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为自己的下一步做打算
这个阶段心理学教授提倡,在孩子5岁左右开始培养,在周末孩子和家长都能在家的时候,在周六下午,孩子午睡醒来之后给他准备的零食分成两份,拿两份到跟前,对孩子说:‘我今天想跟你做游戏,给你点好吃的,你看我这里有两份零食,本来是今天一份明天一份的,但是我现在都给你,你自己决定要怎么吃。如果你今天只吃一份,明天吃另一份,到了明天我再给你一份。如果今天把两份都吃了,明天就没有了。’
一般情况下孩子吃完了第一份,第二份一定会很想吃掉,然后慢慢的就吃掉了。到了周日家长拿出一份零食,问孩子第二份还在不在的时候,孩子一定摇头说不在了,家长就要和孩子讲道理“我昨天和你说的很清楚,是你自己决定把第二份吃掉的,我守约了,准备了零食,你吃掉了第二份,这个是你没有遵守约定,第二份零食没有了。”
这个时候其实孩子不会闹的,因为他知道是自己错了,这个训练做完之后,各一个月再做一次,如果孩子足够聪明,他就会留下第二份零食,等著第二天再来一份。这个过程孩子就会学会自我克制。这个训练就叫做诱惑训练。
这个阶段可以训练孩子防止自私,因为人的本能就是利己,尤其孩子年纪很小的时候为了生存,本能的会将东西占为己有。包括父母对他的爱,他也是希望能够独占的。
但是要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分享,这是一种性格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六岁之前训练孩子的好处就是他们除了吃就是玩,想要训练从这两项入手就可以,掌握训练技巧非常简单。
防止孩子自私可以从孩子上饭桌开始训练,等到孩子可以开始拿筷子和大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就要给孩子立规矩,大人不吃饭孩子也不能吃。
让孩子在脑海中有家的概念,家是社会的雏形是社会的缩影,如果能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着想,将来到了社会上,走入一个团体中,就会为团队中不在的人着想,这样孩子就能形成社会性思维,不要担心孩子饿的早,多等一会其他人就会饿坏,纵容他们先吃饭不等其他人。
人的一生就是在忍受很多不愉快中度过的,饥饿是最简单的不愉快,甚至称不上是痛苦,如果连这一点都无法忍受的话,将来的大风大浪又怎么能扛得住呢。
家长要舍得,让孩子去感受不愉快和痛苦
当孩子因为饿而闹的时候,家长就可以蹲下来和孩子讲,你饿我也饿,但是我还要做饭,爸爸妈妈辛苦工作一天,为了家庭其他成员要吃饭,还要忍着饥饿去准备,所以你也等一等,等爸爸妈妈都完成了咱们一起吃,或者你帮妈妈一起做饭,还能加快速度。
等到准备完成,家庭成员都在的时候,一起吃,孩子就有一个等待完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如何让自己难受却能够帮助别人的道理,他们长大了就不会太自私。
自私就是等不得别人,很多事情只顾自己没有等待,如果能够从小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长大了就不会太自私。在家里有家人的概念,出去社会就会有别人的概念。
第三个阶段:6-12岁,能力培养
就是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要观察他的学习状况,学习习惯,他擅长什么科目,以及他的困难在哪,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一个自信,然后对学习有一种热爱,有专注和集中时间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所以主要还是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果这六年把学习习惯培养好了,后面初中高中就会很省心,可以自己就把学习成绩提高,不用家长监督。
这个阶段还能够培养孩子防止娇气,这也是性格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成绩优异的大学生,智商也高,学习过程顺利但就是吃不了苦,受不得挫折,甚至有的孩子胆子很小,上了几天幼儿园就吵著不去,这些都是娇气造成的,勇气,胆量,意志不够,如果从小能吃苦,有了力量和意志,他们就不会胆小娇气。
现在很多家庭不具备让孩子吃苦的条件,娇生惯养,所以家长可以用体育的方式来代替吃苦,体育锻炼是对身心意志最好的训练方式,心理学教授建议,长跑和游泳,长跑有助于孩子呼吸和心肺功能训练。是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和耐力训练。
游泳除了可以强身健体之外,还能增加生存概率,会游泳也是能救命的,最重要的是,游泳可以让孩子学会战胜恐惧,当孩子惧怕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和孩子说,你今后遇到了困难难受的时候,就想想游泳,要战胜自己的恐惧,只要坚持就能活下去。
游泳和长跑可以在孩子6岁之后开始安排训练,一个是可以让孩子身体强壮,另外就是可以让孩子学会忍耐与坚持。
教育的关键在孩子的早年,如果早期对孩子教育好的话,情感健全,性格坚强,多和孩子聊天,对社会上的事情作评价能够间接影响孩子的社会观,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观念就是日常行动当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
第四个阶段:12岁之后
孩子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之后的孩子虽然成长还是需要家长来照顾,但是他们的自我人格开始逐渐完善,有了独立意识,所以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逆反,他开始有自己的主意了。
在12岁之后要开始进行尊重教育,尊重教育的重点就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家长只是负责给孩子提供选项,不能再替孩子做主。
这四个阶段,关键是前两个要打好基础,后面的教育就会很省心。哪怕孩子天赋不够,只要基础打好,孩子愿意认真做在课堂里听课,成绩就不会太差。因为他具有自主学习意愿。
到了青春期孩子也能更加自律,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孩子自己心里会有数,而不是轻易的随波逐流的做很多叛逆的事情。
这些都是再孩子6岁之前靠家长正确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也就是前两个阶段打好之后的结果。所以想要预防孩子再将来出问题,让孩子心理健康成长,投入最多的应该是孩子在6岁之前的教育。然后小学的时候管的严格一些,到了后面就可以省心省力了。
而且孩子年纪越大越需要的是尊重与建议,而不是直接的管教。直接的管教不会有太大的效果,还有可能会出现反效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好好学习,都要学习一些什么呢?
心理学教授说她早年是研究犯罪心理的,当案件发生之后很多人会希望她来做一些犯罪心理的结论,犯罪心理相当于病原学研究,就是疾病发病原因,疾病发病原因研究之后能得到一些养生预防的知识,犯罪心理研究之后也能得到许多关于教育方面的经验。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可以谈一谈关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心理问题。比如说“孩子不愿和家长沟通”“孩子会偷拿家里的钱”“孩子整天沉迷手机游戏”“孩子不愿意学习”等等。
这些问题都集中发生在未成年孩子的身上,这需要家长明白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对孩子做出教育手段。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大人的问题,了解孩子的心理也是家长自省的过程。
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健全的温馨的,而且绝大多数的父母也都是爱孩子的,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都是懂事的,遵纪守法的,不至于走向犯罪的道路那么严重。
但是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有的,也就是说,家庭健全不等于家庭教育健全。所以教育孩子要有方法,根基打好了将来就不会出大问题。
推荐阅读:
穷养富养比不过教养!再爱孩子,也要让他吃这“五种苦”
最好的教育是做给孩子看!好父母的15条准则,你有哪几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