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哭的嗯哼,不但热情、会照顾人,还是一个有担当、高情商的小暖男。因为情绪来去自由,所以心里充满阳光。
被允许哭的孩子,不仅不会变脆弱,而且因为情绪被完全接纳,内心充满安全感,才拥有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勇气。
孩子哭的时候,是需要父母爱和帮助的时候,也是我们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一个契机。
如果我们能妥善地和孩子一起接纳情绪、处理问题,就能让孩子学会正确认识、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哭泣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不许哭!”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儿童心理学家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说:“孩子哭闹时,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是试图阻止。要知道哭闹、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才是。 ”
看见孩子哭就大声斥责,甚至粗暴地制止孩子的眼泪。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压抑、隐忍,再也不在父母面前表露情绪。
网友机子桑说,他爸不喜欢看见他哭,只要哭就会继续骂他。
小学3年级,有次因为发烧,他的数学考试没考好。爸爸回家看到试卷,就开始骂我,我委屈得不行,就哭了起来。
当时爸爸就一巴掌搧了过来被打了,哭得更响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严厉的打骂。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让父母看见我的眼泪。
在那些不能嚎啕大哭的日子里,他学会了偷偷哭泣;学会了看别人的眼色行事;还学会了欺软怕硬。
不允许哭的孩子,是紧张和恐惧的,积攒下来的负面情绪被长期压制,总有一天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爆发出来。
影片《BoysDon’t Cry》里,男孩的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要阳光,要勇敢”。
男孩伤心哭泣时,总被妈妈严肃地反问:“你为什么要哭?做个大男孩好吗?”我们总认为,教导男孩不哭,就能塑造男孩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形象。
但在影片最后,男孩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负面情绪,他举起了暴力的拳头,挥向同学……
哭是孩子释放情绪的通道,所有被压抑的情绪终将以某种方式发泄出来,不是对内朝向自己,就是对外朝向别人。
无论男孩女孩,允许他们释放并直接情绪,给他们想哭就哭的权力吧。被理解孩子,才能有同理心,不被限制情绪的孩子才是幸福的。这么做,比让孩子“不许哭”更好!
尽管知道了哭真相,为什么我们还是很讨厌孩子哭?有一个很戳心的解释是:你缺乏“处理孩子哭”的能力。
面对孩子哭,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一、要处理孩子的情绪,先安放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家卡劳拉·舒斯特说过:“孩子哭的时候,最先需要处理的是家长的情绪。”
很多父母不允许孩子哭,根源是自己内心深处复杂的情绪没有安放好。孩子的哭,不仅让我们手足无措,还让我们产生“自己没有把孩子照顾好”的负罪感;
另一方面,我们小时候的哭,被父母制止、压抑,如今孩子的哭,唤醒了我们童年的悲伤记忆,为了避免忍受那种痛苦,我们就会选择让孩子压抑和克制。
推荐阅读:先别急着骂!让孩子哭,也是一种培养
面对孩子哭闹不止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我们想真正看到孩子的需要,还是只想发泄自己的情绪?
二、替孩子说出他的感受和需求
如果孩子的语言能力比较弱,遇见不开心的情绪,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需求时,就会急得哇哇大哭。这时候,他的哭,是在寻求你的帮助。
如果我们能走过去抱抱他,替他说出感受或需求,孩子的心情得到安抚,情绪多半会缓和下来。
刚打完针哭泣的小男孩,只要有一句肯定:“打针是很痛,疼一下就没事了”。他就能放下心中的惶恐与不安,渐渐停止哭泣。
当孩子情绪稳定以后,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标识情绪,告诉他,遇见困难的时候,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一味去哭。
三、不给孩子哭的“特别权力”
有些孩子哭时,父母为了阻止或者“安慰”孩子,就会赋予孩子一些特权。
规定每天只能看20分钟动画片,孩子看完了还想看,父母不同意她就哭。允许孩子哭,不等于向孩子妥协。
这时,应该接纳孩子的情绪,对孩子表示理解:
妈妈知道你还想看动画片,不让你看,你很生气、伤心。你可以哭,你也可以来找妈妈抱抱,但是已经定好的规则我们必须要遵守。
用一种更为理性的爱,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有原则地规范孩子的行为。
四、生活是需要眼泪的
哭,曾经是我们来到世间的第一声报到。可是,当我们渐渐长大,哭的权利开始被限制。
哈佛大学讲师苏珊·大卫认为:一味的地强调正面思考,忽视负面情绪,情绪敏感力就会不足,孩子会无法敏锐体会到他人的感受。
《幸福三重奏》中,在“男孩不许哭”的教育观念中长大的汪小菲,把受伤的手默默藏进口袋;面对哭泣的大S不知所措地走来走去。
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情绪,也看不见别人的情绪。哭泣是一种能力,一种会感动的能力,一种懂柔软的能力。
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请允许孩子痛痛快快地哭吧!生活是需要眼泪的,从不哭泣那不叫生活。会哭的孩子,才会明白勇敢,才能学会坚强,才将懂得幸福。
原文出处【那个不让孩子哭的家庭,养出了恶魔:允许孩子哭,比逗他们笑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