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理性、代谢性,或因压迫下腔静脉所引起的孕期水肿,应注意调整姿势来改善。此时孕妇宜多加休息,睡前双脚可稍微抬高,让下肢静脉的血液可以回流。此外,如有妊娠水肿的情况,尤其不适合仰卧,或是半仰卧,像一般孕妈咪喜欢躺在床上看电视,就属于半仰卧的状态。
因怀孕末期子宫撑大,而半仰卧的姿势,极容易压到肠骨静脉。从身体肚子介于大腿的部位,就是肠骨静脉的位置。此处若循环不好,加上又时常以错误姿势压迫,最容易出现生理性的妊娠水肿。
另外,孕期水肿最忌久站、久卧、仰躺、半仰卧。久站者常因血液的重力而导致囤积在下半身,久卧则因姿势固定太久,也会造成循环不畅、代谢不佳的情况。因此,建议尽量正坐看电视而不要躺卧,尤其有水肿现象,最宜侧躺休息,尤以左侧躺为佳。
怀孕末期时,孕妇的胃比较偏向左侧,再加上乙状结肠到直肠均在左侧,有时会有一些粪便存在,而我们到了妊娠后期时,子宫整体比较偏右侧,此时孕妇若再右侧躺,更容易压迫胎盘与胎儿,造成循环更不好的情形。
而压迫最严重的姿势,如低头往前弯,最常见于洗碗的姿势,对这种站姿的改善方法可将其中一脚站在小板凳上,以减轻此种姿势的压迫性。而孕妈咪在睡觉时,应尽量改以左侧卧姿,左腿自然伸直,右腿微屈,双脚之间可以夹个枕头,用来减轻左脚的压力。右侧卧时反之,这样就可让整个血液循环更加顺畅。
另外,改善下肢循环不畅的方法,还包括掌膝着地、四肢跪爬在地的姿势,这种动作,就类似动物利用四肢走路一般,有一点像学小狗走路这样,有助下肢的循环。其他如八段锦中的「摇头、摆尾、去心火」的姿势,类似舞龙舞狮,动作如蹲马步,再配合摇头、摆臀,于早上起床时做两三次,当作舒筋活络伸懒腰,均有改善帮助。
另外像是腿部按摩也很不错,原则是由下往上,从内侧脚踝直到小腿内侧,往上轻轻推揉即可。因为身体的动脉是从外侧往下肢循环,静脉则从内侧循环上去,所以,若要促进下肢循环血液回流,就需从内侧的下肢淋巴来做推揉的舒缓按摩。
泡脚缓解医师建议,孕妈咪沐浴时可顺便泡脚,但水温不宜过高,约维持45度C以下浸泡尚可,一方面能促进下肢循环。务必注意的是,孕妇不要泡温泉,因水温太高,对胎儿会有较大的影响。尤其,若温泉水质不佳,甚至会感染皮肤方面的疾病,孕妈咪千万不要大意。
饮食调理1.三高:高钾、高钙、高蛋白
就中医观点来看,孕妇水肿属于脾气虚、肾阳虚,其饮食性质,则不宜太寒凉。原则上,一天不宜吃超过约3克的盐量。孕期水肿的妈咪,就医师建议的,则可选择高钾的食物来吃,而高钾的饮食多在蔬果类,像利尿的冬瓜,钾离子含量很高,多吃则有助于排钠。
再者,高钙、高蛋白食物也应多摄取,避免因为营养不足而产生水肿。当然,要选优质蛋白,而好的优质蛋白(即白蛋白),多存于豆类当中,如白扁豆、黄豆、黑豆、红豆等,尤其红豆的利水效果人尽皆知。
其他像是薏仁也是,虽比较具有争议,因中医古籍上说,薏仁会消胎水(羊水)故孕妇不宜;但在实证医学上,并没有发现薏仁有这样的副作用,故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厘清。
2.三低:低盐、低钠、低油脂
通常会引发水肿的食物,不外乎高盐、高钠、腌渍加工物等,这些对末期怀孕的妈咪而言,均不宜多吃。例如,披萨、蜜饯、罐头、鸭赏、榨菜、咸肉、久煮的火锅汤、快餐、肉汁等等,这些饮食含钠量过高易致水肿,故饮食应该低盐、低钠、低油脂,以清淡为宜。
3.冬瓜最好一举两得
冬瓜内含高钾,有助利尿祛水肿。新鲜冬瓜,除了将皮削了拿来煮汤喝,另外,可将剩下的冬瓜皮煮一下,就可用来泡脚,一样能帮助减轻水肿现象,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4.健脾补土的鱼类:建议多吃鲤鱼、鲫鱼、黄鱼、鲈鱼,属于优质蛋白。
孕期水肿,就中医观点来说,多认为是脾虚所致。传统认为,孕妇水肿,有一项原因则是因为营养不良,换句话说,就是白蛋白摄取不足。因此,在食疗方面的改善方式,则推荐「千金鲤鱼汤」。
因为鲤鱼富含优质蛋白质的成份较高,一般多混合中药材带水煎汤,于中医上有健脾消肿的效果。某些鱼类在食疗上,属于特别补土(脾)的食材。包括鲤鱼、鲫鱼、黄鱼、鲈鱼。上述鱼类均有优质蛋白,能健脾利湿,帮助降低水肿现象。至于吃素的孕妈咪,则可用豆类取代,一样能取得饮食良效。
5.利湿的中药膳:冬瓜皮(煮冬瓜排骨时,皮要保留较有效)、白术、茯苓、玉米须、当归、白芍等,类似夏天解暑,有利尿排水的效果。故建议特别是有水肿的孕妈咪可以吃。另外,淡竹叶可于平时泡来当做茶饮,一样也有利水之效。
6.豆类:红豆、绿豆、黄豆、白扁豆。
有关红豆水的作法,建议如下:
材料:备红豆30公克
作法:500CC开水烧开,加入红豆煮沸,勿煮至红豆烂破,其效果较好,关火闷30分钟,再将豆水沥出,仅放入少许冰糖,则可当水喝。
孕期若缺少维他命B1也容易引起水肿,可服用维他命B群或多摄取糙米、五谷米、小麦胚芽、酵母等。此外,孕期水肿,可摄取香蕉(含钾高),但一天不宜超过一根。夏天则可泡柠檬水来喝,富含维生素C,且有助体质偏碱性,避免尿道炎感染。
孕期抗水肿的饮食,原则就是高蛋白、少盐低钠、低油、清淡为原则,然后多补充含钾的蔬果,均衡摄取六大类食物;但喝水对孕妈咪还是很重要的,绝不可因为害怕水肿而不喝水,这样观念反而是错误的,体内缺乏足够水份,也会阻滞代谢,造成循环不佳喔,孕妈咪可要仔细区别。
生活轻松舒压孕期的生活,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胸闷时,可用掌心中空轻拍胸骨(约坛中穴的位置)预防气淤导致循环不好。平时要多活动筋骨,避免一个姿势固定太久。且坐下时,椅子不要选择低于膝盖,适时的纾解情绪,在工作结束后,可以去散步活动。若工作需要久站的孕妈咪,上班时间建议多走动,可穿弹性袜减低腿部静脉曲张的压力。
此外,丈夫应主动关怀孕妈咪。尤其,可帮助孕妈咪腿部按摩,包括腰椎两侧位置,用掌心有肉处轻轻揉按,尾椎两侧也可用手掌搓热敷。孕期水肿时,除非是真的有心脏病,万勿自行购买使用利尿剂,反而会更严重。可利用摄取天然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蔬果等,让水份自然回归至血管的血液及组织液中。
孕期衣着保持宽松,更要避免穿牛仔裤,即使具有弹性的牛仔裤都不好,若秋冬早晚天凉,手足则要保暖。中午时,则建议孕妈咪可以小睡片刻,因为在休息当中,心脏、肝脏、肾脏,就可以减少耗损,约半小时~1小时来说,都对孕妈咪很好。但若休息过度,完全不动,太过懒散也不宜。
孕妇水肿的原因: 病理性的水肿
常见的病理性水肿,包括有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妊娠肾脏病及妊娠羊水过多(又称子满)等,都会造成孕期严重的水肿现象。病理性水肿程度严重,不只是小腿,还包括大腿、会阴部、肚子,甚至全身,连头面都可能产生肿大现象。
而妊娠毒血症,甚至有合并高血压的情况,小便量少且有蛋白尿的情形。而这些严重的话都可能影响胎儿健康。尤其,妊娠毒血症,最严重的就是造成胎盘早期剥离,甚至于胎盘的循环不好,就会产生一些早产的情况,必须紧急处理。而像妊娠糖尿病,必须要定期监控血糖,上述水肿均无法单就食疗做改善。
然而,病理性水肿的成因,像妊娠毒血症,最有可能是来自遗传(原本就有肾脏疾病、高血压或是糖尿病),或是妊娠期间营养不良、过于肥胖。因为一连串的生理病理现象,导致母体微血管出现不正常收缩,即产生合并水肿、高血压与蛋白尿的症状。上述的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等的发生原因,绝大部分均来自遗传或家族病史。
特别是本身就有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的妇人,在怀孕期更易引发这些疾病。此外,具有妊娠肾脏病的孕妇,在孕程中若水分排泄不良,就可能造成肾脏病及合并泌尿系统方面的疾病;而本来就有心脏病的孕妈咪,在怀孕过程中,心脏病的问题,也比平时更容易发作起来。
以上,均在产检的过程中,妇产科医师就会仔细去检查血压、血糖,孕妇是否有这类潜在的情况,并提醒孕妇要格外注意。而生理性水肿,通常在6~7个月后才会发生,因此,若孕妈咪到了第2~3孕程,没有出现水肿现象,那么要发生上述病理性水肿的可能性就更微乎其微了。
生理性的水肿扣除上述病理性的水肿现象,剩下的就属于生理性水肿了。普通生理性的水肿,多因孕妇饮食偏颇所引起,或导因本身血液循环功能不佳。循环欠佳的最大原因,多是孕妇平时姿势不良所致。包括像是久卧、久坐、久站等等,还有其他可能性的原因如贫血、营养不良等。
此外,怀孕后期孕妈咪的子宫增大,因而压迫肠骨静脉、下腔静脉(腹股沟部位)等处,若孕妈咪喜欢在沙发上平躺久卧,这样的姿势容易压迫到肠骨静脉的部位,造成下肢静脉回流不畅,使水分堆积于下肢等处,肿胀情况也会变得更糟。
孕期时血量会大幅增加,而血量增加时,加上贫血及营养不良的情况,就有可能造成血液中白蛋白(血浆里的胶体蛋白)含量不足的情形。比如说,吃素的孕妇,若营养摄取不足,血浆中白蛋白不够,在这样的状况下,就容易有水肿现象且半堆积于下半身。
本身有贫血体质,或有海洋性贫血的孕妇,也很容易发生下肢水肿。一旦贫血体质加上营养摄取不足,血液中胶体蛋白含量过低,因渗透压不够,所以水分就容易从血管跑到我们的身体组织内,进而造成水肿。虽然海洋性贫血属于体质遗传,目前也无法用药物治疗,但却不像上述病理性那么严重,仍可就饮食方面去补充改善水肿。
怀孕末期时,因荷尔蒙产生变化,体内雌激素、抗利尿激素、肾上腺皮脂激素分泌较高时,也会造成水肿。然而,生理性水肿的情况,均比病理性形成的原因单纯许多,也较容易处理。
关于孕期的两大水肿,该怎么简单区分呢?病理性水肿,通常在产检时就会发现。而生理性的水肿,则多属怀孕末期发生,肿胀部位集中局部下肢。而病理性,则从怀孕初期经产检发现孕妇血压、血糖过高,或尿中白蛋白过高等情况,或在听诊时有胸闷、气喘情形,甚至发现妊娠毒血症或妊娠合并心脏疾病等的基本现象。
一般孕期肿胀情况约可分为四度。通常正常的生理性水肿,多属与第一度的水肿。人体多半有所谓的代偿机制,例如代谢不好或压迫到时,不可能会造成全身肿胀;乃至于轻度的水肿,用手按压腿部也容易消除。亦或是晚上休息,将腿部抬高,水肿状况会改善的,就属正常生理性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