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小男孩的曾祖母看不过眼,就开始护短了。老人觉得孩子太小,实在没必要这样,给他吃几个草莓这件事儿就过去了。但孩子的外婆不同意,就是坚持要给孩纠正错误。两位长辈就这么吵了起来,一发不可收拾。远在千里外的孩子他妈只能干着急,家里吵翻了却束手无策。
表姐问,如果这事发生在我小孩身上,我该怎么办?
其实,关于孩子教育冲突的问题特别常见:
“孩子闹脾气,怎么说也不听;长辈或者丈夫也跟着加入,教育孩子的意见不一致;事情就越来越乱……”
要怎么处理这一团乱麻呢?其实也并不难。
推荐阅读: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趁这时候化危机为转机,父母会更轻松
1.教育孩子的边界感
首先,我们来谈谈——当教育理念不同的时候,该听谁的?落到上面的事件当中,好像争执的长辈双方都有一定的道理:
■一方认为,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应该给他立上讲文明的规矩,不然长大了还得了!
■另一方却认为,孩子还可以慢慢教,这么无限上纲没有必要,差不多就可以了。
而更多的家庭里,争吵多了之后连家庭成员的关系都会受到影响。
那么怎么解决呢?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明确家长管理的范畴,在单独的事件上以某个人来主导话语权。”
其实,如果这件事情曾祖母不插手,也许孩子反省反省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事也就过去了。因为本来就是外婆带孩子、教育孩子懂礼貌的道理,一旦插手了,孩子会迷茫起来,不能分辨谁对谁错。
孩子的认知,是建立在家长处事的结果上的。育儿专家也说过:“在隔代教育中,一定要确认一个话语权。”否则,这次听你的,下次听他的,孩子还能分辨得清谁对谁错吗?
“另外一点,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不要带着情绪去做。”
家长之间越是争吵,孩子也会被带入到家长的情绪当中。家长吵,孩子哭,家庭陷入了情绪化的漩涡,又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之前就有这么一对夫妻。两人在机场吵架后,父亲和母亲各自离开,机场只剩下孤零零的2岁儿子被留在了原地。
“孩子的眼睛是摄影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难以想像孩子在目睹了父母吵架、经历自己被遗弃的过程,会对小孩子的心理产生多大的伤害!
吵架和冷暴力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阴影。在育儿出现分歧时,即使当时有了情绪,事后在孩子面前也一定要心平气和地给出一个答案。这才是对孩子的正确教导。
2.订规矩的底限与原则
再来说说,给孩子订规矩这件事。我们必须明确几个点:
为什么要给孩子订这个规矩?它合理吗?孩子能够理解吗?孩子的情绪可以接受吗?
我们要清晰地知道设定规矩的目的,而非把它作为个人的情绪发泄出口。
比方说前面提到的“不跟长辈打招呼,就不能吃草莓”,就是一种不清晰的规矩,孩子是不能理解的,自然会崩溃大哭。相对应的,还有“不弹钢琴就不能玩iPad”、“不做作业就不能看电视”种种,它已经不是一种纯粹的规则,而是存在隐形的交易。
相对应的,孩子的心中也会形成这样的错误认知:
没有什么相对应的规则,只要讨好家长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孩子不会发自内心去遵守设定好的规则,他们的行为更多地会去趋向自己的利益。这就违背了我们给孩子订规矩的初衷。
古语有句话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订定规则其实不难,难的是孩子对规则的认可和遵循。
我们家长要做的,则是跟他们一起用小小的双手,筑立起一道约束行为的围墙。
推荐阅读:爸妈别凶我、吼我了!每个大人都曾是小孩你还记得吗?
3.执行规则要温柔且坚定
制定好了规则,家长在执行的时候必须坚持去执行。比方说,跟孩子约定好睡前不能吃糖,孩子反悔想吃、长辈偷偷给著吃,这些行为都不要纵容。尤其是孩子如果从中尝到了甜头,后面更加会拿这个对付你。
前脚刚说要给孩子订规矩,后脚孩子一哭闹后又妥协了。孩子总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家长破坏规则,又怎么能指望孩子去自行遵守呢?
“答应了9点必须睡觉,就不能再接着读下一个故事。”
“答应了每天只吃1个冰淇淋,就不能再吃第2个。”
根据立下的规则去执行,无论孩子哭闹或者外力的干涉,都不要因此而动摇。但并不是说我们就得对孩子冷漠以对,孩子的情绪也要照顾到。
规则要坚持,态度要柔和。
等孩子平静下来,试着这样跟他沟通:
“跟妈妈约定好的事情,怎么可以毁约呢?”
“把眼泪擦擦干,我们只能明天再读故事/吃冰淇淋啦!”
以这样柔和的方式替代冷暴力,让孩子具有充分的安全感,又能明白你的坚持。把握好这个边界,才能更好的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
执行编辑:Hov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