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离糖尿病,先做好体重控制!27岁的萧育帆有肥胖家族史,求学时常被同学取笑为“肥猪”,相当自卑。直到今年6月饭前血糖飙高达224 mg/dl,是正常人(70至110 mg/dl)的2-3倍,确诊为“糖胖症”才吓到决心减重。在彰基专业体重管理团队的帮助下,成功甩肉21.8公斤,找回自信和健康。
萧育帆从小就胖,体重在国中毕业时突破100公斤。为了摆脱“肥胖”过去也曾尝试减重试过6次减重,都没能成功;自年中确诊为“糖胖症”后,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会米饭减半、鸡腿去皮等均衡且清淡的饮食秘诀,建立有系统且规律的运动,5个多月后终于让体重从117.2公斤减至95.4公斤,不仅整个人变得神清气爽,也越来越有信心。

杜思德医师表示,国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关键凶手就是含糖饮料,长期摄取不仅易发胖,也会提高糖尿病的风险。
彰基医院糖尿病健康e院教学部主任郑畬方医师表示,“糖胖症”是糖尿病和肥胖的合称。调查发现,台湾人体重过重增加的比率逐渐减缓,但受到高油、高糖和高热量等不健康饮食型态所影响,过重者的肥胖程度却有逐渐恶化的趋势。如果肥胖的问题长期不解决,未来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4倍。

郑畬方表示,在不经治疗手段介入的情况下,饮食占减重计划的8成,运动占2成。
郑畬方表示,改善肥胖主要有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4个途径,其中以饮食和运动最为重要!在不经治疗手段介入的情况下,饮食占减重计划的8成,运动占2成。其中,在饮食部分,建议把握定时定量,六大类营养均衡摄取; 适度采取“低热量饮食法”,每人每日摄取总热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20-25大卡,有助健康减重。
采取低脂饮食、低糖饮食和间歇性饮食等特殊饮食法前,先咨询医师,以免减重不成反伤身。且单一特殊饮食法执行超过半年,应再咨询医师或营养师以做调整; 用餐时先吃肉类和蔬菜,再吃米饭,胃肠道的吸收速度较慢,研究发现有助改善血糖。
运动的重点则在于将脂肪转成肌肉,提升基础代谢率,进而达到减少体重和避免复胖的目的。建议减重者采取“间歇性运动法”,以轻度、中度和强度运动搭配进行,全面提升心肺能力和肌耐力,更有助减重。
而较严重的糖胖症病友,无法靠饮食和运动减轻体重和稳定血糖,郑畬方建议可在医师评估下适度使用胰岛素和肠泌素,同时稳定饭前和饭后血糖,不只不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还能减少体重增加的情况。至于,重度肥胖(BMI>35)以上且有并发症者,则可寻求减重手术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