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勇伯挂号胸腔科医师求诊,才知道自己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虽然靠吸入性及口服药物可以略微缓解症状,但仍常因肺炎反复住院。
某一次住院,医师帮他会诊了复健科,复健科医师及治疗师为他设计并进行了完整的胸腔复健计划。出院后,阿勇伯照着他在住院期间学到的胸腔复健技巧,在家乖乖地每天做,明显感觉日常生活喘的机会减低了,痰也比较容易咳出,同时,每年因肺炎而住院的次数也大幅减少了。(推荐阅读:小心这类肺疾 肺活量不是大就好)
胸腔复健 有效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症状
肺脏疾患主要可分为阻塞性和限制性肺疾两大类。其中,阻塞性肺疾是由于气体进入肺部通道的障碍,而导致肺泡氧合功能的受损,举例而言,因长期抽烟所导致的慢性支气管炎,或是因过敏而导致的气喘,都属于阻塞性肺疾。
相对来说,限制性肺疾则是由于肺脏外组织弹性受损或是吸气肌力的减弱,从而导致肺泡换气功能的障碍,举例而言,肺纤维化病变或是长期脊椎侧弯导致的肺活量下降,都属于限制性肺疾。不论是阻塞性或是限制性的肺疾,均可能导致生活品质的大幅下降,以及日常生活功能的障碍。
胸腔复健的目的,即在于针对肺脏疾患所导致的症状及生活品质的减损,利用呼吸的技巧、肌力的训练以及痰液排除的手法,改善病患对于这些造成不适症状的处置方法,从而提升生活品质,并改善因为肺脏疾患所导致的日常生活功能障碍。(推荐阅读:免吃药,8招让你呼吸更顺畅)
胸腔复健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面向。首先第一大面向,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肌力训练以及促进有效的呼吸。内容包括3种训练:
一、噘唇式呼吸技巧(图1),这种呼吸技巧可增加微小呼吸道在吐气终末的正压,从而维持小支气管的开启,让气体可以顺利从肺泡吐出。
(图1:噘唇式呼吸技巧。图片来源:程远扬医师提供)
二、腹式呼吸的训练(图2),在呼吸时感受吸气时腹部需鼓出,而吐气时腹部需凹陷。适当使用腹式呼吸会比一般胸式呼吸来得有效率。另外,对于阻塞性肺疾而言,使用腹肌收缩的力量来排除阻塞在肺部的空气,也会比单纯仰赖胸廓回弹的方式来得有效。
(图2:腹式呼吸,可一只手放在胸部、一只手放在腹部,在呼吸时感受胸部不动,而吸气时腹部鼓出,吐气时腹部凹陷。图片来源:程远扬医师提供)
三、呼吸肌的肌力训练,一般会先测量最大吸气压,之后以最大吸气压的30%开始训练,每日进行20~30分钟,每周训练5次。训练强度可随吸气能力的进步逐渐增加,直到最大吸气压的60%为止。另外,针对腹肌的吐气肌训练,对于阻塞性肺疾的咳嗽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大面向是针对痰液排除的处置。除了家人及照顾者适当拍痰(图3)及震动胸廓的技巧,也可以搭配姿势性引流来增进痰液排除的效率。此外,在咳嗽时应控制好气流,从呼吸道深层咳出痰液,并可同时发出“哈”的声音,在咳嗽的过程中可维持呼吸道的开启以便痰液排除。
(图3:拍痰以促进痰液松动。图片来源:程远扬医师提供)
第三大面向则是维持胸廓的活动度以及避免肺叶塌陷。首先,针对在X光片上明显可见肺部塌陷者,照顾者可使用徒手施加些微压力于塌陷的肺叶,同时要求患者深呼吸并抵抗手部给予的压力,从而使气体进入塌陷的肺叶(图4)。另外,亦可搭配手臂外展时深吸气,以及手臂内收时深吐气以减少肺叶的塌陷。对于卧床而肌力不佳的阻塞性肺疾患者,照顾者被动式给予病患胸廓松动术以及适当的摆位,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图4:照顾者徒手施加压力于塌陷的肺叶,同时要求患者深呼吸并抵抗手部给予的压力,从而使气体进入塌陷的肺叶。图片来源:程远扬医师提供)
除了以上三大面向以外,平时放松的技巧,以及急性喘发作时以身体前倾手扶固定物来减少恐慌及喘的不适(图5),也是十分重要的。
(图5:急性喘发作时,以身体前倾手臂扶住固定物,来减少呼吸耗能,恐慌的感觉以及喘的不适。图片来源:程远扬医师提供)
合宜运动减缓喘及不适 顾肺又强身
对于由于慢性肺部疾患常见的慢性失能,合适的有氧心肺功能训练亦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主要应包括全身大肌群韵律性收缩的周期运动,如健走、骑健身车或游泳,强度大约放在稍微有点吃力,自觉有点喘、又不会太喘的程度即可,由短期间歇性运动开始慢慢加长,目标放在每天均能进行30分钟为止。
若以前没有运动习惯,在开始运动的前几次训练,可穿戴血氧监测仪,若发现血氧饱和度常常会掉到88%以下的话,可考虑在运动时同时使用鼻挂式氧气,以增进运动的耐受度。对于肺疾病患来说,运动时心跳的监控不是重点,相对来说,减少因过度运动所导致的不适以及对于运动的恐惧才是更重要的。
经由过去的研究已经证实,完整的胸腔复健计划可以减少肺疾病患在日常生活中的喘及不适,增加活动的能力,改善病患的情绪,增加病患自觉对于疾病的控制,从而增进病患的生活品质。因此,对于肺部疾病的病患来说,除了适当的药物控制以外,完整的胸腔复健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值得广大肺疾患者以及医疗人员加强宣传与推广。
(本文作者为台中荣民总医院复健科主任、国立阳明大学医学系部定助理教授、国立阳明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博士、台湾心肺复健医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委程远扬医师)
<本专栏反映专家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