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宝宝过度缺水,可能会产生活动量下降、哭不出眼泪、四肢冰冷等状况,但饮水太过,则可能造成水中毒、痉挛等问题,爸妈应随时注意宝宝的饮水量,适时补充水分。
水分不足宝宝缺水的常见原因包括水分摄取不足、环境过热、渗透压较高的饮料摄取过多、生病等情形,其中,又以水分摄取不足占多数。
由于婴幼儿的主食大多来自于母奶、配方奶或副食品,若有缺水状况,大多是没有摄取足够的食物,而非水分不足所导致;环境过热方面,若外在温度过高,孩子的身体就会自动调节体温,散发身体的水分,以维持体内温度,但时间一久便会造成水分散失过多,产生脱水情形;所谓渗透压,意指要使人体细胞内外之液体浓度达到平衡所产生的压力,当饮料中电解质或糖分越多,对身体造成的渗透压就越高,一旦摄取过量,身体细胞就会萎缩,不仅觉得更渴,亦会有缺水情形;生病方面,由于婴幼儿的年纪尚小,免疫系统还没发展成熟,较容易出现感冒、发烧、肠胃炎、上吐下泻等状况,因而可能发生缺水。
当宝宝缺水时,常见症状不外乎活动量下降、哭不出眼泪、体重下降、四肢冰凉、皮肤弹性不佳、口腔黏膜干燥、眼窝或囟门凹陷、尿量减少等,爸妈可观察宝宝换尿布的情形,正常来说,一天换尿布的次数应至少4~6次,若少于这个数字,即代表有缺水的问题。如果宝宝只是轻度缺水,像是尿量略为减少,爸妈可先适度补充母奶、配方奶或些许水分,并且观察环境是否过热,并且尽快前往温度较适宜的地方,仍未改善就应立刻就医。此外,若严重缺水,加上出现上吐下泻、发烧等状况,也要尽速就医。
过度饮水基本上,人体会自动调节身体所需各种物质的多寡,就连水分也不例外。若身体摄取过多水分,便会透过肾脏、泌尿系统等管道自动排出,因此,不太会产生摄取过多水分的状况,但假如孩子在短时间内摄取过多水分,身体来不及排出,即可能使大量的水分累积于体内。
常见过度饮水的原因包括过度喂食、被强迫补充水分等,由于爸妈不清楚究竟应该喝多少水量,于是让孩子吃进过多的食物和水分,当孩子体内含过多水分时,可能会使体内钠离子浓度过低,引起烦躁不安、嗜睡、呕吐、厌食、痉挛,甚至昏睡等水中毒的情形,建议当孩子出现这些状况时,爸妈应先限制孩子的饮水量,并且尽快就医,医师会依孩子的状况限制水分,必要时给予高张性溶液补充钠离子,以矫正电解质的不平衡,以及开立利尿剂、抗痉挛等药物治疗水中毒。
禁止食用蜂蜜水、运动饮料部分爸妈会想以蜂蜜水或运动饮料做为宝宝补充水分的来源,但由于1岁以下的宝宝,免疫系统尚未发展成熟,加上蜂蜜本身含肉毒杆菌,食入后可能会有中毒之疑虑;至于市售的运动饮料,大多不是专为宝宝调配,且含较高的糖分或其他化学添加物,不建议给宝宝饮用。
水对于人体的重要性:
俗话说:「人能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水。」,意指人就算长时间没有摄取食物,也不致于无法生存,但若长时间没有补充水分,则将会有生命危险,足见水的重要性。
水占人体的绝大部分,以新生儿时期来说,约占体重的75~80%。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递减,3岁时约占63%,12岁时约占60%,由于此时数值已接近成人,2/3的水存在于细胞内,1/3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中,包括血浆、组织液。此外,脑脊髓液、淋巴、血液、肌肉、骨骼也含不少的水,主要功能是维持人体生理机能与调节体温。
维持生理机能在维持人体生理机能中,水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当人体摄取食物后,食物会经过口腔咀嚼、肠胃吸收与消化等过程,这些环节都需仰赖水分辅助,且在消化、吸收食物后所产生的废物与其他杂质也得靠水分帮忙排出,包括透过肾脏与泌尿系统形成尿液排出,约占总排出量的60%;经由肺部呼吸作用、皮肤排汗作用排出,约占35%;经由消化系统形成粪便排出,约占5%;其他诸如流汗、流眼泪、流鼻水、呕吐等同样会排出些许水分。然而,以婴幼儿来说,由于小宝宝的皮肤面积所占比例比成人较多,呼吸频率也较高,因此,婴幼儿从皮肤、肺部排出的水分比例会高于成人一些。
调节人体体温人体体温之所以能维持恒定状态,与水有相当大的关系。当天气寒冷时,人体血管会收缩,血液流至皮肤的分量就减少,使水分不易散出,因此,能维持正常温度;反之,若天气炎热,人体血管会膨胀,血液流至皮肤的量就增加,体内水分亦会随着血管膨胀、扩张,经由汗腺排出,使体内温度不致于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