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学科界线,原来老师还可以这样教!
凌晨三点钟,拉妮搭上前往市区的列车,她是一个小学三年级老师,她在车厢内复习备课资料,“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时间、年龄和我,我可以自己选择怎么做、也可以选择透过哪些科目来教。”
你没看错,没有制式化课纲,不是用学科来决定上课内容,而是按照学习主轴,决定用哪一种科目来执行教案;对芬兰的老师而言,每一周的备课都是全新的挑战。
踏进校园,孩子们自由的翻跟斗、跳舞、玩游戏,就连上课时间,学生可以吃东西、脱掉鞋子;下课时间,师长可以自由选择播放音乐,饶舌、古典乐、民歌,甚至有老师会自己演奏、唱歌。
你会怎么教孩子认识“时间、年龄和我”?拉妮的教法实在超乎常人想像,就不赘述了,在这一堂被称为“现象教学”的课堂上,她会融入艺术、数学和生物学、阅读与写作。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的“现象教学”只会在每个礼拜五出现,其他日子里孩子们还是会学习教科书。
没有考试、没有竞争,可行吗?
跌破众人眼镜,拉妮表示小三和小四的孩子完全没有考试。“我们没有考试,因为我们想要避免任何形式的竞争,我们唯一评估的不是他们在学科中学了多少知识,而是他们如何自主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以及面对任务时的责任感。”
小学中年级阶段,芬兰在意的不是孩子背了几首诗、数学英文拿几分,而是每一个孩子不同的性格亮点,孩子必须先探索个人的内在价值,从生活中贯彻自由、平等、尊重的风气,这就是荷兰推行的“积极教育”。
推荐阅读:张同道导演:00后孩子难教,父母充满焦虑,孩子也很茫然
积极教育并非让孩子赢在起跑点,而是要孩子“慢一点”
妈妈经采访萧惠文导演时,她提及现代的小孩本来就生在充满3C产品的环境中,让人成瘾的不是媒介本身,而是人心。现代的小孩有手机、有平板,接触世界的一切变得更方便、更快,所以师长的任务是帮助孩子放慢脚步,大量阅读、做手工艺,就是很好的方式。 除此之外,芬兰的老师也会带孩子们到野外上课,老师发给学生色卡,让学生在森林中寻找相同的配色,增加孩子和大自然的连结。在台湾,近年来森林小学也逐渐声名响亮,新鲜的空气、自由的学风是吸引部分家长送孩子到森林小学的原因。
芬兰的老师认为在森林里什么都可以教,孩子触摸树木比回答正确答案更重要,重点是让孩子与他们生活的环境产生联系,而在大城市的孩子,就该学习认识城市。
教育的第一步永远是“育人”
你相信吗?芬兰教育领先全球的秘密,居然就只是“回归生活”这简单的四个字而已,虽然并没有一套基准衡量哪一种教育最优秀,但是,芬兰教育的道理也许跟谈恋爱一样;先学会爱自己,才懂得如何爱人;先学会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生长环境,孩子才会有安全感、有同理心、有人文底蕴。
参考资料:纪录片《他乡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