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评论网,2017年的卫服部保护司统计,有6成的施虐者是因为“对于儿童发展缺乏认知”、4成“因应压力或冲突能力不足”、1/3为“遇到心情沮丧或愤怒时,缺少自我控制能力”。
2.孩子:我要听妈妈的话,不然我就没有妈妈了
对小孩子来说,爸妈就是他们的全世界。曾经,记者访问一名被妈妈家暴的7岁男孩,他知道妈妈因为拿刀子划他所以被拘留了,但是他说:“我想妈妈,什么都想……哪怕她打我,我也愿意待在她身边,要不然我就没有妈妈了。”
家人不像情人,能够“宁缺勿滥”,母亲就算暴力,孩子还是紧紧守着这份亲情,有的小孩甚至因此厌恶自己,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会被打,乖乖听话变成孩子每天的任务,过关了他得到妈妈,失败了他得吃拳头。
3.外人:清官难断家务事
有时候家长失手打孩子,可能是因为父母关系不佳,情绪波动所致;或已经离婚,单亲抚养小孩压力很大;也有的是小孩不服管教哭闹、有特殊疾病,亲戚朋友会觉得别人私底下的感情事不该干涉,那幼教老师呢?
端传媒访问北京一名私幼老师,他的回应是“保持对孩子的爱,实在太难了。”从事幼教,工作太累又赚得少,和形形色色的家长沟通很难,还要面对许多考核,职场环境已经槁木死灰,实在无法再多为孩子做什么。
在台湾,相关儿虐案件的研究也发现,有5成2的个案遇到困难时是“向亲戚求助”;近3成“自己想办法解决,无求助他人”,仅少数会“拨打110”与“上网找育儿知识”。
总结:照顾议题需要学习,社会大众勿置身事外
国内卫福部统计,2017年疑遭受不当对待的儿童少年保护通报案件有5万9912件,2018年前2季也有2万9211件,每天超过11人列入儿少保护案件,平均不到9分钟发生1件。(注:综合媒体报导,也有每10分钟、15分钟等说法)
推荐阅读:家暴虐童层出不穷,真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因此,保护司司长林维言呼吁,社会大众应成为关心儿少的“关键路人甲”,若发现儿少遭受身体、精神、性、疏忽等不当对待,或没获得基本照顾,应协助拨打113保护专线。
当小编搜集新闻资料时,无法理解的讨论“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肉?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打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父母)也是这样被打长大的吧!”原生家庭的痛,要用一生来补偿,自己曾经受过的苦,千万别再让下一代去承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