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妻盖房是不少青年都希望完成的人生大事,所以更加不能儿戏。盖房子的时候提前看风水,风水看好了,盖好的房子才能切切实实地提高户主的运势运程,在财运事业上带来好的影响。那么在风水学中,什么样的风水适合盖房子呢?
一、依形就势,扬长避短
风水学“观水”,很重视水的形局。“凡到一乡之中,先看水城归哪一边,水抱边可寻地,水反边不可下。”风水学对这种因地制宜、依形就势、扬长避短的点穴立基原则,是颇为自觉遵循的。在实地考察时,应当:“瞻前顾后,视左应右,依心为准。左一步,右一步,前一步,后一步。想一步、看一步。他是我,我是他。不要忙,不要乱。不可露,不可馅。案中准,心中脸;眉上齐,心上应;浅中深,深中浅。”从这些表述中,剔除迷信的东西,不难看出其中蕴含着很强烈的因地制宜的意识,对于地段实际情况的考察,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二、因就天时,切合地利
风水学热衷追求天时、地利、人和的“天人合一”融洽境界。“藏风聚气”的理想模式,取的是负阴抱阳的格局,这种格局基本上是坐北朝南的方位。这也正与位处北半球的中国大地的最佳朝向是一致的。但由于地段不同,不一定都达成最佳朝向,所以风水师有时多依地形走向而适当偏转建筑的朝向角度,切合地利。如理想环境的“四灵”之地,风水学概括为“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服”。用的是“后、前、左、右”的相对方位,而不是“东、南、西、北”的绝对方位。这也就为因地制宜提供了较大的回旋余地,如台湾恒春县的“四灵”就是座东北朝西南的方位,也是针对实际情况的迁就变通。
三、人工调节,点石为金
风水学在顺应自然的同时,也很注意以人工弥补自然的缺憾,主张“趁全避缺,增高益下”。调节的原则是“因其自然之性,损者益之”。就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按照自然条件的缺损,通过人工措施来补益。这类风水环境的人工调节,对于村落选址中的不理想地形,常常采用引沟开圳、挖塘蓄水、修筑沙湖、垒坝造桥等措施来调节。值得注意的是,风水术还常常运用建筑手段来弥补自然的不足和强化风水的优势。如文峰塔、魁星楼、文昌阁之类的高体量建筑和牌坊、亭、桥等建筑小品,这些建筑成为村落环境的标志物、观赏点和构图中心,具有易识别性、观赏性。
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风水学以“枕山,环水、面屏”为藏风纳气的理想环境模式,但这个模式只适用于山区和丘陵地带,对于江湖平原,风水学作了一个很大的调适。《水法》中说“有山取山断,无山取水断”。这里承继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性传统,明确地提出适应“山地”与“平洋”两种地区的因地制宜要求。对于平洋地区,“平洋地阳盛阴衰,只要四面水绕归流一处,以水为龙脉,以水为护卫”。何晓昕把它概括为“背水、面街、人家”。我国江南许多水乡城镇,大都沿用了这样的模式。对无山无水的地段,风水学则将千家万户的屋脊视为“龙脉”,把宅周围的街巷比拟为“水”。即俗规是:左青龙,右白虎,甯叫青龙高万丈,不让白虎抬了头。”可以看出市井之宅强调“脊龙”,实质上是协调住宅群体整齐布局的一种手段,也是协调邻里关系的一种措施。
五、留有余地,灵活变通
实际生活中,必然会有一些宅舍,按风水说是不吉利的,但却难以迁移、变改。对此,风水学也留有余地,用符镇、避邪等手法来解除。这种变通的后果,产生了诸如“石敢当”、“山镇海”及符镇图形的象征符号,转化为建筑上的一种民俗性的装饰。像大门偏斜之类的处理,也带来了程式化常规形象的变异。给建筑艺术面貌增添了生动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