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心里有数
你可能会说,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啊。其实,养成好习惯不难的,孩子也不傻,他可以做做表面功夫,每天定点定量学习,但就不往心里去。所以,关键问题是,怎样让孩子对学习真正上心?
我们常说孩子要自觉,自主,说的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管理就是心里有数,他知道自己的作业有多少,要写多久,已经完成多少,还需要多久,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会,这就是自主状态了。
这种情况下,就算不是一放学就写作业,玩一会儿再写也没问题。每天学多久也无需规定,孩子会根据作业和自己的状况进行评估,自行安排时间。这时,管理时间只是表象,自我认知和评估是内核。孩子管理的不是他的时间,而是自己的学习状态。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理想孩子”了,孩子能做到吗?
有两点,一是对自己的状态有自我认知,就是清楚自己的现状。这对小孩来说很不容易,许多孩子,问他“你学得怎么样”,“你哪里学不会”,“有什么困难”,他们都是懵懂不知的。另一个是对自己的成就有自我要求,就是清楚自己想怎样。有的孩子要求自己考第一名,有的不在乎名次,只是简单地不想落后。只要孩子对自己有期许,他就会自我调节,就可以有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自我认知是自我管理的基础,父母要做孩子的“探照灯”
关于这方面的理论,Laura E. Berk《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有如下阐述:研究表明,稳定的自我觉知为2岁之后努力控制的组织和稳定性打下基础。那些经常得到父母疼爱和耐心鼓励的儿童,自我控制发展得好一些。
2岁末,语言开始成为自我发展的有力工具。……幼儿期,语言使得儿童能够谈论自己的主观体验,同时开始关注评价中的自我,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在整个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权威型教养方式与儿童多方面的能力相关,如乐观、自控、坚持性、合作、高自尊、社会性和道德成熟、良好的学习成绩。
这几句话通俗地翻译过来就是,孩子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是从很小就开始发展的。父母多疼爱、多鼓励,同时高要求并坚持执行,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语言对话能让孩子形成自我概念。
举例子说明一下。先说自我认知。孩子的自我认知需要语言来发展。孩子认知水平很有限,做一件事自己是个什么状态,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都不是很清楚。这就需要我们来当“探照灯”,经常给些提示让孩子关注到自己的状态,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把这样的思维和表达习惯化。
比如:
你忘记了是吗,需要再翻翻书吗?
你担心自己说错,是吗?
你觉得这个公式很抽象,不好理解。
你不喜欢跟他们玩是吗?
你不是故意要捣乱的,老师批评你,你有点尴尬,有点难堪,这很正常。没关系,没关系。
所有这些对孩子状态的询问和描述,都是提示孩子“向内看”,获得自我认知的意识。平时这样的对话多了,孩子就会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状态,也开始感知自己的变化。如,“刚开学的时候我不熟悉,很害怕,不想上学,现在我不怕了,很喜欢上学了。”
自豪感有助于提升自我管理,父母要多表扬孩子
再说自我要求。自我要求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我效能感,以及自控力。自我效能感,就是孩子对自己的能力自信、自豪。这是自主性的核心,一个人愿意向前走,内驱力就来自“我能行”的体验。
让孩子爱学习、坚持学习,就要让孩子时刻感受到“我能行,我学得好”,从而让孩子对自己的成就有自豪和期待。这需要我们做到“随时表扬,定期总结”。
这和我们平时“随时批评,偶尔表扬”的做法正好相反,其实表扬应该多多益善,不要怕重复,逢人就夸。哪怕孩子不耐烦地说“行了行了,不用再说了”,也坚决不要停,孩子心里还是高兴的。
另外,孙子兵法里说“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用在孩子身上,就是不定时间、不定强度的表扬和奖励才是最大的刺激。因为定期的刺激,时间长了刺激效果会削弱,所以要随时表扬,马上奖励。
那错误呢,不是定期批评,而是定期总结。定期批评时间长了孩子也皮了。所以变换我们的姿态,跟孩子平等的身姿,每星期跟孩子好好谈一次话,小结一下。先说近期的优点,然后郑重其事地指出最近的缺点,跟孩子谈好整改目标和方法。
“随时表扬,定期总结”不是要讨孩子欢心。而是在把住了边界,孩子不犯大错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多做尝试,帮助孩子探索自己的方向。
最后,让孩子把进步、成就归功于自己。常对孩子说“都是你自己努力呀”,不仅让孩子感到“我在进步”,而且“进步是因为我自己努力,我会想办法,我能坚持。”这便形成了高自尊,有研究发现,一个稳定高自尊的人,会把成功归因于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
自此,我们就完成了这样一系列动作:通过写作业这件事,利用学习的过程,培养的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坚毅的品质,进而使他拥有了一个更高的内隐自尊。这一波操作可以作为养育的“套路”,用在各个方面,孩子学习任何一个技能,乐器也好,体育也好,都可以用这个思路,达到让“外在表现”为“心理内核”服务的目的。有了稳定的内核,发展出漂亮的行为表现也就不难了。
孩子整个儿童期和青少年期,这都应该是我们的养育目标。
推荐阅读:
别再对孩子大声吼叫!教育最好的沟通方式:“低声教育”
越骂孩子,他越想抱你?唯一骂不走的人,就是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