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陈盈臻/新竹报导】王女士是一名泛焦虑症病人,原本长期在精神科就医,病情稳定。自武汉肺炎疫情出现后,病情明显恶化。除了担心口罩及酒精不够使用,也购买抛弃式手套以便出门时使用。2个月前刚从日本旅游回国,最近只要轻微咳嗽就害怕自己是否染病,频频要求医师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筛检。
台大医院新竹分院精神医学部医师詹仁辉表示,武汉肺炎疫情爆发后,相关新闻几乎攻占各类媒体版面。因病毒传染力极强,部分患者甚至出现重症及死亡风险,为了避免被传染,许多人都取消了旅游行程,也减少亲友间的聚会,外出也会戴上口罩,形成少见的景象。各国-及团体纷纷宣布防疫政策,除了生活上的限制,人们的心理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例如:
1.不安及恐惧:手机上及社交媒体每天都能看到疫情相关新闻,令人恐慌,有人因此疯狂购买口罩、酒精,深怕自己防护不足而染病,甚至也担心家人出门的安全。
2.对未知的无助及挫折感:武汉肺炎疫情至今没有缓和迹象,各行各业的营业额下滑,伴随而来的股市及经济震荡,也令投资人不知所措。
3.被隔绝及孤独感:一般民众减少了外出及聚会,接受居家隔离及居家检疫的人也被限制了活动处所,都会令人出现失去自由、孤独感及被社会隔绝的感受。
4.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染病后的病人及其家属或照顾的医疗人员,可能会出现过度警觉、注意力不集中、作恶梦、逃避、疏离人群等症状。
5.医护人员的压力:医护人员如临大敌,除了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院内感染,也要应付因防疫而增加的临床工作、会议及行政工作。
詹仁辉进一步说明,近期的精神科门诊,有许多原本就患有焦虑、忧郁、恐慌、失眠的病人表示病情加重,看到新闻后心情更加沮丧,平时也不敢出门,担心接触到感染源,非不得已要到医院,也担心碰触到的物品是否附着病毒,洗手多次仍无法心安。目前因为尚未研发出对抗武汉病毒的疫苗跟治疗性药物,个人的健康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到公共场所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鼻已经是常识,但对于疫情引起的不安跟焦虑,民众该如何自处?
詹仁辉建议,对武汉肺炎要有正确的认识,虽然传染力强,致死率约在0.5%至2%,但多数感染者皆为轻症甚至无症状,且死亡个案偏向抵抗力不佳的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故一般民众只要确实做好防护措施,饮食均衡,生活作息正常,维持运动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无需太过焦虑。
若发现自己出现焦虑、胸闷、心悸等症状,可以先尝试转换心情,减少追踪新闻及社群媒体,从事其他活动转移注意力;饮食方面,可以多摄取深海鱼类、坚果类、维他命B群、鸡蛋、优格,对增强免疫力及预防焦虑也有帮助。若发现对未来感到悲观及缺乏信心,则可设定生活或工作上可达成的短期目标,让自己产生成功的感受,增强自我效能。若上述方法效果不佳,可考虑就医,询问专业意见。
原本就有精神疾患的病人,若发现症状加重,请勿自行增加药物用量,应回门诊询问主治医师,评估病情的变化,讨论药物是否需要调整或安排心理治疗。
更多健康资讯一次满足!点此进入【NOW健康】