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艾滋! 台北市宣示达“90-90-90”
根据统计,全国1-10月,本国籍新增艾滋感染者总数为2,164人,较去年同期增加8.7%!其中,台北市较去年同期更成长12.35%,因性行为而感染者占94%,新增感染率高于全国均值。
为响应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朝向2020年达成“90-90-90”的目标迈进,有效降低艾滋病毒感染人数,北市政府卫生局提出了“90台北、就是台北”的宣示,希望台北市能成为全台第一个达成“90-90-90”目标的城市。
“90-90-90”抑艾滋 盼2030达“95-95-95”免艾滋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昆明防治中心组长魏孙震说明,所谓“90-90-90”就是90%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状况、90%知道自己感染状况者能开始服用药物、90%开始服用药物者的病毒量都能成功抑制,如此一来,艾滋病毒的蔓延终将受到有效的抑止。
魏孙震组长指出,台北市在感染者医疗照护方面,新增通报个案进入医疗体系就医率可达91.54%,进入医疗体系后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服药率84.62%,接受服药个案成功抑制病毒测不到病毒率可达94.94%。若能更进一步推动到2030年成为“95-95-95”,则艾滋病毒阳性个体无法传染给其他人的比例将上升至86%,艾滋病的世纪大流行将可终止,真正达成“AIDS Free Generation免于艾滋的世代”的终极目标。
防御艾滋 从安全性行为+定期筛检开始
当世界各个角落沉浸在圣诞佳节以及新年假期欢乐的氛围中时,魏孙震组长提醒,民众在发生性行为时,一定要全程使用保险套。尤其是自认有高风险被感染者以及曾经有不安全性行为者,最好每三个月至半年,都能主动联系卫生所或相关检测单位,让自己能透过筛检,早一点知道自己是否感染,即早服用抗病毒药物,才能有效地让体内病毒量降到测不到的程度,让自己的健康更能自行掌握。
蚊风丧胆! 护罩式喷洒防治登革热成效佳
时值秋季而室温仍属温暖,正适合病媒蚊繁殖。为落实登革热防治,台南市政府登革热防治中心加强消灭病媒蚊孑孓后,卫生局再进行半径50米户内化学防治,环保局则同步进行半径100米户外化学防治,内外夹攻,有效消灭成蚊。
内外夹攻消灭成蚊
根据台北市立大学黄基森教授研究登革热病媒蚊成蚊习性得知,斑蚊成虫于室外时,多栖息于潮湿、阴暗、不通风之人工容器或物品、灌木丛、乔木树枝、杂草上,此外,雌雄蚊都会吸食树液、花蜜等含糖分的液体以供应身体养份。
形成屏障带的喷洒
台南市卫生局指出,将长效型杀虫剂以适当的颗粒大小,喷洒于居家、社区环境周围之栖地及其缓冲区,以形成屏障带的喷洒方式,可立即有效的减少病媒蚊数量,同时有效控制登革热疫情。因此,除空间喷洒的化学防治方式外,亦积极推广与建议化学防治新技术-护罩式喷洒法。
施药后,斑蚊将因接触足够之药剂量会立即死亡,尤其是已带有登革热病毒的成蚊不再有机会传播疾病或入侵室内,或因隔日后接触残留药剂,或吸食具药剂之树汁液而致死亡,对斑蚊兼具皮肤及口服毒性之效能。
对人体毒性影响较低
台南市卫生局进一步指出,此法选用之药剂为易附着于物体表面之剂型,且对人体造成的毒性影响较低,适用于喷洒空屋、居家周围或社区环境周围栖地及其缓冲区,形成屏障带进而预防病媒蚊之孳生。
研究显示,早上911时及下午34时为斑蚊活动时间,若以此法于早上79时、中午12下午3时或下午46时喷洒,因病媒蚊已停止活动回到栖息环境中,故效果最好。
国际乳癌防治月 乳癌筛检Just in time
乳癌位居女性癌症之首!十月为国际乳癌防治月,台北市卫生局与乳癌防治基金会,特别邀请陈佩琪医师担任台北市乳癌防治大使,呼吁珍爱女性朋友健康,乳癌筛检要及时。
三分之ㄧ乳癌可预防 高危险群不可轻忽
依据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指出,高达38%的乳癌是可以预防的,乳癌防治基金会张金坚董事长表示,乳癌高危险群者,如具特殊家族史、更年期前得过乳癌或一侧乳房得过乳癌者,其致癌相对概率大于4倍;而母亲或姊妹得过乳癌、第1胎生育在30岁后或未曾生育者,其致癌相对概率大于2-4倍。因此,高危险群女性朋友,应要重视健康生活,尤其应定期进行乳房X光摄影检查。
1成2疑为乳癌阳性个案 定期筛检很重要
台北市政府卫生局黄世杰局长表示, 106年乳癌筛检人数较去年同期增加1万1,074人,筛检量成长达12.61%,进步率超越全国平均。其中,45岁女性乳癌筛检疑似阳性率更达近11.86%,需进一步确诊,所以女性朋友千万不可忽视。
陈佩琪医师也呼吁,乳癌为台北市女性癌症的第1名,对女性健康深具威胁,提醒所有女性朋友,ㄧ旦满45岁,且符合国民健康署筛检年龄的女性朋友,就应及时进行筛检,尔后则定期每2年筛检1次。
珍爱健康 防癌ㄧ指通APP搜寻健康好站
台北市卫生局提醒,女性朋友预防乳癌首重均衡营养、健康饮食、规律运动、远离烟酒、及时又定期进行乳癌筛检,凡年满45岁到70岁、40-44岁二等亲(外祖母、祖母、妈妈、姊妹、女儿)内曾罹乳癌,且105年迄今未接受过乳房X光摄影的女性,可运用“健康好站-台北防癌ㄧ指通”APP,搜寻最近的乳房X光摄影检查医院进行筛检。
酷暑来袭! 高血压患者当心冷气房温差冲击
户外高温室内酷凉 温差冲击心血管
全台连日高温冲击,室外温度频频超过摄氏35度,逼近摄氏38度。为了追求舒适,许多人空调温度越降越低,却忽略了进出室内外时温差可能引发的致命危机!根据全球变迁通讯杂志刊登论文指出,高血压导致死亡的风险,将随温差幅度增加而提高,不得不慎。
东元综合医院心脏内科部部长张圣典医师提醒,从高温突然进入低温环境时,体内血管易受刺激而瞬间收缩,导致血压急遽上升,此时部分高血压患者会产生头晕、头痛、耳鸣或心悸等症状;因此,高血压患者面对室内外温差,务必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才能远离心血管并发症的威胁。
长期高血压恐致心衰竭 死亡率更胜癌症
张圣典形容,心脏就如同汽车引擎,可带动全身血液流动以维持生理机能,而每一次的血压超标,都将对心脏带来负荷,长期以往恐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甚至演变为死亡率高于癌症的致命疾病心衰竭。
现今虽卫教观念普及,但仍有许多患者因工作忙碌或自恃年轻,长期疏忽血压控制,反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张圣典提到,诊间曾有一名从事保全工作的年轻患者,因长期作息不正常,虽自知收缩压已高达170~180mmHg,却长期忽视血压健康,年仅37岁就因高血压而导致心衰竭,因心脏无力供给全身所需血量,时不时便感觉到全身疲倦无力、呼吸困难,才就医接受治疗,此时已严重损害健康与生活品质,甚至无法上班而影响收入。
单锭复方提高服药顺从性 搭配生活调整控压更稳定
美国全国联合委员会第八届学会(JNC8)报告中指出,高血压患者如按时服药即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其中引发心脏衰竭的概率更可降至50%以上,目前临床上针对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包括ARB(血管张力素受器阻断剂)、CCB(钙离子通道阻断剂)、ACEI(血管张力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据统计,70%的高血压患者需服用两种以上降血压药物才能控制血压达标,然而药量多、服药方式复杂,却也成了患者常忘记吃药、自行减药、停药的主要原因。
张圣典指出,目前可选择单锭复方药物,解决药物过多的困扰,帮助提升患者服药顺从性。稳定服药之外,建议患者应调整生活习惯,配合规律运动、作息正常、饮食低钠低糖等,全面改善血压健康。若想降低室内外温差冲击,则可在冷气房中备条毯子,或调高空调温度,以避免温差带来的隐形伤害。
以上卫教资讯由台湾诺华提供
五十岁要做大肠癌筛检 有息肉切除可降罹癌概率
艺人猪哥亮因大肠癌病逝台大医院,享寿70岁。对于大肠癌防治,虽然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仍然有人会讳疾忌医,甚至是使用偏方,以致延误治疗;医师提醒,大肠癌及早发现,即使接受治疗,早期大肠癌的五年存活率可高达九成五。
得知罹癌没立即接受治疗 肝转移进入安宁病房
猪哥亮是于2014年发现罹患大肠癌,得知罹癌后,他并没有立即接受治疗,直到去年,才到台大医院就医,但却已是晚期;虽然经由使用化疗,但是病况并未好转,并且出现肝转移,因而进入安宁病房接受安宁缓和医疗,并于今天安详往生。
早期大肠癌 五年存活率可高达95%
台安医院大肠直肠外科主任糠荣诚表示,大肠癌已经好几年都是十大癌症排名第一名,一年新增一万五千名大肠癌病例;但是,早期大肠癌的治愈率其实很高,尤其是第一期与第二期大肠癌,五年存活率可高达95%,第三期大肠癌的五年存活率就只有45%-50%,第四期就只有5%-10%。
第一二期大肠癌只需切除不用化疗 千万别让偏方误病
所以,若是大肠癌拖着不治疗,治愈率就会下降!糠荣诚主任指出,如果能早期发现大肠癌,就只需要做肿瘤切除,并不用做化疗,但是却有人宁可去吃偏方,这是不对的,因为体质关系,很可能只要三个月,肿瘤就变大二倍,大肠癌就转移出去了。因此,一旦发现罹患大肠癌,就要赶快切除。
五十岁要做大肠癌筛检 有息肉切除可降罹癌概率
此外,要预防大肠癌,筛检很重要;糠荣诚主任进一步指出,大肠癌筛检有粪便潜血检查,以及大肠镜检查,五十岁就要安排相关检查,因为大肠癌高峰期是六十岁至七十岁之间,早期发现有息肉就要拿掉,由于息肉五至十年会癌变,所以只要发现有息肉就拿掉,就可降低罹癌概率。
米饭是我们餐桌上的主食,但很多人并没有很重视,而是努力想把菜肴做得更健康。你知道吗?遵循吃米饭的四大原则,才会让米饭也为健康服务。
尽量让米“淡”
让米“淡”是什么意思呢?
一方面,尽量不要在米饭当中加入油脂,以免增加额外的能量,也避免餐后更多地升高血脂。因此,炒饭最好能够少吃,用含有油脂的菜来拌饭,也应当尽量避免。
另一方面,尽量不要在米饭当中加入盐、酱油和味精,避免增加额外的盐分,不利控制血压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另外,加入醋、用紫菜包裹、中间加入蔬菜和生鱼一类做法是符合清淡原则的。
故而,只要不吃过咸的菜肴,紫菜饭卷是相当适合慢性病人食用的主食。
尽量让米“乱”
何为“乱”呢?就是说在烹调米饭米粥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单一的米,而是米、粗粮、豆子、坚果等一起上。
比如说,红豆大米饭,花生燕麦大米粥等,就是非常适合慢性病人的米食。加入这些食品材料,能为我们主食增加不少营养成分,还能起到蛋白质营养互补的作用。
当然,更要紧的是,这样做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反应,控制血脂上升。
其中豆类与米的配合最为理想,它的消化速度慢,还含有一些延缓淀粉变成葡萄糖的成分,对于预防慢性病最为有效。
尽量让米“粗”
所谓粗,就是尽量减少精白米饭,也要少吃糯米食品。它们的血糖反应过高,对控制血糖和血脂均十分不利。
实际上,慢性病人大多数都是脂肪超标的类型,控制体重是饮食调整措施的第一要务。
只有吃足够多的纤维,才能有效地降低米饭的消化速度,同时可以在肠道中吸附胆固醇和脂肪,起到降低餐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
但是,一些营养保健价值特别高的米,如糙米、黑米、胚芽米等,都有着比较“粗”的口感。但每天吃百分之百的糙米饭,因口感不好,难以长期坚持。
因此,在煮饭的时候,不妨用部分糙米、大麦、燕麦等“粗”粮和米饭“合作”,口感就会比较容易接受。最好先把“粗”原料先在水里泡一夜,以便煮的时候与米同时熟。
糖尿病人要求选择血糖上升速度较慢、血糖负荷较低的主食;高血压病人要求选择尽量不带咸味的主食;脂肪肝患者要求膳食纤维丰富的主食,高脂血症患者要求选择有利于降低血脂的主食。
尽量让米“色”
白米饭固然晶莹可爱,但也意味着不含有抗氧化物质,维生素含量很低。如果选择有色的米,并用其他的食品配合米饭,让米饭变得五颜六色,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其营养价值。
比如说,煮饭时加入绿色的豌豆、橙色的胡萝卜、黄色的玉米粒相配合,这样就有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抗氧化成分,而且特别有利于预防眼睛的衰老。
又比如说,选择紫米、黑米、红米与白米搭配食用,也能提供大量的花青素类抗氧化成分,帮助预防心血管疾病。
总之,因为大米是每天都要大量吃的食品,它的营养保健价值如何,与每个人的健康关系极为密切。
如果每天都想到这些吃米饭的健康原则,日积月累,不知不觉就能起到防病抗衰的作用,对慢性病人极为有益。
细嚼慢咽米饭避免肥胖
GI值即血糖值上升率,又称“升糖指数”,它是考核人餐后血糖值的量化指标。食物的GI值越高,餐后血糖就越容易上升,就越容易招致肥胖。
而米饭、面包、面类等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正好属于GI值高的食物,因此也有人认为,想要减肥必须控制这些主食的摄入量。
实际上,在吃米饭的时候,只要有意识地增加咀嚼的次数,细嚼慢咽,就能轻松降低GI值。
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的淀粉多数为直链淀粉,这是一种难以消化的淀粉,如果将米饭放冷,直链淀粉的构造会发生变化,让消化更加平稳地进行,也就不容易升高血糖值了。
同时,多咀嚼米饭也很容易刺激大脑,产生饱腹感,进而提高饱腹度和满足感,避免过多进食导致肥胖。
因此,不少营养专家认为,只要掌握好吃饭的技巧,米饭也是一种让血糖值平稳上升的食物。
因为米饭本身是比较清淡的食物,所以很多人在做菜的时候为了“下饭”,都会选择比较重油重盐的食物。
在此提醒大家,不要走入健康误区。原来吃饭也能有这么多知识,赶紧告诉朋友~
高血压未回诊乱服成药 47岁面临洗肾危机
随着人们对养生观念的增加,很多人爱上了散步。早在25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报告: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虽然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对散步养生持怀疑态度,不认为简单的散步会给身体带来多大的变化。但是美国《预防》杂质曾经报导,散步一小时,身体便在发生著一系列积极的生理反应。
专家测试的人在散步一小时内发生哪些变换?
前5分钟,关节释放润滑液
刚开始散步时,关节僵硬。随着迈出几步后,身体逐渐为散步供能,血液循环加速,肌肉慢慢预热,关节因身体需要会逐步释放润滑剂让身体移动更轻松。
第6~10分钟,血管扩张
当散步开始以后五分钟,心率会稳定在一个运动速率(约140次/分钟)。人体热量消耗随之增加,血压微微增加是,身体立马释放化学物质来扩张血管,用以供能正在运动的肌肉。
第11~20分钟,激素开始逐渐分泌
渐渐的体温上升,人体开始出汗。呼吸也会变得急促起来儿,这时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开始分泌。来为肌肉输送能量。
第21~45分钟,脂肪开始燃烧
此时随着身体张力的释放,大脑会释放出让人感觉良好的内啡肽,你会开始放松。由于有更多的脂肪得到了燃烧,胰岛素分泌量开始下降,这使肥胖者和糖尿病者是极好的!
最后一刻钟,肌肉逐渐疲劳
随着时间增加,肌肉开始疲惫,体内碳水化合物减少。当你平静下来,心率和呼吸放缓,然后热量开始下降,但是依然高于锻炼前且持续一小时。
不同人,散步方式也不同!
慢性病人的散步方式
失眠者:
要在晚上缓行半小时,休息15分钟后再睡觉,有较好的镇静催眠效果。
高血压患者:
要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否则会使大脑不停地振动,容易引起头晕。
冠心病患者:
要在餐后1小时慢步走,以免诱发心绞痛,长期坚持有助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
轻微认知障碍的人:
应该反臂背向散步,把两手背在后腰命门穴,缓步倒退50步,然后再向前行100步,一倒一前反复走5~10次。
有胃肠病的人:
可以采用摩腹散步法,步行时两手旋转按摩腹部,每分钟走30~60步,每走一步按摩一周,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每次散步时间3~5分钟。
老年人的散步方式
体弱者:需要迈大步,甩开胳膊走,这样能加快新陈代谢。
肥胖者:要注意散步距离,尽量走远一些并保持一定的速度。这样能充分燃烧血液内的游离脂肪酸,从而达到减肥的作用。
没想到吧,原来散步的学问这么大。你掌握好走路的时间要领了么?别忘记将好方法分享给喜欢散步、遛弯儿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