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作者\妈妈经编辑部
哈佛学习理论家戴维·帕金斯(David Perkins)在他的著作《聪明的学校》中指出了可以帮助老师辨识“脆弱知识”(fragile knowledge)的特征,透过“深入理解”(deep understanding),才能确保学生有能力运用他们所知道的知识。
恐怕你家的孩子学到的都是“脆弱知识”
当孩子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脆弱的”时,他们就不会记住,理解或积极使用学到的知识,进而导致学习成绩和表现不一致,David Perkins认为脆弱知识有下面三种特色:
(一)惰性知识:可以让学生记住的知识,但无法应用于课堂之外。
(二)天真知识:是指学生可以依靠简单的解释或公式来产出答案,而非以灵活应用概念。
(三)仪式知识:在课堂教学上很有效的知识,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应用的案例。
其中惰性知识和天真知识在亚洲孩子的课堂中占了八成,当学生无法理解含义、无法活用所学知识时,知识就是脆弱的,缺少构建知识的过程,是“脆弱知识综合症”的病因。
David Perkins的“深度理解”理论不仅着眼于拥有知识,而且还能够在课堂之外思考,解释和应用知识,他认为当孩子能够做到以下,就代表孩子已把“脆弱知识”转化成“深度理解”:
1.用自己的话语解释所学的知识。
2.提供新的实例来举例。
3.将知识应用于尚未研究的概念。
4.以知识证明或支持其他现象。
5.进行新旧知识的比较,纵向贯通。
6.概括各学科,横向贵通。
教孩子试着让“大概念”来稳固知识
当孩子习惯以“网状结构”来学习知识,脆弱知识就难以形成,像是:孩子画图时,先画一个边边、框架(frame)出来,再将颜色(知识)填进去,只要这个框架够牢固,里头的知识就不易瓦解:
(一)大概念是这门学科中“最重要”的。
(二)大概念包含许多“知识点”,可以解释很多现象。
(三)大概念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
(四)大概念可以“螺旋”上升。
在大概念的“框架”之下,具体的知识点才更容易结成网络,也便于孩子在学习之后融会贯通,解决真实问题。
别忘了,家庭生活就是真实的生活
除了在学校的学习,家庭教育也很重要,生活中处处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对孩子“提问”是一门学问。
帮助孩子建立知识的原型(Prototype)
发展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学会“语意分类”(semantic categorization)的前提是具有“心理表征”(representation)的能力,工作记忆成熟了,能够形成“心智图像”(mental image)。
在行为面,孩子透过进行“比较”(compare)发展出“区分”(classification)的基本认知能力,有研究更进一步显示孩子“分类”的能力可以预测未来的高阶认知能力,如:推理、归纳、解决问题等。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察动物,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可以问问孩子,让孩子去思考:“麻雀是怎么走路的,别的鸟又是怎么走路的?它们彼此之间的形态有什么不同?(比较)”接着,家长还可以视情况引导孩子做一些推测:“这些鸟的嘴都长什么样子?长成这样它们平时会吃些什么?怎么吃?”
时代在变,教育也在变,靠死记的知识,学再多也无用。
Tell me and I forget.
Teach me and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learn.
推荐阅读:
7岁男童被继母打得伤痕累累,原因只是“作业写的太慢”!
看孩子写作业总生气?可以先问问自己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