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企业、单位陆续返工。而在严峻的疫情面前,吃饭变成了一件需要慎之又慎的事。
无论是在家自己做饭,还是在外吃、点外卖,都提心吊胆的,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病毒“趁虚而入”。
接下来要说的几个例子,所有人真的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看看。
一顿饭,相邻三桌被感染!疾控专家还原“烧脑”调查过程
据广州日报报导,2月以来,广州出现了多起本地居民发病的报告。疾控人员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把3个陌生家庭的聚集性疫情成功联系在了一起。
首先是A家庭一家三口。女主人先发病,但她发病前14天并没有去过湖北或武汉,也没有密切接触过疫区相关人员。
疾控人员在调查过程中留意到,她在发病前曾有聚餐活动,大年三十一家也曾外出聚餐。
而在女主人发病次日,家中男主人及其女儿先后被确诊。
再来是B家庭,女主人被确诊,一开始她怀疑是被前几日发烧、咳嗽、疑似流感的同住母亲所传染,但经核酸检测,82岁的母亲检测结果却为阴性。
疾控专家又致电这家的男主人,才得知一个重要信息点:大年三十中午,全家人曾外出到一家餐馆就餐。
年三十、餐馆……调查人员猛然记起,昨天调查的A家庭也是去的同家餐馆,还是同个时间段!再次追问下,得知两家就坐在同一层的靠窗位!
疾控专家层层抽丝剥茧,终于发现,当天同地点同时间段一起进餐的,还有自武汉来穗的C家庭一行10人,当时进餐后,随即就有一人发病了,有4人后来也相继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原来,进餐时A、B家庭分别坐在C家庭的邻座,每桌座位之间相隔不足1米。
如下图所示:
终于“破案”!疾控人员分析认为,这是一起由于有共同就餐餐厅暴露史而导致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
才刚上几天班,食堂里聊个天就被感染了
2月16日,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了一起确诊病例。
这名患者春节前自驾回老家过年,疫情期间照样吃饭聚会,大年初六返程,初七就回公司上班。
但刚过元宵节,就听说过年一起聚会的亲戚被确诊了。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也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到医院一检查,果不其然——核酸检测呈阳性。
单位几十人作为密切接触者都被隔离了,一名同事更因此被感染。
他事后回忆与这名同事的接触:在食堂吃完饭后,两人排队倒餐盘时聊了几句,也没有戴口罩。就在15号,同事也被查出核酸阳性。
聚餐后不适也强忍着,一家7口全中招
2月13日,北京疾控中心通报了一起聚集性疫情。
一家人与亲戚聚餐,8天之后被告知亲戚确诊新冠肺炎,但他们也没放在心上,依然按照正常上下班、逛超市。
家里有人不适,也忍着不去医院,直到几天后小孩和大人都发病了,才相继去了医院,但为时已晚,一家七口全部中招。
这几个病例让人痛心,也让我们意识到,原来有些道理反复讲来讲去,还是会有人置若罔闻!
疫情之下,怎么安全吃饭?
1. 不聚餐、不聚餐、不聚餐!
聚餐时,我们没法戴口罩,如果一起用餐者中有新型肺炎患者,那么在夹菜、交谈环节,病毒很容易就经由飞沫传播开来。
此外,虽说聚餐的人大多是亲朋好友,但人数众多,甚至有十几人的,他们去过哪里、见过什么人、接触过什么东西,你不可能全都了然于心,餐桌下是否有病毒携带者,你更不得而知。
像第一个例子,连邻桌都可能被受牵连。所以,在这个特殊时期,一定不要我行我素地继续聚餐。
不聚餐,是为了以后能吃饭;不聚会,是为了以后能再会!
2. 尽量自己在家做饭、带饭
有条件自己煮饭的,尽量买食材回家做,把食材煮熟、煮透,既能保证食材安全,还能避免在餐馆等密闭场所造成交叉感染。
3. 分餐、打包
如果在单位食堂或外面就餐,最好错峰吃饭,加大餐桌之间的距离,与人距离至少1~2米,不交谈;或者采取分餐、打包带回办公室。
除了吃饭、喝水,其他时间一定要戴上口罩。
4. 点外卖最好点热食,取外卖时戴口罩、一次性手套
点外卖时,尽量点热食,最好别点凉拌菜、寿司等凉食。
首选”无接触配送”,取外卖也要做好防护,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取回后对手提部分用酒精棉片消毒,洗手。
进食前可对食物进行再加热,保证熟透。
最后强调一下,如果接触了可疑传染源后身体不适,尤其是发烧、咳嗽,请及时就医,并主动说明可疑接触情况,不要隐瞒,不要心存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