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向我简单“报告”了一下姐姐在新学校的适应状况,听起来一切都很好。而在信末,她说今天她在学校有向姐姐建议,或许她可以去参加“篮球校队”。是因为姐姐的运动天分被发掘了吗?倒不是。而是导师认为,参与课后运动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事。这会让她更融入新环境,也能练习语言,交更多新朋友,当然,对他们的健康与发育也很重要!
为了“兴趣”投入热情
姐姐虽然因为有点害怕自己在语言能力和篮球实力上做不到,而稍微觉得勉为其难,但还是因为我与老师的鼓励,她答应隔天去篮球场看看大家练习的状况。
她很惊讶地发现,这与她过去参加的“校队”完全不一样!
过去参加校队,是为了“为校争光”,赢得好成绩!所以会选出全校最优秀的选手,在比赛前魔鬼训练,然后去参加比赛。运动不在行的同学,就算再有兴趣,也与这些队伍无缘,甚至自己也不会愿意来参与的。所以学校有校队,有体育班,但都是挑选出体育项目里的“精英”来组成队伍,参加比赛。
而在德国的学校,当然也有体育特别强的孩子,但在学校的校队里,全部都是“喜欢这项运动”的同学,而不是被教练“选出来”的选手,程度当然是有高有低。她发现,这比较像是“同好会”,而不是“精英营”,大家很热切地“玩”著自己喜欢的运动,而不是只是不断为了出赛而练习。
因此,她留了下来。姐姐从连篮球规则都搞不清楚,NBA没看过半场的初学者,到后来随队参加每场比赛,开始热爱和熟悉篮球运动。也如导师所说,她因为参与了篮球,所以交到了很多好朋友,也很快融入了新的环境。
队上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小女孩Mina。她个头超级小,大概只有130公分,身高只到姐姐的胸口,怎么想都不觉得这个小女孩会在篮球场出现。在球场边遇到她开朗又热情的妈妈,她说:“Mina从小就爱篮球!真希望这个球队能够顺利组成,现在还缺几个人,所以她的姐姐决定找同学一起来参加!”
妈妈没有告诉Mina“你太矮了,打篮球吃亏”,反而全家总动员,为Mina打气。这个家庭为了Mina的“兴趣”所投入的热情,让我感动!
小Mina的篮球技术不是太好,篮板也跳不过其他人,但是每次只要队友拿到球,她总是说“这边!这边!”,想尽办法要碰到球!而队友也很够意思,只要有机会,就会把球给小Mina。她在场中总是最拼的,场下也总是最大声加油的。而几个月过后,她的技巧越来越纯熟,也成了队上的灵魂人物!
夏天开始,又有同学邀姐姐去参加足球校队。她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玩”一个从来没有碰过的运动!从一开始连脚都不知道怎么样可以踢到球,到担任校队的守门员。姐姐不只学习了一项新的运动,个性也变得更主动与成熟,甚至面对守球门的极大压力,她仍旧能享受在这项运动之中。
除非受伤,否则教练一定让每位孩子都有上场的机会。对他们来说,“参与的过程”比比赛的结果来得重要!你不需要是最强的,但是你的兴趣、运动精神,与团队精神,才是教练在意的。太多孩子像姐姐一样,从完全没碰过那项运动,到几个月后已经可以上场比赛,甚至能够表现得很专业!
教养中最该丢掉的传统思维
这两种不同教育风格的校队经历,让我问自己:一定要孩子“擅长”某件事,一定有“成绩”,才让他们去尝试吗?如果我们觉得孩子做某件事不会有结果,是不是就要他别试(傻)了?
我过去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果不会有结果,就别试了!”
例如喜欢唱歌,但五音不全?别试了!喜欢画画,但不会当画家?那就别浪费时间了!想学钢琴?如果要升学,就学到国二就好了,反正不会当钢琴家。
我们做“应该”的事,而不是“喜欢”的事。这样似乎是很有“效率”的作法,然而,无形中我们是不是也在教孩子们“功利”的思维?
因此,我们的教育系统培养出许多很会读书,而“自然而然”去当医生律师的孩子,然而他们真的喜欢自己所学吗?过去在医学院里,教授曾经说:“在这个教室里,可能有很多有机会成为画家或音乐家的同学。但你们‘太会’念书了,所以‘只好’来这边读医学院!”
我们不鼓励孩子们去尝试那些看起来“没有结果”的事,而结果就是,大多数的我们,长大成人了,但很多曾经好想要尝试的事,一辈子从来没做过。这或许不是家长或老师所愿,而是我们的童年,实在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
我们把时间卡得满满满,所以只好舍弃了无意义的“兴趣”,选择有意义的“成绩”。只有在“成绩”被完成的前提下,孩子们才能从事“兴趣”。
这个逻辑,直白地说出来大家或许都觉得不认同。然而,许多身为家长的我们,仍旧一直这样做!因为我们害怕。我们听过太多,原本没有天分,却因为兴趣而磨练自己成为专家的例子,但,我们似乎从来不相信,我们自己,或是我们的孩子,会是其中的一个故事。我们怕孩子们失败,怕到连孩子没去尝试之前,就觉得那条路的成功,不会属于我们的孩子。
推荐阅读:如何培养孩子的挫折忍受力
不看“结果”,只看孩子热爱与否
我厌恶自己偶而会这样想,因为我知道这无形中扼杀了孩子许多的可能性。
就像我自己,自动远离运动这件事好久好久,只因为我觉得自己是运动白痴,体育课就该躲在大树下。一直到三十多岁才开始健身学拳击,发现自己“超级喜欢”运动!不为了拿奖牌,也不为了什么目标,而是单纯觉得运动让我健康,让我快乐。
我有时想,如果我不因为“不在行”就不去尝试运动,或许我的童年不会如此体弱多病,过敏缠身。运动如此,数学也是如此,做菜也是如此,许多事情,都是因为我们脑中不知道何时被“植入”了“你不在行这件事”的魔咒,所以我们就放弃去学习或尝试了。
推荐阅读:孩子开心神情消失了?兴趣不该是压力
所以现在,每次姐姐问我“要不要做”某件事的时候,我会很用力提醒我自己,不要觉得这件事不会有什么“结果”,就建议她不去做。而是我该做的角色是,鼓励我的孩子们,在安全的范围内,尽量去尝试他们想要做的事。
能否成为体育选手?能否成为医生?科学家?画家?舞蹈家?其实,人生不需要成为这些才能幸福,而是觉得自己能够做喜欢的事,乐在其中,这才是幸福!
【Carol’s World】授权转载 原文出处【别问行不行,只问你的孩子是否热爱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