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压抑不满只为当个“好孩子”,你家小孩是真听话还是刻意隐忍?

发布于2020-06-15 16:51:15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睡不着。三不五时的失眠!一开始想过开口和室友说,但话到了嘴边又憋回去了,怕说了室友不开心。前几次没说,后面就更难开口。几次之后,她开始说服自己,体谅一下室友异地恋的不容易。过了一两个月,她接受了这个事

睡不着。三不五时的失眠!一开始想过开口和室友说,但话到了嘴边又憋回去了,怕说了室友不开心。

前几次没说,后面就更难开口。几次之后,她开始说服自己,体谅一下室友异地恋的不容易。过了一两个月,她接受了这个事情,每次室友一开台灯,她就听着歌看着天花板,越看越清醒。

直到大三下学期,因为检查出了身体的毛病,需要持续休息,她才找了个理由搬出去。室友至今都不知道她因此失眠了那么久。这种模式一直在她的生活中运行。

大学社团中,因为她很随和,所以常常被叫去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辛苦活。她做了几次也觉得不开心,但说不出来,只能继续做着,安慰自己反正比较闲。

工作后,老板随便定了个高的目标不敢反驳,拼命去做做不到,最后挨了骂;开会时同事推卸责任后又怪她,不敢站出来说话,尽管内心满满委屈。

推荐阅读:不把孩子的话当一回事?忽视这4句话伤害孩子自信

几段恋爱也是这样不疾而终!

男友答应来接自己,结果和朋友聚会不小心喝了点酒,很晚才想起告诉她不能开车,那时候她一个人在公司里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

她当时内心失落透了,但到对话框里,她回了个“没关系”,然后默默的自己搭车回家。

每段恋情到最后,都是因为类似的失望累积太久,感情变得越来越淡,最后不了了之。

不舒服,不敢说,不舒服,安慰自己,不舒服,就慢慢远离这段关系….直到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咨询,她才发现憋著憋著,是能憋出忧郁的。

你不舒服为什么不说?

当我问到这个问题时,她下意识回:说了没用,还更糟糕。

小时候的她身体娇弱,常受欺负,回到家哭个不停。妈妈听久了觉得烦,指责她就知道哭,是个没用的爱哭鬼。慢慢地,她就不哭了。

而弟弟小时候性格直率,经常因为顶撞爸妈而被打。她每次都在一旁看着,不敢出声。

有一次弟弟不小心挡住了电视,爸爸刚好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烦心,就冲弟弟大发脾气。弟弟很不服气:“我只是不小心,你为什么发那么大火!莫名其妙!”爸爸听到后火气更大,马上拿起皮带抽打他,一边打一边说弟弟嘴硬,该打。

这些经历都在告诉她,不舒服、不开心、愤怒,都是不能说的。一旦表达出来,就会被鄙视和嫌弃,甚至会被对方给打压下去。

于是每一次愤怒、委屈、烦躁喷涌而出的下一秒,她就马上退了回来。但这种暂时的平静,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心理学上把这种试图释放攻击的动力,叫做攻击性。这是一种人的本能。

授课时老师曾说过:“一个人的攻击性,如果不向外释放的话,就会转向攻击自己,没有第三个出口。”

当攻击性被认为是好的,被允许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们就会慢慢学会如何合理地表达。例如温和地拒绝别人、坚定地表达愤怒,合理地划清边界。

而当它被认为是一件不好的、不被允许的事情时,可能会有两个结果:

■一个是转向自己。就像我那位朋友一样,不断自我压抑和合理化,成了一个老好人和软柿子。边界不断被侵犯,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内心却直积压着负面的情绪。很多忧郁,就是这样产生了。

■另个结果是,不合理的释放,这将会带来巨大的摧毁或分裂。

推荐阅读:面对情绪起伏大的青春期孩子,注意13个心理问题的危险信号

之前看过一个很经典的电影《黑天鹅》。女主角妮娜是个乖乖女。妈妈当年为了生下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并常常以这个理由干涉女儿的生活和决定,对她严加管控。

她的表达是完全失效的。小时候每次上芭蕾课前,她总哭着不愿进教室,但妈妈为了圆自己的芭蕾梦,一次次把她推进去;

有一次妈妈买了蛋糕,她开口说了一句现在不想吃,妈妈马上变了脸色,拿着蛋糕作势要往垃圾桶扔,吓得她赶紧道歉,赶紧一口口把蛋糕吞下去;

妈妈喜欢不时闯入她的房间,不让她的房门上锁,她需要隐私,但怕一说妈妈又变脸,不敢说。直到竞选了芭蕾剧《黑天鹅》的主角,她的生活才发生了转折。

在这个剧里,她既要扮演优雅善良的白天鹅,又要扮演大胆火辣、敢爱敢恨的黑天鹅。在练习过程中,老师很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的问题:太乖、太假、不像是一个真实的人。始终没有释放自己的攻击性,跳不好黑天鹅。

而不巧,她的竞争对手是一个敢于直视欲望、表达感受的人,所以她跳起黑天鹅非常有力量。

在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之下,她为了找到黑天鹅的感觉,学着释放内心那股压抑太久的波涛情绪。她开始表达自己!

在妈妈试图用放弃事业来绑架她时,她说:那份事业是28年前母亲自己放弃的,不必再提起。当妈妈再次进入她房间时,她关门夹住了妈妈的手,等妈妈痛得把手伸回去之后,她找了根棍子堵住了门。

当妈妈觉得她最近太疯狂,帮她取消了《黑天鹅》的表演时,她告诉妈妈:她想去。在被阻止之后,她扭伤了妈妈的手,逃出那扇家门。

当压抑太久的攻击性一旦释放,便变成了一发不可收拾的破坏力。她在表演前和竞争对手吵了一架,才发现那个充满攻击性的竞争对手,不过是自己分裂出的一个人格。

当一个人的攻击性从小被无限地压抑,他只能走向2个结局:忧郁,或者摧毁。

若在这个轮回中,当他有幸觉察到一些不对劲,在往后的日子,他仍需要经历漫长的挫折和学习,才能成为活出不好惹的自己。而最好的方式,是从小就能被允许释放自己。

授课老师曾用一段优美的话,描述了攻击性流动的场景:“你攻击了我,而我带着爱容忍了你的攻击,还深深地理解了你的不安。这意味着,你的黑色生命力被我看见和允许,并经由我爱的目光,转化成了白色的生命力。”

允许、接纳和理解,可以让带有破坏的攻击性,变成了积极的生命力!我觉得这是父母给小孩最有活力的礼物了。

之前看过一个万圣节捉弄小孩的影片。就是爸妈们把孩子们挨家挨户要到的糖果藏起来,然后告诉他们,糖果被爸妈吃了,录下他们的反应。

听到糖果被吃掉后,大部分小孩都是大哭,捂脸哭、大哭、躲在房间里哭…….但其中有几个小孩的反应让我很惊奇,他们不卑不亢,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绪。

批评妈妈这样做不礼貌!愤怒地表达自己的失望!警告妈妈!直接说我讨厌你、你太让我失望、这样做非常不礼貌……这就是一个人心爱的东西被无理抢走时,正常的反应。

其中有个妈妈听到这些话后,第一反应是:“你确定真的要恨妈妈吗?我是你妈妈,你怎么能恨我呢?”

一下子就让孩子感觉内疚了,把情绪又憋了回去,转向攻击自己。但这个时候的愤怒,不是很正常吗?允许他们说出来,然后给他们一个反馈。

如果是自己错了就放下父母的架子,真诚地道歉;如果是其他原因,再看如何去解决?要让他们知道:不舒服就说,这样才有沟通和解决的机会。

电影《怦然心动》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女儿有一天发现自己心爱的梧桐树要被锯掉,她赶紧爬到树上迟迟不肯下来,一直在抗议。但梧桐树是合法被砍,下面的工人不断发出警告:再不下来就直接锯树了。

爸爸担心女儿的安全,爬上了树,严肃地告诉她,他知道她很舍不得这棵树,但为了安全,她现在必须下来。

女儿最后不得不下了树,终日郁郁寡欢。几天后,爸爸画了一幅梧桐树,放在她的房间里。女儿看到画之后非常惊喜,失落的内心有了新的寄托,悲伤的心情也逐渐缓解了。

爸爸的举动教会了她两件事情:

即使情绪再激动,也不能以自我伤害或伤害别人的方式去表达;即使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也要去表达,起码情绪能被看到和释放。

在不舒服的时候,能站出来说,合理地争取权益,接受客观的不可得。这可比简单的压抑和懂事,要健康多了。

执行编辑:Hovis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