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针灸除皱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针灸除皱】健康养生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针灸除皱】的健康养生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针灸除皱】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针灸除皱】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针灸除皱】健康养生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针灸除皱】的健康养生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针灸除皱】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针灸除皱】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有事没事扎针灸?别这样养生

  相对于药物的固有属性——“药物副作用”而言,针灸算得上是一种绿色疗法。出于养生的目的,一些人尤其是中老年人认为,既然是绿色疗法就可以“经常扎”,甚至“天天扎”。事实上,这样针灸并不能产生想象中的治疗效果“无限叠加”,身体也不会因此更加获益。

  1 科学针灸确有养生之效

  针灸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新石器时代首先出现了针刺疗法。那时,人类制造出种类较多且较为精细的石器,这才有了适合医用的砭石。砭石是一种锐利的石块,它作为针具的前身,算是最早的医疗工具,主要被用来破开痈肿、排脓放血,或用以刺激身体的某些部位以消除病痛。

  现在针刺疗法使用的不锈钢针,就是在古代砭石、石针、骨针、竹针等原始针具的基础上,历经铜针、金针等不同阶段发展而来。而灸法是指通过对身体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来治疗疾病。

  在我国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临床治疗、针灸医经医籍、实验针灸等学问。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除了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也有一定的养生作用。

  通过针灸,可以刺激穴位、经络,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其中,针刺疗法必须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医务人员操作,不能由无资质人员或患者本人实施。相对而言,灸法的要求没有这么高,而且相对安全、便于操作。在遵医嘱的情况下,人们可根据身体状况和季节特点选取不同穴位,如足三里、关元、气海、神阙等穴位进行保健灸法,用点揉、按摩等方式取得温补阳气的效果。比如,为改善脾胃功能,可以每天按压或艾灸足三里穴;睡眠有问题可每天适度点揉神门穴,睡前搓涌泉穴、按压照海穴、揉揉耳穴等,有助于改善睡眠。

  2 常常针灸≠效果最大化

  生活中有不少人认为,扎针灸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然而,临床实践中发现,长时间、不间断地针灸刺激或持续多日的针灸治疗,并不能保证针灸效果的“无限叠加”。

  多数情况下,如慢性疼痛、火针治疗、月经病、周围神经病等,有适当的治疗间隔是必要的,这样有助于患者的“针刺得气”,从而起到扶正祛病的作用。所谓“针刺得气”是指在针刺穴位后,经过手法操作或较长时间的留针,使患者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行针者则觉得针下沉紧。这种针感产生的程度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往往和疗效有密切的关系。

  当然,有一部分疾病如急性的疼痛、实性的呃逆(俗称“打嗝”)、外感咳嗽、急性泄泻、突发性耳聋等,建议由专业针灸大夫天天针刺,甚至每天两到三次,以便有效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除此以外,不建议人们出于养生目的盲目“经常扎”“天天扎”,应根据不同的疾病性质来选择合适的针灸疗程,使针灸作用最大化。

  3 针灸前后有讲究

  针灸是一门精细化的诊疗方法,在针灸前和针灸后要注意一些安全事项,否则不但达不到疗效,还可能危及健康。

  注意不能在过饥、过饱、过劳或醉酒的状态下进行针灸。针灸前要保持轻松的心情,避免情绪过度紧张,尽量不化妆、刮舌苔、喷香水,以防影响医生对身体状况的正确判断。特别是要在针灸前去一次卫生间,避免针灸后留针(指进针后将针置于穴位内不动,以加强针感和针刺的持续作用,一般停留一二十分钟)出现不适,或针灸腹部时对膀胱产生刺激。

  针灸后要注意皮肤清洁,不需要专门进行皮肤消毒,只要不接触脏水、油污等不干净的东西即可,以避免针眼感染。同时,不可立即洗澡、洗头、接触冷水、外出吹风或吹空调,否则患者可能出现类似外感症状(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外感暑湿)或针眼局部轻微感染等。另外,患者还要进行充分的休息。

  需要说明的是,针刺治疗是将针灸针刺入穴位或病变处而起作用的,针灸从业者除掌握针灸相关理论外,还要求有一定的解剖知识基础,尤其是对一些危险部位的解剖结构要了然于心。因此,建议患者前往正规的医院了解自己是否适合针灸疗法,并由专业人员实施针灸,以免带来不良后果。

  4 出针后少量出血属正常

  近几十年来,国内学者围绕针灸开展了系统科学的研究,除了骨关节疾病以外,针灸对血管类疾病、神经类疾病、慢性胃肠疾病、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美容减肥和部分皮肤疾病都有显著治疗效果。

  但关于针灸的认识和针灸的实施,目前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看法。“针刺穴位不应出血”是最普遍的误区。

  临床上,一些患者认为针刺不应出血。若看到出针后出血了,患者尤其是初次针灸的人会感到害怕,认为“没扎好”。实际上毛细血管遍布全身,针刺入穴位后,有时穴位下的毛细血管也会被刺破。若出针后皮肤有少量出血、局部小范围淤青均属正常,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出血”来说,在中医疗法中并非禁忌,比如一些热病、淤滞类疾病还会用到放血疗法。所以,患者不必对针刺部位少量出血过度紧张,用干棉球按压片刻即可止血。

  “扎针会使人体漏气,尤其是老年人、久病的人不适合扎针”,这也是另一个常见误区。日常所说漏气的“气”和中医理论所提到的“气”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人体不是像气球那样,有个小口,里面的气就会漏光。

  所谓人体里面的“气”,在中医理论里指的是“正气”,是人体的正常功能和脏腑器官的机能。医者通过相关的穴位组合并使用适当的针刺手法,可以补充人体所需,增强人体的脏腑功能。这就是针灸里所说的“补气”,也就是扶助人体的“正气”。针灸临床治病的原则是“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不会出现所谓的“漏气”。(作者: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李彬)

宁强县中医医院针灸康复中心召开医患联谊会

2018年3月30日上午,宁强县中医医院针灸康复中心召开医患联谊活动,活动分为五个部分:康复技能大赛、游戏互动、歌唱比赛、医护技表演、颁奖并吃蛋糕。

康复技能大赛分为穿脱衣服比赛、插木棒比赛、吹蜡烛比赛。比赛中选手们积极向上,向大家展示了平时康复训练的成果。

游戏环节中,医患配合,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家属、陪护也得放松。

歌唱比赛中,患者勇于表现,也出现了不少歌星。

护士们表演手语:感恩的心。

最后颁奖、大家共同许愿,早日康复,分享蛋糕。



腰痛不一定就是肾虚 这种奇特的针灸方法帮你度过难关

如果你觉得自己得了腰痛,心理非常不平衡的话,你可以来找中医,中医有个方法很有效,不妨一试。这个方法叫平衡针灸!

那么什么是平衡针灸呢?这个方法听起来好像很难的样子!那有人就会说:“我都没学过中医,这个方法还是中医的,中医的东西难得要死,算了吧我还是不要学得好!”。有这种心理想法的人的确不少,需要了解是,当病痛来临时,一个平时懒惰的你,一定会像发了疯的一样去学习如何能够治愈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个平衡针灸的好处,平衡针灸是在临床经验上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以后才推广到各个地方的,见效的速度堪比坐飞机,甚至比飞机的速度更快一点,让生了病的人、有疼痛的病人身上的不适很快得到缓解!

这不是说大话,这是真实的事情,它总共有38个穴位,能够治疗像胃痛、癫痫、胸痛、降压、压痛、痔疮等等的疾病。它是利用了人体的信息系统(如神经、经络、体液等)和针刺技术,选择人体健侧的某一个特定穴位来继发、调动人体的自身防卫系统,从而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调节的作用。

平衡针灸对于每一个疾病都有一个特定穴位。我们通常以治疗某种疾病的方式命名这个穴位,腰痛就把它叫做腰痛穴。

而平衡针灸治疗腰痛,它的穴位就在面部,在前额正中(面部印堂上1.5寸)的位置,使用定位取穴的方法,三寸毫针向下平刺1寸左右,以局限性的酸麻胀为主,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10-15min。

平衡针灸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如果你腰痛难忍,又没有办法立即去医院治疗,若果你懂中医的话,可以在家里备一点针灸针,勇敢的在腰痛穴上扎一小针,比在地上疼得打滚要好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平衡针灸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建议大家同时还是应该参照其他方法来治疗腰痛这个疾病,要保证你的身体没有其他原因的影响,如果是单纯的腰痛,这个方法见效较快;如果不是,那就需要在医院里做个相关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疼痛也能得到最好的缓解。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太阳,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说中医是骗子 针灸是骗人的 下面这五点让老外都不得不服

针灸这个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但是却很少人真的体验过。古人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在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的基础上,使用了最早的医疗器械,如砭石等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炎法、“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同时也在长期经验中逐渐发展了针灸疗法。下面我们就从这针和灸的概念及针灸的三大原理,分一下五点来为大家简单阐述一下:

一、针法针法是以特制的金属针,刺入人体特定之腧穴部位,施行一定之手法,发生刺作用,以促使气血调和,经络畅通,而达到治疗疾病与恢复健康之目的。

二、灸法灸法是以特制的艾绒,在人体特定之腧穴部位上,点火燃烧,发生艾的特有气味,温热刺激与特定范围辐射能量,以调整各部生理机能,增进身体健康,而达治疗疾病与预防疾病之目的。

三、针灸的治疗原理之调和阴阳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因七情六淫以及跌扑损伤等因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等病理变化,而产生“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临床症候。针炙治病的关键就在于根据症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四、针灸的治疗原理之扶正祛邪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过程,即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扶正祛邪就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的基本法则。针灸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五、针灸的治疗原理之疏通经络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终于肢节”。十二经脉的分布,阳经在四肢之表,属于六腑;阴经在四肢之里,属于五脏。并通过十五络的联系,沟通表里,组成了气血循环的通路,它们“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维持着正常的生理功能。

其实针灸还有很多养生保健治病的功效,甚至还可以减肥,但是真正会针灸的人还是很少的,大家如果要尝试针灸必须要找到专业的机构,切不可被人忽悠了。



脾胃病针灸取穴一览表 难得的好文

名字,你懂我吗?



养生调理 专业技术 学习交流 的最佳平台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化生之所,人体的五脏六腑都靠它提供营养物质。但凡脾胃功能不佳的人,常常表现为面黄肌瘦、五脏不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这些令人头疼的症状,都可能出现。若脾胃出现病变,身体健康便会受到影响。治疗脾胃病,针灸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针灸哪些穴位呀!别着急,这就分享一篇针灸治疗脾胃病选穴的文章!


针灸治疗脾胃疾病,疗效确切,特别是脾胃为主的慢性病,如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等,多可取得好的效果。现在把常见的适应证,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满、泄泻、便秘、呕吐等方面,辨证归纳于下:






一、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古称“不嗜食”,多由脾胃虚弱、火不生土、肝气犯胃等引起,辩证取穴于下:




 


1.脾胃虚弱





胃经:梁门、关门、天枢、不容、承满、气户、乳根、足三里、丰隆、下巨虚、冲阳、内庭。




脾经:隐白、太白、公孙、周荣。


大肠经:二间、下廉、天鼎。




 


2.火不生土






心经:神门。



肾经:灵墟。


膀胱经:脾俞、胃俞、胆俞、魂门、三焦俞、阳纲、意舍、膈俞、胃仓、承山。

心包络:劳宫、内关。


督脉:脊中。





 


3.肝木克脾、肝气犯脾






肝经:曲泉、章门、期门。


任脉:中庭、紫宫、上脘、中脘、下脘。






二、消化不良,伤食






由于饮食不节或脾虚不运,发生胸脘痞闷、嗳气腐臭、厌食、恶心、泄泻等。兹从脾胃虚弱、肝郁角度分别归纳于下:







 


1.脾胃虚弱






大肠经:手三里。


胃经:天枢、足三里、冲阳、上巨虚。




脾经:太白、商丘。


膀胱经:脾俞、膀胱俞、三焦俞、魂门、胃俞、胃仓、承山。





 


2.肝郁






肝经:章门。


任脉:中脘、下脘、上脘、璇玑。


督脉:脊中。






三、腹胀满






腹部胀满,有虚实之分。《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说:“病者腹满,按之不痛者为虚,痛者为实。”现辨证归纳如下:





 


1.脾胃虚弱






胃经:不容、承满、关门、大巨、水道、气冲、天枢、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上巨虚、足三里。


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




任脉:水分。


膀胱经:脾俞、胃俞、大肠俞。


肾经:大钟、太溪。





 


2.肝郁






肝经:曲泉、行间。


胆经:悬钟、外丘。


膀胱经:胆俞。






四、腹泻






腹泻是常见胃肠疾病,有的是脾胃虚弱,有的由肾阳不振或肝郁所致。





 


1.脾胃虚弱






胃经:内庭、足三里、承满、梁门、天枢、关门。


脾经:隐白、大都、太白、三阴交、阴陵泉、大横。




任脉:关元、石门、水分、神阙、中脘、气海。





 


2.肾阳不振






肾经:涌泉、然谷、交信。


膀胱经:大肠俞、三焦俞。


督脉:悬枢、脊中。





 


3.肝郁






肝经:曲泉、章门。








五、便秘






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实证多因脾胃实热、少阳相火所引起;虚证则常见于脾肾阴虚,归纳如下:





 


1.脾胃实热






胃经:足三里、丰隆。


脾经:太白、大都。





 


2.少阳相火






心包络:大陵。


三焦经:中渚、支沟、外关。


胆经:光明、阳陵泉。




肝经:章门、大敦、太冲。


督脉:长强。





 


3.脾肾阴虚






肾经:涌泉、肓俞、照海、太溪、大钟、交信、石关、阴都。


膀胱经:承筋、承山、大肠俞、膀胱俞、小肠俞、秩边、中髎、下髎、肓门。


任脉:石门。






六、呕吐






呕吐有因外邪引起的,有湿邪痰浊引起的,有肝气犯胃引起的等。现从外邪犯胃、食滞痰浊、肝气犯胃、脾胃虚实等,归纳于下:





 


1.外邪犯胃






肺经:少商、鱼际、经渠、尺泽、中府。


大肠经:阳溪。




脾经:公孙、大都、商丘。


膀胱经:肺俞、心俞、膈俞、胆俞、胃俞、肾俞、脾俞、魄户、魂门、承光、玉枕、厥阴俞、三焦俞、委中、意舍。





 


2.食滞,痰湿






胃经:足三里、人迎、不容、天枢、滑肉门、头维。


脾经:隐白、大都、商丘、公孙。


心包络:劳宫、大陵、间使、曲泽。




三焦经:支沟、颅息。





 


3.肝气犯胃






肝经:行间、太冲、章门、期门、大敦。


胆经:阳陵泉、悬钟、辄筋、本神、率谷。





 


4.脾胃虚寒






心经:少海、极泉、神门。


小肠经:天容、支正。


肾经:太溪、大钟、阴都、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石关。




任脉:下脘、中脘、上脘、巨阙、中庭、玉堂、紫宫、石门。


督脉:大椎。






七、流涎






涎为脾液,脾胃虚寒,则冷涎上涌,不能收摄。本病又与脑病有关。





 


1.脾胃虚寒






胃经:地仓、颊车。




大肠经:下廉、温溜。


三焦经:丝竹空。


任脉:廉泉。





 


2.脑病






肾经:然谷、太溪、阴谷、幽门、彧中。


膀胱经:膈关、心俞。




督脉:水沟、神庭。






八、痰






痰病主在肺脾,临床上由于病因不同,有风痰、痰火、寒痰、顽痰等区分。现归纳于下:





 


1.风痰、寒痰






肿经:中府、天府、尺泽、列缺。


胃经:屋翳、丰隆。






 


2.痰火






胆经:风池、浮白。




督脉:上星。





 


3.顽痰






肾经:然谷、复溜、阴谷。


膀胱经:脾俞、膏肓俞、膈关、膈俞。


任脉:上脘、巨阙。






九、脾胃其他疾病

 


1.溏泻






大肠经:偏历。


肺经:太渊。




脾经:地机、三阴交、阴陵泉。


肝经:太冲。


任脉:神阙。





 


2.餐泻、食泻






大肠经:下廉、上廉。


胃经:上巨虚。


脾经:阴陵泉、三阴交。


膀胱经:肝俞、会阳。




肝经:太冲。





 


3.暴泻、洞泻






大肠经:三间。


脾经:大都、太白、隐白、阴陵泉。


膀胱经:肾俞。


肾经:然谷。


肝经:章门。


督脉:长强。







 


4.噎膈






肺经:中府。


胃经:乳根。


膀胱经:神堂、意舍。


任脉:膻中、阴交。





 


5.脱肛






胃经:气街。


膀胱经:大肠俞。


肾经:横骨。


任脉:神阙、鸠尾。


督脉:百会、长强、脊中。


泻血疗法、经筋疗法、X型疗法、倪海厦视频、JT叔叔中医、原始点、艾灸疗法、张秀勤刮痧、腹针疗法、拉筋拍打、神手绝技...

上万视频资料不断更新中



旧筷子别浪费 有人用它治好了肩周炎 比针灸按摩还有效

家里换下来的旧筷子,还有非常多妙用,快跟小健来看看吧!

1、治疗肩周炎

很多人都不知道,只需要用一根筷子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的锻炼身体。一根筷子就能通畅我们肩膀的气血,对治疗肩周炎有非常大的益处!

方法如下:

1、双手夹住筷子“方”的一头,然后来回搓,会刺激到掌心的劳宫穴。

2、搓上两三分钟气血舒活后,开始通肩膀的经络——小肠经。

3、用两个手的小鱼际夹住筷子的方头,来回搓。

4、双手抬起来,看自己能举到哪个位置,举到感觉到疼就停在这个位置来回搓。

5、等搓著搓着气血通了,不疼了就再往上举高一点。

6、一直到最后能把手举起来,肩膀的气血就通畅了,人也会舒服很多。

视频来源:家政女皇

2、隔蒸

1、首先准备需要6根筷子和一段纱布,没有纱布的话用胶水也可以,纱布主要在后面起到固定的作用。

2、用工具刀将纱布剪成小布条。

3、然后将筷子,横三根、竖三根,摆放起来。

4、用提前剪开的小布条把每一个交叉点扎牢。

5、等筷子固定好后蒸隔就做好咯,试试效果~非常不错呢!

视频来源:比克大魔王

3、清下水道

浴室的下水道口常常堵塞很多头发,这时候只要在旧筷子和多余的一次性筷子用工具刀切几个凹槽,就可以快速清理了!

方法如下:

1、用工具刀再筷子的头部切几个凹槽。

2、接着用改造完的筷子在下水道口搅几下。

3、拉上来一看,下水道的脏东西全被清理出来啦~特别有效哦!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4、清洁水壶

家里的水壶用久了会藏着很多污垢和水垢,尤其是长嘴水壶,特别容易吸附灰尘。

这时候我们只需要将木筷子敲几下,就可以清理干净我们的水壶了!

方法如下:

1、家里经常用水壶,水壶嘴藏着很多污垢和水垢。

2、找一个结实的工具,把筷子敲成扫把状。

3、接着,就可以直接用改造后的筷子,清理水壶嘴上的积垢啦!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5、剥橙子

每次剥橙子都有些懒得动手,后来发现其实用一根筷子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方便又简单!

方法如下:

1、找出橙子的中心点,将筷子插入,然后从橙子中间位置向一边划开。

2、用筷子划开橙子的一周。

3、左手抓住橙子下部,右手扭一扭橙子的上部,这样一个橘子就轻松地剥开啦!

6、开瓶器

用一根筷子只需要一秒就能开啤酒哦,以后再也不用到处找开瓶器了!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除了上面的妙用之外,神奇的筷子还能DIY成各种有趣实用的小东西。

1、笔筒

1、准备一把筷子,然后在筷子1/3处截断。

2、以四个长段为底摆成一个小木排,然后用热熔胶粘住。

3、按照如上方法,一共做成3个小木排。

4、用热熔胶将3个小木排粘成三角柱体形状。

5、最后将粘好的三角柱体粘在木排小底座上。

6、就这样一个笔筒就做好啦~立马就能把桌上的笔放进去了,简单方便!

视频来源:小新有妙招

2、挂饰

1、将提前准备好的毛线,在一双筷子的顶端打个结,接着均匀地不断缠绕。

2、整个筷子缠满后留出一段毛线。

3、把毛线缠绕在手上10圈以上后,用剪刀剪断尾部毛线。

4、接着,剪出来一段常约30cm的线段。

5、用线段绑住线圈的1/3处,再把一头顶端用线固定,再把多余的部分剪断。

6、用剪刀把下边的线圈剪开,再用剪刀修整一下。

7、给毛线串上精致好看小装饰,例如珍珠。

8、最后将做好的挂饰挂在筷子上就好了,挂在家里可以装饰墙面,非常美观哦!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还有朋友巧妙地用旧筷子DIY成一个花瓶,里面栽上一些竹子植物,摆放在家中非常别致好看!

一些日常的餐具竟有这么多妙用

旧东西也能秒变宝贝

不妨动手试试吧~

爱生活的朋友请点赞!





用针灸治神志疾病 老前辈总结的四组穴位

(一)治神基础方

四神方:百会、神庭、本神、四神聪、神门。

功用:益气昇阳,清热泻火,安神定志。

主治:一切情志病。

按:该方有四个“神”字穴,故曰“四神方”,是治疗情志病的主方,其目的是使人体“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

(二) 解郁安神法

四关方:合谷、太冲。

功用:镇静安神,疏肝解郁;平肝潜阳,清热泻火;解痉息风,开窍醒神;搜风理痹,通经活络。

主治:不寐、焦虑、胸闷气短;肝阳头痛、牙痛、眩晕、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胁肋胀痛、带状疱疹痛;惊风、中风昏迷、癫、狂、痫、脏躁;风寒湿痹、肢体麻木、拘挛不用等。

按:“四关方”是广大针灸医师常用的针灸成方之一,古今医籍多有记载,“四关”之名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针灸大成》云:“四关四穴,即两合谷、两太冲穴是也”。《标幽赋》说:“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湿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经穴纂要·人有四关论》说:“合谷、大冲,是曰四关”。《腧穴学概论》说:“四关治风寒湿痹”。《针灸经外奇穴图谱》说:“四关主治四肢寒战、喑哑,并可起镇静作用”。根据临床经验,周老认为“四关方”不仅可以治疗痹证,而更多的是用于镇静安神、止痛急救等。

(三) 补益安神法

五脏俞加膈俞方: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主治:心悸气短、腰酸乏力、失眠健忘、食欲不振、面色无华、月经量少、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等。

按:背俞穴为脏腑精气汇聚之处,它不仅可以反映脏腑的功能状态,从而调节脏腑的气机,改善脏腑功能紊乱现象;而且其中肺、心、肝、脾、肾五脏俞具有补五脏之虚和益气生血之功,使气血充盛而神安。若五脏功能失调,气血亏虚则神乱。因此,以针刺补法调五脏,可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

膈俞为血之会穴,具有调理气血、通经活络之功,与五脏俞合伍,称五脏俞加膈俞方,不仅可以加强五脏的气机调畅作用,还可使气血、经脉流通,从而达到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和通经活络之目的。

五脏俞加膈俞是“金针”王乐亭教授“中风十三治”中的“一治”,主要是针对中风后体虚,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的患者。周老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地扩大了该方的使用范围,特别是对虚劳损伤、抑郁不寐、健忘乏力、心悸气短、月经量少者,效果更佳。因而,五脏俞加膈俞被列为周老治神法中的补益安神法。

(四) 重镇安神法

督脉十三针方: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强。

功用:重镇安神,强腰壮脊;通经活络,解痉息风。

主治:情志病、癫、狂、痫、烦躁、不寐、儿童多动症与抽动症、 自闭症、腰脊疼痛、下肢痿躄、项背拘急、角弓反张、颤证等。

按:督脉贯脊属肾,总督一身之阳,补之可补阳益气、强腰壮脊;又督脉上行至风府,而入络于脑。肾主骨生髓,上聚于脑则为脑髓。脑为髓海,又为“元神之府”,故补督亦有健脑益智和镇静安神之功。

针灸具有双重作用,既有补益作用,又有泻邪之效。因此,泻督脉可清热泻火,疏通经气,使邪外出,以起到醒神开窍、解痉息风和通经活络之功。

所谓重镇,即针对邪气盛而正气尚未虚衰的重证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针刺手法较重、用针宜粗、进针宜深等内容,如治疗中风偏瘫,往往用于久病但正气仍较充盛、肢体拘急不用的患者;儿童抽动症与多动症中痰火壅盛、脾气急躁的患儿;还经常用以治疗躁狂和性情急躁的顽固性失眠的患者。





56个病症的简易针灸疗法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56个病症的针灸疗法

危亦林,字达齐,元时(约生于公元1277~1347年)江西南丰人。曾任南丰医学教授。家世业医,传至他已有五代。他将五代累积的经验,著成《世医得效方》19卷。

《世医得效方》分为大方、小方、风、产(妇)、眼、口齿、咽喉、正骨、疮肿等9种,计276症。其中,有56个病症采用针灸疗法。他灸治多于针治,取穴少而精,是元代一位重灸的针灸家。

一、重灸兼针

《世医得效方》中,灸法治疗占了针灸部分的十分之九。他受《肘后》、《千金》的影响较大,对阴证、阳证、寒证、热证,多采用灸法。灸治常根据病证和部位而用艾炷灸,艾炷有竹筋大、麦粒大、绿豆大、雀粪大等,并指出“大小以意斟量”。

所灸壮数并不多,多数为7~21壮,仅在俞、募穴和膏肓穴有灸至百壮者。同一穴位灸的壮数也因病而异,例如诸气灸膏肓百壮,而痨瘵灸膏肓仅9壮;又如反胃灸足三里7~9壮;而胃中积热灸足三里30壮。灸法除艾炷灸外,还有隔盐灸、隔蒜灸、隔物灸等。灸治有“以柳枝煎汤洗后灸之”,也有灸后“以温汤浸手帕拭之”等。

危氏施针刺,大多用于实热证。如喉病,“治颊肿及缠喉风等,又气急者,实热针足三里,虚热灸足三里”。又如治疟疾、腰痛、脚气等实邪为患,多用针刺或刺络泻血法。

他取穴少而精。在56个病症中,用穴计194个,其中经外奇穴(尺、臣觉、天凭、手疰注、疰市、气端、外陵、神光、天仓、交仪)9个。每个病症仅用1~2个穴。

他取穴按脏腑而分经取之。例如诸气:凡上气冷发、脐中雷鸣转叫、呕逆不食,灸太冲;心腹诸病坚满烦痛、忧思结气心痛、吐下食不消,灸太仓;脐下搅痛、流入阴中、发作无时,此冷气,灸关元、膏肓;短气不语,灸大椎、肺俞、脐中;乏气,灸神道。

另有“针灸伤”一节,用内托黄芪丸治针灸伤经络脓流不止。由黄芪、当归、肉桂、木香、乳香、沉香组成,研末糊丸内服。

二、临证经验

危氏对56个病症都载有针灸疗法,兹选录于下:

(一)头面疾患

头痛:灸囟会。

鼻病:灸囟会、通天,左臭灸右,右臭灸左。

口眼?斜:灸耳垂下,左灸右,右灸左。

中风失音:灸天仓(在颈大筋前曲颊下,扶突穴后动应手)、百会。

目痛:灸上星、风池。

目不明:针承泣。

喉病:针风府、少商、合谷、上星;如颊肿及缠喉风等症,实热针足三里,虚热灸足三里;如根脚咽喉常发者,于耳垂珠下半寸近腮骨灸,或灸足三里。

瘰疬:灸肘骨尖,左灸右,右灸左,或蒜片贴疬上灸之。

项瘿:灸大空穴、肩髃;或灸两耳后发际。

(二)胸腹疾患

奔豚:灸气海、关元、期门;或灸章门;或灸中极。

症瘕:灸太溪、气海;或灸天枢;或灸中脘。

心痛:灸上脘;或灸中脘;或灸阴都。

呕吐:灸尺(在肘约上动脉)、乳根;或灸神光(在两肋旁二寸),或灸石关。

霍乱:隔盐灸神阙和灸气海。

咳逆:灸乳根,男左女右。

反胃:灸乳根、水分、内踝下三指稍斜向前、中脘、足三里。

咳嗽:灸肺俞或乳根;或灸天突、膏肓俞。

喘急:灸肺俞、天突。

下痢:灸脾俞;或灸阴交、神阙、关元;或灸肓俞。

胀满:灸脾俞;或灸肝俞;或灸水分;或灸气海;或灸大肠俞;或灸承满;或灸三焦俞。

吐血:灸中脘;或灸肺俞;或灸大陵;或灸上星和足大指节横理三毛。

肠风下血:灸二十椎;或灸命门、肾俞。

乳痈:以灸炷四枚围着所作处,同时下火,各灸7~1壮;或隔蒜灸其中心。

肺痈:灸肺俞。

(三)腰背四肢疾患

腰痛:针委中出血;或灸命门、肾俞。

臂痛:针肩髃。

脚气:灸风市;或灸三里;或灸绝骨、犊鼻、肩髃;或灸曲池和气湍(足十趾端)。

(四)其他疾患

尸厥:灸百会、气海、石门。

疝气:灸足大指次指下中节横纹当中;或量口角为一边成等边三角形,上角于脐中,两边是穴,左偏灸右,右偏灸左;或灸风市、气海、外陵(脐旁一寸半)。

脱肛:灸脐中;或灸横骨和长强。

诸痔:灸命门;或灸脊中;或灸长强。

痼冷肾虚:灸肾俞;梦遗灸三阴交;虚极灸膏肓、气海。

心恙(神志病):灸百会;或灸天凭(在颈大筋前曲颊下扶突后动应手);或灸天枢;或灸手逆注(在左右手腕后六寸);或灸中脘;或灸间使;或灸臣觉(在背上夹内侧,反手所不及者,骨芒穴上捻之);或灸上星;或灸合谷;或灸左右胁下对屈肋头两处;或灸人中、少商、隐白;或针足大指爪甲下。

痨瘵:灸腰眼;或灸四花;或灸膏肓。

阴:灸关元、大敦。

肿满:灸足第二指上一寸半或两手大指缝头;或灸太冲、肾俞。

小儿龟背:灸肺俞、膈俞。

横生逆产:灸至阴。

产后小便不通:于神阙穴隔盐和葱白,用艾炷灸。

崩漏:灸小腹横纹当脐空直下和三阴交;或灸交仪(在内踝上五寸)。

疔疮:灸掌后横纹后五指,男左女右。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