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心衰分级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心衰分级】最新推荐阅读健康综合知识,近来【心衰分级】的健康综合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心衰分级】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心衰分级】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心衰分级】最新推荐阅读健康综合知识,近来【心衰分级】的健康综合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心衰分级】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心衰分级】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大口喝水会导致心衰吗?

安亿问基因:

首先这个问题看是对谁说,是对本身有心衰病人说,还是对普通人来说。

心衰病人

很多人喜欢喝水,天气热,运动,出汗多,都需要通过喝水解渴,但是心衰病人喝水却不能如此“任性”,大量喝水会加重病情。

我们知道,心脏通过收缩,把血液排到全身,再通过舒张,把血液拿回来。它就像一个永不停止的“泵”一样。如果这个“泵”本身基础不太好,或者已经出现问题,这时,再让过多的水分进入血管,就给心脏增加了负担。

心脏一“罢工”,会导致血排不出去,堆积在肺部。危险也就随之而来。这时,人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心悸等心衰症状。

临床上我们也观察到,有的患者甚至只喝了几十毫升的水,也出现急性心衰。

我们的心脏看似坚强,其实,在一定条件下却十分脆弱。因此,提醒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者心功能比较差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限盐、限水,以减轻心脏负担。喝水、喝药,万不可大剂量地猛喝。

普通人喝水建议

喝水不要大口吞咽,很多人往往在口渴时才想起喝水,而且往往是大口吞咽,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喝水太快太急会无形中把很多空气一起吞咽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是腹胀,因此最好先将水含在口中,再缓缓喝下,尤其是肠胃虚弱的人,喝水更应该一口一口慢慢喝。

喝水大口喝好,还是小口喝好?

大口喝水,水量大,水速快,在我们的消化道内流动很快,细胞都来不及吸收,在我们体内停留个3、5分钟,十几分钟,就以小便的形式排出去了。

而小口喝水,水速慢,水在体内边流动,边被吸收,这种喝水,喝的水才是有效的水。

平时的你怎么喝水?大口喝还是小口喝?

垂直空间:

平日里,不少老年人会熬制中药汤来调养身体。但有的老人不讲究方法,结果反倒“弄巧成拙”。

喝药太猛,心脏“罢工”

这是一个真实案例。有位老太太是我们急诊科的常客,每隔一段时间,她就犯一次心衰。

我们对她进行了细致的询问。在分析排除了导致心衰的一些常见原因后,得知她喜欢用中药调养身体,在家时,常常会熬一大碗中药汤,大口大口喝下去。

喝汤药导致心力衰竭,这个有时候谁也想不到,因为药本身是治病用的嘛。不过,当不适量饮用时,它确实可能引起麻烦。

我们知道,心脏通过收缩,把血液排到全身,再通过舒张,把血液拿回来。它就像一个永不停止的“泵”一样。如果这个“泵”本身基础不太好,或者已经出现问题,这时,再让过多的水分进入血管,就给心脏增加了负担。

心脏一“罢工”,会导致血排不出去,堆积在肺部。危险也就随之而来。这时,人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心悸等心衰症状。

案例中的老太太喝大量汤药,又是长期喝,心脏也就出问题了。临床上我们也观察到,有的患者甚至只喝了几十毫升的水,也出现急性心衰。

我们的心脏看似坚强,其实,在一定条件下却十分脆弱。因此,我提醒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者心功能比较差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限盐、限水,以减轻心脏负担。喝水、喝药,万不可大剂量地猛喝。

输液太快,心衰易现

老年特殊人群,除了要注意喝药的“量”,还要注意“速”的问题。

我在平日工作中,经常会看到一些正在输液的老人很着急,会自行或要求护士把输液的滴数调快。这同样容易诱发心衰症状。

一般在正常情况下,护士会将输液滴数调到每分钟16~20滴。但是,如果你把它一下子调成40~50滴,输液滴数太快,会在很短时间内加重心脏负担,最后就容易出现心衰。

与之同理,这样的隐患也存在于喝水中。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慢输液、慢喝水”。

捕捉心衰的蛛丝马迹

表现二:喘

心脏病病人出现尿少(每天尿量少于500毫升),下肢浮肿,早期表现为下午或傍晚踝关节附近浮肿,第二天清晨浮肿消退,从平卧状态坐起来仍可见颈静脉曲张,或体验发现肝肿大,按压肝脏颈静脉出现怒张(临床上称肝颈静脉回流阳性)者,便是右心衰的临床表现。

表现二:喘

左心衰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病人常感疲乏,劳累或劳动后心悸气促,早期休息一下尚能缓解,进一步发展则在休息时也感气紧、气促。若是心脏病病人夜间喜欢高枕而卧,这便是左心衰的讯号。若半夜需坐起来喘气,则说明左心衰已经来临,务必立即请医生诊治。

喜乐之人1:

心力衰竭是一组临床症状,如果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话,那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改变一些不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小口饮水就是健康人群也要遵守,大口饮水让人胸闷,呼吸困难。如果本身就存在心肺诸方面的基础疾病的话,也可能会成为造成急性心力衰竭的诱因。

营养师黄丽霞:

喝水也分情况来说。

早上起床,大口喝水可以清洗肠道;平时喝水,建议喝在嘴里含一含后再分一口一口咽。

大口喝水,一次性快速大量喝水,会迅速稀释血液,加大心脏的负担。运动过后,更不能马上大喝水。

天热大量出汗时,如果大口大量喝水,反射性地加大出汗量,进一步增加钠、钾等电解质的损失,产生越喝越渴的感觉。而且,喝得太快太急,会把大量空气一起吞咽,容易引起打嗝或腹胀。我们在喝水时,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几次咽下,滋润口腔和喉咙,才能有效缓解口渴的感觉。

对于冠心病患者,如果一次大口喝下太多水,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大量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体弱的心脏难以承受这样的负担,会加重病情,使病人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梗死。

把水喝好来也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

戏迷阿德1:

这个问题是大口喝水,会导致心衰吗?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一个人大口喝水,拚命喝,是不会导致心衰的,只会把胃弄坏,冲淡胃酸叶,胃消化功能降低产生肠子混乱调节失衡会腹泻。一下子大口喝水拚命喝,心脏功能心跳快,加剧人会产生不舒服头晕正状会晕到。所以说;一个人离不开水,离开了水人会死亡,反过来你不会正确使用水,会导致身体上的侵害,正确的喝水方法;人渴了,不要心急慢慢喝上一口,缓一会再喝一口,好了等一会再大口喝上几下,这样有解渴,又不伤身体。会喝茶水的人,喝到第三杯才喝出了味儿,大家记住每天喝水6杯至8杯最合适。身体越喝越好。

唐海英咨询:

您好,感谢悟空邀请。

笨回答来自生活经验,不能取代医嘱

心衰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

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妊娠、劳累、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

所以,没有听说大口喝水会导致心衰;但是弱心衰请喝水的时候稍微慢点。祝你健康,有必要可以选择医院做心超检查。坚持使用现有科技产品观察健康也是可以的。

最爱999:

谢谢您的邀请关于喝水问题我已回答过几次,整理后再回答:第一.喝水重要:体内失水10%就会威胁健康,失水20%就会有生命危险!数据是最好说明!曾经,我错误理解喝水:口渴才喝水,喝水是解渴。水:

是生命之源!人体一切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因此,生活中正确喝水对人的健康很重要。第二.水要慢慢喝!千万别牛饮!

(比喻喝的太多太快)喝水虽然好,但不是越多越好!第三.因人而异:特殊群体不宜喝太多的水,更不宜喝太快,会增加心脏负担!严重的可能危急生命!因此浮肿病人、心脏功能衰竭病人、肾功能衰竭病人尤其注意,重视喝水的量、速度!但因中暑、感冒等类人多喝水可缓解病情,运动后的人群,可补充流失的水分,但更不能喝太快,加大心脏负担。第四.喝得过快过急,易引起打嗝、腹胀,让人感到不舒服,对人健康有害!总之,每次喝一杯水,

要慢慢喝!简答,见谅!(图片:来自网络)

营养师飞燕:

运动完以后大汗淋淋,如果大口大量喝水,会进一步增加钠、钾等电解质的损失,产生越喝越渴的感觉。而且,喝得太快太急,会把大量空气一起吞咽,容易引起打嗝或腹胀。我们在喝水时,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几次咽下,滋润口腔和喉咙,才能有效缓解口渴的感觉。

早上起床建议可以大口喝水冲洗肠道,达到排毒的效果。

南旺自家生态普洱茶:

吃饭,细嚼慢咽,喝水也一样。

转自:ddnews.me

老翁末期心衰竭心脏移植获新生

老翁末期心衰竭 心脏移植获新生

一名63岁的杨先生,7月突然感觉呼吸困难、全身无力,就医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经过数度心律不整、休克、插管急救,并使用叶克膜,医师评估为末期心衰竭,心脏移植是唯一救命的方法。所幸,杨先生等待2个月,终于等到适合的心脏,日前顺利完成移植手术,已康复出院。 

末期心衰竭 只剩下心脏移植一途

台北慈济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主任谌大中表示,轻度心脏衰竭可透过药物治疗、调整生活型态,改善不适症状;重度病患则须手术治疗,例如冠状动脉绕道手术、心脏瓣膜手术、左心室减容手术,但仅能暂时延长生命与改善生活品质;末期心衰竭者,当药物及手术治疗无效时,只剩下心脏移植一途。 

等待心脏移植有234人

不过,谌大中主任说明,国内器官捐赠人数与等待人数相差甚远,根据器官移植登录中心统计,等待器官移植病患有9358人,其中心脏为234人,大部分病患须苦苦等待数个月之久,才能有适合的心脏进行移植。他呼吁,若真的面临生命结束,最好能够捐出器官,让需要器官移植的人重获新生。

心脏移植手术 成功率达9成

谌大中主任强调,目前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约9成,但仍可能发生心律不整、声音沙哑、栓塞、中风、呼吸衰竭、肾脏衰竭、肝脏衰竭或其他器官衰竭的风险,且病患须终生服用抗排斥药物,建议按时回诊、配合医嘱进行检查,才能维持正常生活。

推行无心跳器捐 嘉惠等候移植患者

为了鼓励器捐大爱行为,卫福部10月6日开会同意推行无心跳器捐,适用对象为同意安宁缓和医疗及愿意器捐者,当病患心跳停止5分钟后,就可摘器官捐赠;无心跳器捐者比照现行脑死器捐者,若捐出2个以上的器官,其中1个可以指定受赠对象,可望嘉惠更多等候移植的患者。

心房颤动恐引发中风、心衰竭1/4患者没发现

李应湘医师提醒,民众若出现心悸、心跳不规则等症状,可能是心房颤动警讯,建议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治疗。

一名年约60岁张先生(化名)平常生活规律,虽然有高血压,但正在用药控制,有天穿鞋,感觉脚步有些肿胀,以为是高血压药副作用或肾不好,没有注意,持续几天,张先生开始感觉心脏出现“碰碰跳”感觉。

轻忽心房颤动症状 差点需要换心
张先生就医后,确诊罹患心房颤动,由于忽略症状没就医,症状已由“阵发性”恶化至“持续性”。就诊时,心脏收缩力下降至正常人的一半,并产生严重心衰竭并发症,陆续住院两、三次,差点需要进行换心手术。后来张先生接受心律不整药物治疗,心房颤动、并发症都获得控制,心房颤动也没有持续恶化,出院后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心房颤动确诊 平均延误2.6年
马偕纪念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李应湘医师指出,心房颤动的可怕之处,在于症状很容易受轻忽。约四分之一患者在诊断前完全不知道自己罹病。大型国际研究也发现,患者从症状出现到确诊、接受治疗,平均约延误2.6年。有些患者常把心房颤动症状误以为只是紧张焦虑或恐慌症发作。因此患者千万别轻忽心悸、心跳加速、不规则等症状。通常有这些症状时,可能是心房颤动这个“无感”心病造成。

心房颤动不治疗 急重症、死亡风险暴增2至5倍
心房颤动的症状包括心悸、心跳很快、胸口不舒服、疲倦或虚弱、天旋地转的头晕甚至昏倒、胸闷痛或呼吸困难及短促。初期这些症状可能在发生后数天就自动消失,这时患者的心房颤动还属于早期阵发性阶段,李应湘医师表示,这时如果延误诊断、治疗,很容易恶化成永久性心房颤动。一旦到这阶段,因心血管事件、住院、失能或死亡概率就会暴增2倍至5倍 。

及时用药治疗 大幅减少中风、死亡概率
心房颤动患者若及时接受治疗、用药控制,中风、心血管急重症风险就会大幅下降。国际研究显示,新一代抗心律不整药物可减少24%因心血管问题住院、整体死亡风险,并降低34%中风概率。德国一项结果也显示,心房颤动患者常因晕眩虚弱、疲累或容易走路无力、气喘吁吁,生活品质也不好,在以新一代心律不整药物控制6到12个月,多数病患感觉生活品质改善。医师也提醒,民众若发现心悸、心跳加速、不规则等症状,最好尽快就医,接受进一步检查。

【健康医疗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年轻人感冒后喘、活力差注意心肌炎、心衰竭上身

医师提醒,年轻人感冒后,一旦出现呼吸喘等异常症状,最好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

心脏衰竭并非老人疾病,年轻人也一样会出现心脏衰竭。国泰综合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张钊监表示,心脏衰竭背后可能有很多因素,年轻人出现心脏衰竭,多半是病毒性心肌炎等发炎性疾病造成,不少年轻患者出现心肌炎、心脏衰竭前几天,都曾出现感冒症状,因此感冒后若出现喘、活动力变差、呼吸困难等症状,就要提高警觉。

心脏衰竭 背后有很多因素
张钊监医师解释,心脏就好像泵,心脏衰竭就如同泵、马达没力,此时就无法顺利将血液打至全身。像冠状动脉疾病、瓣膜性心脏病、心律不整,或上述病毒性心肌炎等,都可能造成心脏衰竭。

心脏衰竭严重时,就会引起肺积水,患者容易有脚水肿、容易喘等症状,有些患者躺下来更喘,必须把枕头垫高或坐着睡觉。

脚水肿、容易喘 可能是心脏衰竭警讯!
心脏衰竭症状会随病情演进而恶化,刚开始可能跑步喘、爬楼梯更喘,之后可能爬一、两层楼梯,或洗澡时就会喘,严重时,甚至可能一动就喘。目前已有药物可改善心脏衰竭症状。

根据美国梅约医学中心资讯,心脏衰竭风险因子包括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病病史、糖尿病等,有些糖尿病用药或像非类固醇类消炎止痛药(NSAIDs)、部分高血压药物等,也可能增加心脏衰竭、心脏异常风险。

睡眠呼吸中止症 增加心脏衰竭风险
此外,美国梅约医学中心指出,像睡眠呼吸中止症、抽烟、肥胖等,也都会让心脏衰竭风险上升。以睡眠呼吸中止症来说,患者晚上睡觉时因呼吸不顺,身体血氧浓度降低,也较容易产生心律异常,而这两项因素,都会影响心脏功能,让心脏变弱。

张钊监医师提醒,心脏衰竭患者运动前,最好和医师讨论一下运动量强弱、运动耐受力等议题,多了解自己身体的耐受性,以免运动量过大超出心脏负荷。

复健到一半休克倒地七旬妇心衰竭险死

中华民国心脏基金会呼吁,积极治疗别让心脏衰竭持续恶化。

72岁的苏太太有高血压病史,因椎间盘突出定期到医院运动复健;4年多前,复健到一半突然休克倒地、嘴唇发黑,量测心跳、脉搏都无生命迹象,医师做心肺复苏急救30多分钟,才把妇人从鬼门关救回来。经检查发现,原来这名妇人有急性心肌炎,又合并严重心脏衰竭,生命随时处在危险临界点。
 
规律服药改善心脏功能
收治个案的振兴医院心脏医学中心心脏血管内科主治医师黄建龙指出,该患者自诉平时没走几步路就喘,以为是人老体力不行了,没想到感冒引起心脏急性收缩不良,才会稍微运动就造成心脏衰竭急性发作,血液无法从心脏打出、器官缺血而休克。急救后,在加护病房插管近2周才出院,目前持续服药治疗,病情改善至中度心脏衰竭。
 
心脏衰竭住院率最高 每年2.2万人
根据健保署2014年统计显示,心脏衰竭平均住院天数高居所有心血管疾病之首,每年约有2万2000人因严重心脏衰竭住院。中华民国心脏学会副秘书长、基隆长庚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杨甯贻表示,心脏衰竭是慢性疾病,心脏功能会持续恶化,患者从爬楼梯会喘,逐渐变成走路就喘、躺着也喘,最终造成“心脏无力”,急性发作须急救住院治疗。
 
三高、心血管患者 应留意易喘警讯
中华民国心脏学会理事长、台大医院心脏内科主任林俊立提醒,老年人或患有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若有出现易喘、胸闷及脚肿等心脏衰竭警讯,应进一步接受心脏超音波或心导管检查,一旦确诊有中度心脏衰竭应服药控制病情,以免心脏功能恶化而猝死。

男子心衰竭昏倒低温治疗救回一命

心肺复苏术发挥功效极大 鼓励所有人都应学习

云林县一名40岁男性葛志伟,因有心脏肥大和高血压,平时有服药控制,每天工作时间约十小时,某次凌晨一点多工作回家后洗澡,仅穿一条内裤走出浴室时,却突然昏倒,家人发现后随即施以CPR急救,但已经失去呼吸、心跳,救护人员接获报案后,也接手继续施以AED及CPR急救,并紧急送医,所幸到达邻近医院抢救后恢复心跳,再紧急转送彰化基督教医院采低温治疗,后来进行心脏整流去颤器植入手术后,目前已顺利出院。

低温治疗未留后遗症 男子鬼门关前走一遭

当天紧急急救自己儿子的葛志伟父亲,万万没想到自己学过的CPR会派上用场,他回忆起当天指出,当时接手给救护人员时,儿子已呈现脸部发黑,且没有心跳状态,经两次AED电击仍无效,才紧急送到邻近医院抢救,并注射强心针,才恢复心跳,但仍是最危险时期,最后转至彰基,采以低温治疗,所幸经由医疗团队细心的治疗下,并未留下脑部受伤等后遗症,顺利重生。

减少脑部缺氧危机 CPR急救是关键

医学上统计,4到6分钟的心跳停止、没有呼吸,死亡率高,就算幸运活下来,也恐有脑部受伤等后遗症,变成植物人;彰基副院长周志中指出,这名患者能在心脏病突发中活命,最大关键就是在倒下第一时间,家人把握119派遣人员的时候,同时进行CPR急救,透过持续的按压,减少脑部缺氧的危机,才让患者顺利重生,让医护人员和家属非常欣慰。

抢救心脏停止病人 低温治疗很有效

除了持续的CPR急救,低温治疗也是目前国际医疗界认定,能帮助减少到院前心跳停止病人脑神经受损或死亡的有效工具,且研究显示,接受此治疗的患者,死亡率能从57%降至39%,就连神经功能良好的比率,也能从36%增至50%,但目前健保仍未完全给付,患者仍须负担部分费用。周志中并呼吁,心肺复苏术发挥功效极大,鼓励所有人都应学习,一旦发现患者心跳停止,就能在救护人员抵达前给予心肺复苏术,降低变成植物人概率。

比癌症致命!心衰竭死亡率高达5成

比癌症致命! 心衰竭死亡率高达5成

闻癌色变,其实心衰竭更致命!国人对于心脏衰竭认知不足,低估此病的高致死率。据统计,心脏衰竭的死亡率5年高达5成,比大肠癌更高。医师提醒,心脏病患者一旦出现疲倦、呼吸困难、下肢肿胀,应立即就医治疗。
 
中华民国心脏基金会发表“台湾壮年心脏衰竭认知大调查”,针对全台40岁以上民众,共349名,结果显示,高达9成认为一旦诊断出心脏衰竭,即等于被宣告死期,更有近3分之2低估心脏衰竭常住院且高死亡率的严重性。
 
根据卫生福利部国人死因统计,心脏疾病高居为第2位,其中因心脏疾病住院天数最长的就是心脏衰竭。中华民国心脏基金会副首席执行官叶宏一指出,心脏衰竭俗称“心脏无力”,是指当心脏功能受损时,从心脏输出的血液无法提供全身代谢所需,而产生的症状。
 
叶宏一表示,目前每年约有2万2000人因严重的心脏衰竭住院,高于国病肝癌;若未经妥善治疗,3个月内再住院率更高达3成。即使在医疗先进的国家,心脏衰竭死亡率在确诊后5年内直逼5成,远高于国人癌症发生率之首的大肠直肠癌死亡率3成5。
 
“任何心脏疾病都可能发展成心脏衰竭!”亚东医院心脏血管内科主任吴彦雯提醒,三高患者、心脏病史及心脏疾病家族史者,都是发生心脏衰竭的高危险族群;一旦出现疲倦、下肢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早就医,并配合妥善医疗照护,能大幅降低心脏衰竭致死率。

喜欢本文,请按赞并分享给好友!

心脏病年轻化!29岁男心衰竭险送命

心脏病年轻化! 29岁男心衰竭险送命

年轻也会得冠心病?!一名29岁男性因长期吸烟、不当生活习惯,体重竟高达一百公斤,日前因心脏衰竭并发肺水肿,送医治疗经心导管检查后,发现心脏血管出现狭窄,两条血管皆阻塞,紧急进行心导管手术,并植入聚合物组成的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术后恢复良好,且不用为了金属支架永久存留体内,为后续治疗上的疑虑感到担心。
 
收治这名患者的台北荣民总医院心脏内科宋思贤主治医师说,使用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最大优点为“不会留下任何东西在身体内、能让血管恢复自然收缩与舒张的功能”,甚至可有效恢复血流畅通,因模架为聚合物组成,约一至两年会逐渐被人体吸收,转变成二氧化碳跟水,回复血管自然功能,此新疗法今年全台各大医院开始引进,是治疗上新选择。
 
近期于美国华盛顿举办的“介入性心血管医学年会”(TCT),发表一项大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术后心绞痛的发生率,比起金属涂药支架来的低。对此研究结果,宋思贤补充说明,心绞痛的成因一为连结心脏的血管阻塞无法运送足够血液至心脏肌肉,造成缺氧情形,另一为血管没有堵塞,但血流循环不好,而造成胸闷胸痛的情况。
 
宋思贤指出,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和传统金属支架比较起来,再狭窄的情况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异,金属涂药支架虽然可以减轻血管再狭窄的发生,但有血管弹性降低的问题,因此人体活动时血管收缩舒张,血流增加较易有不适感;至于使用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的患者,因模架于人体吸收后血管恢复弹性较好,血流正常,因此心绞痛率才会大幅降低。
 
宋思贤表示,心脏支架植入体内后,若无遵照医嘱服药容易产生血栓反应,甚至出现心肌梗塞的情况,致死率高达七成;植入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术后需要搭配一年的药物治疗,以维持血管畅通,但无论如何,最重要的还是要屏除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才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生概率。

健康医疗网提醒您:戒除不良习惯、以保身体健康!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