咪及爸爸们了。
第三点,循序渐进来设定符合孩子能力的目标
不同年龄,孩子所能接收不同的指令数量也不同,指令与描述过多不仅仅会模糊重点,孩子也相当容易忘记。刚开始就都要孩子自己全部不经提醒就完成,那真的是强人所难,孩子们起初需要经过爸爸妈妈们的协助及提醒来做为开端,不论像是收拾玩具、完成作业及整理隔天上学需要的东西,但接续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一张计划表或是提醒小卡,渐渐的我们就可以期待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我们提醒及叨念的频率也能够随之减少。
第四点,预告及时间间隔要足够
当妈妈爸爸们再跟孩子预告及说规划的时候,建议要加入明确的时间描述,像是时钟走到多少要吃饭啰、我们九点要出门,所以玩具要八点半就收拾好,开始整理出去玩要带的东西。但别忘记视情况而定来给足时间,请爸爸妈妈们时间及行程不要安排得太紧凑,当屡屡都无法达成,家长又像催狂魔与孩子常因此而发生争执,日积月累所剩下来的就只有挫折感而已。此外,当孩子落实时,也请妈妈爸爸们别吝惜给予具体的鼓励唷。
推荐阅读:
拖延症惹毛父母?孩子动作慢原因很单纯!
父亲竟是影响儿女,选择另一伴的指标
【职能治疗师泰迪的42道教养心法:解决爸妈棘手育儿难题】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